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观察报告(3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988296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观察报告(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观察报告(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观察报告(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观察报告(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观察报告-第 3 页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观察报告结合实际教学,从学生的学习、探究体验入手,将原微课程剪辑成两个微课程,用于学生的复习铺垫、深入探究等阶段的学习。实际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关注学情,教而有效美国认知教育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的确,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唤醒学生原有知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来描述小强的位置,激活学生头

2、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评价,自己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不足,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2巧设平台,彰显个性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尽情释放。在第三环节中让学生以小强的位置“第3列第2行”为例,根据数学的简明性特点和符号化特点自己创造更简洁的表示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不断涌现,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乐园。然后再针对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抽取共性

3、,从而产生确定位置的方式数对。可以说数学的特点促进了数对的产生,数对的产生也符合数学的特点。再通过对“数对”名字的分析,使学生对于“一对数”确定位置的理解也更加清晰了。3借助微课,自主探究郑毓信教授多次强调“数学教学不应求全,而要求联”。学习新知时,我一是将微课应用在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如“什么是列,什么是行,怎样用列和行确定位置”,为后面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应用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应用在数学方法与过程的演示等,如“数对中各数之间的联系,一些特殊的数对”,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学的基本原理,重视沟通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是什么”,更明白“为什么”。三是应用在小结拓展、提炼升

4、华部分,让学生了解数对的由来,思维得以提炼升华。 4知趣交融,快乐求学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20至30分钟紧张的新课学习后,会感到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表现尤为明显。本节课已设计了两处微课程的学习,是比较容易产生效劳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继续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为了消除两处微课程自主学习的疲劳,我特别注意练习的设计。如结合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达成,在第二次微课程学习前,我设计了“快速找药”的练习,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而且形式活泼有趣,极大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动手做,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这个形式新颖有趣的练习,变学生被动

5、学习为主动参与,既增大了练习面,又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同学们以兴致勃勃的热情投入到下一微课程的学习、探究中。5研究探索,发展思维本课有两大主线贯穿始终:一条是图例的抽象和演变:由实物图点子图 方格图,这一抽象的过程细腻、清晰,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很好地渗透了“坐标”这一较难理解的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条线是确定位置的方法:由不同的描述方法列与行的方法数对的方法,这一表达方式逐步递进、简化、抽象,都使学生对数学的简捷性和抽象性有了深刻的感受和体会。课堂中,两大主线的层层递进与发展,把本课数学知识和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两大主线的每一次递进、转化,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前后对比反思,及时提升学生的认识,培养反思习惯和能力。通过学习,学生不但熟练地掌握了数对知识,而且真正感受到了数学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清晰,最重要的是学生真正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这些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总之,这节课,我借助微课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师生互动,唤醒学生的潜在经验、潜在可能,创建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构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在不断地探究、反思中,促进对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成就学生的数学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