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高等考试语文最后一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度高等考试语文最后一课.ppt(10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考场竞风流,笔落千钧成大器;书山攀绝顶,胸藏万卷步青云。 2017届高三语文考前指导,语文卷中各板块平均用时参考值: (150分钟) 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 10分钟 文学类文本阅读3题14分 15分钟 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2分 10分钟 文言文阅读4题19分 20分钟 古诗鉴赏2小题11分 10分钟 默写5句5分 2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5题20分 18分钟 作文1题60分 55分钟 机动、检查 10分钟 切记:别在某一题上超时过多!,考试中的不良答题习惯 一、验收试卷不认真,匆忙作答。 二、分配时间不适当,书写潦草。 三、阅读题面不仔细,定势思维。 四、答题程序不熟悉,懒打草稿。 五、答题规范
2、不遵循,答非所问。 六、自身特点不了解,扬短掩长。 七、检查试卷不细心,随意修改。,审题规范再强化,温馨寄语,读题是一种能力。的确如此。有人读题粗心,结果答非所问;有人从中读出了命题者的意图,甚至潜在提示;有人竟对题目所问浑然不知可见读题能力的悬殊。如果能做到正确读题、审题,那么,增加的就不仅仅是几分了,审题步骤和方法,一、总体要求 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忙动笔希望空。 勾圈画点审题干,咬文嚼字题细看。 不懂题意不下笔,答非所问最讳忌。 题目要求准又全,遗漏信息要扣分。 仔细读题重点抓,隐含信息重点挖。 分转条件明思路,研究问题定格式。 慢审题后快作答,整理思路规范化。,二、具体步骤和方法 1.小
3、声读,读要慢。 拿起笔,逐字逐句地小声朗读,读得要慢。 2.明要求,抓关键。 用笔在题干中圈出“题眼”(关键词语),用心体会题目要求。 3.挖暗示(提示),定区间。 大部分题目的题干都能显示答题区间(尤其是题干中出现的原文词句之所在),故要确定答题区间。另外,也有部分题目的题干有隐含信息,要注意挖掘。 当然,读题的最高境界是与命题人“心神相知”,能知道其考查的“考点”“题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可联系哪些知识储备。,三、小心审题六大雷区 1.字数要求。 语文考试中关于字数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作文上,还体现在其他题型中,如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语言表达中的概括归纳题常有字数要求,有整
4、体字数要求,也有每条的字数要求,考生要看清。 2.用语要求。 在语文考试中,问答题答案有时在用语(使用某词语、短语或者句子组织答案)上有严格要求,考生要看清。如语言表达中的提取关键信息类题目,有时命题人对关键词并未要求是两个字的词语还是三个字及以上的短语,表明没有字数要求,但有时会有明确要求。,3.角度要求。 语文考试简答题中,命题人会对一些常见的题型做一些角度限制,以显示与一般题型的区别。若考生不太注意,一律按照原有的答题样式回答,就会落入命题人的设题陷阱之中。这些限制常出现在阅读鉴赏题中。 4.技巧要求。 语文考试中涉及不同的表达技巧时,考生常常会混淆,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艺术
5、手法、艺术表现等说法。其中艺术表现、艺术手法、艺术特色等属于表达技巧的整体要求,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色等。考生在解答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类题目时一定要从各个层面考虑。表达方式包括记叙(倒叙、插叙等)、描写、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包括虚实结合、正反对比、烘托铺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这些都不可以混淆。 5.手段要求。 高考对考生在阅读和鉴赏的考查要求上有筛选、整合、归纳、概括、分析、鉴赏、探究等,考生一定要看清。筛选只需要从文本中提炼出相关信息即可;整合则要求考生从不同区域提炼出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加工;归纳与概括属于同一层
6、面要求,需要在整合的基础上用更简洁的语言概括;分析需要考生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解析;而鉴赏和探究则要带有考生自己的观点。这些都属于不同的要求,马虎不得。 6.分数要求。 分值不同,答题要点数量不同。分值越高,赋分点越多。,答题规范再强化,温馨寄语,对于考试来说,答题无疑是最重要的。经过长时间的做题训练,想必你在答题方面已有了丰富的经验。不过,从考前这个角度说,进行一些答题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下面这些内容将为你提供答题规范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和帮助。,重要答题方法,一、“关键词”答题法。 阅卷老师阅卷是“采点赋分”,其实是“采关键词赋分”,只要把答案要点中的“关键词”答出来,就能得
7、分。 那么,什么是答案中的“关键词”呢? 对于论述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点明文章观点或作者观点态度的词句。做题时要借助这些关键词得出答案。 对于古诗鉴赏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涉及景与情的字词。当然,具体到不同题目,“关键词”不尽相同: 1.情感分析题,“关键词”就是诗歌中能揭示情感的词语。,2.分析技巧题,“关键词”就是所用技巧的名称。 3.形象题,“关键词”就是那些景物。 对于文学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原文中能够揭示小说主题的相关词句。无论答哪类题目,都要尽量利用这些关键词句串联成句,形成答案。 对于实用类文本来说,“关键词”就是那些原文中出现的能够表明作者观点或情感态度的
8、相关词句。对人物传记来说,这类词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写此传记的目的与意义;对人物访谈来说,这类词句可以捕捉到被访问者关于某些问题的观点或态度问题。至于利用这些“关键词”组织成答案的重要性,则无需多说了。,二、分点作答法 分点作答在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中被广泛运用,以至司空见惯了。可如果仔细一想:分点作答,“点”从何来?这样看来,就有深究的必要了,必须弄清“点从何来”这一关键问题。 1.“点”从文本中来。 分出的“点”是否正确、全面,几乎都与阅读原文的深入程度密不可分。可以说,你阅读得越全面、深入,你的答题之“点”就越准确、全面。所以,现在考查特别强调考生对文本的细读、深读能力。,2.“点”从
9、题目和分值中来。 (1)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区间。命题人对题目的答题区间有两种表示。一是指定内容,明确地告诉考生,必须按照指定的内容寻找答案。二是提示答案的范围,考生答题时,先要根据指定内容,寻找有关语句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根据提示的范围寻找答案。 (2)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方向。答题的方向多种多样,有的答题方向是明确的。凡此类题,答案往往比较单一,只要根据方向作答即可。有的则只是笼统地要求“简要赏析”“谈谈看法”“说出好处”等。此类题答案往往包括“本身”“内容”“主题”等若干个方面,需要全面回答。,(3)看清题目中蕴涵的答题重点。如诗歌鉴赏题有一小题的答题要求为:“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
10、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题中蕴涵的答题要求是对每一句诗歌都要赏析,不可遗漏。 (4)要揣摩题中“点”的数量。有的题目“点”的数量比较明确,如果题中的表述是“哪种”“何种”,那就说明只有一种,不可答两种以上。如是“哪两层”,那就只能答两层,既不能多答,也不能少答。还有的是要求答“哪些”“有什么”“哪几件”,或者干脆没有任何具体要求,只是笼统地要求答“作用”“理由”“好处”等,那就要根据该题的赋分并结合文本内容来揣摩有几点。,(5)因分赋点。一般而言,分值越高,分点越多。6分题至少有3个答题点,4分题至少有2个答题点。如果是4分概括题,则可能有 4个答题点。 3.“点”从思考深入和全面中来。 现
11、在不少题目都是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看思维品质是否全面、深刻。有时同一小题,有的考生会高出一两分,就是这一两分,说明他在思考时比别人向前多“思考”了那么一点。我们特别提倡考生答题时“思维”往前多走一点,这样就可以多得一“点”。而且,如果养成了深入、全面思考的习惯,对你以后的人生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三、“点面”式答题法 “点面”式答题法有两种,一种是分点(面)作答,使用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分点(面)的角度要有变化,不能只是相同内容的简单相加。 2.不能随意分点,或者滥分。有的考生为了得分,把所有能写出的点都写出来,6分题写了8个点,似乎在让阅卷老师做选择题。虽说老师阅卷“认对不认错”,但这样的
12、答题方式会让阅卷老师产生反感,认为你缺乏基本的概括能力,因而扣分。 另一种是点面结合式,多用于概括题,题干常有“哪些方面”等字眼,一般要先“面”后“点”:先写出大的方向,再在“面”后列出要点。,四、“总分”式答题法。 此法先总体说明,再具体展开,多用在对文本的整体分析说明上,有时探究题也采用这种答题法。 五、“由实到虚”式答题法。 此法多用于分析词语、句子的丰富含意上,先答出其实指意思,后答出其包含的思想情感。有时意蕴探究题也采用这种方法:具体事件所含意蕴事件中的人所体现的意蕴事件中的物所体现的意蕴。,答题基本要求,答题总体要求 1.要点要联系文本。 语文考试中不少答案的正确性需要在上下文中得
13、到验证。如对于文言实词的辨析,考生一定要将选项带入,结合上下文去分析、比较。还有文言文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内容辨析题,考生可将选项中的要点与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对,看是否一致。,2.组织答案要分点,结构清晰不重复 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树立得分点意识。如古代诗歌鉴赏,2分题往往是一个要点,3分题可能是三个小点,4分题应该是两个大点,6分题就是三个大点。现代文阅读同样如此。 3.专业术语很重要 语文考试回答问题时往往有固定的模式,考生不可以想当然地用未经推敲的用语随意回答,因为这样很难答到点子上。所以考生需要对一些专业术语非常熟悉,如主要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情感主旨,文章的结构特点、
14、语言特色用语等。,4.答案内容要具体。 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规范,一般而言,要先明确答案要点,然后联系具体文本内容分析。如回答文章开头一段的作用时,考生要先明确要点,点明题意,引起下文;然后联系文本具体内容加以阐述。 5.语言要简洁通顺,切忌啰唆无要领。 不少考生在答题时常常随意性较大,答案前后重复,且语病较多,要点不全。这样,虽然写了不少,但往往只答对一点甚至一点都未涉及。因此,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有简洁精练、杜绝病句的意识,一句话能交代到位就不要再写第二句,具体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条理性。,答题具体规范 1.有效组织答案语言。 (1)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子,选取适宜的角度作答,即如
15、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而应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而切合要求的答案。 (2)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答案中涉及的关键词语、句子往往就在原文中,应抓住这些重要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如果弃文中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绝对是不可取的。,(3)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整合文中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它们转换成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4)在草稿上列出答案要点,并反复推
16、敲,仔细润色,再将答案写到答卷上,力求内容完整,卷面整洁,以便获得较高的“印象分”。,2.合理组织答案。 (1)加上序号。因为答题包含有几个要点,加上序号就既有助于自己掌控,也有利于阅卷老师量分;如果在序号前记得空12个字格,会更方便阅卷老师迅速了解答题要点,获得良好印象。 (2)排好顺序。如果遇到思考结果超过预定数量答题要点且又难以定夺的情况,要注意排序,将所列要点中最重要的最切合题意的部分先行写上。 (3)分行回答。如果题干要求中包括两个以上需要回答的要点,应采用分行回答的方式,将每个要点隔开,这样既不会遗漏要点,也能给老师好的印象。,(4)不出题框。高考是网上阅卷,考卷都要扫描,再划块批
17、阅,如果不遵守答题框线的限制,很容易因显示限制而造成损失。 (5)控制字数(篇幅)。注意答题语言的简洁,应在画线区域内完成答题。不加节制甚至挤占框(行)内空白处,不仅容易让人反感,也很容易因看不清楚而使阅卷人漏判得分要点。特别是有字数规定的试题,更要注意严格遵照(要看清是对每个要点的字数要求,还是对总体答题字数的限定)。当然,也要防止另一种极端苟简(过于简略),因为这样会让人怀疑你的答题态度和理解深度。,各类题型的应考策略,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整体阅读方略:作阅读标志,“不动笔墨不读书”。 1、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
18、述的文字。 2、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指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 3、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应证,辨别正误。,解题技巧: 1理解文章中有特定含义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答题时既要注意文章中与备选答案相对应的句子,注意两者的细微差别,同时“瞻前顾后”,整体把握相关信息。指称代词,要由近及远,找指代内容。 2对文章相关信息的筛选。要留意选项的“主观臆断、随意夸大、牵强附会、无中生有、违背常理、以偏概全、偷梁换柱”等。 3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做出合理推断,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考点,我们有必要把具体内容阅读、相关知识和推断
19、的基本方法等结合起来。一定要读懂全文,掌握主要内容,做题才会有一定的准确性。其次要发现文中的隐含信息,特别注意作,者叙述角度、表达方式、条件设置等的变换。作者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有所暗示,或借用他人他物表达。另外要把握关键语句的准确含义,要把握好一些基本的“点”“已然”和“未然”,“推测”和“ 断定”,“部分”和“整体”,“原因”和“结果”等处要仔细留神。 在筛选信息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要注意选项与原文的对应比较。这种对应有时是表现为一一对应的关系,有时,选项的信息是建立在原文一段或几段相关信息的概括的基础上的,切不可简单机械地寻找一一对应的关系。,二、实用类文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等)
20、,由于实用类文本基本上是筛选、归纳的题型,所以我们要耐心筛选信息,整合答案。 掌握筛选整合的方法 (1)“合并同类项”:当答案不是集中在某一段,而是分散在多个文段时,原则是不遗漏,不重复。方法是先罗列,再“合并同类项”。 (2)“划分层次,归纳层意”:当答案集中在某一部分时,要将原文中密密麻麻的一大片文字变成按点列出的答案(要点数可根据分值推断),原则是条理清晰,语言简练。方法是“划分层次,归纳层意”。,【实用类】 【传记】真实性、文学性、时代性。 注意把握传主的人生轨迹,认识传主的正面作用或负面影响,全面评价。明晰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肖像、传神的细节、细腻的心理描写等等,直接间接描写。 【
21、访谈类】注意“问”与“答”的内容,看清问题的指向。 答题时注意要点全面,分点陈述。不宜大段照抄!顺着问题回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特别强调: 通读全文, 圈关键语句, 理清思路, 把握主旨。 读懂! (注释、背景、文本),文学作品答题要求 读好读文章(标题、开头段、过渡段、结尾段等),理解主旨,整体把握。 审好读题干,画出限制性词,切准要求,明确答题方面,准确定位。 析好相关信息的筛选,按要求适当整合(注意人称转换化含蓄为明确朴实)。 写好写出要点,写出层次,最好标出。(贴紧文本),“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答案在文中 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 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如果题
22、干中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哪些”“哪几个方面”等提示,点数较多。,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1、理解命题特点 具有浓郁文学气息的小说(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旨,探究) 2 掌握答题要领 A、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整体感知) B、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C、找出中心句子(找抒情、议论的词句。明确中心句与支撑句。解析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小说要联系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和主旨来思考。,小说类阅读要领 小说的文体特征: 1、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情节运行方式三种:一是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23、。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3、还要注意小说赏析的术语: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场景、主题、贴着人物写、扁平人物、圆形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虚构是小说的灵魂,小说是真实的谎言。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内心的真实,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小说题型:主要有十类:标题作用类、情节结构类、线索分析类、人物形象类、环境作用类、描写技巧类、表现手法类、语言风格类、主题分析类、结尾作用类等。 如小说标题的作用: 设置了悬念。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
24、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小说阅读窍门: 1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四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 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有些在篇中或标题之中)。 2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关键句或关键词来答,因为高考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考生一般不能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语,抽取内核。,3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如果到目前为止,你仍没有学会这样答题,说明你的答题意识还没有养成,需要赶快培养。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
25、。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必须指出,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 4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阅卷老师忠告】 面对具体详尽的评分细则,阅读部分的答题确实存在某些规律。 首先是答案,从某种程度上讲,实际是极为客观的,并没给学生多少发挥的余地。因此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先熟悉原文,先确定直接可用的文句,再自行归纳总结不迟。 其次是阅卷人掌握评分标准的客观
26、性。通常人们都认为标准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在不同人手中同一标准会产生多种版本。实际上在高考中,这种差异是微乎其微的。高考阅卷是一种高速的流水作业,每人只负责某一题。以一人为例 ,一名老师负责阅第五大题,每天工作8小时,可批改70本左右,每本30份试卷,这样一份试卷所花费的时间大约只有14秒左右,如果再除去操作电脑(点分、翻页)的时间,实际的批改时间至多不过,八九秒。这样的速度,初看来极其骇人的,甚至令人对阅卷的可信度产生怀疑。事实上当对答案及评分细则熟悉到一定程度,无论答案怎样复杂多样,阅卷人脑中会逐渐凝结出一个间架分明的要点框,阅卷就成了一种套框的机械运动。此时阅卷者的工作不是看清考生答了什
27、么,而是仅仅是看框里套进些什么。也就是说真正能调动眼球注意力的只是几个重要字眼。这一特点要求考生,在答案基本确知的情况下尽力趋简避繁,点到即止,无需过多的修饰强调,以免不必要的信息干扰了要点本身,造成阅卷人的疏漏;而当答案不确定时,则可表述得复杂一些,所谓的复杂并不是围绕一个意思反复强调,而是以简洁的语文列举尽可能多的可能性,以保证要点不被遗漏,其多余的表述通常不会倒扣分。,再次就是阅读题的每一分都有明确的指向。了解这点十分重要,特别是遇到一些无十分把握的题目时,如果能根据分值情况推断考查点的话,则很容易将问题解决。得分点明确了,自然不容易失分。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考生不是根据分值确定得分要点,而
28、是确定答案的繁简度,一看高分值的题目就罗罗嗦嗦写上一大片,结果还是要点不全。 最后就是卷面。不能认为只有作文要讲究书写工整,而忽略了主观题答案书写的要求。实际上,这部分题目虽说在评分标准上有很强的客观性,但 毕竟还是主观题,尤其是造句。在遇到似是而非的答案时,阅卷教师,对卷面工整者会要求宽松一些,虽然相差不过一二分,但对高考而言,一分定成败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回答有字数限制的问题时,一定要按给出的空格书写,偶尔超出一二字也无妨,因为评分规定每超出三字扣一分,千万不要怕字数超标而密密麻麻挤在一起,这很容易引起阅卷教师的反感,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如果要作大的改动,最好勾掉原答案后在空格
29、的上方或下方仍按空格填写,便于阅卷人掌握字数。,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小说表达技巧一览表,四、文言文阅读 最好得分题 基本认识不可能句句都理解,但是题目可以全做对,关键要细心。 1文本的阅读难度不会很大。即使有些难,但不妨碍做题。 2接触文言文阅读试题时,先要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 3题目一定要看完。,文言文阅读 1、文言文复习的知识积累很重要,18个文言虚词各个义项要熟记,例句要读懂、体会。120个文言实词的义项、例句要读12遍。复习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与词类活用。梳理复习教材里的文言文,包括注释、课后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文言句式等练习题。 2、以上为细,细到此
30、处,剩下的就是粗。考试时千万要大句大句阅读,要上下文快速推断把握,要整体理解。阅读时应注意文中的帝号、庙号、年号以及任职变化、空间位置转,移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能显示出文段的结构层次。试卷中有一道把握文意的题目基本上用白话陈述,其中只有少量信息有误,可在整体把握时参考。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一放先读下文,也许结合全文便能理解,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又何妨! 3、解释不通的字词要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4、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断句,读通文意,注意选项差异,掌握方法 对话标志断句法(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重要名词断句
31、法(词性词义要精研,名词代词作主宾) 重要虚词断句法(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特殊句式断句法(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修辞方式断句法(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顶真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注意选项之间的差别,翻 译 题: 1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注意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根据上下文推敲重点词语,做到字字落实等。根据上下文语境补充省略内容(如主语,介词宾语,介词) ,使句意更通畅。 2翻译时,既要理解透实词的语境意义,也要把握住虚词的具体用法,更要注意有无特殊句式和全句的语气、语调,点好句末标点。力求做到准确、通顺。 常用的翻译方法: 保留。一些不必译和不能译的
32、词语,如人名、地名等,可以照录不翻译。 调序。在翻译时,有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语序的句子需要调整。 增补。在翻译时,要把文言句子中省略的内容增补出来。,删略。有些文言虚词在文中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在翻译时可以不译。 替换。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目”应换成“眼睛”,“发”应换成“头发”。此外,还要注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词类活用等,在翻译时要体现出来。 关键翻译:回归语境,理解大意,补充省略成分,画出得分点,翻译后读一遍,确保通顺。 操作时要打草稿,由于文言句语言障碍较大,难以一锤定音,如果一下子写在试卷上,然后再改,造成卷面邋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差。 建议对重点篇
33、目再回头,进行认真细致的梳理,从教材出发,迁移课外。 要牢固树立计分点意识,避免避实就虚,避重就轻,重点落实文言翻译“信”的原则。,文 化 常 识,应对策略:回归教材,紧抓传统名篇进行梳理,如滕王阁序、兰亭集序、赤壁赋、鸿门宴、古诗十九首、廉颇蔺相如列传、游褒禅山记、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孔雀东南飞、陈情表、师说等,这些篇目中涵盖了文化常识中的天文历法、文史典籍、文娱音乐、名姓称谓、官职任免、古代地理和科举制度等。,五、诗歌鉴赏,三个忠告: 1抓住古诗中的“景”和“情”,就抓住了一切。不要被繁多的诗歌术语、表现方法弄花了眼,所有的古诗不管怎么设题,都要回到“景”和“情”上来,即:用什么景抒
34、发了什么情(思想),景(意境)有什么特点,和情有什么内在关系(表现手法),也就是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2将古诗分类,归结各类诗主题。如古诗可分为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送别诗、抒怀诗等。以咏史诗为例,它又可分为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借古伤己三小类,主题无外乎昔盛今衰、警戒后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3学说“行话”,规范表述。如,技巧方面:对比比较、映衬比较、虚实结合、托物言志、以动写静、渲染烘托、借景抒情等。高考所给答案用的都是“行话”,同样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既不简洁,也不准确,再者也易让阅卷老师“走眼”。(对于此点,不懂也要装懂),1.诗中要素:人、景、物、情、理
35、;写人、景、物,为了抒情或者为了说理;有人有景,景是为衬托人,为抒情; 2.从题材类别上(特别注意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贬谪诗三类)把握主旨和情感; 3.突破薄弱点,如“描写景物的角度”先观察角度、再感觉角度、再状态角度(静态描写、动态描写),诗中对比有今昔、物人、景情、人己、虚实、正反对比(昔盛今衰,昔宠今贬,物是人非,乐景哀情,人喜己悲,人顺己逆,梦想现实); 4.答题一定要带进诗歌内容(还原诗歌)。,诗 歌 鉴 赏,古诗鉴赏答题方式 一、分析意境(描图景+点氛围+析情感) 二、分析技巧(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 三、分析语言(明特色+列例证+析感情) 四、炼字赏析(释含义+描景象+点情
36、境) 五、词句统领(思结构+虑主旨),熟读古诗鉴赏核心知识,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览表,抒情方式,说明,示例,直抒胸臆,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赏析,抒情方式,说明,示例,借景抒情,借助于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赏
37、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抒情方式,说明,示例,托物言志,不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咏物与抒怀合二为一。,蝉(虞世南)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涵的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赏析,抒情方式,说明,示例,借古讽今,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台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38、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赏析,抒情方式,说明,示例,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用典有时增加了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有时则是为了怀古伤今,咏史言志。,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
39、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赏析,“想当年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注:抒情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也可以归到表现手法中。,古诗常用表现手法一览表,表现手法,说明,示例,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40、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赏析,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词人心中的主要地位。,表现手法,说明,示例,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突出强调。,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赏析,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涵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表现手法,说明,示例,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有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登崖州城作(李德
41、裕)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赏析,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处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抒写了思归不得的忧伤。,表现手法,说明,示例,起兴,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赏析,借雎鸟一声声的互相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表现手法,说明,示例,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赏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
42、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表现手法,说明,示例,想象,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赏析,这首诗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表现手法,说明,示例,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赏析,该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表现手法,说明,示例,白描,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抓住所写对
43、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田家(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 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赏析,描绘了一幅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表现手法,说明,示例,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回忆)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感情,拓展意境,表情更为深远。,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赏析,“去年今日”是虚景,“今年今日”是实景,虚景有花有人,实景空余桃花,以虚衬实,意境凄美。,表现手法,说明,示例,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
44、成一种情趣。,漫成一首(杜甫) 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赏析,第二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一句景物的“静”。,表现手法,说明,示例,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描写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赏析,前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天姥山的高峻奇伟之势;后两句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表现手法,说明,示例,细节描写,用极细腻的笔法,精细地描绘人或事。,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赏析,
45、“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显示出诗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唯恐遗漏了一句。,注:描写是古诗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它有许多方法与表现手法有重合之处。除这里介绍的白描、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外,描写还有观察角度多变、声形色描写及多种感官描写等。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既是抒情方式,又是表现手法,两者重合,参见前面“古诗常见抒情方式”。,类别,术语,感情基调,忧愁、伤感、惆怅、寂寞、孤独、郁闷、闲适、恬淡、喜爱、喜悦、欢乐、激愤、悲壮、慷慨激昂,古诗鉴赏答题常用术语一览表,类别,术语,思想内容,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愤世嫉俗、孤芳自赏、孤傲高洁、坚贞不
46、屈、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怀古伤今、怀古伤己、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感时伤怀、淡泊宁静、超然物外、闲适恬淡、闲情逸趣、惜花伤春、悲秋悯己、热爱自然、思乡怀亲、赠人送友、富含哲理、哀怨忧愁、激愤憎恶、欣喜欢快、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坚守节操,类别,术语,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类别,术语,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类别,术语,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仗、借代、双关、起兴,类别,术语,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欲扬先抑、想象和联想、渲染衬托、正面和侧面、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47、明暗、白描、象征、用典、意象(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物、景物)、意境(诗人抒的情和诗中绘的景合二为一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类别,术语,语言,清新自然、平淡质朴、民歌风味、绚丽、含蓄(蕴藉)、简洁、明快、瑰丽,类别,术语,意境,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幽静、宁谧、苍莽、热烈、高昂、壮阔、悠远、空灵、辽阔、苍凉、幽美、朦胧、淳朴、荒芜、孤寂、冷寂、慷慨悲凉、缠绵婉转、空寂寥落、萧条荒凉,六、名句,1、注意同音和形近字 如:“唯”和“惟” 唯见江心秋月白 惟江上之清风 如:“辩”和“辨 ” 欲辨已忘言 2、务必工整,一笔一
48、划,不清楚划去重写(注意三点水、言字旁和走字底); 3、“一字不差”原则,写完再读两遍; 4、想不起来的句子做好标记暂时放过,有时间再回头想,回想时尽量朝前背诵段落。 5、写好后不忘检查(习惯性写错的字要小心),看清题目设置的情境最为关键,七、成语(3分必得!),逐字解释成语,不能望文生义,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特别注意题干要求:选正确(恰当的)还是不正确(不恰当的)的一项。,望文生义 用错对象 褒贬失当 谦敬错位 重复赘余 不分轻重 不当搭配 不合逻辑,成语设错的角度,八、病句(细心则不难!),语序不当词序不当;虚词位置不当、 句式杂糅(两个句子拼接到一起,两种格式套用)
49、、 成分残缺或赘余无主语、无宾语,多成分、 表意不明陈述对象多变有歧义、 搭配不当 (动宾、主谓搭配不当等) 不合逻辑一面与两面、分类列举不当。 在考场中做语病题,一定要快速默读!,特别注意病句的16个标志,一、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二、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 三、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四、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五、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 六、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 七、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八、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九、出现了疑问句、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 十、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 十一、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重复 十二、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十三、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 十四、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 十五、出现了“前去”、“新生”、“保管”、“没有”、“走”、“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