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与财务会计分析总则.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管理与财务会计分析总则.pptx(8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第 一一 章章 总总 论论 本章是本课程的概述,主要介绍了成本会计的基本知识,成本的含义与特征,成本的内容与分类等内容。学完本章后,应对成本会计的基本史实有所了解;理解成本会计的概念、职能,成本的含义;掌握成本的基本内容。 成 本 会 计第 一 节 概 述 中心:什么是成本会计中心:什么是成本会计 一、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估计成本 ,早期的成本核算以单式记帐法进行成本记录,是一种具有统计性质的成本计算行为 。 1.早期成本会计(早期成本会计(1880年以前)年以前) 这时的成本计算引入了复式记帐法,形成了单独的成本核算帐户体系,草创了成本计算方法中的分批法和分步法
2、,标志着成本会计已逐步从会计中独立出来,16世纪,后又经过近200年的理论与实践的检验,最终形成。 此时的成本会计仅限于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耗费进行系统地汇集与计算,用以确定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所以又称记录型成本会计。 2.近代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1880-1945) 早期的成本会计主要是为计算企业的实际成本而服务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利于成本管理 。 1885年,美国机械军官亨梅特卡夫(Henry Metcalf) 1900年左右由美国工程师们发起了“科学管理运动” 1911年,美国会计师卡特哈里逊(G.Charter Harrison) ,1918年。 20世纪30年代,标准成本制度
3、形成了,它的诞生是企业成本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成本会计实现了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有机结合。 与此同时,成本计算方法逐步规范,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扩展到各行各业。 3.现代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1945年至今)年至今) 近代成本会计实现了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相结合,但它仅限于协助解决执行过程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未参与企业的决策,而要想正确地进行决策离不开成本信息。于是成本会计开始提供预测、决策服务,并逐渐与管理会计相融合,与其合称为内部报告会计或成本会计或管理会计。 二、成本会计的含义二、成本会计的含义 收集、整理成本信息,并利用成本信息进行成本控制的管收集、整理成本信息,并利用
4、成本信息进行成本控制的管理活动。(目标理活动。(目标-主要职责)主要职责) 三、成本会计的职能三、成本会计的职能 1.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收集、整理管理者决策所需的成本信息,这也是成本会计最基础的职能。 “不同目的,不同成本不同目的,不同成本”是成本会计提供信息的基本原则 2.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成本会计最重要的职能 现代成本控制通过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使企业成本不断降低的管理活动(符合企业总体战略与社会效益目标)以及分析、考核员工和前期成本控制行为的管理活动。 成本控制是对成本发生和形成过程及各影响因素施加主动影响,使成本按预定方向发展的管理活动.有事前、事中、事后成本控制。 基本目标是提高
5、组织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益,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四、成本会计的内容四、成本会计的内容 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 本课程以成本核算(产品成本核算)为主要内容,讲解了成本控制(产品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 五、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五、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1.1.成本会计机构设置应考虑的因素:成本会计机构设置应考虑的因素: 生产经营规模业务处理的特点(繁简)生产经营规模业务处理的特点(繁简) 内部管理机制与管理要求内部管理机制与管理要求2 2成本会计机构设置方法成本会计机构设置方法会计机构中单设成本会计科、会计股、会计组会计机构中单设成本会计科、会计股、会计组总会
6、计师领导下,直接设置成本会计机构总会计师领导下,直接设置成本会计机构将成本会计部门与计划部门合并设置将成本会计部门与计划部门合并设置3.3.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分为: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分为:集中组织形式(小型企业)、非集中组织形式(大、中型企业)4.4.成本会计人员成本会计人员(职业素养:职业价值观、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价值观、职业知识、职业技能)5.5.成本会计的法规制度成本会计的法规制度第二节 成本的涵义与内容 中心:什么是成本中心:什么是成本 一、成本的涵义与特征一、成本的涵义与特征 1. 涵义涵义 第一阶段,货币资本第一阶段,货币资本商品资本(消耗的货币资本表现为
7、所获得商品资本(消耗的货币资本表现为所获得的商品资本的成本)的商品资本的成本) 第二阶段即生产阶段,发生各项生产要素的消耗,而所消耗的资第二阶段即生产阶段,发生各项生产要素的消耗,而所消耗的资本构成生产出的商品的成本本构成生产出的商品的成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 第三阶段,商品资本第三阶段,商品资本货币资本货币资本(商品销售者为销售商品发生各(商品销售者为销售商品发生各种销售费用)种销售费用) 成本是为取得各项生产要素、产品或劳务,以及实现特定经成本是为取得各项生产要素、产品或劳务,以及实现特定经济目的而发生的价值消耗济目的而发生的价值消耗/ /耗费。耗费。 可简单表达为:成本是为实现特定经济目的而
8、发生的价值消耗/耗费。 1957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 “成本是用货币计量的,为取得或即将取得的商品或劳务成本是用货币计量的,为取得或即将取得的商品或劳务所支付的现金或转让的其他资产、发行的资本股票、提供的劳所支付的现金或转让的其他资产、发行的资本股票、提供的劳务或发生的负债的总额务或发生的负债的总额。” 2.特征特征:成本是为实现特定经济目的而发生的价值消耗,因此,其基本特征是目的性目的性与消耗性消耗性。 还有补偿性,综合性,代偿性。 3. 3.成本、费用与支出成本、费用与支出 3-1.成本与费用 在企业从事以企业从事以盈利为目的盈利为目的的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能的活动过程中所发生
9、的,能引引起所有者权益变动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起所有者权益变动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我们就将之称为费用。 3-2. 3-2.支出:指为取得资产、劳务和清偿债务等所发生的资产支出:指为取得资产、劳务和清偿债务等所发生的资产的流出或负债的减少。的流出或负债的减少。 支出不强调以盈利为目的,支出有营业外的(非正常损失); 支出既不强调“目的”,又不强调“期间” ,支出可分为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营业外收支不遵循配比原则) 成本与费用的比较:成本与费用的比较: 同:以盈利为目的而发生的资源耗费 异:成本强调特定经济目的,是对象化的; 费用强调特定期间,是期间化的。 二、成本的构成与分类二、成本的构成
10、与分类 1.成本的内容成本的内容 劳动资料上的消耗,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机器设备的修理费、机器设备运转的动力费等; 劳动对象上的消耗,主要是各类材料;人工方面的消耗,如工资、福利费等。 2.成本的分类成本的分类 2-1.按企业经济活动的职能分:按企业经济活动的职能分:研究与开发,设计,采购,生产,营销,送货,售后服务 2-2.成本的构成要素(构成成本的具体内容)成本的构成要素(构成成本的具体内容)P483.期间成本期间成本4.产品成本产品成本4-1.产品成本的内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成本、制造费用; 4-2.成本项目 产品成本项目是成本构成要素按照经济用途经济用途分类所划分的项目:主
11、要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4-3.直接、间接成本(按成本与成本计算对象的关系) 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为某一特定成本计算对象而发生的成本,它的发生仅与某一特定对象(人工、材料)相关,可直接计入该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本计算对象共同发生的耗费。它的发生与多个对象相关,应由这些成本计算对象共同承担,不能直接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需先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应分配给每一个成本计算对象所负担的数额,再据此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 成本信息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章主要介绍了成本信息是如何产生的基本知识,要求学完本章后,除理
12、解基本概念外,还应理解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了解基本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核算的原则、要求与假设。 第一节 成本核算方法体系 中心:什么是成本核算?中心:什么是成本核算? 一、成本核算的目的一、成本核算的目的1.成本核算的含义成本核算的含义 成本核算是利用会计帐户体系,对发生的成本进行记录、分类,并采用恰当的方法计算出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与单位成本的过程。在本课中提到成本核算多指产品成本核算,又称生产成本核算。由于经济活动不同,不同行业的成本核算不同。 2.成本核算的目的成本核算的目的成本核算的目的应是为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提供成本信息。具体又可以分为以资产计价和损益计算为目的; 以成本控制为
13、目的所进行的成本核算。“不同目的,不同成本不同目的,不同成本” 二、成本核算方法体系二、成本核算方法体系1.成本计算方法体系成本计算方法体系 成本计算方法就是计算出成本计算对象成本所采用的方法。 由于成本发生的特点、成本计算对象的特点以及通过成本计算所实现的目的不同,形成了不同成本计算方法。 2. 2.帐务处理程序帐务处理程序 它将成本计算融入帐务处理程序,体现了成本计算的过程,其帐户的设置也要体现成本计算的要求。 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 (1)记账凭证核算形式;(2)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3)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4)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5)日记总账核算形式。 成
14、本核算体制:成本核算体制:(1)(1)一级成本核算体制一级成本核算体制(规模较小企业,成本核算不分车间、厂部,工作集中在厂部财会部门)(2)(2)二级成本核算体制二级成本核算体制(大中型企业,分车间、厂部,生产费用先由车间财会部门计算产品制造成本,再由厂部进行汇总) 第二节第二节 成本计算对象与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对象与成本计算方法 中心:中心:1.1.什么是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什么是产品成本计算对象?2.2.什么是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什么是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一、成本计算对象一、成本计算对象“成本所指向的目的物” 1.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构成要素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构成要素1-1.产品成本计算实体产
15、品成本计算实体承担生产耗费的实物形态/产品的具体形态。 主要是产成品产成品(完成全部加工过程的产品) 半成品半成品(未完成全部加工过程但已完成一个生产阶段的产品)1-2.产品成本计算期产品成本计算期生产周期;会计期间(一般是月) 产品成本计算对象有四类:产品成本计算对象有四类:特定生产周期的产成品特定会计期间的产成品特定生产周期的半成品特定会计期间的半成品2.2.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根据生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2-1.2-1.生产的特点生产的特点生产工艺生产工艺:生产过程是单步骤的简单生产还是多步骤的复杂生产生产组织生产组织:是大量、大批的生产还是单件生产或成批生产。2
16、-2.2-2.管理的要求管理的要求 生产工艺的特点与管理上的要求决定成本计算的实体,而成本计算期由生产组织的特点决定。二、成本计算方法二、成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批分步法:第三节 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中心:中心:1.基本产品成本核算程序基本产品成本核算程序2.帐户之间的关系帐户之间的关系一、选择成本计算方法一、选择成本计算方法企业生产的特点与管理的要求不同,使企业生产费用发生的特点与汇集的程序也不相同。所以,企业在正式进行成本核算之前,先要根据企业的特点选择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二、设立产品成本核算帐户二、设立产品成本核算帐户一般设立“生产成本”和“制造费
17、用”两个总帐帐户 1.“生产成本”帐户核算企业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所有耗费。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明细帐户。各帐户的关系如下: 基本生产 A 制造费用直接材料 A产品总 其他生产 月末直接人工 成本 辅助生产 费用 结转 辅助生产 月末结转 耗费2.“制造费用”帐户核算生产部门(基本生产部门和辅助生产部门)为组织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种耗费。该帐户按不同的车间进行明细核算。按发生的地点进行汇集 期末,“制造费用”帐户所汇集的制造费用要按一定的标准与方法分配给各成本计算对象,记入各产品成本帐/成本明细单中的“制造费用”成本项目。可能有余额。 三、开设成本计算单三、开设成本计算
18、单 成本计算单是根据产品成本计算对象设立的生产成本明细帐。成本计算单上不仅要写明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产量等信息,还要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登记各成本计算对象发生的成本。 四、审核与汇总原始凭证四、审核与汇总原始凭证(每步结转都要有原始凭证)五、登记总帐与明细帐五、登记总帐与明细帐六、计算完工产品总成本与单位成本六、计算完工产品总成本与单位成本七、结转完工产品成本七、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把一个账户转到另一个账户要有分录)第三章 生产费用的汇集与分配 本章专门介绍汇集与分配的一般程序与方法,主要包括要素成本的汇集与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汇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汇集与分配,成本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
19、之间的分配,废品损失与停工损失的核算,期间费用的核算等内容。本章的内容十分重要,要求理解与掌握。第一节 要素费用的汇集与分配 中心:1.汇集与分配的基本原理;2.要素费用汇集与分配的基本方法及帐务处理一、生产费用汇集与分配的基本原理一、生产费用汇集与分配的基本原理整个成本计算过程就是不断将所发生的生产耗费按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的过程。1.分配标准的选择分配标准的选择(与费用的发生情况有关,不与特定方法有关)以“谁受益,谁承担谁受益,谁承担”为原则 受益情况受益情况就成为选择标准的依据,而最能反映产品受益程度的指标最能反映产品受益程度的指标则成为具体进行费用分配的标准。 产品成本:产品或劳务发生
20、或使用的各项耗费。汇集:汇集:将所发生的生产耗费按一定程序分别记录于相应的成本账户中。(先分类再记录)分配:分配:如何根据产品的受益情况来确定共同性费用间接费用应由具体产品承担的数额(按一定数量标准进行分类计入特定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中)原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用料情况 加工的精细程度 管理的难易体积、产量、重量 工时(人工/机器) 工时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成本核算的目标越来越向如何更好地管理成本转移,所以还常根据经验(前提:准确、适用)采用两个重要的成本分配的标准定额消耗量(数量标准)、定额成本(货币量标准)。 采用定额为标准进行成本分配可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加强成本控制。对那些复杂生产、产品
21、品种多、成本核算工作量大的企业十分适用。2.基本分配公式基本分配公式前提假设:单位产品所耗用的资源是相等的。前提假设:单位产品所耗用的资源是相等的。分配率=共同发生的成本/共同耗用的受益指标数某产品应分摊的成本=该产品的消耗量*分配率 二、(外购)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二、(外购)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内容:内容:构成产品实体主要材料 有助于产品实体形成辅助材料(如被劳动工具消耗的材料,必须和产品捆绑销售的计入产品成本的包装物)1.汇集汇集:主要通过“发出材料成本汇总表发出材料成本汇总表”来完成 2.分配分配材料费用的分配主要根据产品耗用材料的数量来确定的,选取的分配标准主要有实际产量(产品的件数
22、、重量、体积、面积等)、定实际产量(产品的件数、重量、体积、面积等)、定额消耗量额消耗量等。 2-1.实际产量比例法P552-2.定额消耗量比例法P54 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的结果的正确性受各种产品单位消耗定额准确性的影响,定额管理工作较健全的企业可采用此法。(外购)燃料费用、外购动力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单设“燃料及动力”) 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的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部分组成 。2.直接人工的分配直接人工的分配 依据
23、各车间和部门的工资结算资料和工资费用分配表编制的工资及应付福利费汇总分配表进行;各产品实际耗用的生产工时实际耗用的生产工时或定额工时定额工时分配。四、其他费用的汇集四、其他费用的汇集二、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二、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1.直接人工的内容直接人工的内容:包括职工的工资总额和福利费。第二节 辅助生产成本的汇集与分配 中心:1.辅助生产费用汇集的方法;2.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基本原理;3.常用的几种分配方法及帐务处理一、辅助生产费用的汇集(一、辅助生产费用的汇集(按辅助生产出来的产品来汇集)辅助生产成本的汇集与分配通过设置“辅助生产成本”帐户进行,借方反映辅助生产车间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发
24、生的材料、人工、制造费用,贷方反映分配结转的辅助生产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该帐户按辅助生产车间设置明细帐,并按费用项目设置专栏。 二、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二、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1.分配的一般原理分配的一般原理1-1.计算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计算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1-2.将辅助生产成本按各部门的受益情况进行分配将辅助生产成本按各部门的受益情况进行分配 根据基本生产车间、管理部门耗用辅助生产所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情况。 辅助生产成本应分配给某车间/部门的数额=该车间/部门耗用的产品量*产品单位成本。 由于辅助生产车间之间存在着交互提供产品与劳务的情况,使其成本计算工作变得复杂
25、。2.分配的方法分配的方法2-1.代数分配法(准确的数)代数分配法(准确的数):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计算辅助生产车间产品和劳务的单位成本,并据以分配成本的一种方法(保留四位小数) 2-2.直接分配法(实际成本直接分配法(实际成本=直接成本)直接成本):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忽略不计忽略不计,而直接将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之外的受益部门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之外的受益部门的一种方法(交互提供的劳务或产品较少时再用)2-3.一次交互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原理原理:先按各辅助生产车间汇集的直接成本计算的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进行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分配后的成本根据提供
26、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的产品或劳务数量计算单位成本,作为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的计价依据(先计算实际成本再对外分配)实际成本实际成本=直接成本直接成本+耗用其他辅助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耗用其他辅助产品或劳务的成本2-3-1.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交互分配 首先:计算单位成本其次,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分配成本2-3-2.对对辅助生产车间之外的各受益部门分配成本2-4.计划成本分配法 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的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方法。在该方法下,注意确定实际总成本 某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总成本 =该辅助生产车间分配前的成本+从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进的成本第三节第三节 制
27、造费用的汇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汇集与分配 中心:1.制造费用的内容;2.制造费用的汇集;3.制造费用分配的几种方法及帐务处理(凡是企业不单独核算的生产费用都是制造费用)一、汇集一、汇集1-1.概念:概念:制造费用制造费用主要是企业用于产品生产的间接生产费用以及生产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消耗。1-2.内容:内容:1-2-1.制造费用大部分是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包括:机物料消耗,辅助工人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生产用房屋及建筑物的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保险费,车间生产用照明费、取暖费、运输费、劳动保护费,以及季节性停工和生产用固定资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1-2-2.还包括直接用于生产,但
28、管理上不要求或核算上不便于单独核算,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设备的修理费、折旧费、租赁费、保险费,生产工具的摊销,设计制图费,实验检验费等。生产工艺用动力1-2-3.还包括车间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的费用。有: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与福利费,车间管理用房屋和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保险费,车间管理用具摊销,车间管理用照明费、水费、取暖费、差旅费、办公费等。1-3.制造费用项目制造费用项目 制造费用的费用项目主要包括:机物料消耗、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性租赁)、保险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取暖费、运输费、劳动保护费、设计图纸费、实验检验费、差旅费、办公费、
29、在产品盘亏、毁损与报废、季节性与修理期间停工损失等。 1-4.制造费用的汇集主要通过“制造费用”帐户核算,按车间设置明细帐,分费用项目设置专栏。二、分配在同一生产车间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各生产车间所汇集的制造费用是间接成本,可按实际/定额生产/机器工时进行分配。某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该车间制造费用总额 / 该车间总工时该车间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 该产品实际工时 * 制造费用分配率季节性生产企业对制造费用按年度计划分配率进行分配(预估个值平均分到12个月,按产品数量来分摊;直线法计提折旧是按月份来摊)年度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 =年度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 年度各产品计划生产工时(或产量)之和
30、 各月份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和按计划分配率分配的数额之间的差额,积累到年终再进行调整。若差异较大,可进行期间调整。 第四节第四节 成本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成本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进行分配 中心:1.分配的基本原理;2.分配的几种方法及帐务处理一、基本原理一、基本原理待分配的生产成本应包括的内容(所有步骤汇集来的生产成本+期初)在产品数量的确定(折合成产成品的数量)单位成本单位成本=要分配的生产成本要分配的生产成本/(完工产品的数量完工产品的数量+在产品的数量在产品的数量)进行成本分配的基本公式: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投入的各项生产费用本期投入的各
31、项生产费用=本期完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实务中产成品:完工的经过包装质检合格后能对外销售的产品成本在产品:未完成全部加工过程,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就是在产品。广义 (在产品、产成品)、狭义 (在产品)二、方法1.约当产量比例法1-1.约当产量与约当产量比例法1-1-1.约当产量:将月末在产品的数量数量(实际物理数量)按一定标准折合成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数量(按成本发生情况进行科学估算的虚拟数量) 1-1-2.约当产量的计算(至少算两个)材料成本的发生与原材料的投料程度投料程度相联系,加工费用人工与制造费用可以工时工时标准。 1-1-3.约当产量比例法约当产
32、量比例法将生产成本按期末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约当量的比例进行分配,从而计算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适用在那些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在产品的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材料成本与加工成本相差不多的企业。2.定额比例法定额比例法将产品生产成本按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的比例进行成本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3.定额成本扣除法定额成本扣除法(扣除在产品定额成本)、原材料成本扣除法、在产原材料成本扣除法、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成本扣除法品成本按年初成本扣除法(前提:整个年度在产品数量是均匀的)4.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第五节 废品损失与停工损失的核算 中
33、心:1.废品损失的含义及内容;2.废品损失的核算;3.停工损失的核算 一、废品损失的核算一、废品损失的核算 在管理上要求单独反映和控制废品损失的工业企业应进行废品损失的核算。 1.废品的含义废品的含义 1-1.概念:概念: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合格的),不能按原定用途使用(报废的),或者需要加工修理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包括: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入库检验时发现的(凡正式入库检验之前) 1-2.类别1-2-1.可修理废品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且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的废品。1-2-2.不可修理废品指不能修复,或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 2.废品损失 2-1.内容:
34、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残料价值和赔款(可修复与不可修复)的余额。 2-2.核算 基本生产为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可单设“废品损失”帐户和专设“废品损失”成本项目。二级明细账可设“XX产品”、“XX车间”(便于管理) 不单独核算的记入制造费用帐户。 3.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 3-1.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计算 先计算截止发现废品时发生的生产成本,然后扣除残值和应收赔款,算出损失。该生产成本可按实际成本计算(此时应进行成本分配),也可按定额成本计算。 可降价出售的不合格产品的成本相同,其降价损失在计算损益时体现,不作为废品损失处理 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发生
35、的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实行“三包”的企业,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所发生的损失,计入“销售费用”图-1 废品损失账户的核算程序图 【注】、等数字表示账务处理的先后顺序 3-2.会计分录的编制会计分录的编制 4. 4.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 二、停工损失的核算二、停工损失的核算 1.概念概念 指生产车间或某生产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耗费,包括: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 2.核算核算 为单独核算基本生产所发生的停工损失可专设“停工”损失帐户和专设“停工损失”成本项目。不单独核算的可通过制造费用帐户记录。“停工损失”帐户为归集与分配停工损失而设置,按车间设明细帐,按成本项目分设专
36、栏。思考:成本项目发生了变化吗?总成本发生变化了吗?单位成本发生变化了吗?第四章 单步成本计算方法 将生产费用按一定程序进行汇总、分配,再汇总、再分配的科学加工,就能计算出生产成本。由于企业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不同,汇集与分配的顺序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本章讲述的品种法和分批法是两种基本的方法,其中品种法又是基础。第一节 品 种 法一、特点与适用范围1.概念:是按照产品品种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会计期间产成品成本)2.适用范围2-1.大批大量,单步骤发电、采掘、供水、铸造等2-2.大批大量,多步骤(规模小、车间封闭、管理上不要求)糖果、小砖瓦厂、小水泥厂、小瓷厂等3.
37、特点3-1.产品成本计算实体:产成品3-2.产品成本计算期:会计期间二、核算程序同产品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按产品品种设成本明细帐,按成本项目设专栏。第二节 分 批 法一、特点与适用范围1.概念:是将产品生产的批别或定货合同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特定生产批次的产成品),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也称定单法。2.适用范围2-1.根据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的企业船舶制造、机电/机械制造、精密仪器、服装、专用设备等生产费用的汇集与分配(直接生产直接计入)间接性生产费用的汇集与分配(辅助生产与制造费用)废品损失与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2-2.产品品种经常变动的小规模制造厂2-
38、3.提供修理服务的企业2-4.新产品试制车间3.特点3-1.产品成本计算实体:产成品3-2.产品成本计算期:生产周期二、核算程序1.按产品批别或定单(实务中按生产令号/生产批号)开设成本明细帐,按生产车间和成本项目设专栏2.按月汇集生产费用,将其在各生产批别之间分配三、计算举例四、简化计算方法1.原理:平时直接成本直接记入,间接成本先专门汇集。在有完工产品的月份,按累计工时和累计费用进行分配。2.该方法大大简化了间接费用的分配和登记工作,但若各月间接费用相差较多,则不能保证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第五章 多步骤成本计算方法 企业的生产工艺除了单步骤生产之外,还有多步骤生产方式。这种复杂生产方式使
39、企业管理者除了要了解产成品成本之外,还有必要进一步掌握半成品成本信息,这就形成了多步骤成本计算方法。多步骤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分步法和分步分批法。第一节 分 步 法一、特点与适用范围1.概念: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以产成品或半成品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生产步骤的品种法)2.适用范围大批大量多步骤生产冶金、纺织、机械制造等3.特点3-1.成本计算实体:产成品或半成品3-2.成本计算期:会计期间3-3.按照生产步骤,分步汇集生产费用,计算半成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二、产品成本计算程序按照生产特点的不同,分逐步结转法和平行结转法。三、逐步结转分步法(对本步骤的完工半成品和在产品进行
40、分配)1.概念 按产品的连续加工的先后顺序,按生产步骤汇集生产费用,半成品成本随半成品在各生产步骤之间的移动而顺序结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导致成本信息产生比较晚,不便于成本控制)2.核算程序2-1.分车间/生产步骤设置成本明细帐2-2.分步骤汇集生产费用(品种法)2-3.半成品成本计算2-4.产成品成本计算3.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3-1.基本方法专设“自制半成品”成本项目,专门反映所耗用上一步骤半成品的成本(材料、燃料、动力、人工、制造费用等)注意:半成品的结转可直接进行,也可通过半成品库进行。此时,还应考虑半成品的入库出库问题。 3-2.成本还原 3-2-1.概念 将“自制半成品”这一成本项目
41、,按倒顺序逐步分解还原为以前步骤所耗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成本真实结构的过程。 3-2-2.步骤 遵循倒顺序,按上一步骤的成本项目构成比例,逐步还原为原始成本项目。然后,将相同的成本项目的数额相加,反映成本真实结构。 3-2-3.方法 上步骤半成品成本中某成本项目的比重=上步骤半成品成本中该成本项目的数额/上步骤半成品成本 某步骤成本还原分配率=本步骤“自制半成品”成本项目数额/上步骤半成品成本对象:只对完工产成品中的所含“自制半成品”项目进行还原依据:上一步骤的成本项目(完工半成品成本结构)构成方法:比重法(按半产品各成本项目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还原) 还原分配率法(按
42、各步骤耗用半成品的总成本占上一步骤完工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还原)材料+加工费=半成品成本+在产品成本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加工费=半成品成本+在产品成本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加工费=半成品成本+在产品成本 3-3.半成品成本按计划/定额成本进行结转 这种方法加快了成本数据的生成,便于成本考核,对加强成本管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3-4. 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可直接提供原始成本数据,但核算较麻烦。3-5.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3-5-1.优点能够提供各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由于成本数据随实物的转移而结转,能为半成品和在产品的实物管理与资金管理提供依据;能够全面反映各个生产步骤所耗用上一步
43、骤半成品成本与本步骤加工费用,有利于各个生产步骤进行生产管理。3-5-2.缺点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要逐步结转(不论是分项还是综合),在加速成本计算工作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逐步综合结转法下,按加工步骤计算半成品成本,顺序积累结转,在最后步骤所归集的加工费用,仅包括最后步骤发生的,不能正确反映成本结构,不利于成本分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采用综合结转的方法时,要进行成本还原,在采用分项结转的方法时,核算工作量较大。 三、平行结转分步法 在大批大量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有的企业并不需要计算半成品的成本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产生了平行结转分步法。 1.概念:在计算各个步骤生产成本时,只计算发生生产费用
44、的数额和这些费用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然后将各个步骤中的这些“份额”汇总,即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 半成品实物逐步结转,但半成品成本不结转。 最后一步:每个步骤汇集来的生产成本对全厂的在产品和产成品进行分配。3-5-3.适用范围:适宜在半成品的种类不多,逐步结转工作量不是很大的情况,或者半成品种类较多,但管理上要求提供各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时采用。2.计算程序:采用该方法,每一步骤的生产费用也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但这里的完工产品是指最后完成所有加工步骤的产成品。同样的是,这里的在产品是指企业所有尚未完工的产品狭义在产品和半成品在产品范围:本步骤的在产品本步骤已完
45、工且未转入后续步骤的半成品本步骤已完工且转入以后生产步骤加工,还未完工的在产品本步骤已完工且转入以后生产步骤加工,还未完工的半产品3.计算举例4.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4-1.优点各步骤可同时计算产品成本,不必分步结转;能够按原始成本项目提供成本资料。 4-2.缺点 不能提供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 生产费用按发生地点登记,不能提供每个生产步骤的详细实物数据和所占用的资金数据; 产品成本不能反映所耗半成品的成本,不利于进行成本管理。 4-3.适用范围:半成品种类较多,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的工作量较大,管理上又不要求提供半成品成本资料的企业。材料由在产品负担部分+由产成品负担部分1加工费
46、由在产品负担部分+由产成品负担部分2加工费由在产品负担部分+由产成品负担部分3加工费由在产品负担部分+由产成品负担部分产成品成本第二节 分步分批法一、基本原理1.概念:以各批产品的半成品与产成品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适用于小批单件多步骤生产的企业。2.特点2-1.产品计算实体2-2.产品计算期3.计算程序以分批法成本计算程序为基础,按生产步骤计算各批产品的产成品与半成品的成本。3-1.开设成本计算单;3-2.按月份汇集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费用;3-3.按生产周期计算半成品成本与产成品成本。二、举例第十章 成本控制 对管理者来说,更希望知道会计人员所提供的成本数据是否代表了一种有效率的生
47、产经营水平,从而在必要时能加以控制。标准成本制度(定额成本制度)正是实施生产成本事中成本控制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是现在进行事中成本控制的一种基本的方法。第一节 标准成本制度的基本原理一、标准成本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产生与发展2.概念:以标准成本为依据,对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耗费实施监督的会计制度。它将成本计划、控制、计算、分析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事中成本控制制度。3.优点3-1.通过事先制定标准成本,明确成本目标;3-2.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将实际耗费与标准耗费相比较,及时揭示了差异,从而发现漏洞,改善管理;3-3.每月终了,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揭示成本差异,有助于进行成本分析。同时,简化了
48、成本核算工作。二、标准成本制度的组成主要有:标准成本的制定、差异的分析、差异的处理1.标准成本及其种类1-1.概念:通过精确地调查、分析、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应该成本1-2.单位标准成本与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1-3.种类1-3-1.理想标准成本与正常标准成本1-3-2.现行标准成本与基本标准成本2.差异分析: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0不利差异;0不利差异;0有利差异3.差异的处理期末,将标准成本与成本差异合并,最终确定产成品的实际生产成本。2.直接人工用量标准:单位人工工时(操作、间歇、调整等)价格标准:标准小时工资率(计时、计件)3.制造费用用
49、量标准:单位人工工时(设计产量的标准总工时数)价格标准:标准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预算数 / 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数 预算数=设计产量*单位标准固定性制造费用(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分项确定预算数)变动性制造费用三、标准成本的制定单位标准成本=用量标准*价格标准标准总成本=实际产量*单位标准成本注:实际成本先有“总成本”才有“单位成本”;标准成本先有“单位成本”才有“总成本”1. 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用量标准:标准消耗量(统计、技术分析)价格标准:预计的材料成本(价格、运费、检验等)第二节 成本差异的计算与控制计算差异;进行调查;改进控制一、变动成本差异计算的原理1.基本公式成本差异=
50、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 - 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 - 实际数量*标准价格 +实际数量*标准价格 - 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价格差异+数量差异Ps:数量能控制,变数量二、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1.直接材料1-1.差异的计算价格差异=(实际单价-标准单价)*实际耗用量数量差异=(实际耗用量-标准耗用量)*标准价格1-2.差异的分析2.直接人工2-1.差异的计算(价格差异)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数量差异)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2-2.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