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战,请以战喻》(6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783458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好战,请以战喻》(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王好战,请以战喻》(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好战,请以战喻》(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好战,请以战喻》(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王好战,请以战喻-第 6 页王好战,请以战喻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譬喻的3种表现形式;2、领悟孟子譬喻独特的表达效果;3、从譬喻入手,把握孟子“王道”学说的基本内涵;教学重点:1、 诵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2、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1、 领悟孟子譬喻独特的表达效果教法学法:诵读法 、自读法、探究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探究性学习之一:了解孟子譬喻的表现形式1、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疏通了王好战,请以战喻这篇课文中的四则选文,并且熟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将从“比喻”这个角度切入,力求比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切实感受一下孟子比喻的艺术魅力,还有他通过比喻所传

2、递出来的“王道”学说的基本内涵。 孟子好用比喻,善用比喻的特点,古人早就发现了。比如东汉的学者赵岐说孟子“长于譬喻”,这里的譬喻就是比喻的意思,清代学者方宗诚说孟子“设喻奇幻,有锋铓。” 那么,本课的4则选文中,孟子到底使用了哪些比喻呢? 请同学们将课文再浏览一遍,迅速找出这些比喻。2、交流 A梁惠王认为自己比邻国君王用心战场上逃了五十步的士兵笑话逃了一百步的士兵。(他们的行为其实没有本质差别); B罪岁罪兵(向外找原因或者说推卸责任);C那个不择手段去乞食,尊严丧尽,却恬不知耻地骄其妻妾的齐人当时社会官场上钻营富贵利达的卑鄙无耻之徒。D 宋国君臣只肯稍微减轻关市之征小偷由日攘一鸡改为月攘一鸡

3、(宋国君臣知错不改)E “民遇仁君”“旱苗遇雨”(强烈的渴望、喜悦之情)。F “民归君王”“水之就下”(归趋的势头都很强劲)。4、思考:四则选文,用了 6个譬喻,的确体现了孟子论辩好用譬喻的特点。同学们在寻找、体验孟子比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孟子的譬喻和现代人使用的比喻似乎有不一样的地方?(A、孟子比喻的形式很丰富,有以句为喻的,比如用“水之就下”比喻“民归君王”;有以段为喻的,如五十步笑百步;还有以整篇文章为喻的,如齐人乞墦。B、孟子以事来比喻多于以物来比喻,这便带来了他比喻的寓言色彩。比如五十步笑百步,罪岁与罪兵,齐人乞墦,月攘一鸡,不仅带有一定的故事性,表达了一定的寓意,而且将人物的性格特

4、征也顺带刻画出来了!)二、探究性学习之二:感悟孟子的譬喻“长于”何处A、长于譬喻的表现之一:执着地“以喻言志”。1、导入:如果说孟子的譬喻是“宾”的话,那么譬喻传递的道理则是“主”了。现在我们不妨细细品味一下这些譬喻,看看孟子通过譬喻传递了怎样的思想。2、学生齐读寡人之于国也的第一自然段,思考:梁惠王自觉比别的国君治国更尽心,可是孟子却用两个譬喻否定了他。五十步笑百步是指梁惠王的做法并不比别的国君高明多少,和别的国君并无本质差别。罪兵之喻更指出正是梁惠王自己“不知检”、“不知发”,才使得生灵涂炭,梁惠王不从自身找原因,却推卸责任,怎能期望老百姓增多呢?我们不禁要问:在孟子看来,国君到底该怎样做

5、呢?3、交流。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使老百姓数口之家无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多找自己的原因,反身而诚的思想。4、你们是怎样看待孟子的这种思想呢?(这种关注老百姓的生存权,受教育权的思想实际上正是孟子“以德行政者王”的“王道思想”的一种体现!后文无论是指出关市之征的不义,还是希望君王不滥杀无辜,都是在讲“德”,这和当时君王们奉行的依靠暴力实行统治的“霸道思想”是截然不同的。在孟子的王道思想中,我们还能发现孟子对君民关系的辨证思考。君王爱民、保民、富民、教民,就可以王天下;反之,则会失去天下,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孟子说“君视民如草芥,民视君如寇仇。”说得正是这个道理。5、从中,你发现

6、孟子的譬喻有什么特点吗?执着地用比喻为自己王道思想鸣锣开道成了孟子譬喻的一个鲜明的特点,简言之即“以喻言志”。这一特点和其他人放在一起比较特别鲜明,比如韩非子所言的是严刑峻法的霸道思想,如“守株待兔”,庄子所言的主要是在污浊的世界中如何自我解脱,自我保全的思想,如“曳尾涂中”。B、长于譬喻的表现之二:悄然地以喻抒情。1、出示“五十步笑百步”和“罪兵”这两个寓言,齐读。2、讨论:你们喜欢这两个譬喻中的人物形象吗?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行动剖析其性格,如抓住“弃”、“曳”、“笑”感受人物对自己错误盲视的可笑,抓住语言中的荒谬逻辑感受人物无赖的嘴脸。)3、点拨:我们的厌恶之情正是孟子通过譬喻所要传递的

7、情感!刻画得越细致,越荒谬,传递的情感就越强烈!所以,孟子的譬喻不仅能执着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还能悄然地传递自己的情感!有评论家指出:孟子使用譬喻“不是逻辑思维产物,而是情感联想产物,因此它也是抒情。”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这种特色对照一下战国时代的邹忌就不言而喻了,比如邹忌从妻子私我,小妾畏我,客人求我而不说真话的现象中悟出君王蒙蔽更深的道理,进而说给齐王听,写实性很强,给人的感觉好像完全是在说理。孟子没有,他的譬喻虚拟性、夸张性很强,理和情是双管齐下的!4、让我们再读“五十步笑百步”和“罪兵”这两个寓言,好好体会一下孟子所抒发的情感。C、长于譬喻的表现之三:巧妙地以喻显智。1、质疑:在寡人之于国

8、也这则选文中,孟子说梁惠王好战,史料记载这位好战之王曾经侵略别的国家,如派大将庞涓进攻赵国;被别的国家打败,想重整旗鼓,又怕失败,竟然用自己的子弟去殉葬。面对这样一个愚昧、残暴的君王,孟子比喻中的逃兵显得很傻,那个杀了人却说责任在兵器的家伙则是一副无赖的嘴脸,这种带有讽刺性的譬喻矛头直指对方,对方为什么没有被激怒呢?2、交流。a、孟子的譬喻针对了梁惠王的困惑点“用心了,而民不加多”,且取得了他的认同。梁惠王说“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b、孟子的譬喻结合了梁惠王的兴趣点“王天下”民加多的真正目的。“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c、孟子的譬喻适逢梁惠王的着眼点。经历了错失商鞅、孙膑的惨痛教训

9、,他的脑筋转弯了,开始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更何况,孟子是当时名人,君王也需要借助他的名声扩充自己的势力。d、孟子“入势而化”的智慧。先让对手认同,再借势反击。对照一下唐朝敢谏,死谏,气得李世民有一天当着长孙皇后的面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的魏征,我们不能不惊叹孟子的睿智与深刻!3、请将课文第一节中梁惠王与孟子的部分对话分角色朗读一下,深刻感受一下孟子的言语智慧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

10、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长于譬喻的表现之三:自信地以喻骋性。1、但是这并不妨碍孟子个性的张扬。同学们能在四则选文中找出相关例证吗?2、交流。a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没有一句话赞美梁惠王。发生饥荒,梁惠王能够移民、移粟,这一点完全可以表扬一下;b比喻中对君臣形象的漫画化,如逃兵、偷鸡贼、齐人的形象刻画,说梁襄王不像人君,都体现了他作为帝王精神导师的心理倾向。孟子曾说自己退居在家,跟王相见的次数太少了,王虽然有智慧的萌芽,自己不能及时帮助他,王不聪明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说他有一种傲性、刚性

11、在,说他超级气粗,一点没有错!c他和对手的对话不容置辩的语气。比如和梁惠王对话中的反问语气“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果断语气“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比如和戴盈之的对话中的无比肯定的语气“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3小结:这些细节无不体现了孟子的傲性、刚性,这种高贵的个性是和他对“浩然之气”的存养是不可分割的。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所以他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然而奇怪的是,这位至刚之人提出的以德治国的王道思想却又是令人感到非常温暖的,被梁惠王说成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这不禁令人感到其实豪情背后也有悲

12、凉的况味!复旦大学樊树志说孟子只要“稍加迁就,那么就可以立刻成为布衣卿相。一个布衣学者,发表一番意见,便可以改变一国之命运,也可以使自己飞黄腾达。然而孟子并没有迁就,当然也没有腾达,这使后世知识分子感慨不已。”是的,没有迁就,没有腾达,但是那股浩然之气依然充斥于天地之间,这就是孟子,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让我们再读一遍他解答梁襄王问题时所描述的那个要求并不高却很难实现的政治蓝图,以表达对长眠地下2000多年的伟大亚圣的深深敬意4、学生朗读。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勃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

13、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四、结语西方现代主义理论家认为真正深刻的思想是不能言说的,一旦用逻辑的语言说出,语言就背叛了思想,因此它们主张“像嗅到玫瑰花香那样去感知思想”。今天,我们从孟子的譬喻入手,实际上也是等于嗅了一回他芬芳的思想。沐浴着这飘逸了两千多年的芬芳,我们似乎重回了那个民不聊生的战国时代,切身感受了这位伟大智者在拯救乱世过程中所体现的执著与刚毅,潇洒与睿智,傲岸与豪情。但是,真正走入这位大师的心中,感受他那浩瀚深邃的思想,还需要我们为之投入永远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智慧。五、作业请搜集一些古今中外作家的比喻(比如荀子、鲁迅、茨威格等) ,看看这些比喻除了形象地揭示了事物的特征之外,还折射了这些作者怎样的个性特征?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丰富,一节课下来学生很累,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只能简单掌握,未必会熟练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