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 微专题5.4 植被-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Word版含解析(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 微专题5.4 植被-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Word版含解析(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 微专题5.4 植被-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Word版含解析-第 - 11 - 页微专题 植被【知识构建】【知识精析】一、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地形根据地形分析植被种类多少:山区植物种类比平原地区丰富根据海拔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海拔越高,山地垂直地带性越显著,垂直带谱种类越多根据植被状况分析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植被相对稀疏根据植被覆盖分析地质作用:
2、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较小,不利于外力地貌的形成气候根据气候类型判断植被类型:不同气候条件下分布有不同的植被类型,根据气候可判定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降低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增加降水量水文根据植被状况分析水源条件: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水文特征直接影响水生生物。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特征判定河流含沙量: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判断河流径流量变化: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径流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小土壤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可判断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等。如茶树生长地区的土壤为酸性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性质,如水稻土的形成二、植物的分布与环境
3、植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着植物的分布。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就为在地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同样道理,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分布也不均匀,所以也为高山地区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光照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绿色植物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生长得好,这叫做喜光植物,例如马尾松。有些植物只需要少量的阳光就能生长得好,这叫做喜阴植物,例
4、如冷杉。热带雨林中的藤本植物尽量地向上生长,以争取太阳光,这是植物争取生活条件的一种表现。在植物的生活中,水的作用是很大的。根从土壤中吸取了水分,水分又从叶子上蒸腾掉。提供营养的无机盐类,只有成为水溶液才能从土壤中输入植物体内。虽然在潮湿地区和干旱地区都有植物生长,但是植物的个体形态,随着水分供应情况而大有差别,例如,在沼泽地上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是根部系统并不发达。在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叶子很小,有的叶面上还覆盖着薄薄的蜡层,或者是叶子变成了细刺;有的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收水分。由于植物生长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它对其生
5、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比如,铁芒萁(q)的生长反映了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而碱蓬的生长则反映了盐碱性的土壤环境;骆驼刺的生长反映了干旱环境,芦苇的生长则反映了水湿环境。可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许多自然带的名称用植物分布类型的名称来表示,如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等,原因即在此。三、植被破坏的影响1.从整体性角度看植被破坏给干旱、半干旱地区带来的影响植被减少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降水变少,极端天气多现)风化、风力作用增强沙尘暴多发,加剧土地沙漠化地表多沙质堆积物,土壤变得贫瘠甚至欠发育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
6、。2.“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影响关联示意图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增大。b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c气候: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增大;灾害性天气增多。d土壤: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e整个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素养提升】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图(数字为面积占全国比重)。读图完成13题。1.该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草地B.落叶林C.荒漠D.阔叶林2.该植被的类型和产量取决于()A.气温高低B.降水多少C.地表形态D.人类活动3.我
7、国该植被分布区所存在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次生盐碱化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锐减1.A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排除落叶林和阔叶林。荒漠面积最大的省应为新疆,而该植被分布最广的省为西藏,故为草地。2.B 降水量的多少决定了草场的类型,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草场的产量,如我国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的变化。3.B 我国主要草原分布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荒漠化严重。 (2017昆明一模)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完成45题。4图中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
8、A撂荒地、耕地、林草地 B撂荒地、林草地、耕地C林草地、撂荒地、耕地 D林草地、耕地、撂荒地5据图可判断()A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B下渗量与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C该山区植被以森林为主D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_。不同治理度下小流域生态整模型试验,是能在短期内检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经对模型试脸结果的统计,绘制出如下图。据此回答67题。6关于植被覆盖率对河流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被覆盖率与径流产生量呈正相关B植被覆盖率与泥沙产生量呈负相关C植被覆盖率提高20%,泥沙产生量相应减少20%D植被覆盖率大于60%时,对径
9、流产生量影响最小7根据材料判断,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降水量少B显示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是降水、地形C考虑综合效益,最佳减沙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率是40%-60%D生物措施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亚洲内陆某典型植被示意图。读图回答810题。8.与该植被生长地区气候特征最相近的是()9.有关该植被所在地土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层深厚,土壤肥沃B土质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低C地形因素是该地土壤形成的最活跃因素D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10.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当地年降水量出现了增多的趋势,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10、B地上部分叶片变小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1113题。11.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A.1 8001 900B.1 9002 000C.2 0002 100D.2 1002 20012.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A.喜光喜湿B.喜阴喜湿C.好热耐旱D.耐寒好旱13.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A.光照增强B.水土流失加重C.气候变暖D.降水减少冬半年林木向阳面受昼夜温差剧变使树干内外温度不同,收缩不同,导致树皮破裂的现象,称为冻裂
11、。尽管冻裂不会造成植物死亡,但能降低木材质量,并可能成为病虫害入侵的途径。读我国东北林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完成1416题。 14图示区域出现林木大规模冻裂现象,最可能时段是( )A春末B盛夏C初秋D隆冬15图示区域中,树木冻裂灾害最轻的是( )A处B处C处D处16某晴天上午910点绕山巡查树木冻裂情况,光照最充足的一段路是( )A-段B-段C-段D-段14.D根据材料,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冬半年由于昼夜温差剧变使树干内外温度不同,出现林木大规模冻裂现象,所以最可能时段是隆冬。春末、盛夏、初秋温差较小,A、B、C错。15.D结合材料,向阳面受昼夜温差剧变使树干内外温度不同,发生冻
12、裂。所以图示区域中,树木冻裂灾害最轻的背阴面,即处,D对。、处都位于向阳面,错误。 16.B 某晴天上午910点,太阳位于东南部天空,绕山巡查树木冻裂情况,光照最充足的一段路是山体的东南面,图中-段,B对。-段位于西南面,光照较少,A错。-段、-段主要位于背阴面,光照少,C、D错。人类活动切碎了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破碎的栖息地间修建的“走廊”称为野生动物通道,如“绿桥”(图1)等。班夫国家森林公园(图2)的野生动物通道结合当地气候、水文特征并与植被、地形融为一体,有效降低了人类活动的干扰。据此完成1718题。17“绿桥”上面一般会种上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灌木草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为食草性动物
13、提供食物B削弱过往车辆光线和噪声C绿化美化“绿桥”景观D为了保持“绿桥”的水土18班夫国家森林公园“绿桥”所种植乔木的主要类型最可能是()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C针叶林 D落叶阔叶林读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完成1920题。19.下列有关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肥沃,黑土广布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20.下列有关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生长旺盛常年高温多雨(2017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一次联考)叶面积指数指
14、植物叶片总面积与地表面积之比。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右图中四条曲线代表的是水能资源、年太阳辐射量、地势高低A及叶面积指数的B变化趋势。据此完成2122题。21图中曲线代表叶面积指数的是( )ABCD22据图推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山区叶片交错重叠程度最大B平原叶片交错重叠程度最小C叶片交错重叠程度大致东大西小D叶片交错重叠程度受光照影响最大21.A根据西南地区水能最丰富,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而四川盆地太阳能贫乏,青藏高原地势最高可以推知分别表示水能资源、年太阳辐射量、地势高低的空间变化,则表示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变化,A正确。22.C 根据上题,表示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变化,横断山区叶片
15、交错重叠不是最大,A错;在水能丰富的横断山区叶片交错重叠也不是最小,B错;读图可见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变化大致东大西小,而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C正确;叶片交错重叠程度与热量有一定关系,但与降水、土壤等关系也非常大,D错。【知识拓展】在生态学中, 叶面积指数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用来反映植物叶面数量、冠层结构变化、植物群落生命活力及其环境效应,为植物冠层表面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描述提供结构化的定量信息,并在生态系统碳积累、植被生产力和土壤、植物、大气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平衡,植被遥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2017课标卷)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
16、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2325题。23.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24.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25.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25. A 根据题意,“常绿灌木成为我
17、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说明该植被适应范围较广,我国南、北方与东、西部的“光照”与“土壤”差异较大,故“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不是C、D选项;降水条件在全国差异较大,但降水较少地区的城市可以通过灌溉来满足植被的需水要求,故排除B选项;因为该植被为“常绿灌木”,气温是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故A选项正确。二、综合题26(2016济南调研)下图为我国温带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判断该山地森林植被类型,并归纳该山地森林植被的分布规律。(2)推测近几十年来该山地2 000 m以上森林植被比重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参考答案】(1)该山
18、地森林植被为(高山)针叶林。规律:集中分布于海拔1 8001 900 m的高度,其他高度分布较少,2 000 m以上背风坡、阳坡缺失;同一高度迎风坡、阴坡所占比重大,背风坡、阳坡所占比重小。(2)该山地2 000 m以上森林植被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原因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2 000 m以上气温条件有所改善,森林植被生长条件更加有利。27(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9月大联考地理试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云杉生产力的影响,需要对不同环境中的云杉生长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采样分析。图中天山北坡的甲乙丙三地是某科研人员选取的部分采样点,调查显示自西向东,云杉分布的海拔由低到高。(
19、1)天山北坡的云杉针叶林被称为“荒漠中的卫士”,试说明理由。(2)分析甲、乙、丙三地的云杉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原因。(3)调查结果鼎示,近年来气候变暖使云杉的生产力有所提高,请分析其原因。(4)野外调查时,为能反映云杉生产力与自然环境要素关系的真实性,需要对采样地点进行挑选。请你设计一个比较恰当的采样点挑选标准。27.【答案】(1)云杉对附近地区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作用;该林区地处两大干旱荒漠盆地的中间地带,有力地维护调控荒漠地区的生态平衡;云杉保护山区农林生产和牧业基地的生产活动。因此被称为“荒漠中的卫士”。(2)甲位于天山北坡的西段,是天山朝西开口的河谷地带,是来自大西洋暖湿
20、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水分条件优越,所以云杉分布的海拔较低;乙地和丙地位置偏东,位于大陆内部,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越来越少,相同海拔高度上的降水量越来越少,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所以云杉的分布越来越高。(3)在比较寒冷的环境下,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植物代谢过程,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有机物分解,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温度的升高还能延长植物的生长期,使植物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从而提高生产力。(4)云杉分布比较多,能形成成片的天然林;林地没有明显人为或自然的破坏和干扰;林地附近有气象站,能提供可靠的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观测资料。(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
21、给分)(2)甲、乙、丙三地的云杉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原因主要从影响降水的因素角度分析。读图可知,甲乙丙为自西向东,由于该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主要来自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所以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甲位于天山北坡的西段,是天山朝西开口的河谷地带,是来自大西洋暖湿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水分条件优越,所以云杉分布的海拔较低;乙地和丙地位置偏东,位于大陆内部,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越来越少,相同海拔高度上的降水量越来越少,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所以云杉的分布越来越高。(3)近年来气候变暖使云杉的生产力有所提高的原因主要从气温升高对于植物生长的作用角度分析。在比较寒冷的环境下,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植物代谢
22、过程,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有机物分解,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温度的升高还能延长植物的生长期,使植物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从而提高生产力,从而使得云杉林的生产力提高。(4)反映云杉生产力与自然环境要素关系的采样点的选择方法主要从林木分布、人类活动的干扰、气象条件稳定等方面考虑。从林木分布看,应当选择在云杉分布比较多,能形成成片的天然林;从人类活动的影响看,应当在林地附近没有明显人为或自然的破坏和干扰;从气候条件看,林地附近有气象站,能提供可靠的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观测资料。【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在各森
23、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
24、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参考答案】 (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