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滴漏实验的启示(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次滴漏实验的启示(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两次滴漏实验的启示-第 3 页两次滴漏实验的启示2月28日,下午第二节科学课。教学内容为五下时间单元第四课用水测量时间,我为学生准备了两个一次性纸杯、铁架台、闹钟和量筒等实验器具,做“100毫升水在底部有孔的杯子里多长时间流完”的滴漏实验,正当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时,忽然,从学生处传来议论声:“老师,我们组的水漏不下去了。”“老师,我们组的水也漏不下去了。”“糟糕!”我心中暗道!明明在课前试过了,怎么还会出现杯子里的水漏不下去的现象呢?备课时,我研究教材后觉得“滴漏”实验的关键是让水从杯子底部的小孔里缓慢流出,所以特意用一种笔尖比较尖的圆珠笔在一次性纸杯的底部从里向外戳一个小孔,这样既可以让小
2、洞圆润,又免得洞口太小或太大,影响水流量。戳完后,我倒了一杯水试了一下,水流量缓慢,觉得很满意,于是没等水漏到一半,就把剩余的水倒掉了。现在,水漏不下去了,“观察并记录漏完100毫升的水需要多少时间”的任务就无法完成,下面“推测,要过多少时间,量筒内的水能积聚到10毫升、50毫升?”这一环节也无法进行,后续的研究活动全部泡汤!可是离下课时间还有约17分钟,看来今天的课是要砸锅了。我拿起其中一组的一次性纸杯,把水倒掉后,仔细观察,感觉小孔好象有点糊口,于是我就得出了结论,一次性纸杯不行,水把戳的孔浸润了,导致纸张糊口,所以水下不去了(这个结论下得非常草率)。找出了这个原因之后,我让学生停下来,并
3、向他们道歉:“纪老师课前为你们准备的一次性杯子是纸质的,由于水的浸润,洞口纸张糊口了,所以水下不去了,这次实验失败的责任完全是我材料准备得不好之故,很抱歉。”后面“推测积聚1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和一滴一滴漏完需要多少时间”的研究内容我没有叫学生再做,只是让他们自己设计研究方案,说说道理。于是这一节课就这么草草了事了。放学后,我买来了一次性塑料杯(其实教材中也提到“往一次性塑料杯里装100毫升水),因为认为塑料杯不会糊口,所以底部戳了孔之后就没有试验。3月1日,上午第二节科学课。当另一个班级学生也开始做这个实验时,我坐到其中一个小组中仔细观察,起初水缓慢地流,逐渐变细,再慢慢地从流变成滴,到后来
4、大约还剩十分之一的水量时,水又漏不下去了!直到此时,我才意识到,问题是出在这个小孔不够大!当水逐渐减少时,由于水面高度下降,水的压力越来越小,孔又相对小,于是出水口的水的表面张力大于水的压力,当然流下不来了。如此看来,要让水流完,让学生计量出时间,必须要注意洞口大小要扎得恰当。课后我用一次性纸杯做过实验,洞口直径大约在4mm左右时,杯中的水才会几乎流光,但还有些许剩下。而当初我在上课之前做实验时仅做了一半,没有等水流光,如果做完整的话,是一定能发现问题的。关于这一点,教参中没有提及,不能不说是个遗憾。联系到下面的活动设计,就不难发现教材的提法出现问题了。课文的后续活动中提到,“如果水是一滴一滴
5、地往下漏,漏完同样多的水,所需的时间会怎样变化?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什么因素有关?怎样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很明显,要一滴一滴漏完杯中的水,实验证明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两堂课使我感慨万千!本课的准备应该说还是比较充分的。但恰恰是在细节上的几点疏忽和想当然,造成了两堂课的失败。由此,我认为,我们科学教师在备实验课时,首先要精心选择实验材料,多采用一些既方便,又便宜的器材;其次,教师一定要亲自做过完整的实验,事先要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这点绝对不能省略!另外,从教材的呈现来看,确实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内容(如认为杯中的水是可以漏完的)。其实任何一种教材都只是课程标准的具体表现,我们不能过分依赖教材,它不可能也不应当成为教师教学的“圣经”。因此我们在用教材教的同时,对教材中的内容,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正确的判断,这样我们的科学课才会更加严谨,更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