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摘要】本文基于课标与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探讨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科学素材为媒介,构建学生的生命观念;以合作探究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情境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生物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既要让学生理解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学科教学不应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应同时指向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思想情感等素养的培养与提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紧密联系教学过程,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
2、活动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理性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基于课标与教学发展的趋势,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粗浅探讨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以科学素材为媒介,构建学生的生命观念生物学中的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有助于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学生应在较好理解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并能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科学素材,为学生呈现生
3、动的生命世界和生命现象,构建学生的生命观念。例如,笔者在教学人的生殖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抛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是怎么来的?妈妈说我是路边捡来的,你呢?”然后教学了人的生殖系统、受精作用、胚胎发育与分娩等知识内容。最后设置了一个情境体会环节,提供一个题为“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的材料,内容是汶川地震中母亲因保护婴儿而丧生并通过手机留下遗言的真实故事,这个材料让很多学生感动得留下了眼泪。学生在导入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学习明确了人类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通过生殖系统来完成的,人的生殖过程包括产生生殖细胞、受精、胚胎发育、分娩等环节,由此知道人的生殖不神秘也不特别,而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生
4、命现象。情境化材料则唤起了学生珍爱生命之情和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本课学习升华为感悟生命的诞生,学生受到了生命教育,生命观念得以构建。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科学素材,通过不同的形式构建学生的生命观念,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健康生活。二、以科学论证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生命是一种开放性、生成性的存在,人的思维也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思维一旦模式化、格式化,就不可能有创新,能力发展也就停止了。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升到奠基学生能力基础、关乎学生人生长远发展的高度。在生物教学中结合合适的内容设置科学论证的过程和学习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例如,笔者在教学性别与性别决定一课时
5、,在导入环节提出了“母亲决定了生男孩还是生女孩”的民间观点,并询问学生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安排了三个环节对此观点进行了求证:1.人类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观察学习人类染色体组成图。2.结合学习过的基因遗传示意图,请学生写出人类性染色体遗传图解。3.请学生结合人类性别染色体遗传图解分析“母亲决定了生男孩还是生女孩”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学生一步步的学习分析过程实则是一个科学论证过程。针对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议题,教师可以围绕科学论证过程,通过激疑质疑释疑等环节,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展科学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能够运用归纳、概括
6、、演绎推理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与规律,审视或论证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议题,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理性思维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三、以合作探究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积极主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教学土壤里的小动物一课教学中,在教学蚯蚓的身体结构、感觉器官、运动部分的知识内容时,笔者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综合设计,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探究:1.如何区分蚯蚓身体的前端和后端?2.
7、蚯蚓的运动过程与运动板的材质有关吗?3.蚯蚓对光的刺激有反应吗?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注意以下要求:1.结合问题,各小组先设计好实验方案。2.小组群策群力,明确分工。3.观察的过程中要保持蚯蚓的湿润。4.观察所用器具除事先提供的以外,需要其他实验室器具的可以提出。5.观察结束后要记录结果并分小组展示与分享。通过探究,学生进行了尝试与实践,一些小组的实验过程存在问题,在分享过程中有其他的小组指出并得到正确的指导。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活力,培养与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团队合作学习能力。四、以情境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物学
8、科的社会责任感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知识内容中蕴含的价值教育内容,可以通过设计情境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一课时,笔者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在导入环节让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的生命更持久,你觉得你需要什么?学生想到了健康、习惯、自由、财富等,热情高涨地参与讨论,因为这是与他们生活、理想密切相关的内容。随后,笔者通过一个个吸毒者的现身说法(采访视频、相关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吸毒者吸毒后失去了什么。结合导入环节的问题,学生很快体会到了毒品的危害。这个教学过程
9、围绕“学生对生活需求的思考”进行相应的情境设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自身“体会”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规范自己的生活甚至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围绕社会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做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积极向学生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生物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模式,从重点关注一个或几个核心素养开始,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整合,创新生物教学组织实施方式,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