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汇总(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汇总(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必修三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汇总-第 7 页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1、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变形虫)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的细胞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大多数动物体内的细胞必须通过细胞外液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细胞外液:是指动物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相对于动物体外界环境而言,在机体内部,因此又叫内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3、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各组分之间的关系: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1)血浆与组织液: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又
2、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到血浆中。(2)组织液与淋巴:小部分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3)淋巴与血浆: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4、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血细胞(血浆)组织细胞(组织液)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和血浆)5、内环境的成分:(1)营养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O2等。(2)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等。(3)代谢废物:尿素、CO2等。注意:(1)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也是内环境成分,抗原抗体结合也发生在内环境中(2)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它们存在于消化道、尿道等与外界
3、直接相通的管道内,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3)血红蛋白、细胞内的酶(呼吸作用酶等)、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不是内环境成分6、稳态是:动物体通过调节反应形成的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主要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来实现,而与稳态维持直接有关的系统(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稳态意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原因是细胞代谢活动是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来实现的,而这些反应需要有适宜的温度、PH和一定的离子浓度、底物浓度等条件。注意: (1)稳态并不意味着固定不变,而是指一种可变的却又相对稳定的状态。7、维持稳态的实例分析保持温度的相
4、对稳定: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保持O2、CO2浓度的相对平衡:通过呼吸系统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和循环系统的运输。维持血糖平衡:消化系统吸收,循环系统运输,肝脏形成或分解肝糖元,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等。含氮废物的排出:排泄系统(肾脏等)把代谢废物等排出体外。8、几种典型的内环境稳态失调症:(1)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2)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3)渗透压失调组织水肿等 (4)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9、组织水肿: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人体的渗透压平衡被破坏,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水肿现象。(1)具体例子:过敏反应: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
5、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使组织液浓度升高。营养不良: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血浆蛋白通过尿液流失,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组织水肿。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浓度升高。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联系:(以神经调节为主)内分泌腺直接或间
6、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2、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1)神经系统直接调节或控制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2)神经系统通过调节或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影响、调节机体各部分的活动(通过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相应激素控制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来控制内分泌系统活动)总之,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能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节人和动物多方面的活动,对内能协调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对外使人和动物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P18)3、人神经系统的的基本单位神经元人的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支持细胞(胶
7、质细胞)构成的(1)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的主要结构包括胞体、树突(多个、短、分枝多)和轴突(一个、长和分枝少)。神经:由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2)按照神经元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三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它是把神经冲动从外周传到神经中枢的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它是把神经冲动从神经中枢传到外周的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3)神经元特性: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p19)4、动作电位的概念:p20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传导的电位变化过程。就是神经受刺激时产生的负电波,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的传导就是动
8、作电位的传播。5、蛙坐骨神经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分析(p20)向右偏向左偏a:表示刺激部位,b和c表示两个电极过程:在坐骨神经一端a,给予刺激时,可以看到靠近刺激端电极b处先变为负电位,接着恢复;然后另一电极处c又变为负电位,接着又恢复。(顺序:123456)可见,刺激坐骨神经时,产生一个负电波,它沿着神经传导,这个负电波叫做动作电位。图7:是依据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绘制的电流变化情况波形图,(一上一下)代表发生了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中间横线表示:静息状态电位)6、对神经纤维上某点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电位变化情况分析(1)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变化方法:如:测量上图方框中部位膜内外电位变化
9、情况下图是测量膜两侧电位的装置,一个电极放在轴突膜的表面,另一个插入膜内。人为规定膜外的电位为零,则:膜内电位低于膜外大约70mv静息电位:外正内负膜处于:极化状态,原因:K+外流静息时膜外电位高于膜内大约35mv动作电位:外负内正膜处于:反极化状态,原因:Na+内流刺激时膜内电位低于膜外大约70mv静息电位:外正内负膜恢复:极化状态,原因:K+外流恢复静息时a点:静息电位,K通道开放;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c点:动作电位峰值ab段:去极化过程,Na通道开放;bc段:反极化过程,Na通道继续开放;ce段:复极化过程;K通道开放;下图坐标图:就是神经纤维上某点在受到一次
10、刺激前后,膜内外电位变化情况:图乙:a点显示的是膜外电位,人为规定,膜内电位为0,则膜外电位为70mvbc段: Na通道开放;cd段:复极化过程;K通道开放;7、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分析:去极化过程极化状态:膜内钾离子扩散到膜外复极化过程反极化过程反极化状态:膜外钠离子短期内涌入膜内极化状态:膜内钾离子很快涌出膜外钠内流、钾外排不消耗能量,是易化扩散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的过程,也就是动作电位-负电位的形成和恢复的过程,全过程只需要数毫秒的时间。8、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分析传导形式: 局部电流(电信号) 传导特点: 双向性、不衰减性、绝缘性过程:当刺激部位处于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状态时,邻近未受刺激的
11、部位仍处于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两者之间会形成(局部电流),在膜内,由(刺激部位)向邻近的(未受刺激)部位流动;在膜外,电流流动方向与膜内方向相反,这个局部电流又会刺激没有去极化的细胞膜,使之去极化,也形成动作电位,这样,不断地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前传导,将动作电位传播出去,一直到神经末梢。9、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图分析:右图:是神经纤维某点的电位变化图ab段:钾离子外流bd段:钠离子内流df段:钾离子外流注意:与左图的区别左图: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图 ab段:钾离子外流bd段:钾离子外流df段:钠离子内流注意:与右图的区别10、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P23)轴突末梢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突
12、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或细胞膜)神经递质(化学递质):不进入突触后膜,起作用后被分解或转移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成分通道蛋白质、有特异性)突触后膜兴奋前提:电位达到阈值(1)神经冲动传递过程:(p23)突触前膜:电信号 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化学信号 电信号注意:突触后膜的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化学递质:使后膜兴奋的和抑制的两种突触后膜是兴奋还是抑制要看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还是抑制性递质。(2)传递特点:单方向性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一个神经细胞只能特异性的释放一种化学递质(兴奋性递质或抑制性递质)11、有关电流表
13、指针偏转的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 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12、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1)反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2)完成反射的条件:反射弧5部分完整、适宜刺激(3)最简单的二元反射弧:膝跳反射(股四头肌中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p2
14、513、大脑皮层4个区域(1)白洛嘉区:(左半球额叶)该部位受损,病人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过书写表达其思想。(2)韦尼克区:(左半球颞叶),该部位受损的病人可以说话,但不能理解语言。(3)运动区:中央前回电流刺激一侧中央前回顶部,引起对侧下肢运动;刺激中央前回底部引起面部运动。(4)体觉区:中央后回电流刺激该区顶部引起对侧下肢电麻样感觉;刺激体觉区底部引起唇、舌、咽电麻样感觉。运动区和体觉区特点:除头面部外,皮层代表区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左右交叉。14、体温调节过程(1)体温恒定原因:产热
15、量=散热量产热途径: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安静状态:以内脏、肌肉和脑产热为主;运动状态:主要是骨骼肌收缩产热散热途径:通过传导、辐射、对流、蒸发等物理方式散热。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其次是通过呼气、排尿和排便等散热。(2)体温调节过程寒冷环境中:炎热环境中:寒冷环境中产热多,散热也多;炎热环境中产热少,散热也少。第三节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1、激素: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无管腺和细胞)在一定的刺激(神经或体液刺激)作用下分泌到体液中的某些特殊物质,能作用于特定器官并调节它们的活动。特点: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微量和高效2、内分泌:激素由细胞分泌后,释放到体液中发挥调节
16、作用的,称为内分泌。3、体液调节: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某些特定的器官,调节他们的活动的过程。特点:比神经调节缓慢,作用持续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比较广泛。4、人体内分泌系统组成:主要的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胰岛、胸腺、甲状旁腺、松果体等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如胃、肠中、肾中的内分泌细胞兼有内分泌作用的细胞: 下丘脑的神经细胞5、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1)垂体在内分泌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人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内分泌腺。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2)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分泌多种调节激素作用于腺垂体,调节、控制腺垂体的激素分泌。而腺垂体激素又调节、控制有关内分泌腺体的激素分泌。(3)下丘
17、脑与垂体的功能上的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6、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反馈调节(重点考察对象)7、血糖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细胞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抑制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和促进脂肪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血糖调节过程8、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图9、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掌握)分泌腺体激素名称化学性质靶组织生理作用下丘脑(神经细胞)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多肽腺垂体刺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蛋白质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生成和分泌维持甲状腺的正常
18、生长发育生长激素蛋白质全身组织刺激蛋白质合成和组织生长减少糖的利用,增加糖元生成促进脂肪分解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全身组织促进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骨骼成熟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胰岛胰岛细胞胰岛素蛋白质全身组织降低血糖。表现在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胰岛细胞胰高血糖素多肽主要是肝脏升高血糖。表现在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促使脂肪分解性腺睾丸雄激素固醇类全身组织促进精子发生促使附属生殖器官生长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增强代谢率,影响个人行为(如好斗)卵巢雌激素促进卵子成熟和卵泡生长促进生殖器官的长大、成熟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支持青春期的突发性快速增长孕激素孕激素和雌激素一起建立和调节月经周期妊娠期孕激素抑制子宫的运动,并刺激乳房准备哺乳。注意:不同激素用于实验或治疗时的方法蛋白质类、多肽类激素使用时,不能口服只能注射。因其进入消化道后能被消化酶降解而失去作用。氨基酸衍生物类、固醇类激素使用时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 10、幼年时缺少生长激素得侏儒症,过多得巨人症;成年后生长激素过多得肢端肥大症;婴幼儿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患呆小症;成人甲状腺激素过多得甲亢,过少得大脖子病;胰岛素分泌不足得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