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必背题库(50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347401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综合必背题库(5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教育综合必背题库(5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综合必背题库(5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综合必背题库(50页).doc(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词1、后现代心理学:是由持相近观点的心理学家及其他社会科学家汇集而成的一种新的心理学研究趋势。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后现代文化思潮的产物,是在对科学主义心理学批判和解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标、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3、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标、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4、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方面的反映。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6、时间知觉:是人对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7、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属性的反映。8、感觉适应:

2、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现象。9、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的变化的现象。10、记忆表象:也称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11、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12、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13、外显记忆:是指当个体在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14、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15、机械记忆:是指对没有意义的材料或对材料意义没有

3、理解的情况下,依据事物的外在联系,采用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16、直觉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或操作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7、具体形象思维:是指运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为支柱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往往在幼儿时期和小学低年级儿童身上表现出来18、抽象逻辑思维:是以语词为基础,利用概念、判断或推理的形式来进行的思维19、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非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产生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0、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在头脑中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1、迁移作用:指已有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或者说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

4、2、原型启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受到某种事物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现象叫做原型启发23、定式的影响:定式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是个体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24、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影响人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如心情舒畅、闷闷不乐、恬静、烦躁等。心境由特定的对象所引发,带有弥散性和持久性的特点。25、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激情的特点是具有激动性和冲动性26、应激:是指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当人遇到困难,特别是遇到出乎资料的紧急情况时,就会进入应激状态,把各种潜力调动起来,以应付当前紧张

5、的局面27、理智感: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知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人的好奇心、求知心、热爱真理等社会性需要联系在一起28、道德感:是根据社会道德准则对自己或他人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主观体会29、美感:是根据一定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30、需要:是个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大脑中的反映。它是个体感到某种缺乏时产生的主观状态,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31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某种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或内部动力。动机作为一种内部动力,是通过外在的行为反映出来的32、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33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在

6、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流体智力几乎可以参与到一切活动中去,所以称为流体智力。晶体智力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所以称为晶体智力。晶体智力依赖于流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晶体智力的基础。34、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35、教师的职业认知:是教师基于自己的教育实践,对其从教活动的主观感知和评价。教师对其自身职业活动的认知,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外界因素与主观感受交互作用的结果,包括自身职业活动的认知、教学监控、教学反思、教学效能感等方面36、罗森塔尔效应:是指由于教师

7、对学生的发展,抱以期待和热爱而使学生相应发展的现象37职业心理压力:是指“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机构内部状态所造成的人的生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它是个体认识到工作和生活情境中存在着对自己具有威胁性的刺激,又由于个人条件,无法将之消除,只得任其存在时产生的一种持续性的身心紧张状态。38、职业心理焦虑:是个体由于面临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甚至带有恐惧色彩的情绪状态。大致有三种表现:轻度、中度和重度焦虑39、职业心理枯竭:是一种由于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职业人在工作在工作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40、发现学

8、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41、同伴关系:是在同学之间进行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心理关系,它是除教师之外的班级成员之间关系的总和,包括学生个体之间的关系、班级内的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42、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它包括教师和学生的的注意状态、思维状态、情绪情感状态、意志状态等43、行为矫正技术、是指通过适当的强化手段增进个体积极行为的发生,减少并逐渐克服不良行为的技术。在学校个体咨询中一般使用的行为矫正技术有:

9、放松训练法、系统脱敏法和消退法。44、热身活动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活动课的开始。“热身活动”是让全身“热”起来的活动,好比是运动员参加比赛之前的准备活动。目的是要让学生尽快地兴奋、活跃起来,积极地投入到接下来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尽情地参与,大胆地开放自己45、情境体验法:是要通过教师的设计,让学生进入模拟情境、实际情境或想象情境中去体验、思考、分析,了解自己的心理反应,获得情感体验,培养适应能力的一种方法46、讨论分析法:是指在老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学生对某一专题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分析或争辩得出结论的方法47、心理自述法:是指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心理的状态,也就是自己诉说事情的经过和感受的一种形

10、式,这种形式既是情绪宣泄的合理方法,也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方法48、游戏活动法:是指以游戏作为活动中介,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的参与,在轻松、愉快、和谐、活跃的气氛中,自由表露自己的情绪,投射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与反思自己的行为,分享同伴的经验与感悟,从而达到某种建设性效果的心理辅导活动49、人际交往:指人与人之间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人际交往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和条件50、效度:测量对所要测定的东西能确实测定到什么程度,叫做测量效度51、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程度,它表现为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再现性和稳定性52、内容效度:指一个测量的内容代

11、表它要测量的主题53、构念效度:是指某个心理测量在多大程度上正确地验证了编制测量的理论构想。所谓构念,就是心理学理论中所涉及的假设性的抽象概念,如智力、动机等。以测定这种构念为目的的而制成的测量之效度,叫做构念效度54、自变量:也称为独立变量,是指在心理实验过程中由实验者选定并进行操作的变量55、因变量:也称为依存变量,是指由于自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被试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结果简答或论述1、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心理学是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教育得以实施的基础条件和前提,教育则是心理学走向人们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两者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掌握心理学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

12、、有效性;促进心理学发展,教育是重要因素;当代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挖掘学生的没在潜能,教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观察法。是指由研究者观察和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来分析与其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实验法。是指研究者认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使被试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法。是以心理测验为主要工具,测量个体的能力,人格方面的特征,从而分析它们与其变量之间的关系;调查法。是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他个人想法或做法,以此分析团体的心理趋向的研究方法。此外还有其它研究方法

13、,如个案研究法、产品分析法、档案研究法3、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大脑的机能,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心理的发展、变化是实践活动的结果。心理是大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作为大脑的机能,派生了人类高度发达的认识能力和智慧,发展了人类语言和抽象思维,孕育了无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以及复杂多样,各具特征的人格整体;心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心理的产生,是由人的大脑对所处客观环境中的各种刺激物做出反映的结果,因此人们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水平就存在差异;人的心理的发展变化,是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1)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脑功能的开发。(2)社会

14、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心理内容(3)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心理活动水平不断提高4、心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心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大脑具有产生心理活动的机能,但大脑自身却不能产生心理活动,只有当大脑接受刺激物的刺激时,才能产生心理活动,这些刺激物就是客观事物,所以说,心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人心理的产生,是由人的大脑对所处客观环境的各种刺激物做出反映的结果,因此人们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水平就存在差异。5、人的心理的发展、变化是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人的心理的发展变化,是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人的心理产生后还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其所从事的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脑功能的

15、开发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心理内容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心理活动水平不断提升6、注意的功能选择的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无关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它们的反应保持的功能,注意具有保持功能,即将注意对象的映像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之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直至完成任务、事先预定目的为止;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注意的调节与监督功能是指注意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过目标进行7、注意的分类有三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一、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观条件有两方面: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人本身的特点。二、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

16、,是有预定目标、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包括:对目的、任务的理解性活动组织的合理性间接兴趣的稳定性意志的坚强性。三、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达到的8、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包括对目的、任务的理解性。理解的越清楚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对完成的有关事物越容易保持有意注意活动组织的合理性。活动组织的是否合理关系到有意注意的保持间接兴趣的稳定性。是指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兴趣,间接兴趣往往是激发人们从事活动的的某种动力,稳定的、持久的间接兴趣,是有意注意保持的重要条件之一意志的坚强性9、注意的品

17、质及其影响因素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稳定性、分配和转移四个方面:一、注意的范围,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晰注意到的对象数量的多寡。注意的范围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注意对象的特点,注意的广度因注意对象的特点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活动的性质和任务,同样的注意对象,注意的范围因活动的性质和任务不同而有所不同。个体的知识经验。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整体知觉能力越强,注意的范围就越大。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注意的稳定性受两方面影响:注意对象的特点;注意主体的状态。三、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

18、不同的对象和活动。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是高度熟练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四、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转移是根据任务需要,有目的地、主动地转移注意对象,为的是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分散是由于外部刺激物或主体内部因素的干扰作用引起的,是消极被动的。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四方面:原来注意的紧张度。新注意对象的性质和特点。神经系统的类型。明确的信号提示10、注意的范围受哪些方面因素的影响注意的范围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注意对象的特点,注意的广度因注意对象的特点的变化

19、而有所不同。活动的性质和任务,同样的注意对象,注意的范围因活动的性质和任务不同而有所不同。个体的知识经验。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整体知觉能力越强,注意的范围就越大。11、应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教师要使学生发展和保持良好的有意注意,应注意做到以下四方面: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学生确立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是保证学生持之以恒进行学习活动的前提。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在有意注意的产生和保持中,间接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组织越合理,越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内在需要,学生越不容易分心。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有意注意的维持需要意志力的参与。对学生提出严

20、格而适当的要求,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的教育,这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增强意志力的有效途径。12、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社会知觉包括三方面:对人的知觉、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13、常见的影响社会知觉的心理效应常见的几种影响社会知觉的心理效应有:直因和近因效应。即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晕轮效应。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选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刻板效应。指知觉主题基于个人的经验而形成的对知觉对象的既定认知模

21、式。14、知觉的规律:只觉的基本规律体现在其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当面,基本特征包括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知觉整体性是指人并不把知觉对象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视为孤立无关的,而是把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表现在客观刺激物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当面。只觉得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优先选择而做出进一步加工,而把理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背景进行知觉的特性。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知觉的理解性主要受个人的知识经验、实践活动任务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

22、,客观事物的映像在人们头脑中保持不变的特性15、提高学生感知效果的教师追求提高学生感知效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感知效果的依存性。感知效果对刺激强度具有依存性。感知效果对感知对象与背景的差异具有依存性。感知效果对感知对象的变化具有依存性。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感知效果优于单一分析器的感知效果。组合率。感知效果对活动目的的依赖性。感知效果对知识经验的依存性。二、遵循感知觉规律,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提高学生听觉学习效果的策略。教师语言要达到以下要求:语言规范生动幽默具有连贯性强度适中具有变化性。2、提高学生视觉效果的策略:板书注意肢体语言的使用和自身的外在

23、形象3、提高学生综合感知的策略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经验综合考虑学生座位的感知差异,提高感知效果16、良好观察的标准和观察力的培养标准如下:客观性。正确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防止主观经验的消极作用全面性。观察仔细全面,不遗漏有关细节。准确性。能辨别事物之间的微小差别,防止错觉的产生。敏捷性。能迅速抓住稍纵即逝的现象,迅速洞察事物的主要特征。创造性。能在别人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展新问题。培养观察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观察的前期准备,包括心理准备、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观察过程中的方法指导。观察的善后工作17、记忆表象的特征特征有:直观性,表象是过去感知觉留下的形象,所以它和感知觉一样,具有

24、直观性,或者具有形象性,表象虽和感知非常相似,但二者比较起来又有区别,知觉是鲜明的,表象是暗淡的,知觉是完整反映一切特征,表象只反映片段,知觉确切不移,表象则变化无常。因此,表象还有暗淡性、片段性、和动摇性特征。概括性。表象产生知觉,但又高于知觉,它是知觉概括的结果。表象是经多次感知积累而成的产物18、记忆的品质鉴定一个人的记忆力好坏,应以其记忆品质为指标,综合衡量,具体分析。记忆品质具有一下特征: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性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或准确特征,是指对识记的材料记得是否正确。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是指能否及时地从

25、记忆的存储库中提取需要的知识经验19、识记的规律识记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识记的目的和任务影响识记的效果。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对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识记的方法影响识记的效果,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去识记材料,其效果是不同的。但都必须明确识记的基本原理和总得要求。那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和把机械识记与意识识记结合起来。个体的识记态度和情绪状态影响识记的效果。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影响识记的效果20、结合实际,谈谈保持和遗忘的规律是什么,怎样防止遗忘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这是遗忘的一条重要规律。艾宾浩斯曲线揭示了遗忘在数量上受时间因素制约的规律:遗忘量随时间递增,

26、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明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越慢。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21、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合理安排教学活动。避免把性质相近的课程安排到一起,尽可能将文理课程交叉安排。保证学生课间休息时间。适当调节教学进度。材料

27、的数量影响实际的效果。所以教师应控制每节课的教学信息量,这样会提高识记的效率。二、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背景。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下列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尝试,亲身体验22、记忆规律在学生学习中的应用一、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重视理解,并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三、正确组织复习。遗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之后缺乏巩固、复习。要正确组织复习方法如下: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动员多种感官参加复习。四、设法排除前

28、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具体方法如下:先后学习的的两种材料之间要保持一定的时间间隔。相似的学习材料不要安排在一起。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的难易程度要合理安排。要加强对学习材料序列的中间部分的识记。五、适当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任务完成之后的附加学习,也叫超额学习。此外也要讲究记忆卫生。合理科学解释使用大脑,劳逸结合。23、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品质具体有以下方面:一、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广阔性是指一个人思维广度方面的特点。思维的深刻性是指一个人思维深度当面的特点。二、是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是一个人独立思考问题的的特征。思维的批判性是指一个人能否依据客观标准进行思维并解决问题的品

29、质。三、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24、想象的功能想象的功能有三种:预见功能;补充功能;代替功能25、问题解决的心理活动问题解决是指一定的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通过各种人之操作活动,使得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2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解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既有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和心理因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有以下几点:知识表证的方式迁移作用。指已有知识经验解决新课题的影响,或者说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原型启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受到某种事物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现象叫做原型启发。定式

30、的影响。定式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是个体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动机和情绪状态,动机水平高低影响问题解决,只有适宜动机强度,才能提高问题解决个性特征,一个人智力水平,气质类型也直接影响问题解的方式和效率27、想象的加工策略想象的加工策略通常表现为黏合,就是把事物的不同当面和不同特性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夸张,就是改变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要素进行夸大和强调,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拟人化,把人类某些特点,加在外界事物之上并使之人格化的过程称之为拟人化。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28、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

31、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一、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新颖性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机结合创造想象的积极参与灵感状态。二、创造性思维得基本过程是: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验证阶段。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养从以下几点做起: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创设有利于创造精神形成的氛围加强发散思维的和直觉思维的训练培养创造型人格善于激发和捕捉灵感29、情绪和情感的功能情绪和情感是人的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有极为重要的功能作用。适应和动力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组织功能感染功能30、结合实际谈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的情绪的过程,根据情

32、绪调节内容的不同,可以把情绪调节分成三个方面,即具体情绪调节、情绪唤醒水平的调节、情绪成分的调节。从情绪调节过程的来源来分,可以把情绪调节分为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从情绪调节的侧重点来分,可以分为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根据情绪的不同特点,可以分为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人的情绪、情感极其复杂多变,为了保持良好的心境,减少或避免消极的情绪、情感,重要的是学会对情绪、情感进行自我调节:理智调节转移调节积极的自我暗示合理宣泄幽默调节身心放松调节自然陶冶调节音乐调节热爱学习和工作31、情绪、情感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绪情感不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激发、维持和促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

33、教学效果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一、情绪、情感在学生学习中得作用:情绪、情感对学生学生学习的激发功能维持功能,学习情绪和情感的激发,不仅能够激起学生行为,而且能够有效地维持学习行为的发生。促进功能,良好的学习情绪和情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教室的情绪、情感及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当面:教师情绪与情感的亲切功能,促使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情绪与情感得感染功能,可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教师情绪与情感的迁移功能,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情绪与情感的内化功能,可使学生效仿老师32、教师的情绪、情感及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师的情绪与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34、。教师的情绪、情感及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情绪与情感的亲切功能,可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情绪与情感的感染功能,可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教师情绪与情感得迁移功能,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情绪与情感的内化功能,可使学生效法老师33、需要的特性与规律共有四点:多样性与优选律,当各种需要同时出现,竞相发挥动机作用时,需要与需要之间必然发生冲突,最后优势需要必然战胜劣势需要而取得支配地位,这条规律称为优选律。驱动性与恒动律,驱动性是需要的最本质的特性。需要与生俱来,并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发挥着永恒的动力作用,这条规律称为恒动律。发展性与递进律,需要在衡量的方面要求越来越多,在质的方面

35、要求越来越好,不断向前递进发展,这称为递进律。变化性与可控律,需要的满足受客观外因与主观在因素的双重制约,这称为可控律34、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动机是人们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条件,学生的学习只有在较强的动机驱使下,才能积极主动起来。一、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合理设置目标及时反馈于评价学习结果充分发挥强化功能增强自我效能感适时进行归因训练。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个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有效地利用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有可能学的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二、正确理解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

36、率的关系,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动机越强,学习的积极性越大,学习的效率越高。学习动机越弱,学习的积极性越小,效率就越低。要提高效率,学习动机既不能过弱,也不能或强,只有处于最佳状态,其他因素恒定的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般来说动机与效果的影响表现出四种结果:学习动机强,行为质量高,学习效果好;学习动机弱,行为质量不好,学习效果差;动机不强,质量高,学习效果好;动机强,质量不好,学习效果差。35、意志的概念意志是指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意识能动性的体现,意志与意

37、志行动紧密联系,意志是人的主观活动,它体现在人的意志行动之中,没有意志就不会有意志行动,意志行动是意志的外显表现36、意志的特征:有明确的目的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对行动的调节作用37、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意志品质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意志特点,意志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健康成长。意志品质的培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自觉性及其培养。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到行为的社会意义并主动的支配行动使之符合于目的的和社会要求的意志品质。果断性及其培养。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适时而合理的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意志的果断性以许多重要的心理品质为必要前提,以大胆无谓和深思熟

38、虑为条件。首先以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为基础。其次以良好的记忆品质为前提。此外果断性还必须依赖高度发展的观察力以及良好的注意力等品质。坚持性及其培养。坚持性是指为实现既定目标而持续努力拼搏的意志品质。自制性及其培养。坚持自觉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由于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四种品质是相互联系的,因此缺少任何一种品质都会在人的性格上带来某种缺憾,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才能形成优良的意志品质38、智力与能力的关系能力指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关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

39、的能力。而智力夜表现在人的认知活动当面,能力为智力的发展提供基础,智力的提高对能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39、智力与知识的关系智力是个体的种心理现象,它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认知因素的总和,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和结构,它包括陈述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智力以知识的获得为基础,没有知识的支持,智力不可能发展,而知识的获得也必须有一定水平的智力做保障,并且知识越复杂越抽象,所需的智力水平也越高,但知识的增多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却不是一直成比率关系,只有当知识转化为智力的有机组成成分时,才对智力的提高具有价值40、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非智力因素也称非智能因素,

40、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但对智力的发挥或发展有影响的那些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在同等条件下,非智力因素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能力操作结果的优劣。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通过智力与认识活动,个体可以认识世界,掌握其发展规律。因此,只有在智力活动的指导下,非智力因素和意向活动才会有明确的方向与对象。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与意向活动又会支配、影响智力与认识活动41、智力开发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受遗传、环境与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智力开发就是在承认遗传对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及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开发一个人的智慧啥潜能。

41、一、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生物因素环境与教育个体的主观努力和实践活动。二、智力发展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人的智力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发展的,智力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一般经历增长、稳定和衰退三个阶段。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一般来说,智力测验分数在短期内有较高的预见性,时间越长预见性越差。智商在短期内有一定的稳定性,时间越长环境和教育条件变化越大,智商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大。智力发展的差异性,人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发展的类型差异智力发展的速度差异42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生物因素环境与教育因素个体的主观努力和实践活动43智力发展的特征

42、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人的智力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智力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一般经历增长、稳定和衰退三个阶段。二、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人的智力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可变性,一般来说,智力测验分数在短期内有较高的预见性,时间越长预见性越差。智商在短期内有一定的稳定性,时间越长环境和教育条件变化越大,智商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大。三、智力发展的差异性。人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智力发展的水平差异智力发展的类型差异智力发展的速度差异44什么是气质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气质”这一概念与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相近,气质不是推动个体进行活动的心理原因,

43、而是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他影响个体活动的一切方面。气质是指不以人的活动的动机、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45气质的特性感受性,指人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耐受性,人在接受外部刺激作用时表现在时间和强度上的承受能力。敏捷性,指神经过程灵活性的外在表现。可塑性,指人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和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可塑程度,也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兴奋性,指情绪表现的强弱程度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语言和动作反应的倾向46性格的特征性格是个体在活动中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以下特点:性格的稳定性;性格的社会性;性格的核心性47性格的结构性格在一个人的身上表现出

44、来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含着心理活动的各个侧面,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组成: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48气质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一、生物遗传规律。气质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选择的余地,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自觉的发扬自己气质中的积极方面,努力克制气质中的消极方面。二、气质类型发展的年龄趋势:儿童和青少年气质类型的分布大学生气质类型的分布气质类型发展的年龄趋势49性格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性格特征不是天生的,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的。一、影响性格形成的生物因素:相貌、身高、体重等生理特征对

45、性格形成的影响。生理成熟的早晚对性格形成的影响某种神经系统的遗传特性对特定性格形成的影响。性别差异对性格形成的影响。二、影响性格形成的家庭因素:家庭气氛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性格的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与方式的影响。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的影响。三、影响性格形成的学校因素:课堂教育,班级集体。教师的教育态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四、影响性格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社会制度、民族风俗、大众传媒等都会对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五、影响性格形成的不同个人主观因素,每个人都是自己性格的塑造者,同样的环境因素,不同的个体可能会形成不同的性格50论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学生良好性格

46、的形成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不断的塑造与磨练。因此,探讨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具有重大意义。一、树立效仿的榜样。榜样在儿童性格形成中具有无穷的力量,榜样对学生性格特征和道德为的形成具有启示作用、控制作用、调节作用和矫正作用。二、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性格。学生的性格是在后天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形成,性格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也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三、及时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在对学生性格培养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共性,也不能忽视个别性,这里的个别性包括以下这两种情况:是性格品质特别优秀的学生和性格的不良品质居多的学生相对大多数人,他们的品质具有个别性,需要具体指导是就每个学生而言,其各自

47、的性格特征的优劣组合是不同的,更需要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四、创设优良的集体气氛。学校教育因素中对学生性格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的可以说是班集体。正确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性格形成有直接促进作用。五、鼓励学生自我教育。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也在增长,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并具体指导学生进行性格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锻炼和自我修养。首先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性格中的优缺点,客观了解自己;其次要为学生提供性格自我修养的素材的素材,如书籍榜样、确立远大崇高目标等;再次要帮助学生制定性格自我锻炼的计划和方法,使之在行动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51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教师作为学校教

48、育活动中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其劳动具有一定的职业规定性,具有以下特点:教师劳动的综合性与复杂性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教师劳动本体的示范性教师劳动成果的迟效性与长效性52、教师角色心理期待角色心理期待是人们对特定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要求的心理诉求。一般认为教师应担当以下五个方面的角色任务:学习指导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当起学习指导员的角色。行为规范的示范者,教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被社会接受的合格社会成员的历史重任。班集体活动的管理者,班级是学校基层组织,学生的学习是在班集体这种特定的社会群体条件下进行的,教师接受学校的委托,扮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