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关系小河中心学校 涂几会【摘要】在课改的今天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的选择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概念的界定,哪些内容适合接受式学习,哪些内容适合探究式学习,哪种情况下两种教学方式要相互融合,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关键词】 接受 探究 概念 适合 融合在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探究式学习”隆重的被推上了课堂的主席,有的老师把探究式学习当作惟一合理的学习方式,全盘否定接受式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不少教师不管学生的具体情况、不管各类知识的特殊性,一律让学生先进行探究,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违背了有效教学的原则。有针对此情况,我谈几点看
2、法。 一、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概念的界定接受式学习主要指通过教师讲授或者是学生自学直接接收间接知识。采取的主要学习方法是记忆、理解。接受式学习由于传授知识的信息数量多,速度快,所用时间少,所以一直以来深受广大教师的钟爱。奥苏伯尔批评了把言语讲授和接受学习贬为空洞的说教和机械模仿的说法,他用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接受学习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指出它不可能与机械学习划上等号,它完全可以是有意义的。如果教师能将有潜在意义的学习材料同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学生也能采取相应的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出最易于与新知识联系的旧知识。这样,新旧知识在
3、学生的头脑中会发生积极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即“同化”,导致原有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织,使学生获得关于新知识方面明确而稳定的意义,这样,接受性学习将是有意义的。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指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并从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自信心,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里,学生的探究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这种探究性学习方式。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即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
4、解决。其实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有以下明显特征:开放性、自主性、问题性、激励性、实践性。二、选择恰当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式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但无论是探究式学习还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都只是服务于课堂教学任务的方法,至于采用何种方法,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我们尽量让学生去探究,不适合探究的我们也不必强求,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去让学生学习。 (一)适合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内容 1、规律性强的数学知识。如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加减乘除的运算定律、商不变的性质,小数、分数、比、比
5、例的性质等。教师可以先创设与规律有关的问题情景,由学生通过自己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探究活动逐步概括、归纳出一般的结论,从而获得规律、性质、法则等。 2、操作性强的数学知识。比如“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此外,小学数学中几何图形的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等内容,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而且探究的方法也很相似,教师完全可以组织学生在此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活动能促使学生领悟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增强创新意识,有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负迁移作用明显的数学知识。负迁移也称干扰,是指学习中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新的学习起阻碍或干扰作用。有些数学知识的学习,这种负迁移作用明显,对这些数学知识如果采
6、用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3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生学完“2、5的倍数的特征”后进行教学的,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相对要复杂些,它不能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要考虑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的情况。如果学生仍沿用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必定会误入歧途。因此,我们应该开展探究学习的方式来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在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 4、开放程度高的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开放程度高的知识是指方法的多样化或答案不唯一的知识。如讨论“20
7、0.5=?时”可导学生从多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探究:(1)直算法:直接口算结果;(2)直观法:205=100,所以200.5=10;(3)转化法:将20缩小10倍变成2,同时将0.5扩大10变成5再相乘;(4)小数点移位法:同(2);(5)半倍法:200.5就是求20的一半;(6)分数法:200.5就是求20的二分之一;等等。这里学生探究出的不仅仅是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而是学习数学的策略,里面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二)适合接受式学习的内容 1规定性的数学知识。很多数学术语和概念,如质数、合数、因数、倍数、比、比例、长方形、正方形等;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竖式算法,十进制计数法等;计量单位
8、的换算关系,它们的定义或内容,前人已经作了准确刻画或规定,这些知识,学生只需从课本或教师那里接受过来即可,而无须用探究的方法去获取。2难度大的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函数思想、优化思想、统计思想,枚举法、方程法、筛选法、转化法等,学生当然可以利用动态的、探究的方式获取,但学生同样可以通过静态的、模仿的、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而习得。有些难度大的数学思想方法,传授比探究来得省时、省力、高效,就应该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解说传授给学生。 3体现特殊思维方式的知识。教师的知识、经验无疑比学生丰富得多,思考问题的方法也老练、周到得多,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财富。
9、面对某些思考性较强的数学问题,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或困难重重,也就是说,这一类问题的解决超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或时间的允许,而教师解决这些问题却得心应手,这时教师就应当发挥自己知识和经验上的优势,将前人发现并被实践证明有效的思维方式、独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充分享用人类文明成果,并踏着前人足迹前进。 4某些关于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知识。倡导解决问题策略(即解法,包括算法)的多样化,是数学新课程的理念,要注意,没有必要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每一种解法。一些学生难以想到的解法,特别是技巧,应直接传授给他们,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接收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互作用,互相融
10、合。 不存在纯粹的接受式学习,也不存在纯粹的探究式学习,探究的最终目的之一要使学生接受知识,如果光探究不接受,那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课堂就是低效的。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只存在两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问题,存在两者之间如何把握平衡“度”,使之和谐发展。例如年月日的教学中,一教师是这样上的:(1)仔细观察你手中的年历卡,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2)小组合作,观察、交流。(3)反馈。(4)研究年和月的关系。(5)月和日的关系。(6)大月小月的教学。(7)二月份的天数究竟有没有规律。(8)计算一年有多少天。(9)师生共同小结梳理。其中前(5)第(7)、(8)都是学生探究的过程 ,而第(6)步、第(9)步就是教师的直接教授,学生接受式学习。总之,知识、能力、思维、情感态度是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的,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与功能,也有各自的长处与不足。只有把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的协调、高效和可持续地发展。参考文献:光明日报出版社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湖北教育 2008年第六期上再议接收式学习与探究受学习-第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