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必要性和可行性(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感教育必要性和可行性(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情感教育必要性应试教育尽管素质教育以推行数年,但还是主要依靠高分选拨人才,对高分的依赖丝毫没有减弱,那么应试教育的市场就会存在。再加上教师考核于学生成绩挂钩,所以学生成绩的好坏,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中。而且高分作为评价孩子是否有出息的重要指标,为了一个好名声好大学,家长比教师更放不下应试教育。以致现今的改革措施与学校的实际教学并没有接轨,依旧是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来推行。在应试而教之下,一切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形成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并不是以有困惑感兴趣的心态去接受知识,教师以说教者的形象在讲台上,生硬地将知识塞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得很苦,学生学得很
2、累。老师失去教的兴趣,学生失去学的兴趣。以至于,老师逐渐放弃科学的教育理念,采取做题做题再做题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提高成绩。学生仅限于满足课本知识点,没有对未知的渴望。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入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这种心灵的接触主要是通过情感交流实现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持思维的活跃。让学生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关爱尊重生命。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习考试分数几乎成了学生生活的全部。学生们每天都是“家庭-学校-家庭”式的生活,学习的内容也是从“书本-作业
3、-书本”。他们可以在试卷上解答很困难的问题,却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解决自己的疑惑,与同学老师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匮乏,缺少对生活的体验和操作能力,人文素养缺失,必要的想象力丧失。家庭教育缺失随着我国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在逐渐增长,他们对现行教育弊端有一定的反思,在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也关心孩子的身心成长,但是依旧有很过家庭将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很多家长为了事业和生计奔波,随然在物质上给了孩子极大的满足,但是很少和孩子沟通谈心,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和名次。成绩不好,就把原因简单归结为不认真听讲,贪玩,不努力,然后就是一通批评教育。在没有亲情的教育的情况下,孩子有疑虑或困
4、惑没地方讲,内心的压抑感自然产生,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孤僻。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中,势必会导致孩子消沉封闭、心如死灰。 还有,现在一般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大部分家庭比较疼爱孩子,导致孩子形成一些不合理的价值观,分不清是非对错,真假善恶;攀比成风,追求社会的时尚;为所欲为,甚至以丑为美。有些孩子从小就形成暴敛的性格,自私冷漠、麻木不仁。现在学生情感冷漠、想象力贫乏非常普遍。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社会来说,情感丧失比知识缺乏更可怕。伴随着青春期的开始,中学生对情感关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被理解,他们需要充满爱的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引。逆反心理心理学家发现,人类对信息的接受是有
5、选择性的。学生对于教育信息的筛选,一是立理智性的过滤系统;另一类是情感性的过滤系统。学生常常会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接纳同化符合逻辑的信息;否则,便加以排斥;学生如果认为老师和蔼可亲容易接近,上课的时候他感觉轻松愉快就能很好的接受知识;反之,如果老师不分青红皂白乱加批评,对学生束缚过大,学生就会将自己的不满迁怒于他所教的学科。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老师及家长看重的是高分,高分几乎成为学生唯一的精神支柱,一次考试的不及格或不理想,再加上老师和家长不正确批评和教育,及其使学生受到打击,自然而然就产生挫折感、自卑感。再加上青春期独立个性和叛逆心理比较强,直接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态。逆反心理会抑制学生思
6、维的活跃,对于老师讲授的知识,学生会本能的排斥,厌倦反感油然而生。逆反心理还可能会导致学生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如:考试不理想郁郁寡欢、心情不好精神萎靡、顶撞敌视老师,和父母闹矛盾不服从管教等等,这些现象直接导致现在学生难教。科学是把双刃剑从20世纪后期起,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使科学具有更大的能量。这新技术的能量既可以给人类造福,也可以将人类毁灭,关键持剑的人如何使用。前苏联著名科学家谢苗诺夫指出:“一个科学家不能是一个纯粹的数学家纯粹的生物学家或纯粹的社会学家,因为他不能对他工作的成果究竟使人民境况变好还是变坏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不然他不是在犯罪,就是玩世不恭”。 当前的学生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和
7、信息,但道德水平却普遍下滑、社会责任感降低,个人的成就感畸形发展。追本溯源,这些问题的产生,不在于学生科学知识的缺乏,而在于人文精神的滑坡。我们在传授学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往往忽视人精神发展和精神需求,忽视了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方向性问题,以及一个公民应遵守的伦理道德问题。就像小说天龙八部里所讲,只练武功,不练心法,很容易走火入魔。所以,我们既要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否则,很可能培养出掌握了高科技而失去理智的科学狂人。科学技术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综上所述,反思学生的种种表现,不难发现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8、就是情感教育,笔者认为情感教育就可以很好的解决应试教育下学与教的问,逆反心理,学生冷漠等问题。正如亚米契斯所言:“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情感在知识的传播和接受上发挥主任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了情感的教学就有了生机,没有情感的教学是失败的。所以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并让这种情感转化为学生奋斗的内在要求,将成为教师教学活动中越来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感染激励学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渴望获取知识,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它不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在特定情境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在现
9、实中,有一部分总是以鸡蛋里挑骨头的心态管教学生,使学生无时不刻不在他的监督之下,不去探究学生出现这样那样问题的深层原因,不听取学生的解释,让学生痛苦不堪。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更要理解关怀学生,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得到平衡。教师发自内心的包容学生,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时,就会收到预想或超出预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初中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是指由儿童生长发育到成年人的过渡阶段,是道德品质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年龄段,又是一个人的性机能由萌发到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学生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方面逐渐成熟,开始从心理和行为上确
10、认自我和实现自我,这一时期的孩子最明显的心理特征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同时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自身难以适应或接受这种变化,往往会出现对性成熟现象的好奇心和恐惧感,此时,如果不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措施加以引导,学生将会在这方面出现各种问题,思想道德观念的发展也将出现偏差。此外,青春期教育中体现情感关怀,更强调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重视发展学生的自身作用,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把性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让青少年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身心也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情感教育可行性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个体的情感对认
11、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情境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效能,给我们解决目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以新的启示。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组织或瓦解作用,即中等强度的、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的组织和进行,而情绪过强和过弱以及情绪不佳则可能导致思维的混乱和记忆的困难。情感教育要求创设的情境就是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
12、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也使人深深感到: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传统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分析讲解,还是学生的单项练习,以至机械的背诵,所调动的主要是逻辑的、无感情的大脑左半球的活动。而情感教育,往往是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
13、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人的认知是一个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众所周知,意识心理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所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有意知觉、有意记忆、有意注意、有意再认、有意重现(回忆)、有意想象、有意表象(再造的和创造的)、逻辑和言语思维、有意体验等等。但遗憾的是,包含如此丰富内容的意识心理活动仍然不能单独完成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任务。情感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正在于诱发和利用无意识心理提供的认识潜能。自弗洛伊德以来,无意识心理现象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所谓无意识心理,就是人们所未意识
14、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是主体对客体的不自觉的认识与内部体验的统一,是人脑不可缺少的反映形式,它包括无意感知、无意识记、无意再认、无意表象、无意想象、非言语思维、无意注意、无意体验等等。研究表明,无意识心理的上述两个功能直接作用于人的认知过程:首先它是人们认识客观现实的必要形式;其次它又是促使人们有效地进行学习或创造性工作的一种能力。可见,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是人的认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能量源泉。情境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尽可能地调用无意识的这些功能,也就是强调于不知不觉中获得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人的认知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或理智活动与惰感活动)统一的过程教学作为一种认知过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在其中。否则,人们常言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失去了理论依据。在教学这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由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构成,其中师生间存在着两条交织在一起的信息交流回路:知识信息交流回路和情感信息交流回路。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依存,从不同的侧面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知识回路中的信息是教学内容,信息载体是教学形式;情感回路中的信息是师生情绪情感的变化,其载体是师生的表情(包括言语表情、面部表情、动作表情等)。无论哪一条回路发生故障,都必然影响到教学活动的质量,只有当两条回路都畅通无阻时,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