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浅谈语文教学反思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浅谈语文教学反思 .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语文教学反思许镇霞单位:天保学校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 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 “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 “ 自主、合作、探究 ” 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本人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随着“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
2、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1“ 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 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退一步说即使
3、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 “ 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 。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方默读和浏览, 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 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 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 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2“ 你学懂了什么 ” 。教师话落
4、,学生纷纷举手答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 或蜻蜓点水式评价, 不深究,听之任之。 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答复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上表达 “ 拨云见日 ” 的功力,给人以 “ 神龙见首不见尾 ” 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 “ 零起点 ” 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
5、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3“ 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外表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 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 又是否太牵强。4“ 你真棒 ”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 牛顿” ,夭折了一个 “ 爱迪生 ” 。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 温柔杀手 ” 。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
6、师所给予的“ 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 ” 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 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 这种不分是非、 不置可否的赏识, 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 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1“ 自主” 与“ 自流” 。“ 你喜欢学哪一段? ”“你想先学什么? ”“你想怎么学? ” 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 流行曲 ” 。确实,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 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
7、生强烈阅读欲望的“ 诱因” 、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 自选学习内容, 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 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确实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 平等中的首席” ,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学生初读后问学生:“ 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是不是觉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 接着让学生说感受,谈体验。学生一会儿说酸, 一会儿说
8、甜, 一会儿说苦, 东一榔头西一棒, 杂乱无章,学生说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对教学无组织,对学生不引导,弄得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如坠雾中。 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 引导 ” 时就站到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伍前,需要 “ 穿针引线 ” 时就插到队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2 合作学习 “ 拉郎配 ” 。“ 合作学习 ” 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行小语
9、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 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 毫无探究欲望, 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 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 “ 拉郎配” ,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 要求、呈现的方式、 学习的组织等。 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 每一次合作
10、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外表。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 需要培养探索、 合作能力时; 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 变质现象, 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 而无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 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七册
11、的新型玻璃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 “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请自主选择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 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 作用罗列出来, 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表达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 “ 自主、合作、探究 ” 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专挑“ 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 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表达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 种别人的
12、田,荒自家的园 ” , 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 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 一言堂 ” 。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例如,某教师教学家 苏教版第一册时,这样活跃课堂,进行学科整合:1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都在哪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它们的家吧。2学生画画、展示了十分钟后让我们再来当一回小音乐家,唱一唱娃哈哈和大中国,边唱边做动作 学生刚入小学, 不少人不会唱这两首歌, 教师又是范唱
13、又是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唱,再表演,花去近半节课时间。我们不能否认,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 整合” ,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表达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 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 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 “ 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 服务,应 “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如果为追求气氛而 “ 艺术” ,为整合而 “ 凑合” ,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丧失本性,异化本质。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 作为一线教师, 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 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 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 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2011年 8 月 5 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语 文 教 学 论 文浅谈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