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东《一双手》课堂实录(九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6209855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肖培东《一双手》课堂实录(九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肖培东《一双手》课堂实录(九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肖培东《一双手》课堂实录(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肖培东《一双手》课堂实录(九年级上册).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肖培东一双手课堂实录(九年级上册) 肖培东一双手课堂实录 地点:常州市戚墅堰实验中学图文信息楼多媒体教室 班级:初三(2)班 授课教师:肖培东老师 教学过程: 师:我刚才读了一下这篇课文,在另外一个地方是小学四年级学的,在北师大教材中是小学四年级学的,大家想想看,为什么小学四年级的文章要拿到初三来学? 生1:我小学四年级可能读不太懂,另外可能等我长大了才能够理解它的意义,更好地保护森林。 师:如果你最后一句话去掉,我就更喜欢了。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文章不厌百回读”,任何文章都会常教常读常新。既然是小学四年级的文章,应该是看得很快的,同学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2:我在小

2、兴安岭的乌马河林业局对张迎善做采访。 师:大家看他说的这句话在第几段? 生:第四段。 师:请大家画出来,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我去小兴安岭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张迎善同志”,关键词:我、张迎善。中间嫁接的动词是“采访”。 师:你读过这篇课文后,课文里面最像采访情境的是哪一个地方? 生3:我觉得是第10段。 师:你读出来。 生读此段 师:同学们找到了没有,最像采访的就是这段,写的是两个人的对话。采访必须要进行的语言的交流,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我说”,“他说”去掉。“缠线做什么?”预备起。 生读。 师:接下来我请个同学跟我一起读一读,我是记者,你是张迎善。 师朗读:“缠线做什么?” 生4朗读“治手裂。

3、“ 师朗读:“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生4朗读“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师朗读:“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 生4朗读“1000多棵。” 师:大家发现了没有,张迎善说话有怎样的特点? 生5:比较口语化。 师:还有没有?你发现他三次对话中有怎样的特点? 生6:比较简单。 师:简单?尤其是第几次比较简单? 生:尤其是第一次和第三次比较简单。 师:能不能把第二次也简单一下呢?第二次干脆就简单成哪句话? 生齐说:胶布、手油不顶用。 师:那个男同学再站起来一下,我们再对话,再简单一下。 师和生4

4、齐读 师朗读:“缠线做什么?” 生4朗读“治手裂。“ 师朗读:“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生4朗读“胶布、手油不顶用。” 师朗读:“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 生4朗读“1000多棵。” 师:你体会一下。 师:为什么这么一个简单的人,在第二次说话时说这么长? 生4说 师:你先别说,大家想想看呢? 生7:他对树是非常喜爱的。 师:你把它读读看。 生7读第10段 师:你觉得他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7:对树苗的喜欢。 师:对栽树工作的喜欢,所以他说这件事情,就说得特别喜欢。你再读读看。 生7读第10段 师:既然是喜欢,哪些词就要重读呢?“草根根、石块块、苗苗、三四次”等这些词语都要读出他对这份工作的

5、喜欢和热爱,同学们发现,这是一个话语很简单的张迎善,但是说到他的本职工作的时候,却充满了热情。好,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我们一起对白。看看大家读出这个味道没有? 师朗读:“缠线做什么?” 生朗读“治手裂。“ 师朗读:“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生朗读“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师朗读:“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 生朗读“1000多棵。” 师:现在这个女同学你站起来,老师再跟你对白一下? 师声势昂扬地朗读:“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 生8朗读“1000多棵。” 师声势昂扬地朗读:“你一天

6、能栽多少棵树?” 生9朗读“1000多棵。” 师:多不多? 生:多。 师:能不能将这句话的句号改成感叹号? 生:不能。 师:接下来我们试试看,女同学,老师再跟你对白一下,你把这三句话都改成感叹号,好不好? 师声势昂扬地朗读:“缠线做什么?” 女生朗读“治手裂!” 师朗读:“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女生朗读“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师朗读:“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 女生朗读“1000多棵!” 师:既然是热爱,为什么不能用感叹号?你来说 生9:全部用热爱的语气,有些显摆自己。 生10:

7、显示出骄傲的感觉。 师:反过来说,就是他把这件事情看得很平常。同学们发现没有,这段对白中我们就读出一个朴实、勤劳的谦虚的张迎善。原来这里的对话,是能够反映出人的性格和品格的,所以我们再来读一读。你发现,张迎善在说话过程中句号是很多的,语言是简短的、是很平常的一个人,大家要读出这种感觉,不夸张,不显摆,不矜持,还有对种树工作的热爱,所以贴着心读。 师朗读:“缠线做什么?” 生朗读“治手裂。” 师朗读:“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生朗读“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师朗读:“你一天能栽多少棵

8、树?” 生朗读“1000多棵。” 师:同学们,真棒,这是一篇采访人的文章,采访的部分就写了这么一丁点,但是就这几句对白,就把张迎善的人物性格闪烁出来了,他的精神世界也慢慢揭示出来了,这就叫“以少胜多”。这样一篇文章为什么就写这么几句采访?他的大部分语言都是写什么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朗读全文,大家来考虑一下他写的什么? 一女生朗读课文1-3节。 另一女生接着朗读课文4-9节。 师和全班同学对话朗读第10节。 生集体朗读剩下的文章部分。 师:文章大部分内容都在写什么? 生:手。 师:其实从和张迎善第二次对话内容就可以看到“手”的力量。 我们来集体朗读第二段对话:“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

9、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师:所以手很自然地成为写作的聚焦点。为什么大部分笔墨要集中在这双手上?为什么作者盯着这双手来写? 生11:手反映他工作的艰辛,虽然他没有用语言来表达。 师:简单概括这句话,就是? 生11:手反映出他工作的艰辛 师:哪些句子看出他工作的艰辛? 生12: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 师:从数量上反映出他工作的艰辛。 师:还有吗? 生13: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 师:我们来集体朗读这句话,读出艰辛的味道。 生齐读 师:所以这句话能反映其工作艰辛。 师:还有哪个同学来说一下?

10、 生14: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头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师:有老茧不稀奇,稀奇的是老茧布满每个角落呢。圈出“每个”这个词。再看一下,手指头怎么会这么粗大肥园呢? 生15:因为他要用这双手把洞穴中的草根、石块拣出来。要用手把苗根送进土里。 师:也就是他每天要做这么多事情,通过这么多对手的描写,可以看出其工作很艰辛。 我们把这些相关句子读一读,读出艰辛的味道。 师生集体朗读“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头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师: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下面这个地方是不是?左手这个大拇指

11、为什么没有指甲?是原来就没有的吗? 生16:是长期的劳作。 师:是长期的劳作,使得这个指甲磨掉了,而且长出指甲的地方,都变成了四条裂纹。 师:树、手最能反映种树的艰辛,为什么集中在手上面写? 生17:因为这只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师:你的回答跟我的提问是一样的,没有对上号。我问的是“为什么集中在手上写?”你的回答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师:你这句话在哪里看出来的? 生17:第1段、17段 师:但都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说明这是什么写法? 生17:对比。 师:再来说,为什么集中在手上写? 生18:可以反映出这个人的形象? 师:什么形象? 生18:勤劳的形象? 师:“形象”可以说“勤劳”吗?

12、生18:本人就是很勤劳的,不是为了工作而特意去做的。 师:还有吗? 生19:很有价值的,这双手为整个国家做了很大的贡献。 师:这是双创造奇迹的手,是作出贡献的手,哪里看出来? 生19:第19段。“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I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 师:能不能把“已经”去掉吗? 生19:不能 师:为什么? 生19:“已经”说明他不仅26万棵树。 师:很好,接下来老师要问哪个词了? 生20:仅 师:聪明了,为什么问这个词? 生20:时间很短,造林很多。 师:所以读这句话的时候,“已经”和“仅”要读出感情来。你读读看。 生20读 师:一齐来读一读。 生齐读“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

13、仅198I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 师:还有吗?为什么要集中在这双手上来写? 生21:他是靠手劳动。 师:也就是手最能体现其职业特点、身份特点,还有吗? 生22: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师:也就是这双手给他带来了成就。 师:你们都说得不错,但是你们说的是小学四年级说出的内容,接下来要思考,能不能从小学四年级跨入初三?这双手里到底还有什么?我们一起来读第五段。 生齐读: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有得逞。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生23:“紧紧”说明力气很大,力气大是其职业需要。“裹”说明手很大。 师:我们把“紧紧”去

14、掉吗? 生:不能,这样不能反映出他人很真诚。 师:手里面有性格特点,听懂吗?马上写下来。手和其性格有关联。一起来读出温暖感。 “紧紧裹住了” 生读 师:原来手上面可以反映出性格特点,以此为例,哪些还能看出其性格特点? 生24:第7段:“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师:你想读出哪个词? 生24:认真 师:说明什么? 生24:反映出他很细心。 师:他为什么要把手洗干净? 生24:对人的尊重。 师:手里有他对人的尊重和礼貌。所以又来了一点。 师:还有吗? 生25:第18段“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呈木色。”我的手火辣辣地痛,他的手没有变化,说明他的手

15、粗糙、老茧很多。他的手仍呈木色。 师:仍呈木色。 师:没有变化,说明他性格怎样? 生25:很淡定。 师:这个人很淡定。有淡定,有热情,对人有礼貌,有真诚。还有没有? 生26:第17段“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第一号大手。”说明手大。 师:这是小学四年级看出来的东西。 师:第6节:“他松手了,我低头去察看他的一双手。翻过来看手心,掉过去看手背。” 生27:被作者反复看他的手,不生气,很自然地给作者看,说明其性格很和善,很随和。 师:淡定、随和、热情、真诚、礼貌,当然还有“坚韧”。我们一起把对手的描写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描写手的段落。 师:这样我们来概括一下:原来这双手代表其职业身份,还能映射他的

16、性格,还能照射出他美好的精神世界,这双手也能为他为我们创造出很多的成就。 师:我们来看文章的结尾: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这篇文章结尾本来还有一句话:从这双手上,我悟到了人生的哲理。安安静静地在你的书上,写出你悟到的人生哲理,以你的解读,想一想。 师:我隐约悟到 生28:美并非在外表。 生29:平凡生活中的坚持也能创造生活中的奇迹。 生30:林业工人用手为社会创造了生机,他的勤劳等为我们创造了很多价值。 生31:人只有为国奉献才有真正的价值。 生32:拥有一份职业,就必须坚持。 生33:成功需要有份坚持。 生34:手是做人的脸。 师:真棒。你怎么悟到的呢?手是人的脸孔,所以作者

17、可以不写话,单写这双手。说得再漂亮不如干得再漂亮。我们看作者的原话是什么?“美是以丑为代价的。”我们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读一读。 生读:“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我隐约悟到:美是以丑为代价的。” 师:美是以丑为代价的。你们也用自己的语言诠释了一个这样的人生哲理。我们来看一下:这双手最能显示其职业特点、成就与贡献,是其神圣性格流露,更能展现其美好的精神世界,竟然也包含了一个朴素的人生哲理。 师:同学们,这样我们就知道了,文章第一段,“但都未留下很深的印象。”也更能理解第4段:“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这里把手做了一个比喻,全文还有其他对手的比喻形式吗? 生35:老甘蔗。 师:还有吗?

18、 生36:把手比成“铁”。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师:这里有个悄悄的比喻在发生,这个句子很经典,经典在什么地方?这双手亏得是肉做的,如果是铁做的,按照我们生活观念,会怎么说?这双手要是铁做的,才能这样做。那就说明什么?说明他的手肉比铁更厉害。还有比喻嘛? 生37:比喻成土地。 师:在哪里? 生37:第17节,“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 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第一号大手。” 师:一齐来读一读。 师:发现了没有,把手比成了木、手是铁、手还是土地。这些都和林业工人的职业生活有关系。这双手在写作的时候是多么巧妙,难怪作者在结尾写出

19、了这样一段话: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 师:有人说把最后一句话改成“看着这双双手”,你们觉得好吗? 生38:改一下更好,起强调。 师:既然强调,为什么多加一个字。 生39:强调,作者和张迎善一样为祖国付出了很多。 生40:这篇文章是为了突出张迎善,为了突出他的人物性格。如果写出“一双双”,就不是主要突出张迎善。 师:你们要做一个融合。要学会从这双手看到其他的手,这既是张迎善的手,也是其他林业工人的手,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品质,所以我们又得出了这双手具有普遍的价值。文章中真得没有写到其他林业工人吗? 生41: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 师:这段话说的是什么? 生41:张迎善的

20、成绩。 师:这段话如果我们按照平常会怎么说。 生41高昂得朗读:“张迎善同志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I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张迎善同志生产木材3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张迎善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张迎善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仿佛第一次变清了。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师:你的语言中要竭力赞美,竭力地表达内心的 师:了不起啊。所以我们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很有可能把“这双手”的结尾改成“感叹号”,但是林业局的负责人还是说成“句号”,但是不仅张迎善是这样的,其他平凡的人也是这样的,

21、正是他们平凡的心才创造出平凡而有伟大的事情。但是我们在读的时候,要读出他的味道来。我们站起来,把它读好。 师生高昂地朗读倒数第二节。 师:停,最后一句深情地读好。 生读: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师:所以这篇文章它“以小见大”“平中见奇”,用文章最后一句:“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也是这篇文章最好表达方式的缩影。看课后练习3“平中见奇” 回去我们也给其他人讲一讲,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好,下课。 附文 一双手 姜孟子 我握过各种各样的手老手、嫩手,黑手、白手,粗手、细手,但都未留下很深的印象。 1988年5月,小兴安岭上的积雪化净了,树木睁开了惺忪(2)的睡眼,林区人抗镐(3)

22、上山。 我去小兴安岭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在山场我握过一只手,我敢说,今后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再提到它,就能马上说出。那是天下第一奇手林业工人张迎善同志的手。 和素常采访一样,我们见面时先是礼节性地握手。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有得逞。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他松手了,我低头去查看他的一双手。翻过手心来,掉过去看手背。 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络纹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4)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左手大

23、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又黑又深。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缠线做什么?”我问。 “治手裂。”张迎善说。 “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 “1000多棵。” 一天能栽1000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十天、二十天呢?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你等等。”我边说边去里屋取来一卷米尺。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24、。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地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着,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在1981年至1985年间就造林33垧(5),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6)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 300立方米,枝丫3 500层积(7)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仿佛第一次变清了。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1 注释 (1)选自1989年8

25、月11日人民日报,有改动。本文原始作者写的报告文学乌马的传说中的一个部分,后经作者精心修改成为一篇精美的散文,曾被翻译为英文和法文介绍到国外。姜孟之,当代作家。 (2)惺忪(xng sng):形容因刚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3)镐(go):刨土用的工具。 (4)老茧(jin):同“老趼”,手掌或脚掌上久经摩擦而生成的硬皮。 (5)垧(shng):土地面积单位,东北地区多数地方用,1垧合15亩。 (6)迹地林和次生林:森林采伐之后重新种树形成的林地叫迹地林。原有森林经采伐或破坏后又自然恢复起来的森林叫次生林。 (7)层积:木材堆积垛长、宽、高相乘的体积。包括各段木材的实积及其相互间的空隙。以立方米

26、(层积立方米)为单位计量。小小鸟窝,大大世界 肖培东老师高三作文课实录 执教:肖培东 教学背景:2014年4月8 日,青岛城阳三中高三,高考复习课。 一、聊天式导入小草联想 师:同学好,去年我来给大家上过课,记得吗? 生:记得。 师:去年是什么时候来的? 生:冬天。 师:现在? 生:春天。 师:在两个不同的季节两次来到这里。 生:是。 师:去年来的时候呢,我很长时间是站在咱们教室的窗口,我看向窗外。因为我很少见过北方的冬天,所以去年的冬天给我的印象特别的深刻。除了看到一片雾霾,你们知道我还看到了什么? (生笑) 师:在寒冬的季节,我居然看到了校园里的小草不经意间闪现出来一点点绿意,很让我吃惊。

27、你们有没有看见过?你们有没有注意到? 生:没有。 师:没有吧,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在这个山瘦水寒的季节里,看到学校角落里的那一抹或一点的绿意时,你们猜猜看,我想到了什么。 (生小声讨论) 师:我的心思你们猜猜看。猜别人的心思,你就要进入到这个情境了。你想到些什么?你来说。 生1:希望。 师:希望?为什么呢? 生1:在这个萧瑟的冬天里,一抹绿色总会给人一种希望。 师:哎,在冬天,有那么一抹绿色,你会想到希望。好,你来说。 生2:我觉得还有生机。 师:为什么? 生2:因为绿色本身就代表的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现象,冬天又是一个没有一抹颜色的季节,出现一抹绿色就代表了生机。 师:好。冬天,似乎生命力在这里

28、干枯的时候,一抹绿色,会让你感动于它的生机。后面的同学,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3:温暖。 师:温暖?为什么? 生3:因为在冬天,你是从南方来到北方的,看到那一抹绿色,你会想到家。 师:真能联想!一抹绿让我想到了家乡的感觉,很情感。男生你起来说一下。 生4:可能也是一种生机和活力。因为冬天看到这么一抹绿色,肯定会对心理或生理有影响,所以有生机和活力。 师:哦!你其实是把前面三位同学的见解又重复了一遍。 生4:升华了一下。(很认真) 师:哦,升华了一下。(微笑)接下来,旁边的同学你继续升华。 生5:我能感到生命力的顽强。 师:生命力的顽强?升华,不能做简单的重复。 生5:我认为小草是一种不起眼的东西

29、,但是能在严冬中散发出美丽的光彩。 师:想到小草在严冬中迸出的生命的精彩,非常有味道。再想想看,看到那一抹绿色我还能想到什么。旁边男同学。 生6:我想是春天快要到了。 师:既然绿色都到了,那么春天还会远吗?这是想到春天了。其实我想到的东西真的比你们还要多。你猜猜看我会想到什么。 生7:想到喜悦吧。 师:喜悦和温暖。(望着全班)知道吗?我想到了你们。我想到你们这群高中学生。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你们也将经历三年的苦战,这个季节,要迸发出高考的希望了。请坐。旁边同学说。 生8:我想到坚持和顽强。 师:一种品质。 生9:你可能想到你上高中的时候了。 师:对,我真是想到我上高中的时候。

30、因为绿色是我们青年少年共同喜欢的色彩,我还想到了我儿子在那奔跑撒欢,他是我们家最纯稚的一抹绿色。你再来说。 生10:想到我们的未来。 师:为什么? 生10:绿色象征生命力,我们经过三年备战然后再高考,是我们未来的起点。 师:好。还有没有要发言的同学? 生11:结合雾霾天你看到这抹绿色,说明你关心环境的未来。 师:想到了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想到我们的社会。站在走廊上,看到这么一点点绿色,我想到了生命,想到了春天,想到了未来,想到了我们,我们曾经度过的童年,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时光,我们未来要抵达的岁月。我想到了家里的老人,他们的春天已经逝去;想到了你们,经过严冬的苦熬即将迸出来的春天的点点滴滴的希望的

31、火花。一句话,草丛中的那抹绿色让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学生很安静地思考,进入了情境) 二、有一种人生不是运气感悟自然 师:一起读读。 生读:鸟语花香,潺潺水声,是我们接触大自然最常见的景象,静下心来,用心感受。 PPT: 鸟语花香,潺潺水声,是我们接触大自然最常见的景象。静下心来,用心感受,在下面的画面中,你能感悟到大自然中“有一种人生不是运气” (城阳三中高三模拟考作文题) 师:鸟语花香,潺潺水声,是我们接触大自然最常见的景象,但是我们常常会忽略。这种忽略就是在忽略我们的生活。走进生活,用心寻找,我们真的能找到很多有用的东西。静下心来,我们用心来感受,在这样的画面中你能感受到大自然什么?一起

32、来读,“有一种人生不是运气”。 生读:有一种人生不是运气。 师:有一种人生不是运气,小草的人生是不是运气?为什么? 生12:顽强生长是它的本质,不是运气。 师:对了,不要只看到它冒出来的那点绿色,更要看到它在地底黑暗中那种匍匐的岁月里艰苦的挣扎。它的人生它的希望是不是一种运气? 生:不是。 师:冬奥会冠军李坚柔,决赛中,所有的外国选手都摔倒了,李坚柔得了冠军。有人说这是运气,你说呢? 生13:不是,是自己坚持的。 师:只有等待的心,没有拼搏的命,那么永远不可能站到冬奥会的领奖台上。这种人生成功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PPT出示多幅图,或沙漠里的树,或秋天的落叶,或树上的鸟窝等等) 师:第一幅图(

33、荷叶上滚动的露珠)谁来说说?有一种人生不是运气!或者选一幅图来说。三言两语即可。 生14:第三幅,大树在沙漠中顽强地生长,然后长成了大树。 师:然后你想到了什么? 生14:想到了生命的顽强。 师:能不能学着跟老师一样,表达文学化一点?适当地描述一下,能帮你找到感觉。沙漠里的 (生14沉思) 师:肖老师给你做个示范,你听,你我之间在表述方面有什么不同。 师:如果你只艳羡沙漠里的那丛绿荫,那么你就可能会忽略烈日的炙烤、风沙的袭击和一望无垠的寂寞,所以树的人生不是一种运气。就这样说,适当地将语言文学化。 (学生思考后举手) 生15(说“荷叶上的水珠”图):晶莹透亮的水珠,闪闪发亮,但是它幸运的人生背

34、后是艰苦的积累和艰难的步伐。 师:这就感到了这枚水珠的不容易。与其说是一抹绿色托举了水珠,倒不如说是这枚水珠穿越千沟万壑来到这片树叶上。艰辛,坚强,因此这不是运气,而是一种坚持。 生16(说“树上的鸟窝”图):在那棵枯树上,小鸟能够建立避风港,是靠它的坚持不懈去寻找更多的树枝,为了能让自己有个更舒适的家! 师:即便所有的树叶都被秋风给吹落了,这棵大树上还存有最后一枚忠实的树叶,这就是大树上简陋的鸟窝。这个鸟窝,你不要忘了鸟的艰辛和背后精巧的构思。 生17(说“沙漠里的大树”图):大树的成长并不是自己的积累还有坚持和勇气。 生18(说“秋天落叶”图):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化作了下

35、层的肥料,生命更加碧绿更加富有生机。 师:所以春天的每一片绿叶都不是一个偶然,它要经历一个寒冬的苦熬,慢慢飞上枝头,因此当你欣赏到叶子绿时,你能不能想到曾经拥有的秋冬的枯涩! 生19(说“悬崖上跌落的瀑布”图):当你看到涓涓细流,你也许不会想到积水成渊的背后所经历的一切。 师:大自然用它的千姿百态告诉我们:人生其实就是这样一个拼搏挣扎的过程,成功绝不是一种偶然,不是一种运气。 三、品味“鸟窝” 师:我经常会看到这些画面,今天早上一路走来,我看到最多的景象是什么?是大树上一个个灰色的鸟窝。我还跟同行的老师说,你们这鸟窝可多了!你们校园里就有鸟窝,有没有发现? 生:嗯。 师:它所透露出来的就是一种

36、生活的颜色,而我曾经就在鸟窝上看到生活的寄托。一起来读读这篇写鸟窝的文章。 PPT: 有两样东西,无论在什么地方看见,我的心里,总会腾起细波来,碎碎的,是轻风拂过,每道褶皱里,都是柔软与温情。这两样东西,一是树上的鸟窝,一是门前的小河。 鸟窝筑在高高的树上,树是刺槐树,或苦楝树。鸟窝都是喜鹊们筑的。它们筑的窝,大,有面盆那么大,托在高高的枝丫上。窝筑得简陋,枯树枝乱七八糟搭在一起。它们是憨夫憨妇过日子,搭了窝棚住,也能将就着的,只要每天能看到太阳升起,日子里就有快乐。 风一阵紧似一阵,刺槐树上的叶,掉了。苦楝树上的叶,掉了。直到一个村庄的叶,都掉得差不多了。天空开始变得又高又远,村庄呈苍茫色。

37、光秃的枝丫上,喜鹊的窝,有些孤零零的,是最后守着的一枚叶,守着树。秋深得很彻底了。 -节选自中国教师报 (教师读前两段,很有感情) 师:好文章首先是读出来的,建议大家有感情地继续读下去。放开声音,要有感情。 (生读最后一段) 师:喜欢这篇文章吗? (生点头) 师:我们刚才在说那些画面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好像没达到这篇文章的境界。我们对身边的自然景物还没有很深很深的情感,它还不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多同学都很喜欢这篇文章,告诉我,你喜欢这篇文章的哪些句子。 生20:天空开始变得又高又远,村庄呈苍茫色。光秃的枝丫上,喜鹊的窝,有些孤零零的,是最后守着的一枚叶,守着树。(有感情地读) 师:

38、老师刚才说鸟窝的这些漂亮的句子都是从这抄过来的。最后的一枚叶,能把鸟窝比作树叶的真的不多。这最后守着的一枚叶,你们读出鸟窝什么特点? 生(纷纷):坚持!坚固! 师:坚固!而且也有坚持。对大树的一往情深,伴着大树渡过这个寒冬。 生21:“它们是憨夫憨妇过日子,搭了窝棚住,也能将就着的”,描写了温馨的生活,不管在多么简陋的环境下。 师:这哪是喜鹊啊,分明就是简陋房子里的恩爱夫妻。读进去了,味道就来了。 生22:在看到太阳升起的日子里就有快乐,浓缩出喜鹊追求简单的生活。 师:这样的生活才叫生活,它们过的日子才是真的日子。当你静下心来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会闪烁出来。当在一个秋天的黄昏,当你不经意间看到大

39、树上有一个鸟窝的时候,这个鸟窝会让你想到什么?凝视着树上的鸟窝,你能想起什么? PPT出现黄昏树上的鸟窝。 (学生思考) 生23:我能想到一种感动,鸟窝和大树相互依靠。 师:想到它们的关系,一种相互依靠的感受。 生24:阳光照在鸟巢上,鸟巢呈现半透明的状态,听见鸟鸣啁啾,我会想到我的家人我的家。(感动) 师:说这句时,你有没有一丝感动?想到家人想到家,其实我们也是有树枝的,我们也有自己的简单的鸟窝,它可以不像城市那样的繁华,但是依旧有温馨的感受。好好珍惜自己家小小的鸟巢。 生25:人与自然。鸟窝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少,之所以会这样,是人类对鸟的破坏,小鸟不得已的一种自我保护。 师:鸟窝越来越少

40、了,大树越来越少了,土地越来越少了,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了,鸽子笼一样的套间越来越多了,而我们曾经拥有的那种生活已经消失了。 生26: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姥姥家离着比较远,每次在路上都会数鸟窝,我发现现在路上的鸟窝越来越少了。(伤感) 师:想到了童年往事,想到了姥姥家,想到温暖的家,想到现状。 生27:想到了家,在外求学最容易想到家和家人。 生28:树是鸟的家,鸟和大树互相依偎。 师:想到了家,想到了相互关系以及互相关心的日子。鸟窝还得有树,树还得有土地,与土地对应的还有那一片蓝天。你说。 (生29 沉默) 师提示:能从鸟窝的内容思考吗?小鸟,小鸟独立的飞翔 生29:坚持,鸟把窝造得那么高,肯定不容易。 师:鸟把窝筑得那么高,要用那么多的小树枝,一点点搭起一个牢固的鸟窝,肯定不容易,需要坚持。 生30:还需要奋斗。 师:这个鸟窝的建筑者一定是一个建筑师,要知道哪个点哪个枝杈最适合搭窝。 生31:我想到朋友。树支撑了鸟窝,鸟窝点缀了树,这和朋友间互相帮助是一样的。 师:想到了关系。朋友之间的相互依存。你丰富了我,我亲近了你。 生32:温暖,鸟蛋,孕育着新的生命,鸟温暖了雏鸟。 师:想起了童年,捕鸟带来的乐趣,想到了跟随鸟窝的一路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