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与诗歌鉴赏专题测试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6208220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与诗歌鉴赏专题测试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与诗歌鉴赏专题测试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与诗歌鉴赏专题测试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与诗歌鉴赏专题测试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与诗歌鉴赏专题测试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文复习测试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安世,幼而聪悟。兴安二年,高宗引见侍郎、博士之子,简其秀俊者欲为中书学生。安世年十一,高宗见其尚小,引问之。安世陈说祖父,甚有次第,即以为学生。高宗每幸国学,恒独被引问。诏曰:“汝但守此,至大不虑不富贵。”居父忧以孝闻。天安初,拜中散,以温敏敬慎,高宗亲爱之。累迁主客令。萧赜使刘缵朝贡。安世美容貌,善举止,缵等自相谓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缵等呼安世为典客。安世曰:“三代不共礼,五帝各异乐

2、。安足以亡秦之官,称于上国?”缵曰:“世异之号,凡有几也?”安世曰:“周谓掌客,秦改典客,汉名鸿胪,今曰主客。君等不欲影响文武,而殷勤亡秦。”国家有江南使至,多出藏内珍物,令都下富室好容服者货之,令使任情交易。使至金玉肆问价,缵曰:“北方金玉大贱,当是山川所出?”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缵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安世乃上疏曰:“愚谓今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审其径术;令分艺有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则无私之泽,乃播均于兆庶;如阜如山,可有积于比户矣。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属今主。然后虚妄之

3、民,绝望于觊觎;守分之士,永免于凌夺矣。”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出为相州刺史、假节、赵郡公。敦劝农桑,禁断淫祀。初,广平人李波,宗族强盛,残掠生民。前刺史薛道檦亲往讨之,波率其宗族拒战,大破檦军。遂为逋逃之薮,公私成患。安世设方略诱波及诸子侄三十余人,斩于邺市,境内肃然。以病免。太和十七年卒于家。安世妻博陵崔氏,生一子玚。崔氏以妒悍见出,又尚沧水公主。 (选自魏书.李安世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缵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 B.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

4、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缵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 C.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缵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 D.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缵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忧:是父丧的婉辞。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孝,一般为三年。 B.朝贡:古代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见宗主国或所在国的君主,并敬献礼品。 C.三代:尧、舜、禹三代的合称,最早见于论语“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5、 D.假节:假以符节,持节。古代使臣出行,持皇帝授予的“节”为符信,故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安世自幼聪明颖悟,深受高宗喜爱。在接受高宗召问时,年龄尚小的他应答很有条理,被选为中书学生,后常常被高宗单独召见。 B.李安世不但外表俊美,而且博学能言。萧赜的使者刘缵称他为典客,他旁征博引,进行批驳,不仅指出其错误,还讽刺其弃善从恶。 C.李安世关心民生疾苦,主动为民请命。针对百姓困苦流离、豪强侵占掠夺的现实,他疏言不分贵贱平均分配田地,开了均田制先河。 D.李安世颇有治理才干,能保一方平安。任相州刺史时,他鼓励农桑,禁绝淫祀,设计诱捕并处决广平豪强

6、李波等人,从此境内安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至金玉肆问价,缵曰:“北方金玉大贱,当是山川所出?”(5分) (2)安世妻博陵崔氏,生一子玚。崔氏以妒悍见出,又尚沧水公主。(5分) 10.B(标点如下: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缵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 11.C(“尧、舜、禹三代”不正确,应为夏、商、周三代。) 12.C(“他疏言不分贵贱平均分配田地”不正确。原文为“宜更均量,审其径术;令分艺有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即重新丈量田地,确定周密的分配标准,让百姓也能

7、获得赖以生存的土地。) 13.(1)使者到金玉店铺询问价格,刘缵说:“北方金玉非常便宜,应当是山上和河中出产的?”(句意通顺2分,“肆”“大”“出”译对各1分。) (2)李安世娶博陵崔氏,生了一个儿子李玚。崔氏因嫉妒凶悍被休,又娶了沧水公主。(句意通顺2分,“妻”“以”“见”译对各1分。) 【参考译文】 李安世,幼时聪敏有悟性。兴安二年,高宗召见侍郎、博士的子弟,想选拔其中才学优秀者为中书学生。安世这时十一岁,高宗见他尚小,亲自召问。安世陈述家族情况,很有条理,即被取为学生。高宗每次巡幸国子学,常单独召见。诏示说:“你只要保持这种态度,不愁不富贵。”为父守丧以孝敬著名。天安初年,被任命为中散大

8、夫,因温和敏捷恭敬谨慎,显祖信任喜爱他。渐升至主客令。萧赜派刘缵朝贡,安世容貌端美,举止优雅,刘缵等人相互之间谈论说:“没有君子,难道能立国吗?”刘缵等称呼安世为典客,安世说:“三代不同礼,五帝不同乐,怎么能用亡秦的职官,称呼中原帝国。”刘缵问:“世代变化而名号不同,共有几次?”安世说:“周称掌客,秦改为典客,汉名鸿胪,现在叫主客。君等不想仿效周文王、周武王,却关注亡秦。”国家遇有江南使者来,拿出很多收藏在宫内的宝物,让京城爱好仪容服饰的富户买走,让使者任意买卖。使者到金玉店铺询问价格,刘缵说:“北方金玉非常便宜,应当是山上和河中出产的?”安世说:“圣朝不重视金玉,所以价低如瓦砾。又因皇上仁德

9、通于神明,山不吝惜珍宝,因此没有河流不出金,没有山岭不产玉。”刘缵开始想大买金玉,听到安世的话,羞惭作罢。当时民众贫困饥荒流离失所,豪强巨族大量占有土地,安世于是上疏说:“我认为现今尽管井田制度难以恢复,但应重新调节测量,采用周密的方法,使分田耕种有标准,能力与产业相称,小民能够获得赖以生存的土地,豪强没有多余土地取盈利。那么,皇上无私的恩泽,就能平均播洒给广大百姓;如山一样的粮食,可以堆积在家家户户。另外被争抢的田,应限定年限,事久难明产权的,一律归属现在的主人。然后虚伪诈妄的奸民,才会断绝觊觎的念头,安分守己的人,可永远免受欺凌侵夺。”高祖很赞同此议,后代的均田制由此产生。出朝任相州刺史、

10、假节、趟郡公。鼓励引导农业生产,禁止不合礼法的祭祀。当初,广平人李波,家族势力强大,残害侵夺百姓。前刺史薛道檦亲自去讨伐,李波率他的宗族迎击,大败薛道檦军队。于是李波处成为罪犯逃奔的地方,于公于私都成为祸患。李安世设计谋诱捕李波及其子侄三十多人,在邺城街市斩首,境内安定。因病免职。太和十七年去世于家中。李安世娶博陵崔氏,生了一个儿子李玚。崔氏因嫉妒凶悍被休,又娶了沧水公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何进言韩

11、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於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汉五年,既定天下,论功行封。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货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

12、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与相国,曰:“君自谢民。”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时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 B.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

13、为酂侯/所食邑多/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 C.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 D.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国起源于春秋晋国,也称相邦,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后代为避刘邦讳改称相国。 B.陈胜起义之后,刘邦攻占沛县,自称“沛公”。沛县,简称“沛”,今是江苏省徐州市的下辖县。 C.“上”即皇上,臣子称皇上为“陛下”。古代臣子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D.“谥”是我国古代对死去的帝王、诸侯、大臣等按其生

14、平事迹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何善于识人,见识不凡。高祖平民时,萧何多次利用职权保护他;进入关中,其他将领争抢财物,他收藏法律诏令和图书文献。 B.萧何能力出众,深谋远虑。留守关中,转运粮饷,补充兵员,成为汉王坚实的大后方;购置偏僻的土地,营造宅第也不修建围墙。 C.萧何纳谏解危,终得保全。采纳鲍生的意见,派亲人到汉王营中效力且作人质;采纳门客的意见,强买平民田宅,解除信任危机。 D.萧何举贤任能,胸襟宽广。韩信谋反,他亲自出手杀了韩信;与曹参不和,但生病期间仍不忘向惠帝极力举荐让曹参行相国职权。 13.将文中画横

15、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2)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10.A(加上标点为: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 11.C(“殿下”是对太子或世子的称呼。) 12.D(“他亲自出手杀了韩信”“不忘向惠帝极力举荐让曹参行相国之权”分析错误。) 13.(1)汉王三年,汉王与项羽两支军队在京索之间对峙,汉王多次派遣使者到关中去慰劳丞相。(“距”“数”“劳苦”译对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后代子孙如果贤德,学习我的俭朴;如果没有才能,(这种房屋)也不会被有势力的人家所侵夺。

16、(“后世”“师”“毋”译对各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萧何相国是沛县丰邑人。因为他通晓律令,没有别人能比得上被任命为沛县的主吏掾。高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屡次利用自己县吏的职权保护他。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萧何又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汉王就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萧何在关中管理户口,通过水路和陆路转运军粮,供应前方的军队,汉王在战场上多次损失,士兵逃走,萧何经常征发

17、关中的士卒,随时补充汉王军队的损失。汉王因此把关中的事务专门委托给萧何。汉王三年,汉王与项羽两支军队在京索之间对峙,汉王多次派遣使者到关中去慰劳丞相。鲍生对丞相说:“君王起了怀疑您的心思。为您打算,您不如把自己子孙兄弟中能够作战的都派到前线军队中去,这样君王一定会更信任您。”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汉王大为高兴。汉王五年,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酂侯,给他的食邑很多。高祖十一年,陈豨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到达邯郸。战事还没有结束,淮阴侯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高祖十二年秋天,黥布起兵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前去讨伐,在军中多

18、次派遣使者来问相国在做些什么。有个说客对相国说:“您要不了多久就会遭受灭族的惨祸了。皇上之所以屡次派人来问您的情况,是怕您动摇关中。如今您何不多买些田地,并低价赊购、借贷来玷污自己?皇上对您就放心了。”于是相国听从了他的计策,高祖很是高兴。高祖平定了黥布的叛乱,撤军返回长安,百姓们拦路上书告状,控告相国用低价强行购买民间的土地房屋,价值数千万之多。高祖回到宫中,相国前来拜见。皇上笑着说:“当相国的竟然侵夺民众的财产,为自己谋利!”把百姓们的控告信全部交给相国,说道:“你自己去向民众谢罪吧!”萧何向来与曹参不和,到萧何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望相国的病情,顺便问他:“您百岁之后,谁可以继代您的职位

19、?”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孝惠帝接着问:“曹参这个人怎么样?”萧何叩头说:“皇上您找到合适的人了,我死而无憾了。”萧何购置土地房屋一定选择贫穷僻远的地方,营造宅第也从来不修建围墙。他说:“后代子孙如果贤德,学习我的俭朴;如果没有才能,(这种房屋)也不会被有势力的人家所侵夺。”孝惠帝二年,相国萧何去世,谥为文终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俭,字士廉,渤海蓚人。士廉少有器局,颇涉文史。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并称先达,与士廉结忘年之好,由是公卿藉甚。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

20、。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贞观元年,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秦时李冰守蜀,导引汶江,创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侧者,顷直千金,富强之家,多相侵夺。士廉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五年,入为吏部尚书。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

21、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诏士廉刊正姓氏。于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及书成,凡一百卷,诏颁于天下,赐士廉物千段。十九年,太宗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士廉摄太子太傅,仍典朝政。皇太子下令曰:“摄太傅士廉,朝望国华,仪刑攸属,寡人忝膺监守,实资训导。比日听政,常屈同榻,庶因谘白,少祛蒙滞。但据案奉对,情所未安,所司宜别以一案供太傅。”士廉固让不敢当。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于京师崇仁里私第,时年七十二。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文献。 (节选自旧唐书.高俭传) 10.下列对

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B.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C.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D.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谱谍,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 B.忝,常

23、见的敬辞,是有愧于做某事的意思;忝膺,是用来表示惭愧受任某一职位。 C.薨,古代称诸侯、皇帝的高等妃嫔及皇子公主,封王的贵族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 D.里,指城市之中人口、商铺等相对集中的某一区域,类似于今天我们所说的街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俭少有才学,声名卓著。年少时广泛阅读文史书籍,有德行学识的前辈与他结为忘年交,在王公大臣间颇有名声。 B.高俭重视亲情,极具孝心。因与斛斯政交往被贬南方,母亲不可同行,就留下妻子侍奉,还在白天睡觉时梦到母亲。 C.高俭兴利除弊,治理有方。水边地价昂贵,高俭沿旧渠重新开掘土地;他礼待蜀中隐士,常常派人问候,传

24、为美谈。 D.高俭考订姓氏,力矫流弊。太宗厌恶山东人士倚仗旧有门第嫁女的做法,令高俭考订姓氏。高俭很好地完成任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 (2)太宗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士廉摄太子太傅,仍典朝政。 10.A(加上标点为: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11.B(谦辞) 12.C(不是沿江重新开掘,而是在原水渠外另行疏浚开通新河。) 13.(1)又在闲暇之日招引文人,举行文会,同时命令儒生讲论经史,劝勉鼓励后辈学生。(“汲引”“兼命”“

25、后进”译对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太宗攻打高丽,皇太子在定州监管国事(代管国事),高士廉代理太子太傅一职,并执掌朝政。(“伐”“摄”“典”译对各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高俭,字士廉,是渤海蓚人。高士廉年少时有才识气度,广泛涉猎文史书籍。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都是前辈,与高士廉结为忘年之交,从此在王公大臣间(名声)很盛。隋军攻打辽,当时兵部尚书斛斯政逃到高丽,高士廉因为与他有交往而获罪,被贬为朱鸢主簿。他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岭南有瘴气,不能同行,就留下妻子鲜于氏侍奉赡养。高士廉长期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情况,北还的心情愈加迫切。曾经早上睡觉,梦到他母亲和他说话,就好

26、像在依于母亲膝下,醒来后已经泪流满面。第二天果然得到母亲的消息,议论的人认为这是孝心的感应。贞观元年,转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地风俗轻浮,害怕鬼怪、厌恶疾病,父母生病有生命危险的,儿女大都不亲自侍奉,在杖头挂着食物,远远的喂食。高士廉根据当地情况加以训导,风俗顿时有所改观。秦代时李冰治理蜀地,导引汶江,开创了灌溉的便利,到现在在水边的土地,一顷价值千金,富强的人家,多相谋求占据。高士廉就在原水渠外另行疏浚开通新河,蜀中大获灌溉的便利。又在闲暇之日招引文人,举行文会,同时命令儒生讲论经史,劝勉鼓励后辈学生。蜀中的学校大为复兴。蜀人朱桃椎,淡泊寡欲,隐居不做官,身披裘衣腰扎粗绳,浪迹民间。高士廉常

27、常派人去问候,朱桃椎看到使者就躲进树林。近代以来,多轻视隐士,唯独高士廉礼遇他们,在蜀中传为美谈。贞观五年,入朝做吏部尚书。崤山以东的人士喜欢自我夸耀,虽然已经接连几代的衰败了,依然倚仗他们的旧有门第,女儿嫁给别族的人,一定会多多索取聘礼。唐太宗厌恶这件事,认为对教化十分有害,就下诏让高士廉修订姓氏。于是他普遍搜集天下各姓的谱牒,并依据史书,考订它的真伪,忠贤之人褒奖进用,违逆之人贬谪,编撰成氏族志。到了书编修完成,共有一百卷,皇帝下诏颁行天下,赏赐高士廉物千段。十九年,太宗攻打高丽,皇太子在定州监管国事(代管国事),高士廉代理太子太傅一职,并职掌朝政。皇太子下令说:“代理太傅高士廉,是朝中有

28、声威的杰出大臣,可以作为永久的楷模。寡人惭愧受任监管国事,确实借助于他的训导。近来我听政,常常委屈他跟我同坐一榻,希望趁机向他咨询,稍微去除我的蒙昧无知。然而让他依凭桌案应对,我心里有所不安,有关部门也应另备一个桌案供太傅使用。”高士廉坚决推辞不敢承当。二十年,高士廉生病,太宗亲临他的宅第问候他。二十一年正月壬辰,死于京师崇仁里私宅,时年七十二。追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文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望之,东海兰陵人也。家世以田为业,至望之,好学,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先是,左将军上官桀与盖邑公主谋杀光,光既诛桀等,后出入自备。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两

29、吏挟持。望之独不肯听,吏牵持匈匈。光闻之,告吏勿持。望之既至前,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及御史大夫魏相除望之为属,察廉为大行治礼丞。宣帝察望之经明持重,论议有余,材任宰相,欲详试其政事,复以为左冯翊。望之从少府出为左迁,恐有不合意,即移病。上闻之,使侍中上谕意曰:“所用皆更治民以考功。”望之即视事。神爵二年,遣长罗侯惠使遂公主配元贵靡。未出塞,翁归靡注死,其兄子狂王背约自立。惠从塞下上书,愿留公主敦煌郡。惠至乌孙,责以负约,因立元贵靡,还迎公主。诏下公卿议,

30、望之以为:“不可乌孙持两端亡坚约其效可见前少主在乌孙四十余年恩爱不亲密边境未以安此已事之验也今少主以元贵靡不得立而还,信无负于四夷,此中国之大福也。”天子从其议,征少主还。汉遂不复与结婚。为太傅,以论语授皇太子。宣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元帝。望之本以师傅见尊重,上即位,数宴见,言治乱,陈王事。望之选白宗室明经达学散骑谏大夫刘更生给事中,与侍中金敝并拾遗左右。四人同心谋议,劝道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乡纳之。 (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翁归靡:乌孙国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可/乌孙持两端/亡坚约其效/可见前少主在乌孙/四十余年恩爱/不亲密/边境未以安

31、/此已事之验也/ B不可/乌孙持两端/亡坚约其效/可见前少主在乌孙/四十余年/恩爱不亲密/边境未以安/此已事之验也 C.不可/乌孙持两端/亡坚约/其效可见/前少主在乌孙/四十余年/恩爱不亲密/边境未/以安此已事之验也/ D不可/乌孙持两端/亡坚约/其效可见/前少主在乌孙四十余年/恩爱不亲密/边境未以安/此已事之验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察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荐孝顺父母、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B.左迁,指贬官,降职。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序言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C.移病,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

32、退职的委婉说法。 D.天子,古代统治者把他们的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的,因此称国王或皇帝为天的儿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望之喜爱读书,获得赏识。祖上世代务农,但他却喜欢读书,受人们的称赞;宣帝了解到他有才干,想任命他为左冯翊。 B.萧望之敢于进谏,被人记恨。霍光执掌朝政,因曾有人要谋害自己而加强防备,萧望之向霍光进言劝谏,被霍光记恨。 C.萧望之反对联姻,获得采纳。成亲的汉朝公主到了乌孙国后,乌孙国内发生内乱,皇帝召大臣商议,萧望之反对联姻。 D.萧望之尽心为国,获得信任。与另外三人用古代的制度劝勉和引导元帝,在许多方面都想有所纠正,元帝对他们非

33、常信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 (2)望之以师傅见尊重,上即位,数宴见,言治乱,陈王事。 10.D(首先找到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如“乌孙”“前少主”“边境”,这些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在句子中不是作主语就是作宾语,然后再根据句意,“持两端”指犹豫不决或怀有二心,所以后面跟“亡坚约”,意思是“不能信守盟约”,“其效可见”意思是“这样的后果已经看见”,“其”代指前面的“亡坚约”,所以这几句应该断句为“不可/乌孙持两端/亡坚约/其效可见”。排除AB。“四十余年”是承接“在乌孙”这个地点说的,之间不应停顿太长,所以断句为“前少主在乌孙四十余

34、年”。) 11.C(“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分析错误。“移病”指官员上书称病请求退职,这话是对的;但称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只说是因受到权臣诋毁不准确。) 12.C(“到了乌孙国后”错,根据文意,应是公主还没有出塞。) 13.(1)所以天下的士人都伸长脖颈,踮起脚跟,争着要亲身效力,来辅佐高明的您。(“延”“企踵”“效”译对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萧望之因为是元帝的老师受到尊重,元帝继位后,多次在闲暇时召见,讨论治乱之道,陈说做帝王的事情。(“以”“宴见”“陈”译对各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萧望之,东海郡兰陵县人。世代以种田为业,到了萧望之,喜欢读书,京师的许多读书人都称赞他。当时,大将军霍光执掌朝政。在这以前,左将军上官桀和盖邑公主企图谋害霍光,霍光就诛杀了上官桀等人,之后出出进进自己加强防备。必须接见的官吏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