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考点串讲汇总.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6047104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考点串讲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考点串讲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考点串讲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考点串讲汇总.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考点串讲汇总 第四章 中药的应用煎服法大纲要求:1.掌握中药配伍目的及内容。七情配伍的含义、内容及应用原则,君臣佐使的含义及内容。2.了解配伍禁忌的内容。3.了解妊娠用药禁忌的含义及确定妊娠禁用、慎用药物的原则。4.了解煎药时常用的特殊处理法。5.了解中药剂量的含义。市制与公制计量单位的换算、确定剂量的依据及服药方法。6.了解饮食禁忌的含义、内容。中药的应用包括配伍、用药禁忌、剂量和用法等内容。第一节 配 伍一、含义配伍,就是按照病情需要、治法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的方法。二、目的增强治疗效果、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不良反应。三、

2、内容(一)七情配伍七情配伍,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的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共有七种情况,故叫做药性“七情”,内容如下:1、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疾病。例如用一味马齿苋治疗痢疾;独参汤单用一味人参大补元气、治疗虚脱等。2、相须:就是性能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后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加强了药物的疗效,如石膏、知母都能清热泻火,配合应用作用更强;大黄、芒硝都能泻下通便,配用后作用更为明显等。3、相使:就是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药物合用,用一种药物作为主药,一药为辅,提高主药的功效。如脾虚水肿,用黄芪配合茯苓,可加强益气健脾利水的作用;胃火牙痛、用石膏清胃火,再配合牛膝引火下行

3、,促使胃火牙痛更快地消除等。4、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其它有害作用能被另一种药抑制或消除。如生半夏有毒性,可以用生姜来消除它的毒性,故称半夏畏生姜。5、相杀:就是一种药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如生半夏有毒性,可以用生姜来消除它的毒性,故称生姜杀半夏。6、相恶:就是两种药配合应用以后,一种药可以减弱另一种药物的药效。如人参能大补元气,配合莱菔子同用,就会损失或减弱补气的功能等。称人参恶莱菔子。7、相反:就是两种药物配合应用后,能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如“十八反”。以上药性“七情”,除了单行以外,都是说明药物配伍需要加以注意的。相须、相使,表示增效,是临床用药尽可能加以考虑的,以便使药物更好

4、地发挥疗效,一般用药“当用相须、相使者良”。相畏、相杀,表示减毒,是临床使用毒性药物或具有副作用药物时要加以注意的,“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是临床用药必须注意禁忌的配伍情况,所以“勿用相恶、相反者”。(二)君臣佐使1、含义君臣佐使是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了中医组方原则,是七情配伍的发展。2、内容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又称主药。臣药:是协助主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辅药。其意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

5、药物。佐药:有三个意义。一是佐助药,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的药物;二是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即“因主药之偏而为监制之用”之义。这两种一般称为“正佐”法;三是反佐药,用于因病势拒药而加以从治者,如温热剂中加入少量寒凉药,或于寒凉剂中加入少量温热药以消除寒热相拒,药不能进的现象。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引导它药直达病所的药物,如治上部疾患用桔梗为引,治下部疾病以牛膝为引等;二是调和药性的药物,如方剂中常用甘草、大枣以调和药性等。例题:1.臣药的含义是A.治疗主证的药 B.治疗兼证的药 C.治疗次兼证的药D.引药直达病所的药 E.消除君药毒烈之性的药答案:B【2-3】

6、A.黄芪配茯苓 B、石膏配知母 C.生姜配半夏D、人参配莱菔子 E.乌头配川贝母2属于相使配伍关系的药组是3.属于相反配伍关系的药组是答案:A,E解析:石膏配知母属于相须;生姜杀半夏,人参恶莱菔子4.应用毒烈药时必须考虑选用的配伍关系有A.相恶 B.相畏 C.相须 D.相杀 E.相反答案:BD第二节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另外还有证候禁忌。一、配伍禁忌是对一般情况下不宜相互配合使用的药物,包括“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诸药:甘草反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贝母(川贝、浙贝)、栝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半夏、白蔹、

7、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 细辛,芍药。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角),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 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槛炙搏莫相依。二、妊娠用药禁忌(一)含义凡能损害胎元或可引起流产的药物,均属妊娠禁忌。(二)确定原则按药性和毒性的强弱一般分禁用和慎用。禁用药一般毒性强、药性猛,属于绝对禁用,如斑蝥、马钱子、蟾酥、川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牵牛子、水蛭、

8、土元、麝香、三棱、莪术、大戟、甘遂、芫花、商陆、水银、砒霜、雄黄、轻粉等。慎用药要根据病情慎重选择,要注意用量和时间,一般包括活血祛瘀、行气破滞、攻下通肠及辛热滑利等药,如牛膝、川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姜黄、丹皮、王不留行、大黄、芒硝、枳实、附子、肉桂等。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称食忌,俗称忌口。一般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粘滑及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胃肠刺激,或助热,助升散,以及敛邪等不良作用。具体病症具体应用。寒性病忌食生冷,热性病忌食辛热油腻;胸痹患者,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烈性酒;肝阳上亢,忌食胡椒、辣椒、大蒜、酒等

9、辛热助阳之品,脾胃虚弱者,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等不易消化之物;疮疡、皮肤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和辛辣刺激之品等;外感表证忌食油腻。第三节 剂量一、含义剂量,就是中草药在临床上应用时的分量。是指单味药的成人内服一日用量。二、市制与公制计量单位及换算明清以来,是以旧制一斤十六两计算的。它们的简写方法如下:1 斤(500克)=16两=160钱通常采用近似值:1两=30克;1钱=3克;1分=0.3克;1厘=0.03克现今采用公制:1Kg=1000g单位中药的成人日服剂量,除毒、峻药和某些精制品外,一般干品为310g ,部分1530g。三、确定剂量的依据1、药物的性质性能:包括药材的质量、药材

10、的质地、药物的气味、有毒无毒。在使用剧毒药物的时候,用量宜小,并以少开始,视症情变化,再考虑逐渐增加;一旦病势已减,应逐渐减少或立即停服,以防中毒或产生副作用。在使用一般药物的时候,对质地较轻或容易煎出的药物如花、叶之类,用量不宜过大;质重或不易煎出的药物如矿物、贝壳之类,用量应较大;新鲜的药物因含有水分,用量可较大些,干燥的应较少些。过于苦寒的药物,多用会损伤肠胃,故剂量不宜过大,也不宜久服。2、用药方法:包括剂型、配伍及使用目的。在一般情况下,同样的药物,入汤剂比丸、散剂用量要大一些;在复方应用时比单味药用量要小一些。某些药因目的不同,用量不同。如:槟榔行气消积用615 g,驱绦虫用601

11、20g。3、患者的情况:包括年龄、体质、病情以及性别、病程、病势、生活习惯与职业等。成人和体质较强实的病人,用量可适当大些;儿童及体弱患者,剂量宜酌减。又病情轻者,不宜用重剂;病情较重者,剂量可适当增加。4、因时、因地制宜第四节 煎服法一、煎药时特殊处理法 一般药物可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由于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所需煎煮时间不同,入药方法也不同。1、先煎 矿物、贝壳类药物如石膏、磁石、牡蛎等,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煎10-15分钟左右再纳入其它药同煎;毒性大的药物如川乌、草乌、附子、天南星等,久煎可降低毒性,也宜先煎后再入它药同煎,以确保用药安全;治疗特殊需要,大黄久煎泻下力缓,欲减其泻下

12、力则应先下。2、后下 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久煎的药物,如薄荷、大黄、番泻叶等,入药宜后下,待它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大黄、番泻叶等药物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3、包煎 蒲黄、海金沙等药材质地过轻,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车前子、葶苈子等药材较细,又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辛夷、旋覆花等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这几类药入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4、另煎 人参、西洋参、羚羊角等贵重药物宜另煎频频灌服或再与其它药同服,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它药渣吸附,造成浪费。5、烊化 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

13、,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焦,宜另行烊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6、冲服 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汁液性药材以及饴糖、蜂蜜,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有些不但价格昂贵,而且成分难溶于水或易被破坏的药物,以研粉冲服,如:牛黄、羚羊角、琥珀。7、煎汤代水:灶心土二、服药方法口服给药的治疗效果,除受到剂型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服药时间、服药的多少、服药的冷热等服药方法有关。(一)服药时间适时服药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空腹服:清晨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此时服药避免与食物相混合,能迅速进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故驱虫药、攻峻逐水药、攻积导滞药宜空腹服。饭

14、前服:饭前胃中空虚,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滋补药宜饭前服。饭后服: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可减少对胃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抗风湿药宜饭后服;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以利充分发挥药效。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睡前服:如安神药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药;缓下药亦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涩精止遗药也应晚间服一次药。定时服: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药。不拘时服:急性病则不拘时服。(二)服药多少及次数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1剂,每剂分早晚2服或早中晚3服,每服药液量大约为2002

15、50毫升,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1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有利于顿挫病势。应用药力较强的如发汗药、泻下药时,服药应适可而止,以得汗、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三)服药冷热 汤药多宜温服。如治寒证用热药,宜于热服。特别是辛温发汗解表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不仅药宜热服,服药后还需温覆取汗。治热病所用寒药,如热在胃肠,患者欲冷饮者可凉服;如热在其它脏腑,患者不欲冷饮者,寒药仍以温服为宜。另外,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或凉药热服者。 第五章 解 表 药大纲要求:1.掌握解表药的含义、性能主治、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2.掌

16、握: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各药的药性、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细辛)及使用注意。3、掌握麻黄、桂枝、细辛、葛根、柴胡的主要药理作用4.熟悉:香薷、藁本、苍耳子、辛夷、升麻、蔓荆子。各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特殊用量及使用注意。5.了解:西河柳、淡豆鼓、浮萍、木贼药性、功效、特殊用量及使用注意。6.掌握与各章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症的异同。7.掌握麻黄配桂枝,麻黄配杏仁,麻黄配石膏,桂枝配白芍,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柴胡配黄芩,生葛根配黄芩、黄连,菊花配枸杞子,蝉蜕配胖大海、桑叶配菊花、桑叶配黑芝麻的意

17、义。概 论含义: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性能功效:多具辛味,主入肺与膀胱经,性善发散,可使外邪从汗而解。主具发散解表的功效,兼能宣肺、利水、透疹、祛风湿等。适应范围:主要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症者。部分还可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及风湿痹痛等。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辛温解表药-风寒表证辛凉解表药-风热表证辛温解表药又称发散风寒药,性味多为辛温,主能发散风寒,发汗力强。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兼治风寒湿痹、咳喘、水肿兼表证等。辛凉解表药又称发散风热药,性味多为辛凉,主能疏散风热,发汗力弱,长于透热解表,主治外感风热表证,兼治风

18、热咳嗽、麻疹不透、目赤多泪等。配伍方法:表证兼正虚,据其阳虚、气虚、阴虚等不同情况,分别配伍助阳、益气、益阴等扶正之品,以扶正祛邪;辛凉解表药用于温病初起,应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使用注意:1、解表药虽能透过发汗解除表证,但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发汗以微汗为度,中病即止,不可过汗。2、对于多汗及热病后津液亏耗者忌用。3、对于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慎用。4、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麻 黄【来源】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等的干燥草质茎。【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性能特点】本品辛散质轻,苦泄温通,入肺与膀胱经,重在宣肺,药力较强。外

19、能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内能开宣肺气,通畅气机,以平喘。此外通过宣肺,又能通调水道而利水消肿。【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病证】1. 风寒表实无汗证2.肺气不宣的咳喘证3.水肿兼有表证者【配伍】 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2、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治喘咳气逆功著,证属风寒束肺者尤佳。3、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兼透表热。治肺热咳喘效佳。【用量用法】 1.510g。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炙用或生用。【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咳喘者忌用。【药理】本品有促进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镇咳、祛

20、痰、平喘、利尿、强心、升高血压及中枢兴奋等作用。桂 枝【来源】 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发散,甘温助阳,入心、肺、膀胱经,既走表,又走里。发汗力虽不如麻黄,但长于助阳、温通经脉。治风寒感冒无论表实表虚皆宜,疗阳虚经寒血滞所致诸证可投。【功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主治病证】1、风寒表虚有汗,风寒表实无汗。2、风寒湿痹,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及癥瘕。3、阳虚水肿、痰饮证。4、胸痹作痛,阳虚心悸。5、虚寒腹痛。【配伍】 1、 桂枝配白芍:两药相合,收散并举,共奏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之功,治风寒表虚有汗每用

21、。【用量】 310g。【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故温热病、阴虚阳盛及血热妄行诸出血证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药理】 本品有促进发汗、解热、扩张皮肤血管、抗菌、抗病毒、镇静、抗惊厥、抗炎、抗过敏、增加冠脉流量、强心、利尿、健胃、促进胃肠蠕动及抑制肿瘤等作用。紫 苏【来源】 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茎、叶。叶称苏叶,梗称苏梗。【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经。【性能特点】本品辛温发散,入肺、脾经。既散肺经风寒,又理脾胃气滞,兼安胎、解鱼蟹毒。为治风寒感冒常用药,兼气滞胀满者尤佳。【功效】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主治病证】风寒感冒,咳嗽胸闷。脾胃气滞证。气滞胎动证。食

22、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用量用法】 510g。不宜久煎。叶长于发表散寒,梗长于理气宽中、安胎。【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耗气,故气虚和表虚者慎用。生 姜【来源】 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脾经。【性能特点】 本品味辛发散,微温散寒。入肺经,散风寒而发汗解表,温肺寒而化痰止咳,为治风寒感冒与咳嗽所常用。入脾经善温中止呕,素有“呕家圣药”之称,并兼解鱼蟹毒。【功效】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主治病证】风寒表证。茧自缚 胃寒呕吐。风寒客肺的咳嗽。 解鱼蟹、半夏及天南星毒。【用量用法】 310g。煎服或捣汁冲服。【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故阴虚内热及热盛者忌用。荆 芥【来

23、源】 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花穗名荆芥穗。【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肝经。【性能特点】本品辛香,微温不烈,药力平和,功在肺肝。生用长于发散,善散风发表、透疹止痒,为发表散风通用药,治表证及疹痒无论风寒风热皆可。炒炭性变收敛,善止血,治各种出血可选。 【功效】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主治病证】风寒表证,风热表证。 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疮疡初起有表证者。(荆芥炭)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证。【用量用法】 3-10g。不宜久煎。芥穗力较强。止血须炒炭。防 风【来源】 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性能特点】 本品辛散微温,甘缓不峻,既走

24、膀胱,又入肝脾,功善祛风胜湿而发表、止痛、止痒、解痉,为治风通用药,无论外风内风或兼否寒热皆可投用。【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主治病证】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表证夹湿。风寒湿痹,风湿疹痒。 破伤风,小儿惊风。【用量用法】 310g。入煎剂、酒剂或丸散。【使用注意】 本品味辛微温,伤阴血而助火,故血虚发痉及阴虚火旺者慎用。羌 活 【来源】 伞形科植物羌活等的干燥根茎及根。【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膀胱、肾经。【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苦燥,升浮发散,主归膀胱,兼归肾,药力较强。作用偏上偏表,主散肌表游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尤善治太阳头痛及上半身风湿痹痛。【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

25、止痛。【主治病证】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风寒头痛。 风寒湿痹。【用量】 310g。【使用注意】 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脾胃虚弱者不宜服;又辛温燥烈,伤阴耗血,故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用。细 辛【来源】 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或华细辛等的地下部分。【性味归经】 辛,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走窜,芳香气浓,入心、肺、肾经。既善祛风散寒、通窍止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鼻塞头痛之良药;又能温散肺寒、化痰饮,为治寒饮伏肺之要药。【功效】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主治病证】风寒表证(尤宜鼻塞、头痛、肢体疼痛较甚者),阳虚外感。鼻渊头痛。 头风头痛,

26、牙痛,风寒湿痹痛。 寒饮咳喘。【配伍】 细辛配干姜、五味子:细辛辛温,祛风散寒,温肺化饮;干姜辛热,温中散寒,温肺化饮;五味子酸温,敛肺气,滋肾阴。三药相合,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治寒饮喘咳日久者效佳。【用量用法】 1-3g,粉末0.51g。外用适量,可研末吹鼻或外敷。【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散,故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或肺热咳嗽者忌用。又有小毒,故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研末服更须谨慎。反藜芦。【药理】 本品有解热、镇痛、镇静、抗炎、抑菌、抗组织胺、抗变态反应、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白 芷【来源】 伞形科植物白芷、杭白芷的干燥根。【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经。【性

27、能特点】 本品辛温燥散,芳香走窜,善除肺胃经之邪。外散风寒而解表,上通鼻窍而止痛。入阳明能燥湿散寒而止带,走肌肤能消肿排脓止痒而疗疮疹。最善治阳明头痛。【功效】 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主治病证】外感风寒或表证夹湿兼见头痛鼻塞者。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痛。风寒湿痹,寒湿带下。 疮疡肿毒。 风湿疹痒。【用量】 310g。【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燥,故阴虚血热者忌服。香 薷【来源】 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 辛,温。性能特点 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化湿和中而解暑,还能开宣肺气而利水消肿,功似麻黄,药力亦强,治阴寒闭暑及风水水肿最宜,素有“夏月麻黄”之称。【功

28、效】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主治病证】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水肿,小便不利。【用量用法】 310g。利水退肿须浓煎。【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有汗者忌用。藁 本【来源】 伞形科植物藁本、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性味】 辛,温。性能特点既能发表散寒,治风寒表证与表证夹湿;又能祛风胜湿、通痹止痛,治风寒湿痹与头风头痛。功似羌活,尤宜颠顶头痛。【功效】 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主治病证】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颠顶头痛。风寒湿痹。【用量】 310。【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发散,故血虚头痛及热证忌用。苍耳子【来源】 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果实。【性味】 辛、苦,温。有小毒

29、。【功效】 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主治病证】鼻渊头痛,风寒头痛,表证夹湿。风湿痹痛,风湿疹痒,疥癣。【用量用法】 310g。煎服,或人丸散。【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有毒,过量服用易致中毒,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故用量不宜过大,血虚头痛者不宜服。辛 夷【来源】 木兰科植物望春花或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性味】 辛,温。【功效】 散风寒,通鼻窍。【主治病证】 鼻渊头痛,风寒头痛鼻塞。【用量用法】 310g。本品有毛,刺激咽喉,内服宜用纱布包煎。外用适量。【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香燥,故阴虚火旺者忌服。西河柳【性味】 辛,温。归肺、胃、心、经【功效】 发表透疹,祛风除湿。【主治病证】 麻疹

30、透发不畅,风疹瘙痒;风寒湿痹。【用量用法】 内服31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发散,用量过大令人心烦,故内服不宜过量,麻疹已透及体虚汗多者忌服。例题:1.不属于解表药使用注意的是A.不可过汗 B.不宜久煎 C.热病津亏者忌服D.疮疡初起者忌服 E.失血兼表证者慎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解表药的使用注意。热病津亏者忌服发汗伤津,失血兼表证者慎服发汗伤津。2.细辛的主治病证不包括A.风寒表证 B.阳虚外感 C.风寒湿痹 D.头风头痛 E.肺热喘咳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细辛的主治病证及药性特点。细辛温热药。3.堪称为发表散风通用药的是A.生姜 B.紫苏 C.桂枝 D.荆芥 E细辛答案:D

31、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薄荷【来源】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茎叶。【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性能特点】本品辛凉,气味芳香,质轻上浮,入肺、肝经,疏泄清利,既善散上焦风热而清利头目与咽喉,又能透发疹毒和疏肝。【功效】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上攻所致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证。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肝气郁滞,胸闷胁胀。【用量用法】210g。不宜久煎。其叶长于发汗,梗偏于理气。【使用注意】本品发汗耗气,故表虚自汗者不宜用。牛蒡子【来源】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肺、胃经。【性能特点】本品辛苦性寒,疏散清宣滑利。外散风热而解表

32、透疹,内解热毒而消肿,上宣肺气,下利二便,虽发汗不如薄荷,但长于清解热毒与滑利二便。【功效】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热疹痒。热毒疮肿,痄腮。 【用量用法】310g。煎服或入散剂。入煎剂宜打碎,炒用寒性减。【使用注意】本品能滑肠,故脾虚便溏者忌服。蝉蜕【来源】蝉科昆虫黑蚱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经。【性能特点】本品甘寒质轻,疏散清透解痉,功在肺、肝二经。发汗不如薄荷,清热不如牛蒡,长于祛风解痉与明目开音。【功效】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温

33、病初起,音哑咽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风热或肝热目赤翳障。 小儿惊哭夜啼,破伤风。【配伍】蝉蜕配胖大海:蝉蜕甘寒质轻,疏散风热,宣肺疗哑;胖大海甘寒,清宣肺气,利咽开音。两药相合,清宣肺气,利咽开音力强,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用量用法】310g。煎服或作丸散服。止痉宜大量用。【使用注意】孕妇慎服。桑叶【来源】桑科植物桑树的干燥叶。【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肝经。【性能特点】本品质轻疏散,苦寒清泄,味甘兼润,入肺能疏散清润,入肝能清火益阴,并兼凉血止血。【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之咳嗽头痛。肺热燥咳。肝阳眩晕,目赤肿痛,视物昏花。血热

34、吐衄轻证。【配伍】桑叶配菊花:桑叶苦甘寒,菊花辛甘苦微寒,二药均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合用后药力更强,善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肝热目赤、肝阳眩晕及肝肾亏虚目暗不明。桑叶配黑芝麻:桑叶平肝益阴明目,黑芝麻补精血润肠,二药合用,补肝肾明目力强,治肝肾亏虚视物昏花效佳,兼肠燥便秘者尤宜。【用量用法】510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润肺止咳宜蜜炙用。菊花【来源】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黄者名黄菊花,白者名白菊花。【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性能特点】本品辛香轻散,苦寒清解,味甘略兼益阴,疏散清降并能。入肺经,善疏散风热而清利头目;入肝经,善泻热益阴而平肝明目;兼清解热毒而

35、治疮肿。【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主治病证】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之发热头痛。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肝阴虚的眼目昏花证。肝风头痛及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证。 热毒疮肿。【配伍】菊花配枸杞子:菊花辛甘微寒,清肝明目,益阴平肝;枸杞子甘平,滋补肝肾明目。二药合用,补肝肾明目力强,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用之效佳。【用量用法】1015g。煎服或入丸散。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葛根【来源】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性能特点】本品辛甘而凉,性善升散,功在脾胃。既长于疏散肌腠经络之邪气而解肌发表退热,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又善鼓舞脾胃清阳

36、之气上行,具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及透发疹毒之功。【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主治病证】外感表证,项背强痛。麻疹初起透发不畅。热病烦渴,消渴证。湿热泻痢初起,脾虚泄泻。【配伍】生葛根配黄芩、黄连:生葛根甘辛性凉,解肌退热,升阳止泻;黄芩、黄连苦寒,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药合用,既清热燥湿解毒,又透热升阳止泻,主治湿热泻痢初起。【用量用法】1020g。煎服或入丸散。止泻宜煨用,退热生津宜生用。【药理】本品有解热、扩张皮肤血管、镇静、抗过敏、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功能、改善脑循环、抗缺氧及降血压等作用。柴胡【来源】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37、【性能特点】本品苦辛微寒,芳香疏泄升散,主入肝胆经。功善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及升举阳气,既为治肝胆疾患之要药,又为治气虚下陷所常用。【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病证】邪在少阳寒热往来,感冒高热。肝郁气结,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痛经。气虚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配伍】柴胡配黄芩:柴胡苦辛微寒,善疏散退热;黄芩苦寒,善清热泻火。二药合用,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治少阳寒热往来效著。【用量用法】310g。解表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用。【使用注意】本品性能升发,故真阴亏损、肝阳上升之证忌用。【药理】本品有解热、镇静、镇痛、镇咳、抗炎、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降血脂及抗消化

38、道溃疡等作用。升麻【来源】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等的干燥根茎。【性味】辛、甘,微寒。【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主治病证】风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热毒疮肿,丹毒,痄腮,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温毒发斑。气虚下陷之久泻脱肛、崩漏下血及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用量用法】内服煎汤,用于升阳,36g,蜜炙。用于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可用15g,宜生用;或入丸散。【使用注意】本品具升浮之性,凡阴虚阳浮、气逆不降及麻疹已透者,均当忌用。蔓荆子【来源】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等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辛、苦,微寒。【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主治病证】风热头痛头昏,牙痛。风热目赤肿痛或目

39、昏多泪。风湿痹痛,肢体挛急。【用量用法】612g。煎服或浸酒,或入丸散用。淡豆豉【来源】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经蒸罨加工发酵而成。【性味】辛、甘、微苦,凉。【功效】解表,除烦。【用量】1015g。浮萍【来源】浮萍科紫萍的干燥全草。【性味】辛、寒。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用量】310g,鲜品1530g。【使用注意】发汗力强,故体虚多汗者慎服。木贼【来源】木贼科木贼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苦、微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用量】310g。【使用注意】疏散清泄,故气虚血亏者慎服。例题:1.牛蒡子不具有的功效是A.疏散风热 B.凉血润燥 C.宣肺利咽D

40、.解毒透疹 E.消肿疗疮答案:B2-4A.疏肝 B、止痉 C.升阳 D、解毒 E.清肺2.蝉蜕除疏散风热外,又能3.薄荷除疏散风热外,又能4.桑叶除疏散风热外,又能答案:B,A,E在线练习:1、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药物是A、葛根 B、升麻 C、柴胡 D、蝉蜕 E、菊花答案:C2、风热或肺热咳嗽、咳痰不畅、咽喉肿痛宜选用A、葛根 B、柴胡 C、菊花 D、蝉蜕 E、牛蒡子答案:E3、下列药物中,长于清利头目的是A、葛根 B、桑叶 C、升麻 D、蔓荆子 E、牛蒡子答案:D解析:上述五味药均能发散风热,但只有蔓荆子长于清利头目。4、治疗肝经风热,目赤肿痛,宜选用A、柴胡 B、牛蒡子 C、

41、葛根 D、蝉蜕 E、升麻答案:D解析:蝉蜕能够明目退翳,常用治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5、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A、桑叶、菊花 B、薄荷、蔓荆子C、柴胡、蝉蜕 D、升麻、菊花 E、升麻、柴胡答案:D解析:发散风热药中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只有菊花、升麻、牛蒡子三味药。小结【辛温解表药】1、麻黄、桂枝:均性温而能发散风寒,治风寒表证及风寒湿痹证。不同1:麻黄发汗力强,惟以风寒表实无汗为用;桂枝发汗力弱,又能助阳,风寒表实无汗及表虚有汗咸宜。不同2:麻黄善宣肺平喘,治肺气不宣之喘咳;还能利水退肿,治水肿兼表。桂枝又善温通血脉、温阳化气、温中散寒,治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胸痹冷

42、痛,阳虚水肿,痰饮眩悸及虚寒腹痛等。2、紫苏、生姜均能发汗解表而治风寒感冒,又均能解鱼蟹毒。不同1:紫苏性温,发汗力强,又兼理气,风寒感冒无汗或兼脾胃气滞者多用;生姜性温,发汗力弱,风寒感冒轻者多用;紫苏又能理气宽中、安胎治脾胃气滞、胸闷不舒、气滞胎动。生姜又能温中止呕、温肺止咳、治胃寒呕吐、风寒咳嗽;并解半夏、南星之毒。3、荆芥、防风:均能发汗解表而治风寒感冒。且药力较麻、桂平和,即善治风寒表证,又治风热表证。不同是荆芥生用长于散风,为发表散风通用药,发汗力较强;防风微温而甘缓不峻,为治风通用之品,发汗力较弱。不同2:荆芥生用又能透疹疗疮止痒,治麻疹不透、疮疡初起兼表及风疹瘙痒;炒炭止血,治

43、吐衄下血及崩漏。防风又能胜湿止痛,治表证夹湿,风寒湿痹、头风头痛;祛风解痉,治破伤风、小儿惊风。4、羌活、藁本:均源于伞形科而为辛温发散之品,均善发散风寒、胜湿止痛,治风寒感冒、表证夹湿、风寒湿痹及头风头痛等。不同:羌活主散太阳经风寒湿,善治太阳头项强痛、上半身风寒湿痹特别是肩背肢节痛;藁本虽也主散太阳经风寒湿,但又兼归肝经而直上巅顶,善治巅顶头痛,兼治寒滞肝脉之脘腹痛。4、细辛、白芷、辛夷、苍耳子:均为辛温发散、宣通鼻窍之品。均善散风寒、通鼻窍、止疼痛,为治风寒感冒或鼻渊之鼻塞头痛的要药。不同:细辛入肺肾,芳香气烈,散寒止痛力强,闭塞头痛重症每用,又兼治阳虚外感、风寒湿痹痛、头风头痛、牙痛;还能温肺化饮,治寒饮咳喘。白芷主入阳明胃经,芳香味浓,药力较强,又兼治眉棱骨痛、牙痛;还能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治风寒湿痹痛、寒湿带下、疮痒肿毒及风湿痒疹。辛夷主入肺经,芳香而力弱,专治风寒头痛鼻塞。苍耳子有小毒,主入肺经,又能除湿止痒,治表症夹湿、风寒湿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设计 > 工程图纸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