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式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式讲稿.ppt(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式第一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一)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 第一节 心理动力学模式 第二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二)自我防御机制理论 1.压抑 2.否认 3.投射 4.退行 5.自居 6.转化 7.合理化 8.反向形式第三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三)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也就是性心理发展理论,他认为人的发展就是性心理的发展,这一发展从婴儿期就开始了。第四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 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1
2、)口欲期;(2)肛欲期;(3)性蕾欲期;(4)潜伏期;(5)生殖期。第五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二、新精神分析理论 从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创立时起,弗洛伊德的追随者就开始了对其理论观点的修正,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与卡尔荣格。第六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三、客体关系理论 对于当代精神分析来说,最重要的理论发展是客体关系理论(object relation theory)。第七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行为主义模式行为主义模式 学习的基本方式学习的基本方式 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 社会观察学习社会观察学习 学习的基本规律学习的基本规律第八页,讲稿共六十一页
3、哦(2 2)食物()食物(UCSUCS) 铃声铃声 (CSCS)(1 1)食物()食物(UCSUCS)(3 3)铃声)铃声 (CSCS) 唾液分泌(唾液分泌(UCRUCR) 无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唾液分泌唾液分泌 强强 化化 唾液分泌(唾液分泌(CRCR)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条件刺激与无条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件刺激反复强化反复强化,最终在最终在条件刺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反射激和无条件反射之间建立联系,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条件反射。形成条件反射。 1 1、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第九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2、操作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 某一种某一种行为出现以后行为出现以后立即受到一立即受到一种刺激,则该
4、行为会因这种刺激种刺激,则该行为会因这种刺激的作用而发生相应的增强或减弱的作用而发生相应的增强或减弱变化。变化。 理论意义:操作条件反射重视理论意义:操作条件反射重视行为行为结果结果对行为本身的作用。对行为本身的作用。 饥饿饥饿 (S S)动作动作1 1 压杠杆(压杠杆(R R)动作动作2 2 乱窜乱窜 (R1R1)动作动作3 3 乱咬乱咬 (R2R2)食物奖励(食物奖励(S S)+ +第十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3、社会观察学习、社会观察学习社会观察学习:社会观察学习: 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后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后果而获得新行为的过程。果而获得新行为的过程。 玩偶实验:玩偶实验: 班
5、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特别强调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榜样的示范榜样的示范作用作用,认为人的大量行为是通过,认为人的大量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学对榜样的观察学习习而获得的,不一定都要通过尝试错误学习和而获得的,不一定都要通过尝试错误学习和进行反复强化。进行反复强化。班杜拉班杜拉第十一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二、学习的基本规律二、学习的基本规律 1.1.强化:强化:采用适当的事物(强化物)来增采用适当的事物(强化物)来增加反应的强度、概率或频度的过程。加反应的强度、概率或频度的过程。 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 2.2.惩罚:惩罚: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压抑、减少或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压抑、减少或消除某一行
6、为的过程;消除某一行为的过程; 3.3.消退:消退:通过终止条件作用消除其所造成通过终止条件作用消除其所造成的反应的过程。的反应的过程。第十二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 正强化:正强化:行为的结果导致积极刺激增加行为的结果导致积极刺激增加, ,则该行为增加则该行为增加 负强化:负强化:行为的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减少,则该行为增加行为的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减少,则该行为增加 消退:消退:行为的结果使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减少。行为的结果使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减少。 惩罚:惩罚:行为的结果使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减少。行为的结果使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减少。RSRS(积极)(积极)R R(促进)(促进
7、)RSRS(消极)(消极)R R(促进)(促进)RSRS(积极)(积极)R R(减弱)(减弱)RSRS(消极)(消极)R R(减弱)(减弱)第十三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 4.4.泛化与分化:泛化与分化:泛化泛化指条件反应由条件刺激物自然地指条件反应由条件刺激物自然地转向类似刺激物的现象;转向类似刺激物的现象;分化分化指条件反应只针对某指条件反应只针对某一特定刺激物的现象。一特定刺激物的现象。 5.5.习惯化:习惯化:反复地暴露于某一刺激以减少对该刺激物反复地暴露于某一刺激以减少对该刺激物的反应频率与强度的过程。的反应频率与强度的过程。 6.6.塑造:塑造:通过对所要求行为的通过对所要求行为的逐渐
8、逼近性反应逐渐逼近性反应的强的强化,最终形成化,最终形成新行为新行为的过程。的过程。 7.7.示范:示范:提供榜样以使学习者学会新行为或矫正现提供榜样以使学习者学会新行为或矫正现有行为。有行为。第十四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华生华生“恐惧实验恐惧实验”第十五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行为学习理论的临床指导意义行为学习理论的临床指导意义 人类的个性可以被理解成是一系列人类的个性可以被理解成是一系列习得性行习得性行为为的综合。的综合。 人类的异常行为多是在日常生活经历中尤其人类的异常行为多是在日常生活经历中尤其是在心理创伤体验中,通过学习并经条件反是在心理创伤体验中,通过学习并经条件反射固定下来的,既然射固
9、定下来的,既然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获得样,是通过学习获得,那么也可以通过学习,那么也可以通过学习而矫正,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而矫正,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以各种学习理论为依据的以各种学习理论为依据的行为治疗行为治疗方法。方法。第十六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第十七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第三节:认知主义模式第三节:认知主义模式 艾利斯的艾利斯的ABC理论理论 贝克的认知歪曲理论贝克的认知歪曲理论 导致心理障碍的其他认知因素导致心理障碍的其他认知因素 第十八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一、艾利斯的一、艾利斯的ABC理论:理论: Active event 、Belief、Conse
10、quence 心理问题或苦恼是由人们在不合理性的信念心理问题或苦恼是由人们在不合理性的信念的基础上对这些事件反应引起的。的基础上对这些事件反应引起的。即日常生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刺激事件是否引起某种情绪和行活中的各种刺激事件是否引起某种情绪和行为后果,关键在于个体的认知评价和信念。为后果,关键在于个体的认知评价和信念。 主动启发来访者识别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主动启发来访者识别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并鼓励其直面、对抗或清除不合理信念。,并鼓励其直面、对抗或清除不合理信念。 第十九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 非理性的认识和信念有下列几个特征:非理性的认识和信念有下列几个特征:要求的绝对化要求的绝对化(de
11、mandingness)(demandingness):要求事物和行为十:要求事物和行为十全十美,或认为某一事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全十美,或认为某一事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过度概括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overgeneralization) ):由微不足道:由微不足道的证据推出广泛的结论的证据推出广泛的结论, ,以偏概全。以偏概全。糟透了糟透了(awfulizing)(awfulizing):某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极怕:某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极怕或糟透了的结果,而个人对此无能为力;或糟透了的结果,而个人对此无能为力;自我贬低自我贬低(self-downing)(self
12、-downing):遇到挫折或失败,就:遇到挫折或失败,就有有“我是一个没用的人我是一个没用的人”等自我贬抑。等自我贬抑。第二十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二、贝克的认知歪曲理论二、贝克的认知歪曲理论 心理障碍的产生并不是激发事件刺激的直心理障碍的产生并不是激发事件刺激的直接后果,而是通过了接后果,而是通过了认知加工认知加工(一种反应(一种反应的基本模式),是在那些具有的基本模式),是在那些具有逻辑错误逻辑错误的的思维的影响下促成的。思维的影响下促成的。 贝克主张帮助来访者识别出这些消极的自贝克主张帮助来访者识别出这些消极的自动思想,同时利用一些行为技术帮助来访动思想,同时利用一些行为技术帮助来访者消
13、除不合理信念所导致的不良情绪。者消除不合理信念所导致的不良情绪。 第二十一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 常见的认知歪曲常见的认知歪曲有以下几种形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任意推断任意推断(arbitrary inference):(arbitrary inference):没有充足和相没有充足和相关的证据便过早和随意作出结论。关的证据便过早和随意作出结论。选择性概括选择性概括(selective abstraction)(selective abstraction):只注意只注意某类证据,忽略其他有关证据。某类证据,忽略其他有关证据。夸大或缩小夸大或缩小(magnification and (magnific
14、ation and minimization)minimization):过度强调或忽视事件或情况过度强调或忽视事件或情况的重要性。的重要性。第二十二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 个人化个人化(personalization)(personalization)的关系推理:的关系推理:没有足够没有足够理由地想象外在事件或情况与自己的行为具有关联理由地想象外在事件或情况与自己的行为具有关联的倾向性。的倾向性。 乱贴标签乱贴标签(labeling and mislabeling)(labeling and mislabeling)的类比:的类比:具具有根据过去的不完美经验或过失来否定对自己认同的有根据过去的
15、不完美经验或过失来否定对自己认同的倾向,或使用一组不切实际的规则乱贴标签,解释与倾向,或使用一组不切实际的规则乱贴标签,解释与评估情景;评估情景; 极端化思考极端化思考(polarized thinking)(polarized thinking):思考或解释事思考或解释事件时倾向于采取件时倾向于采取“全或无全或无”,或,或“非此即彼非此即彼”、“是或否是或否”、“好或坏好或坏”的极端思维方式。的极端思维方式。第二十三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认知理论的临床指导意义认知理论的临床指导意义 强调个体的认知对其情绪和行为的影响作用强调个体的认知对其情绪和行为的影响作用,由此而发展了,由此而发展了认知治疗
16、认知治疗。 结合行为学习理论和方法,形成结合行为学习理论和方法,形成认知行为疗认知行为疗法法(也称第二代行为疗法)。强调(也称第二代行为疗法)。强调S O S O R R的关系。的关系。第二十四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三、导致心理障碍的其他认知因素三、导致心理障碍的其他认知因素 消极的认知评价与归因:消极的认知评价与归因:将失败归于总括的、内部的和将失败归于总括的、内部的和稳定的原因;稳定的原因; 不恰当的预期:不恰当的预期:预期水平高于实际的应对效果导致消预期水平高于实际的应对效果导致消极情绪,预期水平过低导致自卑;极情绪,预期水平过低导致自卑; 不适当的自动加工和选择性注意:不适当的自动加工和
17、选择性注意:如抑郁症病人容易如抑郁症病人容易注意消极的刺激;注意消极的刺激; 消极的自我图式与自我概念:消极的自我图式与自我概念:“无价值、罪过、剥夺无价值、罪过、剥夺”引起抑郁;引起抑郁;“威胁、不确定性威胁、不确定性”引起焦虑。引起焦虑。第二十五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第四节 人本主义模式在在2020世纪中活跃起来的人本主义学派世纪中活跃起来的人本主义学派,关注的是生活中的自由选择、自我,关注的是生活中的自由选择、自我价值和个人目的与决定。价值和个人目的与决定。第二十六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一、来访者中心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是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理论。在他看来,人类生而具有自我实现和积极
18、成长的倾向性。第四节 人本主义模式 第二十七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二、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提出了另外一种人本主义思想,他强调自我实现的重要性。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第二十八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三、格式塔治疗法 格式塔治疗法是现象主义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整合,它是由弗里兹佩尔斯等人所开创的。第二十九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四、自我决定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的最新模式要数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德斯和雷亚(Deci & Ryan)的自我决定理论。第三十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第四节:人本主义理论第四节:人本主义理论 马斯洛的
19、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罗杰斯的人格理论AbrahamHaroldMaslow19081970(马斯洛马斯洛)CarlRansomRogers19021987(罗杰斯罗杰斯)第三十一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一、马斯洛以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的自马斯洛以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的自我实现理论我实现理论 1.1.需要层次:需要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生理需要第三十二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 2.2.对人性的基本看法对人性的基本看法自我实现的倾向自我实现的倾向 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自我实现就
20、是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 (两层(两层含义含义:完美人性的实现:完美人性的实现 ;个人潜能;个人潜能的实现的实现 ) 自我实现的标准自我实现的标准 :一是将自己先天的潜能最大一是将自己先天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二是极少出现心理障碍和能限度地发挥出来;二是极少出现心理障碍和能力缺陷。力缺陷。 自我实现的类型自我实现的类型 :健康型自我实现健康型自我实现 ;超越型;超越型自我实现自我实现 第三十三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 3.马斯洛自我实现者的马斯洛自我实现者的1616个人格特征:个人格特征: 了解并认识现实,并持有较为实际的人生观;了解并认识现实,并持有较为实际的人生观; 悦纳自己,别人
21、以及周围的世界;悦纳自己,别人以及周围的世界; 在情绪与思想表达上较为自然;在情绪与思想表达上较为自然; 有较广的视野,就事论事,较少考虑个人得失有较广的视野,就事论事,较少考虑个人得失; 能享受自己的私人生活;能享受自己的私人生活;第三十四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 有独立的自主的性格;有独立的自主的性格; 对平凡的事物不觉得厌烦,对日常生活永对平凡的事物不觉得厌烦,对日常生活永感新鲜;感新鲜; 在生命中曾有过引起心灵震动的高峰体验在生命中曾有过引起心灵震动的高峰体验; 爱人类,并认同自己为人类的一员;爱人类,并认同自己为人类的一员; 有至深的知心朋友,有亲密的家人;有至深的知心朋友,有亲密的家人
22、; 具有民主风范,尊重别人的意见;具有民主风范,尊重别人的意见; 第三十五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 有伦理观念,能区别手段与目的,绝对不有伦理观念,能区别手段与目的,绝对不会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会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带有哲学气质,有幽默感;带有哲学气质,有幽默感; 有创见,不墨守成规;有创见,不墨守成规; 对世俗的事物,不冲突也不沟通;对世俗的事物,不冲突也不沟通; 对生活环境有经常改变的意愿和能力。对生活环境有经常改变的意愿和能力。第三十六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二、罗杰斯以自我概念为基础的人格理论二、罗杰斯以自我概念为基础的人格理论 1 1、自我概念的涵义、自我概念的涵义 自我(自我(sel
23、f )用通俗的方式讲,就是一个人真实)用通俗的方式讲,就是一个人真实的自我,可分为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的自我,可分为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self-concept)即客体自我,)即客体自我,是一个是一个人对他自己本身的知觉和认识评价人对他自己本身的知觉和认识评价。 主体自我:指人的行为和心理经验的主体,它主体自我:指人的行为和心理经验的主体,它是行动者和观察者。是行动者和观察者。第三十七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 2 2、自我概念的特点:、自我概念的特点: 自我概念属于对自己的认识范畴;自我概念属于对自己的认识范畴; 自我概念是有组织的、连贯的、有联系的自我概念是有组织的、连贯的
24、、有联系的知觉模型;知觉模型; 自我是有关自己经验的表征;自我是有关自己经验的表征; 自我是可以觉察到的那部分经验。自我是可以觉察到的那部分经验。 第三十八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 3 3、自我完善者的人格特征、自我完善者的人格特征 坦城地对待自己的经历;坦城地对待自己的经历; 关注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事情,他们生活在现实的关注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事情,他们生活在现实的空间里空间里 ; 相信自己的感觉,如果他们感到一件事应该做,他相信自己的感觉,如果他们感到一件事应该做,他们就去做,不会因为过去学到的准则或顾忌别人的们就去做,不会因为过去学到的准则或顾忌别人的想法而放弃。想法而放弃。 富有创造性富有创
25、造性 第三十九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 4 4、条件性积极关注和无条件积极关注、条件性积极关注和无条件积极关注 条件性积极关注条件性积极关注(价值条件化):他人的(价值条件化):他人的积极关注积极关注 ;自己的积极关注;自己的积极关注 无条件积极关注:无条件积极关注:多数人都是在有条件的多数人都是在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环境中长大的,我们需要无条件积极关注环境中长大的,我们需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会被接的积极关注,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会被接受、被爱、被引以为荣。受、被爱、被引以为荣。 第四十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 5 5、焦虑和防御机制、焦虑和防御机制 当接触到与自我概念当接触到与自我概念不
26、一致的信息不一致的信息的时候,焦虑就的时候,焦虑就会产生。如果你是一个完善的人,你会愿意接受这会产生。如果你是一个完善的人,你会愿意接受这个信息,考虑把这个新信息纳入自我概念中。为了个信息,考虑把这个新信息纳入自我概念中。为了对付焦虑,人们会使用各种防御机制,最普遍的是对付焦虑,人们会使用各种防御机制,最普遍的是扭曲和否定扭曲和否定。(经验被意识到。(经验被意识到 ) 如果信息对自我概念的中心部分构成如果信息对自我概念的中心部分构成严重威胁严重威胁,这时,这时的焦虑很难克服。(经验在意识下接受的焦虑很难克服。(经验在意识下接受 ) 第四十一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人本主义理论的临床指导意义人本主义
27、理论的临床指导意义 罗杰斯认为,个体成长受阻是因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遭受的是罗杰斯认为,个体成长受阻是因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遭受的是“条条件性积极关注件性积极关注”,迫使他歪曲自己真实的感觉,并不自觉地将,迫使他歪曲自己真实的感觉,并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人格结构的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人格结构的一部分,以至于渐渐地出现一部分,以至于渐渐地出现“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不良以及不良以及“现实自我现实自我”与与“理想自我理想自我”的差距,这往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而创立了的差距,这往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而创立了人人本主义疗法本主义疗法 对自我体验、自我导
28、向的信任也使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扩展到教育、培训对自我体验、自我导向的信任也使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扩展到教育、培训、团体机构发展、人际甚至国际冲突的解决等方面。、团体机构发展、人际甚至国际冲突的解决等方面。 主要缺陷是对人具有自我完善机能的假设未予证明。主要缺陷是对人具有自我完善机能的假设未予证明。 第四十二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一、行为遗传学 对临床心理学而言,行为遗传学家试图了解心理障碍或心理病理学的症状遗传的程度。该领域研究不同遗传性、不同成长环境的个体,比较其行为和心理功能的差异,旨在评价基因、环境以及二者相互作用对行为、发展和心理障碍的影响程度。第五节 生物生理模式 第四十三页,讲稿共六十一页
29、哦二、行为神经科学 近20年来,科学家们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复杂技术的发展,它使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方式,也大大增加了对包含激素过程的内分泌系统与行为关系的理解。第四十四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第五节:生物生理模式第五节:生物生理模式 研究历史研究历史 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Roger Sperry第四十五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 一、研究历史一、研究历史 2020世纪世纪202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年代,美国生理学家CannonCannon有关情绪生有关情绪生理学研究。理学研究。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加拿大
30、生理学家年代,加拿大生理学家SelyeSelye创立应激学创立应激学说。说。2020世纪世纪4040年代,年代,HessHess首先利用电刺激方法研究猫首先利用电刺激方法研究猫的情绪反应,发现的情绪反应,发现“情绪中枢情绪中枢”2020世纪世纪4040年代,美国心理医生年代,美国心理医生WolffWolff研究精神因研究精神因素对胃瘘患者胃液分泌的影响素对胃瘘患者胃液分泌的影响第四十六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 二、研究现状二、研究现状 心理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行为遗传学)心理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行为遗传学) 脑损伤与心理障碍(临床神经心理学)脑损伤与心理障碍(临床神经心理学) 神经生化与心理障碍(临床
31、神经心理学神经生化与心理障碍(临床神经心理学) 神经内分泌与心理功能(神经内分泌与心理功能(心理神经内分泌学、心心理神经内分泌学、心理神经免疫学)理神经免疫学)第四十七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第四十八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生物学模型生物学模型 心理障碍的症状是由生物学因心理障碍的症状是由生物学因素导致的素导致的 生物医学模型确认心理障碍可能生物医学模型确认心理障碍可能的原因是大脑的缺陷、感染、生的原因是大脑的缺陷、感染、生物化学失衡、以及遗传素质物化学失衡、以及遗传素质 。第四十九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 麻痹性痴呆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都被认麻痹性痴呆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都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为是一
32、种严重的精神疾病。2020世纪初,世纪初,科学家发现麻痹性痴呆是一种躯体性疾病科学家发现麻痹性痴呆是一种躯体性疾病,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梅毒的感染所致。,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梅毒的感染所致。第五十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一)脑结构与心理活动(一)脑结构与心理活动 额叶额叶 颞叶颞叶 顶叶顶叶 枕叶枕叶第五十一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二)脑神经化学与心理异常(二)脑神经化学与心理异常1 1、神经元与神经递质、神经元与神经递质2 2、几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几种重要的神经递质 如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五如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氨等羟色氨等 神经化学物质对维持人们正常精神活动起神经化学
33、物质对维持人们正常精神活动起着重要作用。着重要作用。第五十二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第五十三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三)基因(三)基因 基因遗传不仅仅影响人的身体特点,而基因遗传不仅仅影响人的身体特点,而且也影响行为。且也影响行为。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家庭研究家庭研究双生子研究双生子研究领养研究领养研究第五十四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第五十五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四)评价与总结四)评价与总结 诊断:医学诊断系统诊断:医学诊断系统 病因:遗传(基因缺陷)、神经系病因:遗传(基因缺陷)、神经系统(器质性精神病,如脑损伤)、统(器质性精神病,如脑损伤)、生物化学因素(神经递质)等生物化学因素(神经递质)等 治
34、疗:医学治疗方法(药物等)治疗:医学治疗方法(药物等)第五十六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 生物学观点明确了精神疾病和其他躯生物学观点明确了精神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一样是一种疾病,都有生物学体疾病一样是一种疾病,都有生物学上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对心理异常的上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对心理异常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进行科学实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进行科学的了解。的了解。 只看到人作为生物有机体的一面,忽只看到人作为生物有机体的一面,忽略了人同时受社会条件制约的一面。略了人同时受社会条件制约的一面。第五十七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 整合的模式(Integrative approach) 第五节第五节 整合理论:生物
35、整合理论:生物- -心理心理- -社会的观点社会的观点 第五十八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 多重因素影响心理病理学的观点早已有之,其中最著名的观点是由被称为美国精神病学领袖的阿道夫.梅耶(Aelolf Meger 18661950)提出的。本世纪上半叶,当各种学派还在固执己见时,梅耶就坚定地指出生物生物、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对心理病理学的影响同样重要。 尽管当时也有人同意梅耶的观点,但直到100年后,大家才认识到该观点的正确性和重要性。第五十九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 20世纪o年代,临床心理学出现了发展的新契机,归结为以下两个主要原因:(1)科研工具和方法论建设的发展;(2)心理学界开始意识到,影响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生物学因素、行为因素、认知因素、情绪因素以及社会因素)都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实际上我们无论是思考、感知或做事,都需要脑和身体协调一致。常常被忽略的一个事实是,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不可避免地会暂时(或永久地)影响到脑功能,甚至脑结构。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包括异常行为,是心理、生物和社会因素心理、生物和社会因素不断共同作用的结果。第六十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第六十一页,讲稿共六十一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