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1课 谏逐客书》2022年同步练习卷(14)(附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993214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7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1课 谏逐客书》2022年同步练习卷(14)(附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1课 谏逐客书》2022年同步练习卷(14)(附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1课 谏逐客书》2022年同步练习卷(14)(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1课 谏逐客书》2022年同步练习卷(14)(附答案详解).docx(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1课谏逐客书2022年同步练 习卷(14)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9小题,共160.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 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 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 取汉中,包九夷,制鄢、呈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 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

2、,使秦成帝 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 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 旗,树灵摹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 那么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关B、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联胴不实外 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 出于秦然后可,那么是宛珠之簪,傅矶之珥,阿缰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 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

3、也; 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 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假设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 人那么不然。 不问可否,不管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那么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 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那么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 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 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 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4、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 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太史公日: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C.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那么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 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D.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那么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 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五帝三王”,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善、尧、舜。三王是指秦惠王、秦昭襄 王、秦王嬴政。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布

5、裹头,称为“黔首”。C.客,指相对于“主”的外来人,也指寄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 侯国的人。D.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用“布衣”借指平民百 姓。22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甲文列举了秦国历史上穆、孝、惠、昭四代国君任用客卿而国富兵强的史实,从 而证明了 “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一中心论点。B.李斯认为秦王逐客,实质无异于“藉寇兵而赍盗粮”,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 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C.乙文李斯上书,使秦王废止了逐客令,并说服秦王先攻下韩国以震慑其他各国, 韩王对此非常担忧。D.尉缭认为,秦王相貌凶恶,缺

6、乏仁德,而有虎狼之心,不能长期交往,于是逃走; 秦王坚决留下了他,任为秦国尉。23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 渭王之所以亡也。24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最终收回了逐客之令。联系两篇选文,谈谈秦 王收回成命的原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缺乏事,而六国皆 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第10页,共40页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

7、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 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 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弩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 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那么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 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 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 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

8、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 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 君何处焉? ”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 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 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 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 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

9、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 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假设复 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候与高之口耳君 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 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 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D.今上崩/未有知者

10、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 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以下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 国州郡。它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B. “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 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C. “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 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D. “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在西汉汉文帝前,指墨、鼻h刖、宫、 大辟;隋唐之后,那么指笞、杖、徙、流、斩。25 .以

11、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 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御敌,李斯功不可没。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生时,李斯却长 叹不已,盛极那么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C.李斯的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他致使李斯被捕入狱。李斯叹惜三位效 忠昏君而死的名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D.李斯被判腰折,跟他的次子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他出去打猎已无 望实现了,这让他和次子悲哀万分,不能自己。2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

12、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那么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 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 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 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 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乙)赵高畏其权重,

13、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 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 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 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 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假设复第12页,共40页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节选自司马迁李斯列传)(丙)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

14、论所 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 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 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节选自姚鼐李斯论).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B.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C.今

15、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D.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30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善、唐尧、虞舜。三王即夏、商、周开国君主: 夏禹、商汤和周文王。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名。含义与白丁、 布衣、庶民等相同。C.夷三族,秦汉时代的一种刑名,有说父母、兄弟、妻子为三族;另有说,以父亲、 母亲、妻子为三族。D.国家,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等的社会群体。春秋末年国家的基本 特征和职能已经具备。31 .以下对原文

16、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李斯认为“用客治国”,并着重论述了 “逐客”的严重危害:逐客资敌,损民益 仇。最终的结果是,国危。B.李斯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并致使他被捕入狱。李斯与三位忠臣比照后, 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C.姚鼐借李斯事秦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人臣不应当为自身富贵而对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阿附助长。D.姚鼐严厉批评了 “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 “安享荣乐,祸遗后人”的小人,并 对李斯的遭遇充满了同情。3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33 .乙

17、文中,李斯两次“叹息”。他“叹息”的原因是什么?请分别解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文段一: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那么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 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患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 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李斯谏逐客书)文段二: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

18、缺乏事,而 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 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 焉。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 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 荀卿日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莺下,遂擢至此。当今 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那么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 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

19、子扶 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 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 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 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 安托命哉! ”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 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 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思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思者非也

20、。第14页,共40页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 乱哉!”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 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日:“吾 欲与假设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

21、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以下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五帝三王”中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善、唐尧、虞舜;三王那么有不同的说法, 通常是指夏商周三朝的第一位君主。B. “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 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如贾谊过秦论中的“焚百家之言,以愚 黔首”。C. “四夷”是古时华夏族

22、(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 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D. “崩”古代专指天子的死。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 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35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李斯用太山之大、江海之深作比喻,论证了王者治国应当“不却众庶”,广用客 卿。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祝生日时,李斯却 长叹不已,万物盛极那么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C.秦始皇到达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D.李斯被判腰斩,

23、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赴刑场,他感叹想和孩子再牵着黄狗出去打猎这样普通的人生幸福都无望了,不禁悲哀万分,父子相对而泣。3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37 .文中提到李斯三次“叹息”,结合文本内容解释其“叹息”的原因。第16页,共40页答案和解析15.【答案】D、B、B、【解析】(1)句子大意为:李斯知道儒家“六经”的要旨,不致力于政治清明来 弥补皇帝的过失,却依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附,推行酷刑峻法,听信赵高的邪说,废 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等到各地已经群起反叛,李斯才想直

24、言劝谏,这不也是下下 策吗! “六艺之归”即“儒家六经的要旨”,作“知”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据此 排除AB两项;“斯乃欲谏争”中“斯”作主语,其前应断开,据此排除C项。 应选:Do(2) B.“后成为书法艺术的代称”错误,应是“绘画”的代称。应选:Bo(3) B.应是李斯先正面论述各类珍宝并非来自秦国却受秦王喜爱,再反面论述没有这 些珍宝,秦王的生活质量将大受影响。应选:Bo(4)去,离开;客,客卿。译文: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 要离开,但凡客卿都要驱逐。以,连词,来;资,资助;益,增加,充实;树怨,构筑怨恨。译文:如今驱逐宾客 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

25、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 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5)选文划横线的句不断变换句式或语气来步步蓄势,对客卿对秦国的贡献作出强 有力的总结。首先“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用判断句式总结这四位国君都是靠任用 客卿才取得成就的;然后“客何负于秦哉”,一句反诘,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 突出客卿无过而被逐的无辜;最后“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 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运用假设,说明四个国君假设拒绝客卿,秦国不可能如此民富 国强,强调了逐客的危害。据此加以概括组织答案即可。答案:(1) D(2) B(3) B(4)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但

26、凡客卿都要被驱逐。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 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5)运用反问句,加强语气,突出客卿有功无过而被逐的无辜;肯定客卿功劳,反问 秦王逐客的理由,再假设四君不纳客的后果,步步推进,层层深化,从而为得出结论蓄 势。参考译文: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 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 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 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

27、此富强,百姓乐意为 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 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 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 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 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 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 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假设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 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

28、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如今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 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 陈设的是蒙着灵量之皮的好鼓。这些珍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 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 会成为宫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关B、卫二地 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 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 爽心快意、悦人耳目的所有这些都

29、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 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 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 弹筝,呜呜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 间昭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 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第18页,共40页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功能的需要么?可陛下 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但凡客卿 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

30、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 群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 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 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管异国 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 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 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珍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

31、,愿意效忠的很多。如 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 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太史公说:李斯以一个里巷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入关为秦国效力,抓住机会, 辅佐秦始皇,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李斯位居三公之职,可以称得上位高权重。李斯知道 儒家“六经”的要旨,不致力于政治清明来弥补皇帝的过失,却依仗他显贵的地位,阿 谀附,推行酷刑峻法,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等到各地已经群 起反叛,李斯才想直言劝谏,这不也是下下策吗!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冤受五刑 而死,但我仔细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否那么的话,李斯的

32、功绩真 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了。(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等判断。(2)此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有时也 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判断。(3)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 细致比拟。(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 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到达词达句顺

33、。(5)此题考查是分析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审清题干要求,先在句中 找出不同的句式,然后结合语境对其认真分析。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 说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 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选自史记李斯列传).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B.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

34、/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C.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D.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 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1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从”,指“合纵”,与“连横”相对应,是指战国六国联合抵抗秦国的联盟战 略。A. “丹青”,本指丹砂青腹,因不易褪色,常为史家所用,后成为书法艺术的代称。B. “瓮” “缶”,皆为小口大腹的器皿,常用以盛酒浆,秦人宴饮时击之以和歌。C. “宾客”,不同于

35、现代意义的“宾客”,“客”指寄居之人,“宾”指所敬之人。2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李斯将秦王发布逐客令说成是“吏议”,能够防止触怒秦王。又历数四个秦国先 君起用客卿的例子,说明历史上客卿对秦国的贡献之大。B.李斯先反面论述各类珍宝并非来自秦国却受秦王喜爱,再正面论述没有这些珍宝, 秦王的生活质量将大受影响,劝谏秦王不要重“物”轻“人”。C.李斯以“太山”“河海”设喻,排比铺陈,道明“王者不却众庶”的道理,并揭 示出“五帝三王”无敌的原因是不拒绝广大民众。D.司马迁的看法与“俗议”不同。他认为李斯出身平民,后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 位列三公,但最后却受五刑而死

36、,是其咎由自取。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问可否,不管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第2页,共40页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 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 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方法去逃避, 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拟,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 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

37、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610.【答案】D、B、C、【解析】 “由此观之”中“观”为动词,其宾语为“之”,假设把“客”归于 本句,语义不通,“客”应作下句的主语,故“客”之前应该断开,排除A、B; “却 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句式结构一致,属于对称结构,应在“疏”前断开,排除C。 应选:Do句子翻译为: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 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假设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 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2) B.“本文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错,本文中六国 不包括郑

38、国和卫国,本文中的六国是指韩、魏、燕、赵、齐、楚六国。(3) C. “把兵器和粮食提供给敌人”错误。原文是“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 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可见这里是类比说明,从后果上进行假设论证,为文章说理服务,增强警醒力。(4)强:增强;杜:堵塞;蚕食:像蚕一样慢慢吞食。句子翻译为:增强、巩固了 王室的权力,抑制豪门贵族的势力,逐步侵吞诸侯,使秦国奠定了统一全国的基础。 让:拒绝;就:成为,成就;去卜抛弃;明:使圣明。句子翻译为:泰山不嫌弃微小的土块,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渊深; 有志建立王业的人

39、不嫌弃百姓,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5)从立场上看,李斯从秦王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重物轻人,比方“然那么是所重者 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在第二段里 设下了许多比喻用来说明秦王对不是秦国产的物品的喜爱对人却持另一种态度是不对 的,这里以成就统一大业作为出发点,说明重物轻人驱逐外来人才是错误的。只有重用 客卿,秦国才能“跨海内、制诸侯”;从内容上看,李斯列举秦国开展史上四位君王通 过任用客卿而取得成功的历史事实,“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 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说明先祖就是重用客卿,才换来了秦国的强大,说服力 强;故李斯的论证切中秦

40、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要害。第20页,共40页答案:(1) D(2) B(3) C(4)增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豪门贵族的势力,逐步侵吞诸侯,使秦国奠定 了统一全国的基础。泰山不嫌弃微小的土块,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 成就它的渊深;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百姓,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5)论证切中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要害。参考译文:我听说宫员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认为这样做错了。过去秦穆公求士,在 西边从戎那里得到了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在宋国迎来蹇叔,在晋国招来丕豹、 公孙支。这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可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使秦 称霸

41、西戎。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 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 里土地,至今还巩固地统治着。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一带的地方; 往西吞并了巴、蜀,往北获取了上郡,往南夺取了汉中,并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 地鄢、呈往东占据险要的虎牢,占领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 都向西事奉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 增强巩固王室的权力,堵塞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国成就帝业。这 四位国君,都是凭借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

42、么对不起秦国的呢? 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士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 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现在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 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 陈设的是蒙着灵蕾之皮的好鼓。这些珍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 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 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关口、卫二地 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 江南的金锡

43、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 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 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 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 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 声,昭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 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昭虞,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吗?可现在陛下对用人却不

44、 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但凡客卿都要驱逐。 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 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我听说,地域广的,粮食必多;国家大的,人民必众;武器锋利的,兵士一定勇 敢。所以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 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所以,地不分东西,民不管国籍,一年四季都富 裕丰足,鬼神也会来降福。这正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啊!现在陛下却抛弃百 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以壮大诸侯,使天下之士退出秦国而不敢往西,襄足不敢入秦, 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

45、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许多东西并不产于秦,然而可当作宝物的却很多;许多士人都不出生在秦国,可是 愿意对秦尽忠心的却不少。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实力, 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像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 办不到的啊!(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此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拟。(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46、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 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 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到达词达句顺。(5)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 简明的语言概括。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 .留:留就是保存。但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 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存不变。第22页,共40页2 .补:补出省略成分。3 .册心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但凡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 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 .换:替换。用现

47、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 .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那么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一一串意一一顺句。注:直译 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 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1115.【答案】口、B、A、既然这样,那么您所看重的只在于美色、音乐、珠宝、 玉器;而您所轻视的,却是百姓。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 的深邃。、本质错误:重物轻人(或:”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 也”)。危害:削弱自己国家而壮大敌国,与诸侯结怨(或:“损民

48、以益仇,内自虚而 外树怨于诸侯”)。【解析】1【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意义,一般要联系语境推断,将各个 选项的解释代入原文,看是否合理。再者还可通过其在文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解答】D.业:动词,使成霸业。应选D。2 .【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 意思进行断句。此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 进行断句。【解答】“客”为主语,与“何负于秦”构成主谓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哉”是句尾 语气词,“哉”后断开,“却客”为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D。句子翻译 为: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