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魏俊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魏俊花)).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我校数学分段教学有感 石寨铺二中 李亚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不断更新是许多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展示和追求的亮点,他们自觉反思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内涵,更加关注数学课堂中教的行为和学的方式的有效性,更有甚者提出打造“高效课堂”。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内化数学精神等方面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呢?以下结合本人几年来实践新课程的经历,谈谈自己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提高教学分段有效性进行的探索实践及反思。一、课堂分段有效教学指什么?怎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说“高效课堂”,我认为何为高效呢,最基本的是“有效”。所谓有效,主
2、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会到会,从少知到多知;在能力上,从不会学习到会学习、会反思,相应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高;在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被动学到主动学。因此,从内在、深层、隐性上说,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文化,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从外在、表层、显性上说,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一种教学模式。 有效分段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的教是以学生学得好不好为标准。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树立一切为了
3、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实从发展的观点看,随着一个人不断地受教育,学生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也就越来越变成了学习。强调关注学生同时也意味着要重视教师及学生“学习共同体”关系的建设-老师和学生是“同学”。二、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实施分段有效教学,设计和创设出有效的数学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数学学习。(一)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教学数学如此抽象,人们在小学时或许还感受得到数学之美,但接触到更加抽象复杂的领域后,往往望而却步,所以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其数学学习在很长一个时段需要相对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撑。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并不只指多媒体影像,它可以是多方面的。1、有的教
4、学情境及生活背景相联,从生活到数学:例如“图形认识初步”这一章中都要通过大量的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实物,比如粉笔盒、铅笔盒、茶杯等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并认识点线面体、展开图、三视图等,感受数学及生活的紧密联系;“抽样调查”“统计图”等内容,都可以通过举手表决、民意测验、消费者调查、媒体查询、实验记录等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收集数据的方法和必要性。2、有的教学情境及带挑战性的问题相联,从问题到数学:我在“垂径定理”这节课中,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画好并剪下来的一个圆,让学生通过对折等方法去发现及圆有关的知识点,在这些知识形成感性认识后,我向学生发问,这些知识我们能不能用几何说理的方法将
5、它们证明出来呢?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本节课的主题有关,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3、有的教学情境及实践活动相联,在学习“图形的平移及旋转”中,我用学生们天天做的一件事,开门、关门、开窗、关窗等动作来认识平移及旋转,并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及相同之处。 “轴对称”“重心”都可以通过学生动手制作、观察发现、小组活动等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不应只在新课发生前起作用,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很多课堂上,教师只在课前运用故事、问题、图片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后引入课题,之后则致之不顾而忽视情境的全程性。我在“用列举法求概率”这节课中,准备了两枚一元硬币,用来学习简单事
6、件的概率;牌面数字都为1、2、3的黑桃、红桃两组,用来机会均等条件下复杂事件的概率;两个骰子,用来引出更复杂的两步实验。先从同时投两枚硬币判断是否公平的游戏得出-“公平不公平,概率来说明”;再从两组牌中同时各摸出一张来设置问题使学生感到结果复杂,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地写出全部结果呢?从而引入课题-用列举法求概率;在学生初步探索两步列举法后再设置同时投两个骰子的情境使问题更复杂,从而引入列举法-树形图,整堂课老师象魔术师一样运用道具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促使学生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学习来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及策略,从而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绝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的,不能
7、只注重情境提供的方式是否采用了多媒体技术,采用的内容是否新颖时尚,营造的气氛是否热烈轰动等。而是应该突出数学学习这样的主题,为了对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公式或数学思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所以数学情境的创设应以能否引起学生主体的数学思考,能否有利于数学本质的揭示为基本标准。(二)采用有效的数学活动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及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及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
8、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应立足于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寻找数学活动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反思如何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和促进学生的学,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给不同的学生都带来成功的愉悦,以获得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效的数学活动要强化目标意识,不但教师自己首先对活动的目标、活动的结果及活动的执行形式等做到心中有数,以把握活动的数学本质方向,同时还要以目标指导教学,让学生明确目标,进行定向学习,这是强调师生积极性、主动性,以期共同为达标而努力的重要步骤。教师凭借教学目标,利用教材设计数学活动,以新旧知识的
9、联系或冲突来引发学生需求,从尝试练习、看书自学入手,通过质疑问难、学习讨论等环节,使书本上枯燥的规则、抽象的数学为自身所内化,同时当堂进行目标检测,掌握学生达标情况。如果教师和学生的目标意识模糊,目标不明确,那就很可能成为一种为活动而活动,只有表面活动的低效活动,形式化的活动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造成了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同时也对学生的发展意义甚微。 有效的数学活动应设法促成学生的效能感,活动时教师应明确表现出对学生的积极期待,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尤其是给予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只有学生对于先前活动有过积极、良好的、成功的、愉快的体验,才会使他们在心理上再期待参及这类活动。而
10、低效的数学活动常常是教师没有描述目的或对学生没有期望,对低层次的活动结果或过程随便迁就,为活动而活动,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活动失去兴趣。有效的数学活动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有各自的发展。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都有客观存在的层次差异,学生能否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除了天赋、学习环境、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学习主体起决定作用-兴趣会促使他们不畏困难,努力钻研。在立体图形及平面图形这节课中,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抽象出图形,制作出纸质的立体图形。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
11、彼此的资源,在这样的课堂上你会发现,印象中成绩高低不同的学生的课堂表现差异并不大。又比如在学完三视图后的一次单元测试中有一道题:用一些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一个几何体,使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最少需要正方体木块为_个,最多需要正方体木块_ 个,这个几何体共有_种. 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是:最少9个,最多12个,共有15种符合条件的几何体,当时在考场上我班只有一位同学全都答对。如何讲评这道题呢?针对我班学生的现状和这道题的抽象性,如果在课堂上讲解出15种情况,即使当时板书出15个图,学生也是被动地看着,花费大量时间也不一定有什么效果。所以我就换了一种讲评方式,把这节课的
12、数学活动延伸到了课下:“今天的数学活动内容就是小组在课下探索这道题并画出符合题意的几何体的图形。”在我的“煽动”下,各个小组的成员都在课桌上利用自己的课本进行探究和画图,当我看到虽然立体图形画的不规范但是明显有着自己的探索思路的“研究成果”,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可以做为成果被展示在墙报上的时候,我体会到了数学活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起到的作用:对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通过数学活动鼓励并促使其形成数学特长;对中、差层次尤其是较差层次的学生来说,通过数学活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及爱好。 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力争把教师引导、整理、矫正的方法指导及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活动过程最佳结合起来,把教师的精讲
13、和学生尝试最佳结合起来。例如学习“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这节课,由于已经学过“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这节课我设计成让学生授课、教师点评提问,指导学生自己走路,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解疑去探索新知识,同学们都对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分析,为的是同新知识结合起来、辅助思考,同时,各个小组的成员们开始了明确的分工,很认真地准备了大量的内容,为学习这节新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探究问题时非常细致,组员们一起研究探讨、互帮互助,上课时完全靠同学们的智慧和小组之间的配合,很好地完成了这个活动。学生在活动结束后总结说:要把敢于质疑、自主学习的精神保持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我及时收集反馈信
14、息,通过耳闻目睹等多种途径,把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所了解的信息,进行整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这次活动中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享受了智力活动的快乐。(三)实践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数学是有生命的数学,数学课堂也应是有智慧的课堂。实践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需要教师追求生成及预设的和谐统一。教学具有预设性及生成性双重特性,教学预设指教学主体的筹划和设计活动,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指南;教学生成指创生或生长,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预设的,另一类是教师不曾预设的。教学的预设无不是为了有效生成,有效的生成也离不开精心
15、的预设。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它们都是有效教学的手段:一方面,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预设,使生成更具方向、更富实效,它为相关成员确定了活动目标、任务、主题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任务驱动,有助于教学主体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另一方面,教学需要在生成中展开,要运用学生的想法创造灵性,利用生成资源来组织调整课堂内容,生成也决定了实际教学的多样化和人文关怀。我印象深刻的是一节特殊四边形的几何课,在学习过矩形后,要学习菱形的性质,我的设计思路是类比矩形的性质来研究菱形的性质,所以我设计了一个从矩形得到菱形的折纸活动来引入:将一张矩形纸片横着对折后再竖着对折,用剪刀沿虚线剪下,打开可得到一个菱形
16、。我当初的预设是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会到菱形的对称性以及边和对角线的特性,实际上课时我想要的结论都已经被学生得出了,我正想进入下一环节时,突然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我还能从刚才的操作中得到菱形的面积等于它的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这个结论并不是我设计中的结论,而是后面我要出示的一道让学生证明的例题,但这个同学把矩形的邻边看成菱形的对角线,矩形的面积被剪掉一半得到菱形的面积公式真的是太创新了,我不禁为这同学的巧妙思路叫好!望着那位同学被我激励后的兴奋的小脸,我更深刻地认识了: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观,要求从生命的高度和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而初中段的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愿望和能
17、力有所提高,能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动态发展着的师生交互及生生交互中完善自己的想法,这使得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实施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需要以过硬的师德和师能为前提,需要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我认为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主要不是靠学习和借鉴形成的,教师对自我实践经验的反思、感悟、总结、提升,才是形成、提高自我教学实践智慧的主要途径。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有独特的教学语言来进行清晰的授课吗”“我掌握了提问的时机和深度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等。教师
18、应该在高度重视本学科知识积累和体验的同时,随时注意收集不同学科和领域的有效信息,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四)讲究有效的学习落实策略数学课堂上讲究学习策略对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落实至关重要。教师要精讲精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解题训练时重点放在“怎样解、从何处下手、怎样确立解题方向”,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自主探索-交流解题-反思及提高”的体验,以追求质量为先,以落到实处为重。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思考让学生把这些学习内容进行落实的策略。根据我的实践,我用的方法是让学生改正错题的方式。对于每次做过的习题或者试卷,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改错,对于学生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学生交流讨论的方式解决,如果有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采用精讲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且在这些完成后还让学生反思,把错题再归类总结一下,不求多,但求精。即使对于学困生,也可以考虑以“渐行渐进 “的方式鼓励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落实。目前,我仍在进行初中新课程的教学体验,深深体会到要做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教师必须树立新课程意识,遵循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实践智慧,在加强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勇于超越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内化数学精神等方面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