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简便计算 乘、除法的灵活应用单位:陕西省镇巴县永乐镇中心小学作者:李时祥一、教案背景1、面向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2、学科:数学3、课题:简便计算第三课时“乘、除法的灵活应用”4、课时:1课时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简便计算第三课时乘、除法的灵活应用,是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也是小学中段学生很难准确掌握的部分,更是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简便运算切实打下基础的铺垫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尝试中有所发现,在讨论中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思考中发展自我。因此,我指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
2、点。三、学情分析 简便计算对于小学中段学生来说,简便计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简便算法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老师应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必要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理过程,从而解决其灵活之根本。四、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乘、除法的灵活应用。(2)使学生在计算乘法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3)掌握乘、除法使用的算理方法2、过程与方法利用分类比较等方法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独立观察、自主探索、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乘、除的灵活
3、应用的探索发现活动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简便计算给我们数学中的计算带来的方便,激发热爱数学和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策略。教学重点、难点(1)灵活应用运算定律。(2)理解算理过程及算法。五、教学方法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为基础,探究式学习法为主,结合目标教学法和讨论交流法六、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1、口答 分别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 (ab)c=a (bc) 乘法分配律 a(b+c)=ab+a c 减法性质 a-b-c=a-
4、(b+c) 2、填空 24=4 ( ) 25=( ) 432= 4( ) 125=1000 ( )(二)、新授教学1、教学例4A、出示例4的插图和已知条件提问?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明白“一打装”是指一筒12个B、根据图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问题之一、每幅羽毛球拍多少钱?问题之二、每只羽毛球拍多少钱?问题之三、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问题之四、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问题之五、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问题之六、买羽毛球拍比买羽毛球少花了多少钱?C、尝试解答问题(1)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解决不同的6个问题。(2)每个小组交换问题解决。(3)每个小组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案(4
5、)展示尝试结果330 5=66(元) 330 5 2=33(元)或330 (5 2) 2512=300(个) 3225=800(元) 330+3225=330+800=1130(元)6225-330=470(元) (5)教师评价学生:同学们答得很棒,老师想问问你们使用的算的方法还是用简算的方法,能告诉老师吗?(6)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算理方法。通过学生的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例如在计算2512时,把12写成4与3的乘积,目的是4个25的乘积是100,可得2512=2543=1003=300,又如1225=12100 4=1200 4=300,是把25筒看成100筒,扩大到原来的4倍,为使积不变,再
6、除以4. (7)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自主理解3225的两种简便算法(三)、课堂巩固练习1用不同的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2564 12532 2、水果店有苹果72筐,每筐25千克。卖出一半后,还剩多少千克?(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七、板书设计乘、除法的灵活应用251212253225 3225 =2543 = 121004 =8 4 25 =32100 4 =1003 =1200 4 =8(425) =32004 =300(元) =300(元)=8100 =800(元)=800(元)八、教学反思:1、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对例题的讲解,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我精心设计了练习,由浅入深,不仅有层次,有坡度,而且环环相扣,有坡度,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均衡得到了发展,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情感得到了满足。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也有的知识经验,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独立思考、猜测验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 乘、除法的灵活应用的探索发现活动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对乘、除法的灵活应用的规律获得了真正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