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护知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护知识课件.ppt(10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传染病防护知识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106页第一节第一节 传染病的概述传染病的概述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引起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为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和真(霉)菌。人体寄生虫为原虫、蠕虫等。由原虫和蠕虫引起的疾病亦称为寄生虫病。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特异性的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有传染性,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在人群中传染蔓延;有流行性病学特征,由于中间宿主的存在,地理、气温、人类生活习惯等因素,致使有的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特点;有感染后免疫性,人体感染病原体后,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产物(毒素)的特异
2、性免疫。感染后免疫的持续时间,在不同的传染病中有很大的差异。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可作为鉴别传染病的依据。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106页第一节第一节 传染病的概述传染病的概述(一)传染源: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包括受感染人体(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1.受感染人体:在大多数传染病中,病人是重要传染源,但在不同病期的病人,其传染性的大小可不同。传染病的病程经过可分为潜伏期、发病状期、恢复期。各期作为传染源的作用不同,主要取决于是否排出病原体、排出量和频度。在发病期,因排出的病原体最多,传染性最大,传染源作用也最大。在潜伏期末。有的病
3、种的病人即可排出病原体,则可成为传染源,如病毒性肝炎等感染者。恢复期,传染性逐渐降低以至消失,但有些病种在症状消失后,仍然可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源,如伤寒、痢疾等。一般情况下,恢复期携带病原体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但少数病人则持续较久,个别甚至可持续多年,乃至延续终身,故应多次反复检查,至少连续3次阴性,才可认为病原体携带状态已经消除。健康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106页第一节第一节 传染病的概述传染病的概述 2.受感染的动物 在自然状态下,可从脊椎动物传给人的传染性疾病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亦称人畜共患病。如狂犬病、鼠疫、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受感染动
4、物作为传染源的危险程度,主要取决于易感者与受染动物的接触机会和接触的密切程度,此外也与动物传染源的种类和密度等有关。患动物源性传染病人,一般传染性不强,通常不相互传染,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106页第一节第一节 传染病的概述传染病的概述(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由感染者排出后,再侵入易感人体所通过的途径。不同的传染病传播途径不同,而同一种传染病传播途径则可有一种以上。 1.空气、飞沫、尘埃: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2.水、食物、苍蝇:经水、食物、苍蝇传播是消化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3.手、用具、玩具:手、用具、玩具既传播消化道传染病
5、(如细菌性痢疾),也传播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亦称为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4.吸血节肢动物: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是指经节肢动物叮咬吸血传播传染病,属虫媒传播。 5.土壤:当病原体的芽孢(如破伤风、炭疸)、蚴虫(如钩虫)、虫卵(如蛔虫)染土壤时,土壤成为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6.血液、体液、血浆制品:在接受治疗、预防或检验(检查)或日常生活时,将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血浆制品,进入易感者体内而传播传染病。 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106页第一节第一节 传染病的概述传染病的概述 (三)人群易感性 易感者是指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人群易感
6、性决定于构成该人群中每个个体的免疫水平。易感者的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若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就容易发生传染病流行。而在人工自动免疫的干预下,把易感者水平降到最低,可使传染病流行不发生流行。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106页第一节第一节 传染病的概述传染病的概述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 (一)控制传染源 对传染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只有做到“五早”,才能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蔓延。为了达到早发现、早诊断的目的,必须普及群众卫生知识,充分调动基层卫生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可住院隔离或在家中隔离治疗,
7、直至治愈。 丙类传染病中麻风病人必须经临床和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痊愈才可恢复工作和学习。其他丙类传染病病人在临床治愈后即可工作和学习。 对疑似病人,应尽早明确诊断。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人必须在指定场所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对人类危害大的病畜或动物,应予以捕杀、焚烧、深埋, 危害不大但有经济价值的病畜,应予以隔离治疗。此外还要做好家畜及宠物的预防接种和检疫工作。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106页第一节第一节 传染病的概述传染病的概述 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 (二)切断传播途径 对传播途径的措施主要是针对传染源污染的环境所采取的措施,不同传染病其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停留与转移所经历的途径是相同的。
8、 消毒主要有物理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有煮沸、洗刷、曝晒、紫外线照射、高压蒸汽消毒等;化学方法主要用来苏、过氧乙酸、酒精、漂白粉、新洁尔灭、食醋、石灰乳等药物消毒。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106页第一节第一节 传染病的概述传染病的概述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保护易感人群1.免疫预防:人工自动免疫依据病原体微生物及其产物可激发特异性免疫的原理,用病原体及其毒素制成的生物制品进行接种以产生免疫力。预防接种后1-4周内出现免疫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主要用于预防。2.药物预防:在某些传染病流行时,针对不同的传染病,可施行药物预防。如用金刚烷胺3.个人防护:传染病流行期间,在应保护易感人群,
9、避免与病人接触。针对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鞋套、护腿、应用蚊帐、使用避孕套等。平时注意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传染病的防护能力。4.增强体质:改善营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106页第一节第一节 传染病的概述传染病的概述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四四)疫情报告疫情报告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
10、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106页第一节第一节 传染病的概述传染病的概述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四四)疫情报告疫情报告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
11、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106页第一节第一节 传染病的概述传染病的概述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四四)疫情报告疫情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
12、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小时内,农村于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小时内,农村于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责任疫情报告人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106页第一节第一节 传染病的概述传染病的概述 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 (四四)疫情报告疫情报告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
13、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详细请见课本第(详细请见课本第257页)页)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106页第二节第二节 消化道传染病防护消化道传染病防护 消化道传染病指各种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引起感染,并由粪便排出病原体,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
14、类传染疾病。引起消化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有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常见的有病毒引起的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有细菌引起的痢疾、伤寒与副伤寒、霍乱与副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有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性痢疾等。 消化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在人群中传播。传染原主要是患者与病原体携带者,患者可以从粪便排出病原体,经粪便污染水、食物、生活用品或手,或通过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传染给他人。消化道传染病多发于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106页第二节第二节 消化道传染病防护消化道传染病防护 消化道传染病预防措施: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的食物,生吃瓜果蔬菜要彻底洗净;不吃外表、
15、气味或味道异常及腐烂变质的食物;避免生熟食物混放或使用同一案板和菜刀;注意妥善保管食物,防蝇防尘,剩余食物要冷藏,隔餐食物应彻底加热后再食用;控制传染源,及早发现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采取各种免疫措施,对易感人群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预防接种;加强体育锻炼,平时注意营养,做到劳逸结合。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106页第二节第二节 消化道传染病防护消化道传染病防护一、细菌性痢疾一、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属乙类传染病。病原体为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按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群。(一)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病人和带菌者为传染源。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
16、,痢疾杆菌从粪便中排出,直接或间接(蝇、蟑螂)污染食物、饮水、食具和手,经口传染给易感人群。在夏季因食物是痢疾杆菌繁殖的良好场所,因而可引起暴发流行。男女老少对细菌性痢疾普遍易感,患病后仅产生短暂的免疫力,不同菌群之间无交叉免疫力。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106页第二节第二节 消化道传染病防护消化道传染病防护一、细菌性痢疾一、细菌性痢疾(二)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细菌性痢疾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多为1-2天。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发热为主要特征。大便镜检有脓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吞噬细胞。可伴有中度中毒症状,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口服氟哌酸、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等治疗。严重者应住院治
17、疗。(三)细菌性痢疾的防护措施搞好环境卫生 ,特别要注意消灭苍蝇 ,防止苍蝇污染食品,传播疾病;饮食服务人员严格执行饮食卫生的规章制度;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餐具要注意消毒,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生食不洁的瓜果蔬菜,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未经处理的剩菜剩饭;不要让身体过度疲劳,在受凉或疲劳时,更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防止暴饮暴食。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106页第二节第二节 消化道传染病防护消化道传染病防护二、伤寒与副伤寒二、伤寒与副伤寒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乙类传染病。伤寒病原体为伤寒杆菌系沙门氏菌属中的D族,革兰氏阴性杆菌。副伤寒病原体为副伤寒杆菌甲、乙、丙三种沙
18、门氏菌。(一)伤寒与副伤寒的流行病学病人和带菌者为传染源。病人从潜伏期即可由粪便排菌。可通过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伤寒和副伤寒杆菌从粪便、尿排出后,通过污染食物、饮水、食具和手,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蟑螂等媒介而传播。夏秋季发病较多。食物、饮水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日常生活接触可引起散发感染。人群普遍易感,患病后产生持久性免疫力,伤寒与副伤寒无交叉免疫。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106页第二节第二节 消化道传染病防护消化道传染病防护二、伤寒与副伤寒二、伤寒与副伤寒(二)伤寒与副伤寒的临床表现潜伏期10日左右,其长短与感染的菌量有关。表现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
19、胞减少;主要并发症有肠出血、肠穿孔。肥达氏反应阳性,应用伤寒沙门菌的“O”与“H”抗原,副伤寒菌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可用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三)伤寒与副伤寒的防护措施及时发现病人并送医院治疗,出院后应进行随访;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伤寒观察3周,副伤寒观察2周;对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带菌者,带菌者应调离工作;搞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饮食与灭蝇);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生食不洁食物,不饮生水;接种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疫源地应进行消毒处理。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
20、106页第二节第二节 消化道传染病防护消化道传染病防护三、病毒性肝炎1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性疾病。属乙类传染病。2按病原学分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其病原体分别为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3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4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体液等传播。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106页第二节第二节 消化道传染病防护消化道传染病防护三、病毒性肝炎(一)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1甲型肝炎急性患者
21、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2-3周均有传染性,以发病前4天至发病后4-6天传染性最强,发病后4周,基本无传染性。2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日常生活接触可形成散发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可导致暴发流行。3抗HAV阴性者为易感人群,人类对甲型肝炎普遍易感,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感染后免疫力持久。4乙型肝炎急性、慢性乙肝患者及HBV携带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输血及血制品(丙种球蛋白、血浆制品、凝血因子等)、性接触、母婴传播均可以传播乙型肝炎。抗HBs阴性者为易感人群,好发于婴幼儿。散发流行为主,有家族聚集现象。感染后出现抗HBs者有免疫力。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106页第二节第二节 消化道
22、传染病防护消化道传染病防护三、病毒性肝炎(二)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1甲型肝炎潜伏期2-4周,平均速度周。乙型肝炎1-6个月,平均3个月。2主要表现为乏力、嗜睡、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痛等。3临床体征为巩膜皮肤黄染、肝肿大,叩压痛、脾肿大。化验为肝功能异常。病原学检查可检出肝炎病毒及其标记物。4病程一般为2-4月,多数恢复、少数转为慢性、极少数呈重型经过。5病毒性肝炎目前还缺乏可靠的特效治疗方法。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106页第二节第二节 消化道传染病防护消化道传染病防护三、病毒性肝炎(三)病毒性肝炎的防护措施1病毒性肝炎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
23、、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急性病人应住院隔离治疗;3慢性病人、携带者应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经血液、体液传染他人;4加强水源、饮食、粪便管理;5教育群众养成良好公共卫生与个人卫生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生食不洁食物,不饮生水;6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保证安全;7公用餐饮具及生活用具做好消毒处理;8医疗器械及用具应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一次性使用器械;9重点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和甲型肝炎疫苗接种。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106页第二节第二节 消化道传染病防护消化道传染病防护四、霍乱四、霍乱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主要通过粪
24、-口途径传播。霍乱病原体为霍乱弧菌属弧菌科,革兰染色阴性。(一)霍乱的流行病学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轻型病人易误诊和漏诊,带菌自由活动,传播更广。霍乱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通过接触、苍蝇、食物、水等传播途径进行流行传播。人类对霍乱普遍易感,由于胃酸具有强大的杀弧菌作用,只有大量饮水、进食或胃酸缺乏时,霍乱弧菌进入才易引发病。感染后,可获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持继时间短。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106页第二节第二节 消化道传染病防护消化道传染病防护 四、霍乱四、霍乱 (二)霍乱的临床表现(二)霍乱的临床表现 1 临床特征:潜伏期一般为1-3天,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5-6天。 2 轻者微感不适,每
25、日腹泻数次,大便稀薄; 3 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酸硷失衡、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4 大便病原学检查到霍乱弧菌。 5 患病后,可服用多西环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药物治疗。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106页第二节第二节 消化道传染病防护消化道传染病防护 四、霍乱四、霍乱 (三)霍乱的防护措施(三)霍乱的防护措施 1及时检出病人和疑似病人,尽早隔离治疗;接触者应检疫5天; 2加强水源、饮食、粪便管理;加强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喝生水、不生吃海产品; 3消灭苍蝇; 4进行预防接种霍乱疫苗; 5霍乱确诊后应立即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城镇不得迟于2小时,农村
26、不得迟于6小时,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3年。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106页第三节第三节 呼吸道传染病防护呼吸道传染病防护 呼吸道传染病指各种病原体经人体呼吸道侵入引起的传染疾病。以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的病原体主要有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常见的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百日咳、白喉、流脑、肺结核等。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患者的病原体主要从呼吸道排出体外,经空气、飞沫、尘埃或直接接触患者而传播,并散布感染或引起流行。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106页第三节第三节 呼
27、吸道传染病防护呼吸道传染病防护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勤开窗户,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因为有病原体可通过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经手传染;注意防寒保暖,衣着适量,随气候增减,防止感冒;饮食合理,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营养,多喝白开水;注意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外出应戴12层棉纱口罩;根据疫情及个人的不同情况选择进行疫苗接种;如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呼吸道传染病。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106页第三节第三节 呼吸道传
28、染病防护呼吸道传染病防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新的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上新发生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原体为SARS病毒,属冠状病毒科,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已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范畴,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管理措施。(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患者是主传染源。患者体内的病毒通过打喷嚏、咳嗽等,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少数患者有腹泻,排泄物含有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呼吸道分泌物、消化道排泄物或其它体液,而污染的手、用具等经口鼻粘膜、眼结膜而传播。SARS是否存在经粪-口
29、传播途径有待进一步证实。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发病。患病后可以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106页第三节第三节 呼吸道传染病防护呼吸道传染病防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表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表现1潜伏期为1-6日,常见为1-5日。2典型的患者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多为高热;起病初期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多无呼吸道感染的卡他症状;3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引起急性肺损伤、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而致死,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即简称为SARS;4肺部体征早期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干、湿罗音;白细胞正常或下降;5肺部X线或C
30、T检查:呈磨玻璃状、大片状阴影;常为双侧改变,多发生在中下肺部;6咽拭子、漱口液、粪便用RT-PCR法做新冠状病毒的病毒基因的检测阳性。SARS的病程可以分为初发期,病程约为1-7天;进展期,约为病程第7-14天;恢复期,约为病程的15-31天。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106页第三节第三节 呼吸道传染病防护呼吸道传染病防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护措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护措施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已纳入乙类传染病范畴,按甲类传染病的预防、管理措施。在发现或怀疑本病时,尽快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于近2周内有与SARS患者或疑似SARS患者接触史,但无
31、临床表现者,应自与前者脱离接触之日计,进行医学隔离观察2周。每天测量体温。流行期间减少大型群众性集会或活动,保持公共场所通风换气、空气流通;对患者的物品、住所及逗留过的公共场所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避免在人前打喷嚏、咳嗽、清洁鼻子,且事后应洗手;确保住所或活动场所通风;避免去人多或相对密闭的地方;有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或须外出到医院以及其它人多的场所时,应注意戴口罩,避免与人近距离接触;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均衡饮食,多喝汤饮水,注意保暖,避免疲劳,足够的睡眠以及在野外做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能力;目前还没有效果肯定的预防药物,SARS冠状病毒的马抗
32、血清和灭活疫苗正在研制中。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106页第三节第三节 呼吸道传染病防护呼吸道传染病防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护措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护措施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在疫区执行任务时,要切实作好个人防护工作。在疫区外围时,穿戴普通工作衣帽、戴12层16层棉纱口罩,使用4小时后,消毒更换;在疫区中心时,防护要求为穿普通工作服、外罩一层隔离衣,戴防护帽和符合N95或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离开污染区后更换),以及戴乳胶手套和鞋套,近距离接触病人时戴防护眼镜;离开污染区到半污染区时将全套防护设备交医院灭菌和消毒处理;离开疫点、疫区时将全套防护设备放入密闭污物袋封闭后带回疾控机构灭菌和
33、消毒处理;接触过病人或其它被污染物品后,应立即洗手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106页第三节第三节 呼吸道传染病防护呼吸道传染病防护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护措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护措施 2.防护物品穿戴和脱卸的流程示意 (1)防护物品穿戴流程。从清洁区进入半污染区前:洗手戴工作帽戴防护口罩穿防护服换工作鞋袜;从半污染区进入污染区前:洗手戴一次性工作帽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戴防护眼镜穿隔离衣戴手套戴鞋套。 (2)防护物品脱卸流程。从污染区进入半污染区前:清洁消毒双手摘防护眼镜摘外层口罩脱一次性工作帽脱隔离衣
34、摘鞋套摘手套;从半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清洁消毒双手脱防护服摘防护口罩摘工作帽清洁消毒洗手。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106页第三节第三节 呼吸道传染病防护呼吸道传染病防护 二、流行性感冒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传染性强,特别是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已多次引起世界范围的大流行。属丙类传染病。病原体为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毒分为甲、乙、丙3型。甲型流感病毒可感染多种动物,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20世纪发生的4次世界大流行,均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乙型及丙型流感相对较少,且仅感染人类。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106页第三节第三节 呼吸道传染病防
35、护呼吸道传染病防护(一)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1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动物亦可能为重要贮存宿主和中间宿主。2流感病毒具较强传染性,通过呼吸道,经空气飞沫传播。3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同亚型间无交叉免疫力。病毒变异后,人群重新易感而反复发病,极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一般多发生于冬季,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共娱乐场所人群聚集的地方。一次流行持续约68周,流行后人群重新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乙型流感与甲型相似,亦可引起流行。而丙型流感多为散发感染。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106页第三节第三节 呼吸道传染病防护呼吸道传染病防护(二)流行性感冒临床表现1潜伏期为
36、1-3日。2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症状较轻,而发热与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为特点。主要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较轻或不明显,少数病例可有腹泻水样便。发热35日后消退,但患者仍感明显乏力。若体质差,抵抗力低者,病情可持续发展,出现高热不退、全身衰竭、剧烈咳嗽、血性痰液、呼吸急促、紫绀。双肺有干啰音,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阴影等一系列肺炎表现。可死于呼吸循环衰竭。3后期呼吸道并发症增多,尤其儿童及老年患者常并发肺炎,有较高的病死率。对症治疗包括解热镇痛药物和支持治疗。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金刚烷胺和甲基金刚烷胺等。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106页第三节第三节 呼吸道传染病
37、防护呼吸道传染病防护(三)流行性感冒防护措施1应尽可能隔离患者(隔离1周,或退热后2天);2勤开窗户,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3加强环境消毒,可用过氧乙酸或食醋熏蒸;4到公共场所应带口罩;在流感流行时,减少公众集会及集体娱乐活动,不到患者家串门,以减少传播机会防;5注意防寒保暖,衣着适量,随气候增减;6注意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增强体质;7对易感人群及尚未发病者,亦可给予药物预防,常用金刚烷胺,接种流感疫苗。用与现行流行株一致的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可获得6090的保护效果。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106页第三节第三节 呼吸道传染病防护呼吸道传染病防护 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三、人感染高
38、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行性感冒是由甲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疾病。近年已确定可直接感染人类引起发病,称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严重者可因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其抗原亚型为H5N1,对禽类具高度致病性。感染人的为AV、H5N1、H7N7、H9N2。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106页第三节第三节 呼吸道传染病防护呼吸道传染病防护(一)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1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特别是鸡;但不排除其它禽类或猪成为传染源的可能;某些水禽是其
39、天然宿主;禽流感病毒可在种属间传播。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2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如果直接接触带有相当数量病毒的物品,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3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免疫低下人群、老人,12岁以下儿童,与活禽密切接触人群。人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与鸡的禽流感流行地区一致。通常呈散发性。传播途径为与鸡、鸭等的密切接触。禽流感病毒能直接侵犯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而发病。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106页第三节第
40、三节 呼吸道传染病防护呼吸道传染病防护(二)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表现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也可长达10天。潜伏期7日以内。2.人类患病后,起病很急,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持续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除了上述表现之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患者还可出现肺炎、呼吸窘迫等表现,甚至可导致死亡。本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在流行中可显示为无症状感染、轻症感染及严重的致死性感染。3.多数轻症病例预后良好。但少数病例肺炎可进行性发展,伴肺间质纤维化的广泛
41、肺泡损伤,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亦可并发肝肾功衰竭,败血症休克及雷耶(Reye)综合征死亡。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有出血征象者血小板降低。肝功能示转氨酶升高,肾功能异常。5胸部X线片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可有胸腔积液。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到甲流感病毒。6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金刚烷胺和甲基金刚烷胺等治疗。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106页第三节第三节 呼吸道传染病防护呼吸道传染病防护(三)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护措施1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关键要做到 “四早”,指对疾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加强对禽类的监测,如确定有禽流感流
42、行,应及时销毁受染家禽,进行彻底的环境消毒;3健康的生活方式,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4保持室内清洁,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106页第三节第三节 呼吸道传染病防护呼吸道传染病防护(三)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护措施:5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
43、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公众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分钟即可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药都很敏感;6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游或与禽类接触史;一旦患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多休息、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106页第四节第四节 虫媒传染病虫媒传染病虫媒传染病是以吸血昆虫为传播媒介的一组传染病,包括以蚊为传播媒介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以虱为传播媒介的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以蚤为
44、传播媒介的鼠疫;以蜱为传播媒介的森林脑炎;以螨为传播媒介的恙虫病;以白蛉为传播媒介的黑热病。虫媒传染病的传染源为患者和带病原体者。虫媒传染病虽然是以吸血昆虫为传播媒介,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通过其他途径传播,如疟疾,由于疟原虫在血液可长时间生存,可通过输血传染。大多数吸血昆虫是在吸血过程中将病原体直接流入人体,但也有少数是吸血过程中病原体随昆虫的粪便排于皮肤上,随搔痕进入皮内,如斑疹伤寒。吸血昆虫生长与气温、季节密切相关,因而虫媒传染病有明显季节性。蚊为传播媒介的疾病以夏秋季节为高峰;以虱为传播媒介的疾病以冬春季节为高峰。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106页第四节第四节 虫媒传染病虫媒传染病 虫媒传
45、染病呼预防措施:虫媒介传染病主要通过防虫、杀虫、驱虫等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扩散和蔓延。注意个人卫生;采取各种免疫措施,对易感人群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预防接种;加强体育锻炼,平时注意营养,做到劳逸结合。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106页第四节第四节 虫媒传染病虫媒传染病 一、鼠疫一、鼠疫 鼠疫是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带菌的鼠蚤为媒介,经人的皮肤传人引起腺鼠疫,经呼吸道传人发生肺鼠疫,均可发展为败血症,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属国际检疫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法定甲类传染病之首。鼠疫病原体为鼠疫耶尔森菌,亦称鼠疫扦菌,革兰染色阴性。现在学习的是第45
46、页,共106页第四节第四节 虫媒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一)鼠疫流行病学1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和其他啮卤动物。肺鼠疫患者是人间鼠疫的重要传染源。带菌者(包括健康带菌和恢复期带菌)亦为传染源。主要储存宿主以早獭和黄鼠最为重要,对鼠的自然疫源的形成和鼠疫耶尔森菌种族延续均起重要作用。褐家鼠是次要储存宿主,但却是人间鼠疫的主要传染源。2鼠疫通过蚤为媒介,构成“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方式,为主要传播途径。主要的媒介是鼠蚤。蚤类吸入含病菌的鼠血后,其中的鼠疫耶尔森菌在其前胃内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消化道。当在叮咬其他鼠或人时,吸人的血受阻反流,病菌亦随之侵入构成感染。蚤粪亦含病菌,可因抓痒通过皮肤伤口侵入人体。直接
47、接触患病啮齿类动物或患者的脓血或痰,可经皮肤伤口而感染。肺鼠疫患者痰中的鼠疫耶尔森菌,可借呼吸道飞沫构成“人人”之间的传播,并可引起人间的大流行。3人对鼠疫耶尔森菌普遍易感,并可为隐性感染。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但轻症鼠疫病后免疫常不充分。人间鼠疫流行,均发生于动物间鼠疫之后。首先是野鼠间鼠疫流行,再由野鼠传至家鼠,家鼠患病后大批死亡,鼠蚤离开死鼠,另找新的宿主,人被叮咬而被感染。人间鼠疫多发生在夏秋季,这与鼠类繁殖活动有关。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106页第四节第四节 虫媒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二)鼠疫临床表现1腺鼠疫潜伏期多为2-5日(1-8日)。原发性肺鼠疫潜伏期为数小时至3日。2起病急骤,
48、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至390C-400C,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粘膜出血等。继而可出现意识模糊、言语不清、步态蹒跚、腔道出血及衰竭和血压下降等。3鼠疫在临床上分为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症鼠疫等。4腺鼠疫病初即有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淋巴结及其周围组织显著红肿热痛,l周后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溃,常可发展为败血症鼠疫或肺鼠疫;原发肺鼠疫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呼吸促迫、发绀、咳痰(痰为粘液或血性泡沫状),肺部仅可闻及散在湿啰音或轻微的胸膜摩擦音,较少的肺部体征与严重的全身症状常不相称,x线胸片检查呈支气管肺炎改变,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危及生命;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
49、106页第四节第四节 虫媒传染病虫媒传染病 (二)鼠疫临床表现 5败血症鼠疫多继发于肺鼠疫或腺鼠疫,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谵妄或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DIC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肺鼠疫与败血症型鼠疫因发绀和皮肤出血坏死,死亡后皮肤呈黑色,故称为“黑死病”。 6鼠疫可用庆大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治疗。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106页第四节第四节 虫媒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三)鼠疫防护措施1加强疫情报告,发现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立即按紧急疫情上报,并将患者和疑似患者应分别隔离;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肿大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日。肺鼠疫隔离至痰培养6次阴性。接触者医学观察9日,曾接受预防接种者应检疫12日;
50、2病人的分泌物与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或焚烧,死于鼠疫者的尸体应用尸袋严密包扎后焚烧;3灭鼠、灭蚤,监测和控制鼠间鼠疫;加强国际检疫与交通检疫,对可疑旅客应隔离检疫;4在疫区执行警务工作的人员必须穿防护服和高筒靴、戴面罩、厚口罩、防护眼镜、橡皮手套等;5预防性服用磺胺嘧啶,预防接种鼠疫菌苗。现在学习的是第49页,共106页第四节第四节 虫媒传染病虫媒传染病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在国际上称日本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法定乙类传染病。病原体为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以蚊虫为媒介传播。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