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库大全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库大全 .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地温梯度:通常把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 所生高的温度成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2. 历史比较法: 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历史比较法: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3. 差异风化: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矿物组成的岩块由于风化速度不等,岩石表面凹凸不平;或由于不同岩性组成的岩层,抗风化能力弱的岩层形成相互平行的沟槽,如砂岩、页岩互层,页岩呈沟槽。4. 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在该界面附近,纵波的速度以7.0km/s 左右突然增加到8.1km/s 左右;横波
2、的速度也从4.2km/s 突增到4.4km/s。5. 矿物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6. 石林:如果灰岩的层理水平,又发育有垂直的裂隙,在地面流水和地下水沿裂隙溶蚀作用下,使溶沟加深,石芽增长,形成巨型石林。7. 洪积面:8. 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岩石的结构:9. 苦湖:湖泊沉积到了氯化物阶段,湖水进一步浓缩,残余湖水便能成为可供直接开采的,以氯化钠为主的天然卤水,因带苦味,所以称为苦湖。10. 分选性: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分选性:磨圆度:磨圆度: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碎而接近圆形的程度。11. 海蚀凹槽:在基岩海岸的海水
3、面附近,由于海水拍岸浪的机械冲击和海水所携带沙石的磨蚀作用以及化学溶蚀作用,该部位的岩石不断遭受破碎,被掏空, 形成向陆地方向锲入的凹槽。12. 球形风化:如果岩石的矿物分布均匀,并发育有三组近于相互垂直的裂隙,把岩石切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岩块,在岩块的棱角处自由表面积大,易受温度、水溶液、气体等因素的作用而风坏破坏,经一段时间风化后,岩块棱角消失,在岩石表面形成大大小小的球体或椭球体。13. 波切台:海蚀崖不断向陆地方向节节后退,在海岸带形成一个向上微凸并向海洋方向微倾斜的平台。14. 三角洲:当河流进入河口时,水域骤然变宽,再加上海水或湖水对河流的阻挡作用,流速减小,机械搬运物大量沉积下
4、来,所形成的沉积体形态,从平面上看像三角。15. 岩浆作用: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不断地发生变化,最后冷凝成为岩石。 16. 背斜:在形态上是向上拱的弯曲,其两翼岩层一般相背倾斜,即以核部为中心分别向两侧倾斜。 17. 转换断层:相互错动仅发生在洋脊两侧中脊轴之间的段落上,在该段落以外的断裂带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 上,
5、断层两侧海底的扩张移动方向相同,其间没有相互错动。 18. 层理:沉积岩最基本的原生构造。19. 浊流:海洋或湖泊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 20. 承压水:指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 21. 夹平面:当地表演变到准平原之后,如果地壳又重新上升,准平原被抬高,并遭受流水切割而成为山地,这时在山地的顶部可以残留着原有准平原的遗迹,即相当平坦的顶面。其范围可大可小,上面可见到准平原时期的沉积物或风化壳,而且一系列相邻的平坦山顶大致位于同一高度,他们代表了已被破坏的原来准平原的表面。 22. 地震震级:指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 23. 搬运作用:自然界中的风化、剥蚀产物
6、被运动介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24. 地质年代: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 25. 风化壳:地表岩石经物理、化学、生物风化的长期作用,形成有风化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基岩面上的不连续薄壳。 26. 将今论古:即“历史比较法”。 27. 中心式火山喷发:喷发物沿火山喉管喷出地面,平面上成点状喷发。 28. 岩株:一种常见的侵入体,平面上近圆形或不规则状,接触面较陡,规模较大,出露面积小于100km2。 29. 丰度:某一地区某种化学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30. 变质作用: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
7、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 31. 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 32. 威尔逊旋回:威尔逊旋回:33. 大地水准面: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34. 岩石圈: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圈,软流圈以上的上地幔部分与地壳一起构成岩石圈。35. 温差风化:由于岩石表层温度周期性的变化而使岩石崩解的过程。36. 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37. 岩溶作用: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发生的以地下水为主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崩
8、塌作用等一系列过程。(喀斯特作用)38. 潮汐:全球性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39. 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 40. 重力异常:在地面某点用重力仪获得的重力观测值与该点的正常重力值常常存在偏差,这种偏差称重力异常。 41. 同位素地质年龄: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规律来测定岩石的绝对年龄的方法。 42. 风化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9、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 43.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河流冲积物在垂直剖面上的结构。洪水期河流断面扩大,引起河漫滩水流速减小,洪水夹带的细粒泥沙,覆盖在河床冲积物上,形成下部为粗砂和砾石组成的河床冲积物,上部为细沙或粘土组成的河漫滩冲积物,构成下粗上细的沉积结构。 44. 黄土:一种灰黄或棕黄色的松散土状沉积物,以粉砂和粘土为主,孔隙及垂直解理发育。45.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百分比。46. 大洋地壳:主要分布在大陆坡以外的海水较深的大洋地区。47. 生态平衡: 在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进行着,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产
10、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稳定。 48. 岩石的构造: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49. 矿产:自然界里一切埋藏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利用的矿物或岩石资源。 50. 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51. 地质环境: 固体地壳表面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给人类所提供的环境。 52. 地质灾害: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或严重灾害,是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53 . “U”型谷:冰蚀谷多数是冰川沿原来的谷地改造而形成的,经改造的冰蚀谷横断面一般为”型谷:“U”形。“V
11、”型谷: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由于河床的纵比降和流水速度大,因此活力在垂直方”型谷:向上的分量大,产生较强的下蚀能力,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大于拓宽速度,从而形成在横断面上的“V”形河谷。 54. 残积物:化学风化作用后的难溶物质、岩石碎屑和风化形成的矿物。 55. 大洋中脊:绵延在大洋中部的巨型海底山脉,具有很强的构造活动性,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56. 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57. 磁异常条带: 地球浅部具有磁性的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58. 地层层序律: 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行成的新地
12、层盖在上面。59. 成岩作用:由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称为成岩作用。60. 坡积物:由片流在坡坳、坡麓地带形成的碎屑堆积物。61. 蛇绿石:蛇绿石:62. 相对地质年代: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63. 区域变质作用:在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变质作用。64. 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65. 矿床: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66. 以古示今:简述及论述:简述及论述: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
13、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 1.简述地质年代中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答:确定岩石的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通常是依靠下述三条准则:a 地层层序率: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者近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b 化石层序率: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不同的生物化石组合,相同时代的地层中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越简单则地层时代越老,反之越新。c 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切割者新,被切割者旧
14、。2.试分析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的物理化学类型。答:岩浆作用可分为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变质作用: a. 接触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b动力变质作用36. 37. c区域变质作用: 低压、中压、 高压d混合岩化作用3. 简述岩石圈板块的主要类型(边界类型)及特点。简述岩石圈板块的主要类型(边界类型)及特点。答:从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式来看,可分为三种类型:a 分离型板块边界:两侧板块相背运动,板块边界受拉张而分离,软流圈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b 汇聚型板块边界:两侧板块相向运动,造成挤压、对冲或碰撞。c 平错型板块边界:相当于转换断层,两侧板块相互剪切滑动,通常没用板块
15、的生长,也没有板块的消亡。3.谈谈现代构造活动的一些类型与证据。答: a. 垂直运动:基本上以昆仑山-秦岭 -大别山一线为界,南部以上升为主,北部以下降为主。b. 水平运动:美国西部圣安带列斯断层。5. 试对比河谷、冰蚀谷及风蚀谷,并总结其地质、地理等鉴定标志。答: a. 河流的是中上游以及山区河流,由于河床的纵比降和流水速度大,因此活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也大,就能产生较强的下蚀能力,加深速度快与拓宽速度,从而在横断面上形成“V” 形河谷。b. 冰蚀谷多数是冰川沿原来的谷地改造而形成的。横断面一般为“U” 形。在纵向上较平直,谷底宽度从上游到下游有变窄的趋势,在谷底或谷壁上发育有冰溜面或冰川摩
16、擦痕的岩石。c. 风蚀作用沿着前期其他地质作用形成的谷地发育,通过风沙流不断剥蚀谷壁及谷底,改造成风蚀谷。在平面上无规则延伸,在横剖面上可形成上小下大的葫芦形状,谷底极不平坦,没有逐渐变低的趋势,主次风蚀谷无规则交汇。6. 试述浅海地区的化学与生物沉积作用。答:化学沉积:a. 碳酸盐沉积:温度升高或者压力降低,引起海水中CO2 含量减少,碳酸钙过饱和形成CaCO3 沉积。b. 硅质沉积:硅胶进入海洋后,在温度较低、偏碱性的环境中,逐步凝聚而沉积下来,形成蛋白石,进一步脱水形成燧石。c. 铝、铁、锰及海绿石沉积:铝、铁、锰以胶体状态随河流迁入海中,在近岸地带遇电解质而凝聚沉积,在近岸区,因海水动
17、荡,形成鲕状结构或豆状、肾状结构。d. 磷质沉积:海洋的下层由于有机物的分解富含磷质,当富含磷质的海水随上升洋流到达浅海区后,因压力减小,温度升高, CO2 的含量降低,磷质发生沉积,形成胶磷石。生物沉积:a. 介壳石灰岩和生物碎屑岩:浅海带生活着大量底栖动物,当它们死亡后,生物的壳体,与灰泥混杂沉积,形成介壳石灰岩;生物壳体或骨骼的碎片可以与其他沉积物混杂形成生物碎屑岩。b. 生物礁:在海底原地增殖、群体生活的生物,如珊瑚等的骨骼、外壳以及某些沉积物在海底形成的隆起状堆积体。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
18、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 - - - - - - - - 7. 概述河流的侵蚀作用。答:河流的侵蚀作用按侵蚀的方向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流动的河水具有一定的动能,由于河床底部是倾斜的,流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一个垂直向下的分量作用于河床的底部,使其受到冲击而产生破碎;另一方面,河流常夹带有沙石,在运动过程中对河床底部也有冲击和磨蚀作用,使其产生破坏。在长期的剥蚀作用下,河床就不断地降低,河谷加深,同时延长。河水及夹带碎屑对河床底部的破坏,是河谷加深、延长的过程叫下蚀作用;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侧蚀作用。当河水流过河弯的时候,河水在横向离
19、心力的驱使下,河水的主流线就会偏向河床的凹岸,由于受到凹岸的阻挡作用,河水就沿着河床底部流向凹岸,产生单向环流,在单向环流的作用下,凹岸下 部岩石不断破碎、掏空,同时上部的岩石随之崩塌,岩石碎屑被单向环流搬运到凸岸沉积。结果:河谷不断加深、延长,河流曲率逐渐增加。8. 试述岩溶作用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常见的岩溶地形。答:基本条件: a. 可溶性岩石b. 岩石的透水性流动性c. 地下水的溶蚀能力岩溶地形:溶沟、石芽、落水洞、溶斗、溶洞9. 简述湖泊的化学沉积。答:潮湿气候区湖泊化学沉积作用:河流及地下水带入的铁、锰、铝等胶体物质或盐类物质易受水质变化的影响,成为潮湿气候区湖泊化学沉积的主要组成部分;
20、湖水中的钙质以 CaCO3 形式沉积出来,并与湖底淤泥混在一起,形成钙质泥。干旱气候区湖泊化学沉淀作用:a. 碳酸盐阶段:湖水在成化过程中,溶解度较低的碳酸盐先达到饱和而结晶沉淀。b. 硫酸盐阶段:湖水进一步成化,深度变浅,溶解度较大的硫酸盐类沉淀下来。c. 氯化物阶段:湖水进一步浓缩,残余湖水便能成为可供直接开采的,以氯化钠为主的天然卤水。d. 沙下湖阶段:当湖泊全被固体盐类充满,全年都不存在天然卤水,岩层常被碎屑物覆盖成为埋藏的盐矿床,盐湖的发展结束。10.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意义,及野外研究方法。答: a. 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时代连续的一种接触关系。b. 平行不整合
21、: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保持平行,但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期间有反应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反映了地壳的一次显著升降运动。c. 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反映了一次显著的水平挤压运动及伴随的升降运动。构造运动发生在不整合面之下最年轻的地层时代之后与不整合面上最老的地层时代之前。11. 试述变质作用的类型。答: a. 接触变质作用:在岩浆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主要由岩浆活动所带来的热量及挥发性流体所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 b. 动力变质作用: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岩石发生
22、的破碎,变形以及伴随的重结晶等作用。 c. 区域变质作用:在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 d.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 - - - - - - - - - 混合岩化作用:由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过度的一种超深变质作用。 12. 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 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 。(见 9题)13. 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答: a. 气候和植被:气候因素
23、包括温度、降雨量和湿度。植被对风化作用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直接影响生物风化作用;间接影响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过程。 b. 地形:地势的高度、地势起伏、山坡的方向。 c. 岩石特征、岩石成分、岩石结构、构造、裂隙等。 14. 对比“ V”“ ”型谷和风蚀谷的特点,主要形态差异,成因。(见5 题)15. 简述浅海的沉积作用。答: a. 浅海的碎屑沉积:当不同粒级碎屑进入浅海时,海水的运动使颗粒下沉速度减慢,较细的颗粒处于悬浮状态, 海流将其搬运到较远的地区,较粗的颗粒沉积在近岸地区。 b. 化学沉积 c. 生物沉积(见 6 题) 16. 试述火山作用及其主要产物。答:喷出作用又称火山作用。
24、主要产物: a. 气态喷出物:气体中以水蒸气为主,70% 以上;此外有CO2 、SO2 、N2、H2S以及少量 CO、H2、HCl、NH3等。 b. 液态喷出物:火山喷出的液态物质称为熔浆。基性熔浆SiO2 含量低,冷却后形成玄武岩; 酸性熔浆富含 SiO2和挥发组分,冷却后形成流纹石;中性熔浆SiO2 和挥发组分的含量以及其他性质介于基性和酸性之间,冷却形成安山石。 c. 固态喷出物:火山弹、火山块、火山砾、火山灰。17. 简述断层的识别标志。答: a. 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 b. 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 c. 擦痕、磨擦镜面、阶步及断层岩等。 , d. 地貌及水文标志。 , 18.
25、简述板块构造的含义及该学说对地学革命的意义。答:固体地球上层在垂直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两个圈层,即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垫的塑性软流圈。刚性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运动。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的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19. 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划分依据。答:地球的内部构造可以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根据次一级界面,还可以把地幔进一步划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把地核进一步
26、划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及内地核。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圈,软流圈以上的上地幔部分与地壳一起构成岩石圈。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总体上随深度而递增变化的。但其中出现两个明显的一级波速不连续界面,一个明显的低速带和几个次一级的波速不连续面。20. 简述岩溶侵入作用及其产物。答:通常把可溶性岩石地区发生的以地下水为主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过程称为岩溶作用。产物:溶沟、石芽、落水洞、溶斗、溶洞等。21. 简述区域变质作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
27、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 - - - - - - - - - 答:区域变质作用是在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 范围可达数千至数万平方公里以上,深度可达 30km 以上。 方式包括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等,以变质结晶作用最为普遍。常常和构造运动有关。按照压力温度环境可分为:低、中、高区域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是变质作用中最主要的类型。强度一般中心部位变质程度高,向边缘逐渐降低。22. 简述冰川形成过程。答:冰川是由积雪形成的,并能运动的冰体。它是陆地上以固体形式存在的水。在气候寒冷的地区,降雪不能在当
28、年全部融化而积聚起来,形成积雪区。积雪区的分布常受到雪线的控制,雪线是指终年积雪区的下部界限。在雪线以上的地区,如果地形合适,雪就不断聚集起来,随着积雪的增加,刚降下的雪,在地表热力及雪层压力的作用下,雪的尖端融化并逐渐冻结形成粒径较小的雪粒,经过一系列的压实,冻结和重结晶作用,雪粒增大变成粒雪,粒雪中空隙进一步减小,形成冰川冰,冰川冰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缓缓流动形成冰川。23. 试述判断古构造运动的主要标志。答:一、岩相和沉积物厚度:沉积物的性质,如粒度大小、形态、成份和所含化石反映了生成时的环境特征,如果古地理、古气候等发生了变化,则在岩相上必然有所反映,地壳的升降在岩层厚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来
29、,由此可推断所发生的构造运动。二、构造变形: 褶皱、 断裂是构造运动的直接产物。它们是研究古代构造运动的主要的和可靠的记录。三、地层接触关系:地层的接触关系主要有三种,整合接触代表新老地层形成之际,基本保持地壳稳定的沉积环境;假整合,又叫平行不整合,说明在假整合面之下的老地层形成之后、地壳上升高出水面,遭受风化剥蚀,直至地壳下降沉积形成新地层;不整合,表明在不整合面下面的老地层形成之后,发生了剧烈构造运动,变形形成褶皱断裂,以后上升遭受剥蚀,造成地层缺失,继而下降接受沉积。24. 联系实际分析地质科学研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或重要意义。25. 根据实力分析,论述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答:寻找、开发
30、和利用自然资源;适应、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同自然灾害斗争;揭示地球形成、演变规律;认识自然,建立唯物主义辩证观,推动自然科学发展。26. 根据地球科学发展现状,对板块构造的基本思想及其提出依据进行评述。(参考 18 题)27. “将今论古 ” 的含义及其辩证分析。答: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历史比较法是一种研究地球发展历史的分析推理方法,它的提出,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一原理的理论基础是“ 均变论 ” 。现代地质学的研究证明,均变论的观点是片面和机械的,地球演变的过程是不可逆的,现在并不
31、是过去的简单重复,而是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前进行;地球演变的过程也并不总是以渐进、均变的形式进行,而是在均变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短暂的、剧烈的激变过程。所以整个地球的发展过程应是一个渐变-激变 -渐变的前进式往复发展过程。在 运用历史比较法时,必须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思想作为指导,而不是简单地、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 - - - - - - - - - 机械的 “ 将今论古 ” ,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28. 简述机械搬运方式及特点。答: a. 推移:被推移的物质一般为粗碎屑物质,如粗砂和砾岩。b. 跌移:细纱、粉砂的搬运方式以跌移为主。c. 悬移:主要发生在紊流中,流体的紊流作用使得上举力大于碎屑颗粒的重量,其结果使细小的物质悬浮在流体中搬运。d. 载移:冰川在疱蚀作用的同时也进行搬运作用。29. 分析不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引起的环境问题,并论证其治理方法。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