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李锋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李锋彩.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爱国经典诗词诵读平顶山市 新华区 联盟路小学 李锋彩目 录1、十五从军征【汉】无名氏 2、赠秀才入军十九首选二【魏】嵇康3、龟虽寿 【魏晋】 曹操4、从军行【唐】 王昌龄 5、望蓟门【唐】祖咏6、月夜 【唐】 杜甫 7、登金陵凤凰台【唐】 李白8、满江红 【宋】岳飞9、北陂杏花【宋】王安石 10、关山月 【宋】 陆游 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 12、州桥【宋】范成大 13、渔家傲 秋思【宋】范仲淹14、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15、过零丁洋【宋】文天祥16、别云间【明】夏完淳17、己亥杂诗第二百二十首【清】龚自珍 18、春愁【清】丘逢甲 1、十五从军征【汉】无名氏 十五从
2、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要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作者简介】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一个掌管音乐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任务。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汉武帝时规模较大。今存两汉乐府中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重雕琢,颇具独特审美意趣。【注释】 冢:高坟。 累累: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
3、墙洞。 雉:野鸡。 梁:屋梁。 旅: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叫旅生。 葵:菜名,又叫冬葵,嫩叶可食。饴:同饲,拿食物给人吃。【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村。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坟墓。”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谷子,野生葵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道应该叫谁一起来吃这些饭菜。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诗词鉴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老兵形象,控诉了汉代兵役制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少小离家,垂老归来,看到却是“松
4、柏冢累累”,院舍荒芜,连一个共话凄凉人都没有了,他只好“出门东向望”,老泪纵横。有多少血泪控诉,多少人生辛酸,都凝结在那默然眺望身影中。诗歌正是选取了老兵重返故里这一片断,给他悲惨一生打上一个句号。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程序,由远而近,逐次描写,很有层次。人物情感也随着场景移换而变化,由起初热望化为痛苦,陷入绝望之中。尽管诗中没有对老兵心情作过多正面描述,然而从场景描绘中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越来越深沉哀痛。【古诗今用】我能把改写成不少于300字故事,你也来试试吧!2、赠秀才入军十九首选二【魏】嵇(j)康良马既闲,丽服有晖。 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凌厉中原,顾盼生姿。
5、【作者简介】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銍(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对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颇招忌恨,终为司马氏借故杀害。嵇康诗文俱佳,散文尤为出色。有嵇中散集十卷行世。 【注释】 闲:熟习。 繁弱:古良弓名。 忘归:矢名。 凌厉:奋行直前貌。 【译文】他骑着良马,身披铠甲,左手揽弓,右手搭箭,风驰电掣般地奔驰在广阔原野上.他气概非凡,直欲凌厉山河;他顾盼生辉,神采飞扬。【诗词鉴赏】 文人是中国古代社会中最有热血、最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群体。他们或是为了国家民族大义,或是为了个人功名利禄,往往会摘下读书人冠带,投笔从戎,自有一股凌人之气。豪情
6、和理性共同构筑了他们幻想中精神家园。赠秀才入军诗共十九首,是诗人寄赠其兄嵇喜。本篇原列第九。诗歌以雄健有力笔调勾勒了一位戎装骑射武士,他骑着良马,身披铠甲,左手揽弓,右手搭箭,风驰电掣般地奔驰在广阔原野上。最后二句则正面刻画其兄神态:他气概非凡,直欲凌厉山河;他顾盼生辉,神采飞扬。 诗中没有一句写及诗人感情,但诗人把其兄入军后情形想象得那么逼真,关切之情自在不言之中了。3、龟虽寿【魏晋】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
7、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朝丞相。中国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族。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一笔。曹丕代汉后,曹操被尊称为“大魏武皇帝”。【注释】竟时:尽,死亡时候。传说神龟能活三千年,但也有死亡时候。腾蛇:传说一种能腾云驾雾蛇,就是腾蛇也有化为泥土灰尘时候。骥(j 冀):好马。枥(l 雳):马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意思是千里马老了,伏在马槽里,但它仍旧有驰聘千里雄心。烈士:这里指有
8、雄心壮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雄心壮志人虽到晚年,应该老当益壮,不放弃自己理想。盈缩:长短。盈缩之期:人寿命长短。不但在天:不完全决定于天老爷。怡(y 移):和悦,愉快。养怡:调养,保持乐观精神。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保持身心健康、乐观精神好处,是可以得到长寿。【译文】神龟虽然长寿,神龟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了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雄心不会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吧。【诗词鉴赏】 这
9、是一首富于哲理诗,阐发了诗人人生态度。诗中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手法表现出来,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结合。诗中 “ 老骥伏枥 ” 四句是千古传诵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精神面貌。全诗韵调跌宕起伏,开头四句娓娓说理, “ 犹有 “ 终为 ” 两个词组下得沉着。而 “ 老骥 ” 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 “ 时露霸气 ” 盖世英豪形象跃然纸上。而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
10、缜密,闪耀出哲理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进取精神,热爱生活乐观精神. 4、从军行其一【唐】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简介】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汉族,江宁人,世称王江宁,是我国盛唐时代著名诗人。早年贫贱。与李白及当时边塞诗派、田园山水诗派主要人物过从甚密,唱酬不断。曾到过西北边塞。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授汜水县尉。二十七年,被贬岭南,途经襄阳,孟浩然有诗相送;经岳阳,有诗送李白。次年回长安,又出为江宁县丞。数年后贬为龙标县尉,李白有诗遥寄。安史乱起,由贬所
11、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他擅长七言绝句,以之与李白并称,人称“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现存王昌龄诗180多首,五七言绝句几乎占了一半。他七言绝句以写边塞、从军为最著名,另有一部分描写妇女寄怀友人诗作。今存王昌龄集2卷,王昌龄诗集3卷,全唐诗编录其诗为4卷。新、旧唐书有传。【注释】从军行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内容多写军旅之事。本篇写久戍边关将士思归之情。烽火城:筑有烽火台边城。烽火,古时边境报警烟火。古代在边防要地建筑高台,台中备置柴草狼粪,如遇敌情,则燃火以报警。楼:指戍楼。海风:指从青海湖吹过来风。关山月:乐府鼓角横吹曲十五曲之一,歌辞多写征戍离别之苦。乐
12、府解题曰:“关山月,伤离别也 。”无那:无奈。金闺:华美闺阁,此处代指闺中少妇,即征人之妻。【译文】独自坐在边城城楼上,守望着西边烽火台。秋天西风吹来,凉意袭人。在寂寥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笛声,这缕缕笛声,想到妻子在万里之外因为挂念自己而忧愁伤心,夫妻两人对长久别离、无望等待都同样地无可奈何。【诗词鉴赏】 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深挚感情。这首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
13、瞭望台上。荒寂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季节。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样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笛声,就象亲人在呼唤,又象是游子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思亲感情,再
14、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转折过渡,5、望蓟门【唐】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作者简介】祖咏(699-746?),唐朝洛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开元十二年进士。曾因张说推荐,任过短时期吏部员外郎。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其诗讲求对仗,亦带有诗中有画之色彩,其与王维友善,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或“近朱
15、者赤,近墨者黑”故也。代表作有终南望余雪、望蓟门、七夕、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陆浑水亭、家园夜坐寄郭微 、送丘为下第、古意二首 等,其中以终南望余雪和望蓟门两首诗为最著名。望蓟门诗描写沙场塞色,写得波澜壮阔,令人震动,其中“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为有名佳句。【注释】一去: “一望”。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危旌:高扬旗帜。投笔吏:汉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后终以功封定远侯。论功:指论功行封。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
16、缨:绳。【译文】一到燕台眺望,我就暗暗吃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江山积雪万里,笼罩冷冽寒光;边塞光映照,飘动高高旗旌。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象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诗词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抒发别离情绪。魏万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年间,因慕李白,南下吴越寻访,行程三千余里,为李白所赏识。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诗人,然而两人却是十分密切“忘年交”。故诗结句含有对后辈叮嘱勉励意思。诗开首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
17、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全诗善于炼句,为后人所称道,且叙事、写景、抒情交织,由景生情,引人共鸣。但诗中有“朝、夜、曙、晚”四字重用,却是一疵。胡应麟说:“惟其诗工,故读之不觉,然一经点勘,即为白璧之瑕,初学首所当戒。”6、月夜【唐】 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18、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注释】鄜州:现陕西省富县。 云鬟:妇女鬓发。 清辉:指月光。 虚幌:薄而透明帷帐。 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译文】 今夜在鄜州妻子,大概正孤零零望著月亮吧。我在离鄜州如此遥远地方,忍不住心疼起我孩子们,他们年纪小得还不知道该思念长安我呢。久久望著月,妻子如云鬓鬟大概也被夜里露水沾湿了吧,在皎洁月光下,她手臂上白玉般肌肤,或许也感到一丝寒意了。不知要到
19、什麼时候,我们才能并肩倚在门帷旁,而我们今夜所流泪,在那时月光下应该都已经乾了吧。【诗词鉴赏】 杜甫诗一向以社会写实著称,但从此诗看来,他也是一个深情爱家好男人呢。这首诗是杜甫被叛军俘虏时作品,首联是杜甫心中对远方妻子想像图,他抛弃了传统写作方式,不说自己思念,反说妻子对他牵挂,更能突显杜甫思乡心情之真之切。 颔联遥怜小儿女其实就是一种对孩子心疼,稚龄儿女连父亲遭逢了什麼样劫难都还不能理解,当然也无从思念了。杜甫想著孩子不知思念为何物纯真,也对自己无法立即回家困境感到心急如焚。 颈联诗意再度转回妻子望月想像图上,体贴记挂著妻子是否被深夜露重所袭,担心她头发沾湿了会受凉,而她白皙双臂会不会也感受
20、了寒意?杜甫对於发妻万般爱怜在此表露无遗。 结联则更巧妙地将原本相距迢遥两人在想像世界中重逢,期盼著他日相会之际,两人在今夜所流泪都已成过去,所有劫难都能够结束。这首月夜使用想像手法,不仅成功将长安与鄜州两地迅速连接起来,更利用时空相隔悲凉,为未来作一个光明想望,堪称杜诗中杰作。 7登金陵凤凰台【唐】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作者简介】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汉族,我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
21、为“李杜”。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静宁县西南) ,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 另一说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托克马克市附近)。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 ,但他一生 ,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 ,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注释】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 吴宫:三国时吴国宫殿。衣冠:指豪门贵族。丘:坟墓。 晋代:指东晋。衣冠:指名门贵族上层统治阶级人物。成古丘:是说这些人早已死去,留下来只有一座座古坟。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二水:又做一水。二水说认为“白鹭洲为长江中小洲,在金陵水西门外,因常有白
22、鹭聚歇得名。秦淮河经金陵,西入长江,因自鹭洲中分为二”;一水说认为“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白鹭洲分为一支。浮云能蔽日:比喻奸臣遮拦贤臣。浮云,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译文】 古老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凤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东吴时代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高耸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一派支流。只因为浮云能够遮蔽光辉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诗词鉴赏】 该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
23、、东晋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该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白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颢诗宏伟。开头两句写凤凰台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
24、进一步发挥。三国时吴和后来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宫廷已经荒芜,东晋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东西呢!诗人没有让自己感情沉浸在对历史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二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
25、整,是难得佳句。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帝都金陵看到唐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所在,日是帝王象征。 “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8、满江红【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作者简介】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抗金名将,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
26、以不附和议,被秦桧害死。孝宗时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全宋词录其三首。 【注释】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潇潇:形容雨势急骤。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声音,为古人一种抒情这举。等闲:轻易,随便。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天阙:宫殿前楼观。 【译文】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奇耻大
27、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鲜血,吃敌人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消息。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英雄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加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满江红词。生于北宋末年岳飞,亲
28、眼目睹了华夏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已任。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是“收拾旧山河”。这首词所 抒写即是这种英雄气。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乾坤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了少年路云和月,莫等洒、白了了少年头,空悲切。“三十”两句,自伤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路”严峻激烈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 9、北陂(bi)杏花【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
29、1086),字介甫,小字獾郎,晚号半山,封荆国公,谥文,故世人又称王荆公、王文公。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上池里洋村人。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王益,字损之,为临江军判官,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教育。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节度判官公事、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开封群牧司判官、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三司度支判官等地方官吏。北宋熙宁宰相,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注释】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占春:占领春光,指包含浓郁春意。碾作尘:意即备受践踏。【译文】:
30、池塘春水环绕着杏花, 花朵争奇斗艳春色满园。即使像雪样被春风吹落, 也胜过南阳杏花碾为尘。【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所作。诗人原先积极推行新法,晚年被迫闲居江宁,眼看着自己亲手制定新法被一一废止。 首句通过一个“绕”字,写出了春水爱花、惜花、护花、恋花情景,侧面写出了杏花可爱。诗人以水边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尘土。流露出悲壮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精神。 这首绝句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可以说是他晚年心境写照。 一、二句写景状物,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首句点明杏花所处地理位置。“陂”,此处是指
31、池塘。一池碧绿春水环绕着杏树,预示着勃发生机。“绕”字用得精巧,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王安石爱用“绕”字摹写山形水势,如他江上一诗中说:“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在书湖阴先生壁(其一)中写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又在钟山即事中说“涧水无声绕竹流”,无一不给人以清婉、柔媚、幽静之感。 次句从花与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绰约风姿。满树繁花竞相开放,满池花影摇曳迷离。“妖娆”二字本用于写人,这里移用于杏花,展现了杏花争奇斗妍照人光彩。一个“各”字,表明在诗人眼中,花与影一样地美艳、多情,一样令人流连忘返、沉迷自失。王安石写花善于从本体和投影两方面着手,如此刻画
32、,虚实相生:一方面使景物更具立体美,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诗人审美趣味,即对虚静恬淡之美情有独钟。 三四句议论抒情,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这两句对偶精工,“南陌”繁华,“北陂”僻静;“南陌”热闹,“北陂”空寂;北陂杏花即使零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满身污秽。若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党同伐异得势权臣影射,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自我人格象征。王安石从熙宁三年到九年,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最后退居江宁,寄情于半山。罢相之后,他虽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但仍然坚持自己原有改革信念与立场,积极倡言“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
33、之法不足守”。一“纵”,一“绝”,呼应紧密,激浊扬清,掷地有声地表明自己政治立场与人生操守。 全诗融情于景,寄意于物,辞浅而味永。诗人隐退江宁之后,他当初创立善政美法屡遭保守派反对、阻挠,已日渐式微,难免郁愤慨叹。此诗表面上显得冲旷萧散,实则健朗豪逸,可谓“丰肌健骨”。10、关山月【宋】 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
34、上不断受到当权派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最显著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崇高地位。【注释】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朱门: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按:击节拍。厩(ji):马棚。笛里:指以笛吹奏曲调声。沙头:沙场。干戈:古代兵器,引申为战争。逆胡:对金人蔑称。遗民:指沦陷区人民。忍死,不死等待。几处:不止一处,各处。【诗词赏
35、析】当淳熙二年(1175),陆游几经调动再回到成都时,范成大也以四川制置使身份来到这里,旧友异地相逢,十分亲热,常在一起饮酒酬唱。陆游原本豪放不羁,这时因抗金抱负与个人事业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浇愁,放浪形骸。因他“不拘礼法”,被一些人讥为“颓放”(宋史本传),并于淳熙三年被罢去知嘉州官职。陆游索性自号“放翁”,表示对抗和蔑视态度。但尽管他外表上旷达颓放,饮酒寻乐,内心却常常充满了忧患、愤慨和悲哀,我们从他这一年所作关山月可以看到。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6、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 【注释】 、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
37、名。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假字为: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译文】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英雄了。当年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
38、迹都被历史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地方。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南朝宋文帝(刘裕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叫声社日鼓声!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诗词赏析】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失
39、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英雄业绩表示向往。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韩侂胄(侂:tu,胄:zhu),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感慨,最为沉痛。 词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对历史人物赞扬,也就是对主战派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
40、冒险北伐,招致大败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 12、州桥【宋】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
41、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和新乐府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作品成就最高。反映农村生活作品是四时田园杂兴,共有60首,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农村生活,四季分别有12首。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注释】 州桥也在汉桥,在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宣德门和朱雀门之间,横跨汴河。 天街京城街道叫天街,这里说州桥南北街,是指当年北宋皇帝车驾行经御道。 父老指汴梁百姓。等驾回盼望宋朝皇帝回去。驾,皇帝乘车子。 失声哭不成声。询探问、打听。 六军古时规定,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王者有六军。这里说是宋朝官军。【译文】
42、州桥南北原来都是御街,中原父老年年等圣驾归来。含悲忍泪询问中国使臣:“什么时候我军真回来?”【诗词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中原父老虽陷于敌已四十多年,但依然怀念着祖国,并年年盼望着祖国军队打回汴京,收复失地,使他们能够重视投入祖国怀抱,诗中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歌颂了沦陷区人民忠贞不二爱国思想感情。同时这也是对当时南宋投降派严厉谴责,是他们造成了中原父老长期陷敌痛苦。在作者作此诗之前三十年,即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岳飞率军北上,大败金军于郾城,朱仙镇,离汴京只有几十里。两河豪杰纷纷兴兵响应,父老百姓皆挽车牵牛,顶盆焚香迎候。然而高宗和秦桧一日下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回师,深使中原人民感
43、到失望。这一句中“真”字,是父老们盼望宋朝军队是确确实实打回汴京,再不像前次那样使用他们失望。此诗真实地反映了中原父老心愿,也表现了作者对他们深切同情。而这一句只问不答,不是作者故意不答,而是作者无法作答。在投降派当权条件下,谁能够对中原父老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呢?肯定回答是没有把握作出,而否定回答只能使中原父老失望、痛心,不如不回答好。 此诗运用了现实主义典型性表现方法。作者以“大街”为典型环境,以“父老”为典型人物,使诗人所表现事情事和情,都具有高度真实性和典型性,故能打动读者心灵。13、渔家傲 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