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出血发生原因:患者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太短,按压 部位欠准确。临床表现:注射部位拔针后针眼处有少量血液渗出,迟发性出血者 可形成皮下血肿,表现为注射部位肿胀、疼痛。预防及处理:(1)执行操作前仔细询问患者有无凝血机制障碍,注 射完毕后准确按压注射部位,时间要充分,有凝血机制障碍 者更要适当延长按压时间。(3)有血肿形成者,遵医嘱对症处理。硬结形成发生原因:(1)注射药物中所含有不溶性微粒在注射部位蓄积, 刺激机体防御系统,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导致硬结形成。吸氧后患者缺氧病症未得到改善,却迅速出现上腹部不 适、腹胀、胸式呼吸渐弱、呼吸表浅急促、口唇青紫、
2、脉搏 细速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预防及处理:(1)选择合适的给氧途径,正确掌握鼻导管给氧的方 式方法,插管前应仔细测量插入深度,以防插入过深,鼻导 管误入食管。(2)吸氧过程中加强巡视,仔细观察用氧效果,如缺 氧病症不缓解却发生急性腹胀,应考虑到发生上述并发症的 可能,及时进行胃肠减压和肛管排气。肺组织损伤发生原因:瞬间大流量、高气压氧冲入肺内,造成肺组织损伤。多 见于未调节好给氧流量即连接鼻导管进行吸氧,或吸氧过程 中不断开鼻导管即调节氧流量。临床表现:患者突发呛咳、咳嗽、严重者可造成气胸。预防及处理:给患者吸氧时,一定先调节好氧流量再把吸氧管和患者 的鼻导管连接起来,吸氧过程中如需
3、改变氧流量,也务必把 吸氧管和患者的鼻导管断开再进行调节。(2)同一注射部位反复、屡次、大量直射药物或药物 浓度过高、注射部位过浅,局部组织受物理、化学刺激,产 生炎性反响;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3)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临床表现:表现为局部肿胀,可扪及明显的硬结,严重者可导致皮 下纤维组织变形、增生形成肿块或出现脂肪萎缩、甚至坏 死。预防及处理:(1)熟练掌握各种注射技术,准确掌握注射深度;注 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2ml,注射速度要缓慢。(2)防止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 炎症、皮肤破损处。(3)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 做好皮
4、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4)对于一些难吸收的药液,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 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吸收。(5)已形成的硬结,可选用以下方法处理:用伤湿止痛膏贴硬结处;用50%硫酸镁湿敷;将云南白药用醋调成糊状涂于硬结处;取新鲜马铃薯切片用654-2注射液浸泡后外敷硬结 处。神经损伤发生原因:注射时针头刺中神经或靠近神经,药物直接刺激或局部 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临床表现:注射当时即可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 或运动范围缩小。后期根据受累神经的损伤程度不同而出现 不同的临床表现,表现为支配神经区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神经损伤分完全损伤、重度损伤。中度损伤和
5、轻度损伤。分 度标准如下:完全损伤:神经功能完全丧失。重度损伤:神经支配区局部肌力、感觉降至1级。中度损伤:神经支配区局部肌力、感觉至2级。轻度损伤:神经支配区局部肌力、感觉降至3级。预防及处理:(1)操作者应熟练掌握各种注射技术,准确选择注射 部位,避开神经和血管走行部位进针。(2)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慎重选择注射药物,注射给 药应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3)注射过程中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如发现神经支 配区麻木或放射痛,应立即拔针,停止注射。(4)发生神经损伤后视损伤程度不同归于不同的处 理。对于中度以下的损伤,给予理疗、热敷,以促进炎症的 消退和药物的吸收,同时给予营养神
6、经药物治疗,有助于神 经功能的恢复。中度以上神经损伤,应及早行手术治疗。针头堵塞发生原因:抽吸瓶装药品时瓶塞橡胶造成针头堵塞;注射药物过于 黏稠、药液未充分溶解、悬浊药液、针头过细等均可造成针 头堵塞。临床表现:注射推药时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注入体内。预防及处理:(1)抽吸瓶装药物时,以45。角度穿刺进入橡胶塞, 可减少橡胶塞堵塞针头的机率。(2)根据药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针头,黏稠药液、悬 浊液应选择稍粗的针头。(3)注射过程中如发现针头堵塞应拔针,更换针头和 注射部位后另行注射。针头弯曲或针头折断发生原因:针头本身有质量问题,如针头过细、过软、针头钝、针 尖有钩等。穿刺部位有硬结、瘢
7、痕;注射时体位不当,局部肌张力 高;操作者用力不当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临床表现: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断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 续进行。预防及处理(1)选择质量合格的针头。(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注射时 取舒适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3)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操作者注意进针手 法、力度和方向,勿将针体全部刺入皮肤内。(4)如出现针头弯曲,应查明弯曲的原因,更换针头 后重新注射。如发生针体折断,医务人员应保持镇静,同时 稳定患者情绪,让患者保持原体位,勿移动肢体或做肢体收 缩动作,防止断在体内的针体移位,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 针体拔出,如针体已完全没入皮肤,需在X
8、线下通过手术将 针体取出。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无效吸氧发生原因:(1)吸氧装置因素:氧源压力低,吸氧管道连接不紧 密,吸氧管不通,吸氧浓度不能满足病情需要。(2)患者因素:气道内分泌物过多,堵塞气道;患者 躁动,导致吸氧管道脱出。临床表现:吸氧后患者仍不能缓解临床缺氧的病症,表现为呼吸困 难、胸闷气短、烦躁不安等。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与吸 氧前无变化。预防与处理:(1)用氧前仔细检查吸氧装置是否完好,保证氧源压 力正常、吸氧管道连接严密不漏气。(2)连接患者的吸氧管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和异位并 保持通畅。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氧流量,吸氧过程中加强巡 视,观察用氧效果。(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
9、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分 泌物结痂堵塞吸氧管。(4) 一旦发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处 理措施,尽快恢复有效氧气供给。气道黏膜干燥发生原因:(1)病室内干燥,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缺乏,吸入的 氧气不能充分湿化。(2)过度通气或吸氧流量过大,氧浓度大于60%临床表现:出现呼吸道刺激病症:刺激性干咳,痰液粘稠,不易咳 出,口咽干燥不适,局部患者有鼻出血或痰中带血。预防与处理:(1)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及时补充湿化瓶内的灭 菌注射用水,保证吸入的氧气受到充分湿化。(2)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吸氧浓度一般控制在45% 以下。(3)过度通气的患者要多补充水分,张口呼吸的患者 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
10、,定时更换。(4)对于气道黏膜干燥者,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氧中毒发生原因: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或高气压氧可造成氧中毒。正常人持 续吸入60%80%的氧24小时以上,或吸入100%的纯氧6小 时即可出现氧中毒病症。临床表现:氧中毒时主要表现在肺部的变化,中毒的程度取决于吸 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一般情况下连续吸纯氧6小时 后,患者即可出现胸骨后灼热感、咳嗽、恶心呕吐、烦躁不 安、面色苍白等;吸氧超过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 纯氧14天后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个别患者可出现视力 或精神障碍。胸部X线可见两侧呈对称性弥漫分布散在的小 斑片、浸润阴影。预防及处理:(1)严格掌握给氧指征,选择恰当的给氧方式。(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和时间,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氧流量,尽量防止长时间、高流量给氧。(3)给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认真观察氧疗效果;向患 者宣传用氧平安,告诫患者切勿自行调节氧流量。腹胀发生原因:通过鼻导管给氧时,插管过深,氧气误进入食管。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