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2940726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doc(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口腔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3一口腔损伤3二吸入性肺炎3三窒息3二、鼻饲技术操作并发症4一鼻、咽、食管粘膜损伤和出血4二误吸4三腹泻4四胃出血5五胃潴留5三、各种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5一出血5二硬结形成6三神经损伤6四针头堵塞7五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7四、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7一静脉穿刺失败7二药液外渗8三静脉炎8四发热8五急性肺水肿9六空气栓塞9五、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9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响9二溶血反响10三急性左心衰10四空气栓塞、微血管栓塞11六、血标本采集法操作并发症11一晕针、晕血11二皮下出血、血肿11七、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12一无效吸氧12二气道粘

2、膜枯燥12三氧中毒12四腹胀13五肺组织损伤13八、雾化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13一呼吸困难13二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14三哮喘发作加重14九、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14一低氧血症14二呼吸道粘膜损伤15三气道痉挛15十、静脉置管技术操作并发症15一血肿15二感染16三空气栓塞16四导管堵塞17十一、胃、空肠造瘘灌注操作并发症17一造瘘管堵塞17二食物反流17三感染18十二、灌肠技术操作并发症18一肠粘膜损伤18二肠穿孔18三虚脱19四大便失禁19五肛周皮肤损伤19十三、导尿及留置导尿技术操作并发症20一尿道粘膜损伤20二尿路感染20三虚脱21四尿潴留21五拔管困难21六引流不畅21十四、冷、热敷疗法操

3、作并发症22一局部冻伤22二烫伤22十五、洗胃技术操作并发症23一急性胃扩X23二上消化道出血23三窒息23四寒冷反响23五胃肠道感染24六吸入性肺炎24七呼吸心跳骤停24八其他并发症24一、口腔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一口腔损伤1发生原因1在口腔擦洗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动作粗暴,裸露的止血钳尖端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特别是肿瘤患者放疗期,口腔有感染及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容易引起口腔黏膜及牙龈的损伤。2为昏迷患者进展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协助X口方法不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患者口腔、牙龈或口腔黏膜损伤。3漱口液温度或浓度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灼伤。2临床表现1口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炎症反响、溃疡形成,患者

4、主诉口腔疼痛,颌下可触及淋巴结肿大。3预防及处理1为患者进展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止血钳的尖端直接触及患者口腔黏膜。2对凝血功能机制差、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擦洗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防止碰上黏膜及牙龈。3对需要使用开口器协助X口的患者,应将开口器包上纱布从臼齿处放入,以防损伤患者口腔黏膜或牙齿,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开口。4根据口腔具体情况选择温度、浓度适宜的漱口液。5在口腔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如发生口腔黏膜损伤,应用朵贝尔氏液、呋喃西林液或0.1%-0.2%双氧水含漱;如有口腔溃疡疼痛时,溃疡面用西瓜霜或锡类散吹敷,必要时可用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洗必泰漱口液直接喷于溃疡面,每

5、日34次抗感染。二吸入性肺炎1发生原因多发生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口腔护理的清洁液、口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误入气道,是吸入性肺炎的主要原因。2临床表现1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及胸痛等,叩诊呈浊音,听诊肺部有湿性罗音。2胸部X片可见斑片状阴影。3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增多。3预防及处理1为患者进展口腔护理时,辅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切记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2口腔护理所用棉球要拧干水分,不可过湿;神志不清患者不可漱口,以防误吸。3已出现肺炎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的抗生素积极进展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三窒息1发生原因1医护人员为神志不清或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展口腔护理时,由于

6、粗心大意,将棉球遗留在口腔,导致窒息。2有义齿的患者,操作前末将义齿取出,操作时义齿脱落,造成窒息。3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患者进展口腔护理时,因患者不配合造成擦洗棉球松脱,掉入气管,导致窒息。2临床表现口护过程中患者突发吸气性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端坐呼吸,三凹症阳性,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尿便失禁,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顿。3预防及处理1严格按照口腔护理的操作规X进展操作,一次只能夹取一个棉球,防止棉球遗漏在口腔。2认真检查牙齿情况。操作前看牙齿有无松动,义齿有无松动,如有活动性义齿,应操作前取下。3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患者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展口腔护理。4患者出现窒息后

7、应立即进展处理,迅速去除吸入异物,恢复有效通气;如异物已进入气管或支气管,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障碍,立即用大号穿刺针行环甲膜穿刺,以改善通气,争取时间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二、鼻饲技术操作并发症一鼻、咽、食管粘膜损伤和出血1发生原因1反复插管或因患者烦躁不安自行拔除胃管损伤鼻、咽、食管粘膜。2长期留置胃管对粘膜的刺激引起口、鼻粘膜糜烂及食管炎。2临床表现咽喉部不适、疼痛、吞咽困难,鼻腔流出血性液,局部患者出现感染病症。3预防及处理1对需要长期留置胃管者选用聚氯酯或硅胶胃管,该种胃管质地软,管径小,可减少插管对粘膜的损伤。对需要手术的患者,可采取手术麻醉后插管,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2向患者做好解释

8、说明,取得患者的合作。操作时动作要轻稳、快捷。3长期留置胃管,应用石腊油滴鼻,防止鼻粘膜枯燥糜烂。4按时更换胃管,每日两次做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清洁。5鼻粘膜损伤引起的出血量较多时,可用冰盐水冷敷鼻部或用去甲肾上腺素浸湿的纱条填塞止血;咽部粘膜损伤可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每日两次,每次20分钟,以减轻粘膜充血水肿;食管粘膜损伤出血可给予抑酸、保护胃粘膜药物。二误吸1发生原因1年老、体弱或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反响差,贲门括约肌松驰造成食物反流引起误吸。2患者胃肠功能减弱,鼻饲速度过快,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食物反流导致误吸。3吞咽功能障碍导致分泌物或食物误吸。2临床表现鼻饲过程中

9、,患者突然出现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咳出或经气管出鼻饲液。吸入性肺炎患者还可出现体温升高、咳嗽等病症。3预防及处理1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将鼻饲液均匀限速滴入。2在鼻饲前进展,以免胃受到机械性刺激导致食物反流引起误吸。3对于危重患者,进展鼻饲前应先吸净气管内痰液,鼻饲前和鼻饲后取半卧位,防止食物反流导致误吸。4误吸发生后,应立即停顿鼻饲,取头低右侧卧位,吸出气管内误吸物,气管切开者可经气管套管内吸引;有肺部感染迹象者及时使用抗生素。三腹泻1发生原因1鼻饲液量过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2鼻饲液内含脂肪过多引起脂性腹泻。3鼻饲液配置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原那么,食物被细菌污染,导致肠道感染。4

10、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使用局部营养液如“能全力易引起腹泻。2临床表现患者大便次数增多,局部排水样便,伴或不伴腹痛,肠鸣音亢进。3预防及处理1鼻饲液配置过程中防止污染,每日配制当日量,妥善保存,食物及容器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2鼻饲液温度以3740最适宜,同时,注意鼻饲液的浓度、进食量及进食速度,一般浓度由低到高,进食量由少到多,进食速度由慢到快,尽量使用接近正常体液渗透克分子300mmol/L的溶液。3认真询问饮食史,对于饮用牛奶、豆浆等易腹泻、胃肠功能差或从未饮用过牛奶患者要慎用含牛奶、豆浆的鼻饲液。4对于肠道菌群失调者,可口服乳酸菌制剂;肠道真菌感染者,给予抗真菌药物对症治疗;严重腹泻无法控

11、制时可暂停喂药。频繁腹泻者,保持肛周皮肤清洁枯燥,防止皮肤溃烂。四胃出血1发生原因1鼻饲注入食物前抽吸胃液用力过大,损伤胃粘膜,导致微血管破裂。2患者躁动不安,体位不断变化,胃管反复刺激引起胃粘膜损伤出血。3鼻饲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脑干、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胃肠血管痉挛、黏膜坏死发生神经源性溃疡而致消化道出血。2临床表现轻者可从胃管内抽出少量鲜血,出血量多时呈陈旧性咖啡性血液,严重者可有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出血性休克的表现。3预防及处理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预防性使用抑酸药物,鼻饲时间不宜过长。2鼻饲前抽吸胃液力量要适当。3结实固定胃管,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可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五胃潴留1发生原因

12、一次鼻饲量过多或两次鼻饲间隔时间太短,胃内容物多,加之胃肠消化功能差,胃蠕动减慢,排空障碍导致食物潴留在胃内。2临床表现腹胀,胃潴留量大于150ml时可抽吸出潴留液,严重者可引起胃食管返流。3预防及处理1定时定量鼻饲,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2每次鼻饲完成协助患者取高枕卧位或半坐卧位,防止食物返流。3病情许可的条件下鼓励患者多活动,卧床者可增加翻身次数,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能依靠重力作用加快胃排空,预防和减轻胃潴留。三、各种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一出血1发生原因患者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太短,按压部位欠准确。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拔针后针眼处有少量血液渗出,迟发型

13、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表现为注射部位肿胀、疼痛。3预防及处理1执行操作前仔细询问患者有无凝血机制障碍,注射完毕后准确按压注射部位,时间要充分,有凝血机制障碍者更要适当延长按压时间。二硬结形成1发生原因1注射药物中所含不溶性微粒在注射部位蓄积,刺激机体的防御系统,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导致硬结形成。2同一部位反复、屡次、大量注射药物或药物浓度过高、注射部位过浅,局部组织受物理、化学刺激,产生炎症反响;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3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增生形成硬结。2临床表现表现为局部肿胀,可扪及明显的硬结,严重者可导致皮下纤维组织变性、增生形成肿块或出现脂肪萎缩、甚至坏死。3预防及处理1熟练掌握各种

14、注射技术,准确掌握注射深度;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2ml,注射速度要缓慢。2防止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3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4对于一些难吸收的药物,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吸收。5已形成的硬结,可选用以下方法处理:用伤湿止痛膏贴硬结处;用50%硫酸镁湿敷;将XX白药用醋调成糊状涂于硬结处;取新鲜马铃薯切片用654-2注射液浸泡后外敷硬结处。三神经损伤1发生原因注射时针头刺中神经或靠近神经,药物直接刺激神经或局部浓度高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2临床表现注射当时即可出现

15、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运动X围缩小。后期根据受累神经的损伤程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神经支配区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神经损伤分完全损伤、重度损伤、中度损伤和轻度损伤。分度标准如下:完全损伤:神经功能完全丧失。重度损伤:神经支配区局部肌力、感觉降至1级。中度损伤:神经支配区局部肌力、感觉降至2级。轻度损伤:神经支配区局部肌力、感觉降至3级。3预防及处理1操作者应熟练掌握各种注射技术,准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开神经和血管走行部位进针。2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慎重选择注射药物,注射给药应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3注射过程中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如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射痛

16、,应立即拔针,停顿注射。4发生神经损伤后视损伤程度不同给予不同的处理。对于中度以下的损伤,给予理疗、热敷,以促进炎症的消退和药物的吸收,同时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中度以上神经损伤,应尽早手术治疗。四针头堵塞1发生原因抽吸药品时瓶塞橡胶造成针头堵塞;注射药物过于粘稠、药物未充分溶解、悬浊药液、针头过细等均可造成针头堵塞。2临床表现注射推药时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物注入体内。3预防及处理1抽吸瓶装药物时,以45角度穿刺进入橡胶塞,可减少橡胶塞堵塞针头的几率。2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宜的针头,粘稠药液、悬浊液应选择稍粗的针头。3注射过程中如发现针头堵塞,应拔针更换针头和注射部

17、位后另行注射。五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1发生原因1针头本身有质量问题,如针头过细、过软、针头钝、针尖有钩等。2穿刺部位有硬结、瘢痕;注射时体位不当,局部肌X力高;操作者用力不当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2临床表现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断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进展。3预防及处理1选择质量适宜的针头。2选择适宜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注射时取适宜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3如出现针头弯曲,应查明弯曲的原因,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如发生针体折断,医务人员应保持镇静,同时稳定患者情绪,让患者保持原体位,勿移动肢体或肢体收缩动作,防止断在体内的针体移动,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如针体已完全没入皮

18、肤,那么需在X线下通过手术将针体取出。四、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一静脉穿刺失败1发生原因1操作者原因:操作者心情紧X、技术不熟练,表现为:进针角度不准确-将血管壁刺破;针头刺入深度不适宜-过浅,针头斜面未全部进入血管;过深,针头穿透对侧血管壁;穿刺后固定不当-针头从血管内脱出。2患者本身原因:患者不配合,操作时躁动不安;血管条件差,常见有血管细、弹性差、血管充盈度欠佳等。2临床表现穿刺后针头无回血,药液流入不畅,穿刺部位隆起,患者感觉疼痛。3预防及处理1穿刺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穿刺技术,穿刺前认真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易暴露、弹性好、走形直、清晰易固定的血管进展穿刺。2根据患者血管情

19、况和药液性质、输液速度的要求选择适宜型号的针头进展穿刺,有方案的保护血管,尽量延长血管的使用寿命。3血管一旦被刺破后,应立即将针头拔出,切勿反复回针,同时按压之止血。4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应先对症处理,改善血管条件后再行穿刺,防止盲目进针,减少失败几率。二药液外渗1发生原因1操作者技术不熟练,穿刺失败;患者躁动、针头从血管脱出;患者原发病原因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2药物的酸碱度、渗透性、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以及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响均可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高而致药液外渗。3局部感染及处理、化学因素引起的静脉炎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强。4反复穿刺对血管造成的物理性损伤、药液中不溶性微粒对血管的刺激、输

20、液量、输液速度、液体温度以及液体所产生的压力也是影响药液外渗的因素。2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疼痛,皮肤温度降低。化疗药、高渗以及强缩血管药物外渗后均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3预防及处理1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慎重选择穿刺部位,根据血管条件选择穿刺针头。2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针头,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尽早发现药液外渗情况,以免引起严重后果。3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顿给药,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4根据渗出药液理化性质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理疗、局部封闭,给予药物拮抗剂等。如上述处理无效,组织已发生坏死,应手术将坏死组织去除,以免增加干扰时机。三静脉炎1发生原因操作过程中无菌技术操作

21、不严格引起局部静脉感染;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对血管造成刺激。2临床表现局部表现为沿静脉走形的条索状红线,伴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表现有畏寒、发热、乏力等。3预防及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以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长期输液者制定保护血管的方案,合理更换注射部位,延长血管使用时间。一旦发生静脉炎,即应停顿在此处静脉给药,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对症治疗。伴有全身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四发热1发生原因1液体和药物清洁灭菌不完善或在输液前已污染,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等致热物质进入体内引起发热反响。液体或药物成分不纯、消毒保存不良、多

22、种药物联合应用、所含致热源累加到一定量后输入体内即会引起发热反响。2输液器具灭菌不彻底、超出有效期或包装破损、原材料不合格等原因都会造成输液反响的发生。2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出现与原发病不相关的发冷、寒战、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周身不适等病症。3预防及处理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用药前仔细核对药品的有效期以及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是否变质;输液器具是否在平安使用条件内。2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那么;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液体要现用现配。3对于轻度发热反响,可减慢输液速度,同时注意保暖。重者

23、立即停顿输液。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及激素治疗。4发生发热反响后,应保存输液器具和溶液进展必要检查。五急性肺水肿1发生原因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而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2临床表现患者突然感到胸闷、呼吸急促、咳嗽、面色苍白、出冷汗、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者可由口鼻涌出大量泡沫样血性液体,肺部遍布湿罗音,脉搏细速、心律快而节律不整。3预防及处理1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对老人、儿童、心脏功能不全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快,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输液速度的变化。2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停顿输液,迅速通知医生进展处理。在病情

24、许可的情况下,让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在湿化瓶中参加50%75%的酒精,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外表X力,改善肺泡的气体交换,纠正缺氧。3根据病情给予强心、利尿、平喘治疗,必要时四肢轮流扎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六空气栓塞1发生原因输液器内空气未排尽;输液器莫菲氏滴管以上局部破损;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看守。进入静脉的气体,随血流到右心房,再到右心室,堵塞肺动脉入口,引起肺栓塞。2临床表现患者突发胸闷、胸骨后压痛、眩晕、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听诊心前区可听到挤压海绵似的声音,如空气量少,到达毛细血管时发生堵塞,那么损害较小,如空气栓子大,患者可因严重缺

25、氧而立即死亡。3预防及处理1输液时必须排尽输液器内的空气,检查输液器是否存在漏气。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液体输完后及时更换,加压输液时一定要有人在旁守候。3发生空气栓塞后立即让患者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使气体浮回右心室尖部,防止阻塞肺动脉口,使气体随着心脏跳动,将空气混为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4高浓度氧气吸入,提高患者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五、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响1发生原因、1保存液或输血用具被致热源污染,输血后即可引起发热反响。2屡次输血的患者,血液中可产生白细胞凝集素和血小板凝集素,再次输血时,对所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产生凝集,发生免疫反响,引起发热。2临

26、床表现多发生在输血后1-2小时,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之体温上升,可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疼、恶心、呕吐等病症,一般无血压变化,病症多持续1-2小时后缓解,少数反响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死亡。3预防及处理1去除致热源。严格管理血库保存液和输液用具,按无热源技术配置保存液,确保输血、采血用具无菌。2一旦发生发热反响,立即停顿输血,保存血液进展细胞学检查。3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物,体温过高者给予物理降温。二溶血反响1发生原因1输入异型血,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2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发生溶血,多见于血液保存过久、储存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血液震荡过剧、血液内

27、参加高渗或低渗溶液、血液染菌等,均可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3Rh因子所致溶血,Rh阴性者输入Rh阳性血液后,在其血清中出现Rh抗体,假设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即可发生凝集而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响。2临床表现溶血反响是输血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典型的病症是在输血10-20分钟后,患者出现头部肿胀、面色潮红、呕血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剧痛,严重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迟发型溶血反响可发生在输血后7-14天,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3预防及处理1输血前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及穿插配血试验,严格执行核对制度,经两个人以上共同核对患者及供血者XX、血型、有无凝集,再到患者床前询问患

28、者血型,无误前方可输注。2血液在运送过程中防止剧烈震荡,应轻拿轻放,储存时温度要适宜,严格执行血液保存制度。3发生溶血反响后应立即停顿输血,迅速通知医生进展处理,血瓶中剩血应做细菌涂片和培养以排除细菌污染。4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热敷,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5严密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及早预防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三急性左心衰1发生原因输血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大量血液,有效循环血量剧增,心脏负荷过重,引起急性左心衰竭,多见于心功能不全者、老年人和婴幼儿。2临床表现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突然出现头部剧烈胀痛,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唇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查体可见患者端坐呼吸,双侧

29、颈静脉怒X,双肺湿罗音。3预防及处理1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和输血量,对老人、儿童、心脏功能不全者根据病情调整滴速,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注意滴速的变化。2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停顿输血,迅速通知医生进展处理。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让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在湿化瓶中参加50%-75%的酒精,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外表X力,改善肺泡的气体交换,纠正缺氧。3根据病情给予镇静、强心、利尿、平喘、血管扩X剂进展治疗,必要时进展四肢轮流扎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四空气栓塞、微血管栓塞1发生原因输入器内气体未排尽;输入器莫菲氏滴管以上局部连接不严密;加压快速输血时导致大量空气进入。2临

30、床表现输血过程中患者突然感到胸部异常不适,眩晕,随即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大量气体进入时可致患者短时间内死亡。3预防及处理1输血前将输血器内的空气排净,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压快速输血时应有人在旁看护;更换输血袋时应再次检查输血器内有无空气。2患者出现空气栓塞后,应迅速通知医生进展处理,置患者于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卧位可使空气栓子浮向右心室顶部,防止堵塞肺动脉入口,使空气随着心脏的搏动化作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六、血标本采集法操作并发症一晕针、晕血1发生原因1心理原因,个别患者在承受抽血或见到血液时,由于情绪过度紧X、恐惧,反射性的引起迷走神经

31、兴奋,血压下降,脑供血缺乏而发生晕厥。2体质因素:在空腹或饥饿时抽血。由于患者机体正处于应急阶段,亦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引起血压下降而导致脑供血缺乏的发生。3疼痛刺激:患者对疼痛特别敏感,对疼痛的恐惧导致神经高度兴奋,反射性的引起小血管扩X,血压下降,脑供血缺乏,发生晕针。2临床表现抽血过程中,患者往往先自述头晕眼花、心慌、恶心、四肢无力、出冷汗,随后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瞬间昏倒、不省人事,一般持续2-4分钟后上述病症逐渐消失,患者神志恢复正常。3预防及处理1抽血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紧X情绪,教会患者放松技巧,特别紧X者,可让其家人在旁陪伴,给患者以心理抚

32、慰;抽血过程中设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消除其紧X情绪。对有晕针史或已晕针的患者,抽血时可采取平卧位,以防止患者发生晕针后发生摔伤。2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动作稳、准,以减少疼痛的刺激。3发生晕针后让患者平卧,以增加脑部供血,指压或针灸人中、合谷穴,口服热糖水,适当保暖,数分钟后即可自行缓解。二皮下出血、血肿1发生原因1抽完血后按压时间过短,缺乏5分钟;按压部位不准确,仅仅按住了皮肤上的针眼,而未按住血管上的针眼,从而造成皮下出血或血肿;患者凝血机制障碍。2抽血完毕后,未及时放下衣袖,影响了静脉回流,易引起皮下出血。3操作者穿刺技术不熟练,穿刺时屡次回针,造成局部血管破裂,引起皮下出血或血肿。2临床表

33、现穿刺部位皮下淤血,局部肿胀,患者感觉穿刺部位疼痛。3预防及处理1抽血完毕后在穿刺部位以指腹压棉签不少于5分钟,凝血机制障碍者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2如选择在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抽血,建议让患者脱下衣袖进展操作,防止衣袖过紧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皮下出血。3提高穿刺者操作技术,制止反复回针。4如果出现皮下血肿,早期应冷敷,用冷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三天后再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加快皮下出血的吸收。七、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一无效吸氧1发生原因1吸氧装置因素:氧源压力低,吸氧管道连接不严密,吸氧管不通,吸氧浓度不能满足病情需要。2患者因素:气道内分泌物过多,堵塞气道;患者躁动,导致吸氧管道

34、脱出。2临床表现吸氧后患者仍不能缓解临床缺氧的病症,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烦躁不安等。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与吸氧前无变化。3预防及处理1用氧前仔细检查吸氧装置是否完好,保证氧源压力正常、吸氧管道连接严密不漏气。连接患者的吸氧管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和易位并保持通畅。2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氧流量,吸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用氧效果。3及时去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结痂堵塞吸氧管。4一旦发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尽快恢复有效氧气供给。二气道粘膜枯燥1发生原因1病室内枯燥,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缺乏,吸入的氧气不能充分湿化。2过度通气或吸氧流量过大,氧浓度大于60%

35、。2临床表现出现呼吸道刺激病症:刺激性干咳,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口咽枯燥不适,局部患者有鼻出血或痰中带血。3预防及处理1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及时补充湿化瓶内的灭菌水,保证吸入的氧气受到充分湿化。2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吸氧浓度一般控制在45%以下。3过度通气的患者要多补充水分,X口呼吸的患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4对于气道粘膜枯燥者,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三氧中毒1发生原因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或高气压氧可造成氧中毒。正常人持续吸入60%80%的氧24小时以上,或吸入100%的纯氧6小时即可出现氧中毒病症。2临床表现氧中毒主要表现在肺部的变化,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氧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一般情

36、况下连续吸纯氧6小时后,患者即可出现胸骨后灼热感、咳嗽、恶心呕吐、烦燥不安、面色苍白等;吸氧超过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14天后可出现进展性呼吸困难,个别患者可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胸部线可见两侧呈对称性弥漫分布在的小斑点、浸润阴影。3预防及处理1严格掌握给氧指征,选择恰当的给氧方式。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和时间,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尽量防止长时间、高浓度给氧。3给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认真观察氧疗效果;向患者宣传用氧平安,告诫患者切勿自行调节氧流量。四腹胀1发生原因通过鼻导管给氧时插管过深,氧气误进入食管。2临床表现吸氧后患者缺氧病症未得到改善,却迅速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胸式呼吸渐弱

37、、呼吸表浅急促、口唇青紫、脉搏细速等表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3预防及处理1选择适宜的给氧途径,正确掌控鼻导管给氧的方式方法,插管前应仔细测量插入深度,以防插入过深,鼻导管误入食管。2吸氧过程中加强巡视,仔细观察用氧效果,如缺氧病症不缓解却发生急性腹胀,应考虑到发生上述并发症的可能,及时进展胃肠减压和肛管排气。五肺组织损伤1发生原因瞬间大流量、高气压氧气冲入肺内,造成肺组织损伤。多见于未调节好给氧流量即连接鼻导管进展吸氧,或吸氧过程中不断开鼻导管即调节流量。2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呛咳、咳嗽、严重者可造成气胸。3预防及处理在给患者吸氧时,一定先调节好氧流量再把吸氧管的鼻塞放至患者的鼻腔,吸氧过程中如需

38、改变氧流量,也务必把吸氧管脱开后再调节。八、雾化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一呼吸困难1发生原因1气道内黏膜的分泌物遇水膨胀,堵塞气管或支气管引起的呼吸困难。2长时间雾化治疗使机体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呼吸肌易疲劳,同时雾化吸入又需要患者做深慢吸气和快速呼气,加强了呼吸肌的负担;另外,长时间雾化引起的气道湿化过度或支气管痉挛也可引发呼吸困难。3雾化吸入水分过多,引发急性肺水肿可导致呼吸困难的发生。4药物过敏或药物刺激可引发支气管痉挛导致呼吸困难。2临床表现雾化吸入过程中患者突发呼吸困难、胸闷、憋气、口唇发绀、不能平卧、伴烦躁、大汗。3预防及处理1及时去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根据病情调节雾化吸入的

39、时间,防止长时间持续雾化,雾化过程中应持续吸氧,防止血氧分压降低。3雾化时选择适宜的体位,一般取半坐卧位,以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4严重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做雾化吸入时应严格控制雾化量和时间。二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1发生原因1超声雾化时吸入的气体中氧含量低,长时间雾化可导致缺氧;雾化液的刺激引起气管支气管痉挛,也可导致缺氧的发生。2大量雾滴短时间内冲入气道,使气道阻力增加,呼吸末气道内成正压,二氧化碳排出受阻,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时,大量超声雾化不仅影响正常的氧气进入,也不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加重了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2临床表现雾化过程

40、中患者主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不适,表现为呼吸急促、浅快、口唇粘膜发绀、心率加快,血气结果显示氧分压下降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3预防及处理1超声雾化时保证氧供给,最好使用氧气雾化吸入装置;雾化液的温度以接近代体温为宜,防止吸入低温气体引起呼吸道痉挛。2婴幼儿的喉及气管组织尚未发育成熟,呼吸道的缓冲作用相对较小,对其进展雾化时雾量要小,最好使用面罩。三哮喘发作加重1发生原因患者对雾化药物过敏可引起哮喘发作;原有哮喘的患者吸入低温气体后诱发支气管痉挛也可导致哮喘发作;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做超声雾化时,因雾化气体含氧量低,缺氧而诱发病情加重。2临床表现雾化吸入过程中或停顿雾化的短时间内,患者出现哮喘发

41、作,或原有哮喘程度加重,表现为喘息、呼吸困难等。3预防及处理1哮喘患者根据病情调节雾化量的大小和雾化时间的长短,防止长时间大气量雾化;雾化液的温度尽量接近体温,以降低低温气体对气道的刺激,以免引发气道痉挛。2发作哮喘后应立即停顿雾化,给予氧气吸入,采取适宜体位,保持气道通畅。缺氧严重者,行气管插管,实施人工通气治疗。九、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一低氧血症1发生原因1吸痰操作用时过长,长时间中断氧气供给,操作前未将吸氧浓度提高,均可引起缺氧或低氧血症。2吸痰时刺激咽喉部引起患者剧烈咳嗽,使呼吸频率下降,引起缺氧。3吸痰时负压过高,肺内富含氧的气体被吸出,取而代之的是氧浓度较低的空气,导致吸入氧浓度降低

42、,引起低氧血症。2临床表现根据缺氧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差异,轻者表现为呼吸、脉搏加快,血压升高,严重者出现发绀,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心跳减弱,甚至呼吸心跳停顿。3预防及处理1每次吸痰时间不可过长,一般不超过15秒;两次吸痰应间隔1-2分钟,吸痰前、后应吸入纯氧或高流量氧1-2分钟。2吸痰时如患者有剧烈咳嗽,应暂停吸痰,防止再次刺激,待咳嗽完毕后再继续吸痰。3选择适宜粗细的吸痰管,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好负压,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动脉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4发生低氧血症者,立即加大氧流量或给予面罩加压吸氧,迅速纠正缺氧状态,必要时进展机械通气治疗。二呼吸道粘膜损伤1发生原因1吸痰时

43、操作不当,如动作粗暴、反复插管、吸引时间过长、负压过大等均可导致粘膜损伤。2吸痰管质量差,质地较硬、粗糙也易导致呼吸道粘膜损伤。3患者烦躁不安,插管吸痰时不配合;呼吸道粘膜有炎性渗出,粘膜相对脆弱,吸痰时均易引起粘膜损伤。2临床表现呼吸道粘膜损伤后患者感觉胸骨后疼痛,痰中带血,出血量根据损伤程度不同而不同,纤维支气管镜下可见受损处粘膜糜烂、充血,渗出和出血。3预防及处理1进展吸痰操作时动作轻柔,不要用力过猛,制止反复插吸痰管,每次吸痰时间不可过长,一般不超过15秒;负压要适宜,制止带负压。2选择型号适宜,质地优良的吸痰管。3对于烦躁不安、不合作的患者,吸痰前给镇静剂,可防止误伤呼吸道粘膜。三气道痉挛1发生原因多见于有支气管哮喘史的患者,吸痰时插管刺激引起气道痉挛。2临床表现吸痰过程中或吸痰操作后患者突发呼吸困难,伴喘鸣、咳嗽。3预防及处理对于气道高敏感的患者,吸痰前气道内滴入少量1%利多卡因,可防止气道发生痉挛,也可给予组胺拮抗剂预防。气道痉挛发作时,应暂停气道吸引,给2受体兴奋剂吸入。十、静脉置管技术操作并发症一血肿1发生原因1操作者技术不熟练,定位或穿刺方法不正确,短时间内在一个穿刺点重复屡次穿刺造成血管壁破裂,形成血肿。2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穿破血管壁,导致血液外漏,形成血肿。3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或凝血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设计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