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作文部分学法指导.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666482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作文部分学法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三语文作文部分学法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作文部分学法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作文部分学法指导.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三语文作文部分学法指导一、审题立意“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作文的“意”就是作文的“帅”,可见审题立 意之重要。高考作文阅卷等级的划分,把审题立意是否恰当,作为能否进入基础等级的一 个重要标准。有的评分细则明确规定,不符合题意者,最高分数只能控制在35分以下(60 分为满分),因此,审题立意在高考写作中具有决定性意义。题型一文字型材料的审题立意 “4清5法”所谓“文字型材料”,即提供一则材料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 料,然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理解,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1 .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如果无明显的

2、主次之分, 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2 .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 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是次要对象,否则 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3 .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 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4 .析清含意有些材料运用比喻或蕴涵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 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根据。在审题“4清”的基础上,就能辨别材料内部的各种关系,因此就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3、立意。方法1由果溯因,探究本源有的材料所述的是一个含有多重因果联系的事件,考生应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抓住因果关系来审题立意。可以由果溯因,就是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所列现 象或结果的本源,就能找到最稳妥的立意,从而确定主旨。也就是概括出事件的结果后,这种结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想灵活运用模式就需要掌握好几个关键环节的 写作技巧。首先,“起”,即文章的开头。就议论文而言,“起”的任务是点明中心论点。我们 可以用“曲笔”含蓄地引出观点,可以直接亮明观点,也可以引述现象,在批评或否定中 提出观点。其次,“承”,是对“起”中观点的论述。可以直接对观点进行阐释;可以引入作文 题材料(或

4、典型事例)对观点进行证明;也可以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小论点,分别进行论述。 目的是论述观点的正确性,让读者相信自己的观点或实践自己的主张。再者,“转”,即换一个角度或方面论述,如“承”是从正面论述的,“转”可从反 面论述;“承”是表层的理解,“转”可以进行深层剖析,“转”的价值在于辩证、全面、 深入,令人信服。最后,“合”,即文章的结尾,议论文的“合”,可以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也可以 是对“起”中观点的强化或深化等。在透彻运用此模板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追求思维的变 化,灵活运用,突破创新。模式构建3“起承转合”式结构常用 8 大模板变式“引议联结”式结构模板变式方法要领正起式(起)从正面着笔,提出自

5、己的观点反起式(起)从反面宕开一笔,提出自己的观点反承式(承)引述反面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分承式(承)承接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承转交替式 (承转)变化思路进行论述,使“承”“转”交替出现反转式(转)从反面论述自己的观点正转式(转)将前文所说道理,引向深入总结式(合)在文末,总结、提炼全文内容,或将其深化、升华任何结构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想灵活运用模式就需要掌握好几个关键环节的写 作技巧。10“引”引用材料,简要评点。引用不是照抄,而是选择原材料的关键句或感光点, 或概述,或摘要,取其精华,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议”阐释材料,提炼观点。即针对前面提出的观点,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 行

6、分析议论,使观点确立起来。“联”联系典例,纵横拓展。“联”是文章的关键,要由材料生发开去,既可以 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从丰富的历史或现实中选取典型事例,或集体或个人, 或反或正,多角度、多侧面阐述中心论点,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 应“弓I”部,使“联”与“弓I” “藕”断而“丝”连。“结”总括议论,收束全文。结语可归纳升华,可激励劝勉,也可呼吁号召,但 一定要精练有力,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或拓展。运用“引议联结”式结构时,可以根据所写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根据命 题材料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引述方法;联系生活时可以根据论述的需要采用灵活的论述方 式;可以根据论

7、述和表达的需要将“引”和“议”合二为一;也可以根据思维的发展省去 “议”的环节,从而将“议”的内容融会在整个论述过程中,总之,文虽有格,但无定法, 据法活用方为正道。“引议联结”式结构常用 修 大模板变式模板变式方法要领引用材料式从材料的某一点、某一句话或对整个材料的概述引入话题,提出 自己的观点单向比联式抓住一个角度联系典型事例,层层深入地阐述观点多向比联式在联系实际时,选取多个典型事例论证观点,从两个或两个以上 角度联系典型事例,或对比,或并列,从不同方面阐述观点中心论点的提出与表述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 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

8、集中,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 作用。应试作文常用的就是开门见山法。开门见山,起首即彰明观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 思路的作用,使读者循路而入,自然而然地接受文章所宣传的观点。开宗明义,占有了心 理学上“先入为主”的优势。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的具体方法很多,常见的有:111 .解题法。有些时候,一篇议论文的题目,就是这篇文章所要论述的论点本身。文章 的开头,只要对题目的含义加以解释、阐发,就可以了。2 .定义法。有些文章的论点,属于“是什么”的判断形式,需要在文章开头对所论述 的概念加以准确的说明,这时就可以考虑使用“定义法”。3 .设问法。如果在文章开头提出问题,紧接着以回答这个问题

9、的形式来表述论点,这 种方式,就叫“设问法”。4 .比喻法。有时候,一个意思直接表达比较抽象,需要进一步加以具体形象的解释, 就可以运用“比喻法”。5 .对比法。对比,可以使事物的本质特征十分鲜明。当议论的问题牵涉到两种不同的 观点,需要让两种对立的思想交锋时,可以考虑采用“对举”的方法提出论点。6 .引言法。引用与论点密切相关的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等作为开头,导出论点,说明 在此问题上,早有至理名言在,这样做,可以使文章的论点在一开始就具有一定的“权威 性”。7 .归纳引申法。这是提出论点的另外一种类型,是在文章的开头先叙述或抒情,然后 归纳引申、得出论点。这样提出论点,可以使议论形象生动、引

10、人入胜,增加文章论点的 说服力。这一方法主要包括:8 1)略述法。在文章的开头,简略地叙述一个事实或概述材料,然后由这一事实或材料, 自然而然地得出论点。这种提出论点的方式,可以叫“略述法”。9 2)列举法。在文章的开头列举一连串的事实或现象,通过这些同类的事实或现象,显 示一种规律、一个道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归纳出论点来。论点提出和确立的注意事项1 .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 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 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2 .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

11、非常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3 .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老生常谈,也不是 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124 . 口子要小。作文如作战,不能战线过长,全面出击,而要集中笔力,从“点”上突 破。口子小,目标准,浓墨重彩,走笔成文,就可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之弊病,收到 以小见大、立意深刻之效果。二、议论文分论点的设置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将其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 一个重要环节。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但又从属于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 服务。一篇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一般要分解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这样既

12、摆事实,又讲道 理,文章才有说服力;如果不设置分论点,或者分论点立得不好,中心论点就得不到有力 的证明。分论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设置:(一)并列式分解1 .法怎么办,就是回答中心论点或论题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解决,即从解决方法和 途径方面来提炼分论点。2 .类是什么,就是回答中心论点或论题由哪些方面构成,即从回答类别和性质方 面来提炼分论点。3 .因为什么,就是回答中心论点或论题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即从回答原因和目的 方面来提炼分论点。也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4 .果会怎样,就是回答中心论点或论题的意义、效果,即从回答结果和效能(意 义、作用、价值、影响)方面来提炼分论

13、点。(二)递进式分解可以运用设疑法分解中心论点或论题: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 思路来提炼分论点。(三)对比式分解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 分论点。一颂。一分论点提炼应该注意的问题131 .必须有一个合乎题意的中心论点(只能一个)。中心论点应当尽快地、旗帜鲜明地、 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最好在第一小节摆明中心论点,三四行文字即可。2 .必须在中心论点下面分解出两个或三个小论点(又叫分论点)。决不容许眉毛胡子搅 在一起,仿佛在考查阅卷人的分层次水平。3 .小论点之间的关系,在考场上应当回避“并列式”,采用“递进式”。并列式,容 易相互干扰、

14、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似分而未分。递进式,层层深入,逼着你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可以避免出现“平面铺陈”的毛病。4 .如果你实在“递进”不起来,那么,请采用下面的分析方法:立足于“中心论点”, 向“前因”和“后果”两个方向探索。二 分论点表述需注意的问题1 .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不能一个从“类”的角 度,一个从“因”的角度,造成逻辑混乱。2 .分得开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这样能够使作 文内容更充实。3 .排得顺分论点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例如:人集体国家, 物人。论据论据是对论点进行说明和论证的材料。主要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

15、据两种。事实论据,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和各种统计数字等。俗话说“事 实胜于雄辩”,在议论文中列举典型而充分的事例,那是最能证明论点、最有说服力的。理论论据,指的是含义正确,经过实践检验的成语、名言、警句或自然科学的原理、 定理、定律、公式等。理论论据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特别是经典著作和权威性言论,能 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选择论据的要求1 .论据选择需围绕中心论点。我们在选择材料作议论文的论据时,第一个最基本的要 求就是所选的论据一定要紧紧地围绕中心论点,所选的论据的中心必须能为中心论点服务, 一句话,就是所选的论据的中心必须包含有这篇议论文的

16、中心论点所包含的内容。142 .论据要真实。也就是说,论据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生活逻辑,符合历史事实。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证明作者的见解、观点。虚假的材料,对论证中心不但起不到良好 的作用,反而会产生背离、歪曲中心的后果。3 .论据要典型。材料必须有代表性,有权威性,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在 写作中列举名家的名言和事例,是有道理的。如果只举那些平凡的、表面的,没有经过历 史考验的材料,即没有代表性、规律性、实质性的材料,岂能充分地证明中心,从而使论 述精辟?使用论据的方法(一)使用事例论据的技巧1 .围绕论点概括论据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曾说:“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事例材料用进议

17、论文中是 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因此要简洁概括,高度浓缩,但平常积累的常常是完整的故事,所以 首先要学会把故事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保留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删去与论点无关 的内容。概括事例论据的要点包括:对象、事件、结果。2 .紧扣论点分析论据常用分析论据的方法有:(1)因果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 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 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 具体使用技巧如下:思路:为什么是因为标志性的词语:“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主要步骤:直接

18、点明观点,并阐释观点一引述事例一追根求因(为什么呢?之 所以是因为)一得出结论(2)假设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就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此 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 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可以正例反向假设,也可以反例正向假设。具体使用技巧如下:思路:反面假设结果展示正面强调15标志性词语:如果XX不,那么僦会)(或:那么XX怎么能呢?) 因此(由此可见),主要步骤:列举事例一反面假设(试想,若如果无)f结果展示一正面强调(推 断事例符合中心论点

19、)(3)归纳演绎法。就是在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 明的论点上。具体使用技巧如下:思路:列举事例归纳共性揭示实质标志性的词语:“无论还是都” 总之” “这些都” ” 无不验证了”主要步骤:一句话概括事例,用共性实质扣论点(4)条件分析法。即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揭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具体使用 技巧如下:思路:对论据存在条件进行的分析,用的是条件关系复句标志性的词语:“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等主要步骤:围绕论点概括论据一运用标志性词语扣论点分析存在条件馨提示分析事实论据注意事项: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事实论据需要同分析论证结合起来。可以针对一个事例,从事

20、 例的原因、条件与发展等入手,可综合运用假设分析、因果分析、条件分析等多种分析方 法,从而多角度、多层次探究事例与论点的关系,使说理有据,论证有力。(二)使用理论论据的技巧1 .理论论据的引用方法(1)直接引用。对一些自己比较熟悉、记诵准确的名人名言,可以引用原文,并写明作 者与出处。(2)间接引用。对一些有一定印象,但具体字句难以落实的名人名言,可以写出它的大 意,并以“一位名人说过”等开头。对一些难记的古文,用现代汉语写出它的含意也 可以。只要在间接引用时,能抓住原句的精髓,作用也一样。2 .理论论据的分析技巧16面对引用的理论论据,要坚持“引文加分析,分析扣论点”的原则,可以从以下两方

21、面分析让其为论点服务:(1)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名句,最好能稍加解释,不必字字落实,意译为主。同时,联系 观点,作出阐发。(2)如果引用的是白话文的通俗语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不存在障碍,我们就要抓住引文 中的关键字句与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来加以分析,把它的内容更明确地揭示出来。如 果其中用到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更要作一些叙述,使论据含义清楚地显现。理论论据使用注意事项:运用理论论据要做到准确、恰当。援引革命导师的言论和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定 要准确无误,不可有任何的改动和差错。如援引大意,可不加引号;如记不清名人的姓名,则可用模糊性语言表 述,如“有位名人说过”。在引用时,也要选取最恰当、最有用的

22、部分“为我所用”,并 努力使之与自己的语言连贯、和谐。(三)综合使用论据的技巧1 .引用 举例相结合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既讲究理论论据,又讲究事实论据,事实可以直观地再现情景, 引用可以借名人之语增强议论的力度,二者的结合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2 .同类互补,深刻剖析如果手头有两个以上的人物素材该怎样用呢?可以将几个论据用排比方式组合起来, 相互补充,形成集团效应。但要注意决不能只是简单的材料堆积,要注意对材料的共同作 用进行深刻剖析,将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起来。3 .正反对比,突出主题面对同一个话题,总能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人物素材,运用对比手法将这两种人物放 在一起做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

23、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4 .层层堆叠,铺排有力有意的铺排与盲目的堆砌不同,它能够使语言构成一种铺张之态,就是运用排比举例, 这样简洁充分,一个接一个,让人不能不信服其论述的观点。在作文时,如果所举事例是17 众所周知的,铺展开来则难以给读者新意,这就不妨考虑用排比举例。这样能充实议论文 内容,增加论证力度。让你的文章深刻起来“深刻”是“发展等级”的第一项要求,是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 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只要能揭示社会生活中富有意蕴的人和事,说理深入浅出,剖析有 理有据,令人心悦诚服,就是有思想深度的文章。这需要考生对周围生活现象有深刻的洞 察力、敏锐的反应力,对作文所

24、提供的材料、文题、话题有深刻的理解力,对所确立的中 心有生动的表达力。“深刻”,是对文章内容方面的要求,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思想而言。在高考考试大 纲中,对“深刻”的要求是这样表述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也就是要求文章:一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具有深邃的见解;二能 进行深入地分析,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三能做到观点鲜明,蕴含哲理,给人启发,令人 深思,催人奋进。在具体写作时,首先应该立意深远,见解深刻,说理透彻。一、要从社会生活的现象出发,透过现象洞察本质,挖掘现象背后隐含的比较深刻的 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在观点上能给人以启发作用。当然,这深刻的见解,不是

25、凭空 而来,也不能随意引申、无原则地提高和升华。它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 可靠。在揭示本质的基础上,还应该进一步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其社会根源和思想 根源,或是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并总结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二、对事物的内在关系应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就要求考生在发表见解时,有自己 的思考,能找到一个更新的角度,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比一般的认识更上一个层次, 要避免人云亦云。因此,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要留意身边的各种人或事,要关心 社会生活,关注时代发展,使自己的思想认识与时代同步。有些学生平时只埋头于书本, 这是不合适的,也是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

26、三、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恰当地辩证分析,要能给人以思辨的力量和气势,使文 章脱颖而出。(一)深入浅出,振聋发耳贵181 .厚积薄发,从一般的生活事例中发现物理、事理、伦理、政理和哲理。要使自己的 文章充满哲理,又颇有启发性,就需要平时学会观察思考,以持久的积累,建立深厚的底 蕴,求广达深,博观约取,厚积薄发。2 .把理说透,对一些现象要提出高于平庸、异于寻常、深于一般的见解。3 .辩证说理,在全面周密的分析阐述中发表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新意的观点。(二)议事说理,洞烛幽微1 .学会在立意时运用唯物辩证法。2 .学会在行文中运用因果论证法。要使文章“议事说理,洞烛幽微”,方法很多,但因果联想、

27、因果分析和因果论证(议 论文)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其中因果分析的具体方法是:(1)善于分析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使论证过程有主有次,有面有点,有详有略,既准 确又精练。(2)善于分析事物(现象)产生的多层原因,并揭示出最终极的原因。越是揭示出深层次 的原因,就越能说明问题的实质,也就越有说服力。(3)善于进行异因同果、同因异果和互为因果的分析。前二者分别指异中求同和同中求 异,后者则是说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这是普遍的现象,三者都是辩证逻辑的要 求。(三)见几知势,预示前瞻这里的“几”,是指事情的征兆,“见几”指事前能洞察事物的苗头、动向。这个意 思现在也叫“前瞻”,是指展望、预测的意思。

28、具体来说,文章“预示前瞻”的特点指思 想前卫,有远见卓识,能给人以开阔视野、知所趋避的教益。这是一条非常高的标准。前 瞻性主要体现在立意上。要求能够及时洞察事物的现时矛盾并预见将会出现的矛盾,及早 探寻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站在时代 潮流的前头引导舆论,推动事物的发展。前瞻性的内涵包括这样几个方面:敏锐性、预见性和洞察力。敏锐性是对事件(物)敏 感和辩证意识的集中体现;预见性是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及其未来结局通过分析论证进而作 出的有一定价值的论断;洞察力指的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在看未来,透过表象看 根源的能力。19 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然

29、后向其原因上追溯思考,最后结合材料自问自答,以原 因立意。C0ILU (2016高考全国卷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 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 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 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 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30、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名师示例这则材料所述事件大抵包含以下四个层次,出现四种结果:结果一:小羽改进研发新式花茶。由果溯因:问:为什么会有这一结果自问自答:因为“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 出新”,成功的原因是创新。立意一:创新能取得成功。结果二:新式花茶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由果溯因:问:为什么会有这一结果自问自答:因为厂家违反市场秩序和法律规 范。立意二:诚信和规则。结果三:小羽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制定标准并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由果溯因:问:为什么会有这一结果自问自答:因为小羽不想让刚兴起的产业这 么快就走向衰败,想“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这体现了小羽

31、的责任担当意识、 规则意识、合作分享意识、大度智慧等。立意三:精明、随机应变的市场头脑;自觉的市场规范(标准、规则)意识;合 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分享与共赢;协作精神与带头(领袖)意识。结果四: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成为致富带头人。由果溯因:问:为什么会有这一结果自问自答:“努力逐渐见效” “集中精力率 领团队不断创新”。首先要敏锐地发现旧事物的弊端,发现萌芽状态的新事物,感受时代的气息,感知时 代的脉搏,思于心胸,形诸文字。其次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近两年全国高考各地卷作文题,为考生提供了施展这方 面才华的天地,对此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审题训练确有必要。高中生要逐步学会在文章中表 达超乎一

32、般见解的、带有远见性和前瞻性的看法。让你的文章丰富起来议论文材料丰富体现在“论据充实”方面,“论据充实”,是指在议论过程中能广征 博引,纵横开阖。写作议论文时,在确立了富有新意的正确观点之后,还要选用真实、典 型、新鲜的论据来证明。这些在行文中的理论引证、事实例子、类比事例、数字资料等等 要充分而有力,避免空洞的分析,不泛泛而谈,不人云亦云。充实的论据来源于对生活、 对社会的关注。我们平时要注意思考人生,思考社会,回忆亲情,感受友谊,搜集让我们 感动、让我们觉醒的生活片断。充实的论据还来源于学习。学习书本,广泛阅读,厚积薄 发。其主要策略是:(一)丰富材料1 .要善于提取平时积累的材料。高考作

33、文尽管范围很广,但从大处来说,无非是自己、 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然等几方面的话题,如果在平时阅读时就这些方面多 作思考,积累一些有用的材料,考场上就不愁没有东西写了。平时可以分门别类地收集、 整理、归纳知识材料,构筑自己的知识仓库。2 .要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最简单的,可以先从正面,再从反面;或先说必要性, 再说可行性,最后说效果;还可以从个人、集体、社会这样的多层角度思考。平时要注意 进行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的练习,扩展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多角度地去思考 问题会使文章材料丰富起来。(二)丰富论述要丰富论述,需用以下几个技法:技法一:古今中外充实广度要写好议论文,必须注意

34、所采用的材料的广泛性,即它的“广度”。在这方面,很重 要的一点就是取材要兼顾古今中外的各个方面,选取典型材料。技法二:点面结合充实厚度20点式论证,就是在一个比较大的段落内,抓住某一个事例或某一句名言进行分析论证。 它的好处是笔墨详尽,说理透彻。面式论证,就是在一个比较小的段落内连续铺排三个以上的事例或名言进行论证,一 般以排比句的形式出现。它的好处是笔墨节俭而材料丰富。技法三:强化分析充实力度分析是议论文的看家本领。事例和名言只有借助分析这一链条,才能与你要表达的主 旨发生联系,所以,列举事例、引用名言以后,还要紧扣中心主旨,对所用的事例、名言 进行分析和阐述。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强化“分析”

35、效果:强化“分析”点一:运用因果推理法分析运用因果推理法,要在列举事例之后,找出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因果句 的形式进行分析说理。因此,写作时应该注意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的阐释和表述, 用原因与结果的必然联系来证明论点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其表述形式常为“(正是)因 为所以”(由因导果法),”之所以是因为”(以果溯因法),“既(然) 就(那么)” ”因此”等等;另外,运用因果思维分析问题时,不要主观臆断, 以免造成论证的似是而非、简单肤浅,要对事物发生的原因进行认真思索,不能只考虑单 一的或表面的原因,而应该根据事物的结果和复杂情况,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深入思考。强化“分析”点二:运用

36、假设推理法分析运用假设推理法分析,就是运用假设因果法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运用假设因果法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所举的例子是正面的,就 要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所举的例子是反面的,就要从正面进行假设分析。其表述形式 常为“假如不是那么”“如果没有怎么会”“假如是那 么” “如果是会” ”即使也”等等。技法四:正反对比充实深度这种方法,所举事例形成正反对照,然后加以分析,论证观点。也就是将相对或相反 的论据摆在一起进行分析议论,从对比中突出、强化其对中心观点的论证力量。思路:正面例子一反面例子一对比分析或正面例子一正面或反面分析一反面例子一反 面或正面分析注意

37、:(1)要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所选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 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论证时要紧扣文章的中心。21(2)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若文章从正面立论,论据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 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三)丰富文化味要丰富议论文的文化味,就要善于引用名言警句或诗词。引用论证是议论文写作中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而议论文内容的丰富,很大程度也与 引用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名言名句或诗词中名句的引用,不仅能体现考生扎实 的语文功底,良好的文化底蕴,也能有效地展示其文章内容的丰富。如:遭遇坎坷时,需要心安。李白被贬回乡,却豪放不减,安

38、心享受难得的自由。于是, 有了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 潇洒与大气。苏轼流放海南,却悠然依旧,安心享受难得的悠闲,于是,有了 “日啖荔枝 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自在。李白、苏轼仕途失意,但内心却并不为之所动,而是 依然心安自在,快乐满怀,于是,成就了他们驰骋诗坛,流芳千古的伟业。心安者,成万 事。(选自说安)22立意四:创新合作、社会责任、分享共赢等。方法2把握关键,纵横开掘有的材料较长,需先压缩概括材料,然后再抓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文眼”)进 行纵横思考,反复推敲,理解意蕴,从而找到立意的突破口。例(2016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

39、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 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 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 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 作。名师示例材料共三段文字,第一段是针对当下

40、人们生活现状的陈述;第二段文字是对人类将来 生活场景的想象;第三段文字是在前两段的基础上引出所要写的话题“虚拟”及对待“虚 拟”的三种做法。很明显命题者的意图就体现在第三段文字的两个关键词:虚拟、现实。虚拟世界里的“虚拟”与现实世界里的“现实”,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最后 可以根据材料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辩证分析。立意角度至少有以下几个:(1) “虚拟”世界利弊共存,对于“虚拟”世界潜在的疏离“现实”世界的弊端,应当 保持警惕。(2) “虚拟”世界为当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应当善用“虚拟”技术,改善人 类生活。(3) “虚拟”世界并非万应灵丹,与它保持适度距离,方能更好地享受“现实

41、”世界的 美好。(4) “虚拟”世界是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远离并非良策,应当以趋利避害的心态对待。即时演练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确定作文立意。高尔基花致M.A.彼什科夫:“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 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 松愉快的。那时候,你会感觉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 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1)这则材料的关键句:(2)这则材料的立意:答案:“给”永远比“拿”愉快。(2)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方法3明确任务,深处驱动这一立意方法适合近两年出现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42、,是 指命题者提供现实性材料,创设真实情境,呈现对立问题,增加任务型指令,要求考生按 照指令完成写作任务、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处理方案的作文形式。对这种材料审题立意 需要:第一步,明确任务。这种材料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具体表现在:第一,材料往往具 有争议性,争议性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第二,关涉的人物对象或问题不止一个,而 是几个或几类,这就使“任务”的指向有多种选择;第三,命题者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 倾向性。正因为材料的多元性,立意时需要对材料涉及的多个人或问题作出选择,明确写 作的任务。第二步,确定立意。立意切入口要“小、新、深”,便于深处驱动写作。因为写作时 要展现选择的原因和权衡思考

43、的过程,去挖掘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等。因此立 意思考时要“小、新、深”。他呵(2016高考全国卷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 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 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名师示例4第一步,明晰写作任务。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语文素养的作用,第二句话是提 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

44、径。根据材料后的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 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可知,写作任务是阐述“三条途径”,而非“作用”。并且 题干中有“比较上述三条途径”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的具体写作任务指令,立意时 不可忽视,要对上述三者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进行必要的权衡、比较,从而形成自己的看 法。第二步,确定立意。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就是三个立意的角度,可以选择其中 一两条途径立意,或综合三条途径立意。立意:(1)课堂有效教学:从一个好老师的影响、引领和严格教育的角度写。(2)课外大量阅读:从读书的作用写,读书可以陶冶性情、丰富阅历、提升境界;读书 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提高语文素养

45、的捷径是大量的课外阅读,要好读书、读好书、书读 好,才能夯实语文素养。(3)社会生活实践:从社会实践的作用写,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陶行知说过“生 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4)两条途径:”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习,课堂有效教学是基础,课外 大量阅读或社会生活实践是补充。(5)三条途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单靠课堂教学,语文素养难以提升;大量的课外阅读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不二法门,等等。方法4化虚为实,寻找对应诗歌、比喻、寓意类等材料因其题旨和意图含蓄隐晦,不容易分辨,这时应化虚为实, 寻找材料与生活的“对应点”或材料中的关键词与人生的“对应点”,化大为小,

46、化抽象 为具体。即跳出材料,向自然、社会、人生等维度延伸拓展,与现实挂钩,更深切地理解 题意。这时,考生不妨做个“菩萨心肠的观世音”。“菩萨心肠”就是指思想上要健康向 上;观,是指要观察社会、人生;世,指留心世态炎凉;音,乃“隐”,材料隐含的内涵。曲(2016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 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 明。名师示例这则材料属于寓意类材料作文,寓意类材料

47、影射的是社会人生,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行 囊”与“旅程(路途)”,立意可以从“行囊”的隐含义入手,化虚为实,赋予其具体的意 义所指,并从“行囊”与“旅程”的关系这一角度来立意。寻找材料与生活的“对应点”,化虚为实,也就是要寻找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 词“行囊”“旅程”与人生、社会的对应点,也就是它们的象征意义。行囊:旅行者出行时使用的行李袋;对应人生:人生旅途中个人需要的储备库;备 好行囊:行李袋中准备好了旅行中的各种东西;对应人生:人生储备库中需要准备的诸如 诚信、正直、责任、执着等品格精神。旅程:旅行者的路途或行程;新的旅程,指即将开始、未出发的旅程;对应人生: 新的人生征程。二者关系:谈行囊必须结合人生旅程,谈人生旅程必须考虑行囊。根据材料中的引导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提示,把“有的”化 虚为实,使之具体化,形成所写文章的话题及主旨。立意:(1) “书到用时方恨少”,要不断储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