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准备(一)课标研读课程标准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根本依据,要认真研读义务教育道 德与法治课程标准(79年级),将其细化为教学内容,做到心中 有标、手里有法。1 .深入理解课程性质、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在课堂教学中体 现课程的方向性、思想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2 .准确把握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依据课程标准规 定的学习主题、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明确学业要求,制定相应的 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分解学习主题为具体的课时内容,细致研读 课程内容中对核心概念、能力层级等方面的具体表述,以此指导教 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3 .
2、认真研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课程实施。明确教学要求,研 究考试评价的立意、导向、依据与标准,理解教材编写要求,重视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二)教材解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性资源,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 局,明确课时内容在整册书、单元、学习主题中的地位和作用。1.围绕课程标准要求,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统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道德教育、生命平安教育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2)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学习情况随堂自测,巩固教材重点、难点知识,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能力提升服务。 可课前预设,亦可在课堂根据进度和实情作出调整。发现课堂教学 环节没有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辅导,及时采取补救
3、措施; 同时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观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三)课堂小结1 .以板书、思维导图等方式呈现,力求简洁、优美,有所创 新,层次结构清晰,表达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巩固知识、促进理 解、锻炼能力,防止知识的简单重复与整体搬迁。2 .语言简练,有概括性,有指导性,对教学内容总结升华,注 重培育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四)作业设计作业容量适度,符合实际需要。分层布置作业,防止机械记忆 性作业。倡导实践型、探究型、活动型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引导学 生通过亲身感受、体验、探究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道德情 感,树立法治观念,增强实践能力。(五)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以此
4、总结 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可以通过个体反思和集 体反思等方式,采用行动研究法、教育叙事法、比拟法、总结法、 对话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反思。鼓励教师在同课异构、一课多轮等活 动中进行教学反思。1 .围绕“基于情境、任务驱动、高阶思维、积极参与、真实体 验、深度学习、素养提升”进行反思。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反 思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得到开展,反思学生是否自主学 习、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真实体验。2 .捕捉教学中的闪光点、失误点、疑惑点,归纳整理,研究现 象背后的教与学原理,探寻教学中的开展点,以利于今后的开展。三、教学效果(一)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目标达成离不开课堂教学每个环节
5、,教学实施要紧密围绕 目标展开,为目标达成服务,有效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核心 内容的结论生成要准确科学,须根据目标达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学生主体地位突出,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且参与度高,课程核心 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实现全面开展。(二)学生素养开展课程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表达,是学生通过课程学 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程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 任意识。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前提,是指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认同,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表现
6、在政治方 向、价值取向、家国情怀三方面。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是指人们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个人品德、 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三方面。法治观念是公民行为的依据,是指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 求和自觉行为,主要表现在规那么意识、平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和 守法用法习惯四方面。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表现,是指人们所具备的健康心理、良 好个性特征和积极品质,主要表现在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 上三方面。责任意识是学生成长为有担当精神时代新人的基础,是指人们 履行义务、承当使命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7、主要表现在主人翁意 识、担当精神、有序参与三方面。(三)教师素质提高1 .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要求,有理 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做到政治强、情 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 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 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 统一,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 性。2 .教师专业知识扎实,知识面广,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学科 前沿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尊重、关爱学生;仪表端庄,教态自然; 语言准确、精炼,富有感染力;处理、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8、强,具有 相应的教学机智,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生成;教学组织形式、方 法科学有效。国情教育四个主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与 家庭、他人、社会、国家、人类文明的关系,梳理由课程到单元、 再到课时的逻辑关系。3 .把握教材内容特点,明确培育学生课程核心素养要实现的目 标和要解决的问题,系统化建构知识体系,防止传授单一的、零碎 的知识。4 .分析课时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教材编写思想性、思 辨性、生活化、栏目形式多样性等特点,明确内容结构,梳理内容 逻辑,把握重点难点,对教材的正文及栏目进行研读和解析,理解 教材栏目的设置意图,厘清栏目与正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完成栏目 所设置学习
9、任务,为正文结论提供支撑和佐证,深化对教材的理解 和把握程度。(三)学情分析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情分析是教与学目标设定的基础。 教师可做课前调查,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现有的认知经验、个 体差异等角度进行学情分析,预测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 碍,预设问题及解决方案,注意挖掘和发挥学生的优势。(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 排所确定的方案规划。教学设计要基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 水平和情感体验,整体思路清晰,过程简洁流畅,问题环环相扣, 点拨巧妙入心,资源整合有度,目标达成有效。教学环节要主题鲜 明,立意准确,过渡自然有序,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经
10、验,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到达的标准或结果的预 期,科学合理的目标对于课堂教学至关重要。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应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关注学生全面开展, 遵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路,使目标设定符合初中学生的 认知水平,能加强初中与高中、小学思政课的有机联系。叙写目标一般情况下应包含五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 行为程度、核心内容、行为条件。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可 表述为“使学生” “让学生”;行为动词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 为;行为程度是学生到达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测学习表现 或学习
11、结果所到达的程度;核心内容涵盖知识、能力、价值观等多 个维度,要准确把握教材文本的核心概念,表达思政学科能力的提 升和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行为条件是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 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 完成行为的情境等。可根据学情、教情、校情,适中选取五个要素 中的局部要素来叙写目标,以适切的目标促进教学。提倡探索设定 以学生为行为主体的学习目标。目标表述要完整、规范、具体、可 操作、易检测。在任务落实过程中,不同层次学生均能达成预期目 标。要防止目标错位、拔高或降低。2 .教学方法坚持学为中心的理念,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 一”要求,依据课程标准、教
12、材内容和学情,因材施教,科学选择 教学方法,重视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培育,积极探索基于情境、 任务驱动、高阶思维、积极参与、真实体验、深度学习、素养提升 的课堂教学,开展工程化学习、研究性学习、议题式学习,激发学 生学习主动性,突出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在体验感悟中提升道德与 法治课程核心素养。(1)活用教材栏目。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将真实案例、真实生 活情境引入课堂教学,开展参与式、体验式、启发式、互动式、探 究式教学,综合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辨析辩论等 多种教学方法。把学生关注度高的问题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答疑解惑,实现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防止教学方式单一,“硬 灌,“漫灌
13、”。(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学为中心的 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互联网+”技术应用,积极 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 综合素质。(3)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 题,通过校本教研、行动研究,依靠集体的力量予以解决,做到博 采众长、方法得当。3 .教学内容表达社会开展的要求,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 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以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为基础,突出中华传统 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有机整合党的领导、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国家平安、生命平安与健康、国情、劳动教育等相关内容,将 这些主题有机融入“成长
14、中的我”的自我认识,我与家庭、他人、 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关系中,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 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强化思想和价值引领,加强课内外的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处理个人与自然、家庭、 他人、社会、国家、人类文明的关系。4 .教学过程(1)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所呈现的思维演进路径,围绕教学目 标设计教学过程,确立新课导入、新课学习、课堂小结、课堂作业 等完整的教学环节。(2)教学重难点突出,防止概念化、孤立地传授和记忆知识。(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不同程度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给 学生合作、探究、质疑留足时间。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个 体差异,注重学生学习思维
15、、习惯、方法的培养,防止“一言 堂”。(4)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策略有效。课堂容量适当,各环节 时间分配合理。预设与生成处理恰当。反应及时,评价科学。5 .教学活动活动形式科学、丰富,活动设计基于情境,任务驱动,培养学 生高阶思维,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获得真实体验,实现深度学习。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创设真实情境,设置促进问题解 决的学习任务或议题,任务、议题指向明确,与教学内容相匹配。6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事关学科教学开展的方向。要把评价贯穿课程实施的 全过程,通过评价进一步落实课程标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 展,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功能。(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要
16、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 向、坚持育人为本、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坚持发 挥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2)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综合使用观察、描述性评语、工程评 价、访谈、作业、纸笔测试等方式,开展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 价、总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开展性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 作用。(3)评价的内容、方式和结果要科学、客观、公正。对学生评 价的语言要规范,有激励效果,要以问题解决和学科素养的提升为 导向。评价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调整学习方式和 教学方式。(五)资源利用课程资源是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
17、果的重要支 撑。教师可以从广泛的社会生活和文献资料中选取资源,包括模范 人物、身边人物与事物、文化环境、图书音像资料、数字化资源和 实践活动等。要坚持目标导向,精选优质课程资源;调动多元主 体,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建立开发机制,共建共享课程资源。二、教学实施(一)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之始,运用恰当的 方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关心课堂学习内容,进入学习状态的教 学行为,具有探测学情、引入新课学习的功能。导入环节要能引起 注意,激发兴趣,沟通情感,启发思维,明确目标,建立联系。1 .导入环节要依托教学内容,坚持思想性、多样性、创新性, 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导入要因课
18、而异、因生而异。2 .合理选用情境、任务、故事、案例、游戏等方式导入,或以 温故、衔接、直接等方法导入,充分发挥导入的功能。3 .新课导入要简洁高效,防止拖沓冗长、空洞乏味、千篇一 律。(二)课堂学习.基础知识学习(1)依据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建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厘清教材逻辑线索,掌握主干知识、核心内容,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获 得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形成,防止知识零散、模糊和碎片化。(2)注重知识迁移,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及意义,探寻“显性”知识符号背后蕴含的学科思想、学科观念、学科方法,实 现价值认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不同单元、模块、学科 的“融”“通”“合”,学以致用,指导实践。(
19、3)通过教师启发、引导、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探究性学习等方式,辅助导学案、学历案、思维导图等手段,引导 学生开展基础知识学习,解决疑难问题,实现对教材文本知识的理 解和掌握。1 .重点难点突破(1)用信息技术、语言技巧、逻辑梳理等方式突出重点,以任 务驱动、情境探究、议题式教学等方式突破难点。创设真实的情 境,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挖掘其他课程和活动 中蕴含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引 导学生积极思考,梳理学习内容,在内容体系建构中强化重点、突 破难点。(2)突破重点难点的环节时长设置要科学、适切。防止逻辑混 乱、分不清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2
20、 .典型例题解析选用命制科学、高质量、有代表性的习题,鼓励原创。选择初 中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问题和典型事例作为素材,习题 情境真实,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指向课程核心素养培育,练习或考查的目标与课时目标一致。题意 描述规范,评价标准明确,题量适中,难易适度。习题讲解要剖析试题立意,分析试题情境,精准确定设问指 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组织答案,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 的学科思维能力。鼓励采用学生自讲自评、互讲互评等方式,引导 学生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分析事件,辨析观点,充分表达。要指 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析、评价问题,树立正确的评价观。3 .学习活动设计(1
21、)开展工程化学习、研究性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 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自由 表达,用辩证思维看待事物,使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气氛浓。应避 免脱离教学内容的无序性、随意性活动。(2)学习活动围绕目标有效开展,具有针对性、恰当性和适度 性。教师要善于转换角色和定位,欣赏、激励、唤醒学生,要做活 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3)学习活动要指向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 格和责任意识等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4 .随堂自测反应(1)测试及时,可采用知识回顾、习题练习等方式,测试内容 具有规范性、代表性,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容量适度,能反映基础 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指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指向 学科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