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海南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海南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海南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基本要求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突显海南学生特色印记,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和自贸港未来的建设者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发展,有效提高我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质量,指导学科教师精准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国家及海南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义务教育道
2、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79 年级)教学要求和我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特制定本要求。一、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是实施教学的一切准备活动,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1.研读课程标准 正确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实施建议设计教学。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对接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创设多样性的学习情境,体现课程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做到“教学评”一致性。2.研透教材 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依据教材编排体系,综合考量各学段、各单元、各教学内容之
3、间的关系,认真研读教材中的“单元导语”“课导语”“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相关链接”“方法与技能”“拓展空间”等助学系统材料,明确学期、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强化“大单元”意识,努力克服教学内容的“碎片化”和“唯内容化”倾向。2 3.精选和开发丰实教学资源 教学要围绕课程内容体系,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结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进行讲解。要将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引入课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4.分析学情 深入了解年级、班级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等真实情况
4、,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思维特点、学习情况等,确定教学起点,关注新旧知识的衔接,以学定教,根据学情调整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注意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5.制定阶段计划 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学校教学工作安排及学科组(备课组)工作计划制定个人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聚焦问题、突出重点,要可操作、可评估。教学计划包含课程总目标及学期课程目标、学情分析、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分析、减负提质措施、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教学检测及评价、学生辅导等。6.做好备课 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备课,倡导以课例设计研讨,观摩研讨为载体的集体备课,资源、成果共享,角色、任务分担。集体备课次数原则上每月至
5、少一次,鼓励跨区域、跨年级、跨学段集体备课,鼓励建立“线上备课研修小组”。在集体备课基础上,个人根据班级学情,进行个性化备课。7.做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落实大单元教学理念,采用议题式等教学,体现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在课型选择上可以采用单元导读课、知识精讲课、观点思辨课、实践探究课、作业展评课等形式,课时安排可根据实际选择的课型科学设计。(1)教学目标 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关键问题,必须把培育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政治立场要鲜明、价值导向应明晰、知行要求需明确,落实好政治性与学理性、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3(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意图和
6、内容要求而定,教学难点要依据课程标准、学情和学科知识体系而定,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适度。(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选定,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开展主题化、议题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情境体验法等教学方法。要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灵活性与创造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构建有人文温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要完整、逻辑严密、步骤清晰,坚持素养导向。应包括课前预习、导入、教学内容、课堂总结等设计,并对学生的反应进行预设,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
7、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5)作业 作业内容要结合学生生活,创新作业方式,设计形式多样、难易适度、数量适当的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6)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目的明确、内容准确、高度概括、形式创新,整体布局合理,既能呈现教学重点,又能体现教学脉络和思维发展的路径。二、课堂教学 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8.导入环节 导入可运用开门见山、复习旧知、设疑造悬、激情引趣等方式,体现生活性、趣味性、新颖性特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任务,尽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讲解新课环节】
8、4 9.深度挖掘教材,科学落实主题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设置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五个主题。(1)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深入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在分析学情基础上,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其他重大突发事件等,创设生命教育情境的议题,引导学生主动观察、阅读、讨论与探究,获得生命教育。(2)法治教育 引导学生观看法治类节目和查阅法治资料,结合社会典型的案例,创设法治议题,或创设类似“小法庭”“情景剧”等情境,让学生开展自由讨论、辩论,使学生能够与情境充分融合,增强法治意识。(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引导学生收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9、,如神话传说、经典故事、名言警句等,充分利用好教材上的栏目,同时注重发现、利用学生中间和海南本地的先进模范等榜样资源,创设相应的教学议题,引导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4)革命传统教育 以重要节日、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学生观看建党题材的影视剧和专题片,举办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活动,理解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同时创设教学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共同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模范的故事,旨在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基因。(5)国情教育 教师可以从重大时
10、政、生活情境、影视媒介、调查研究等方面设置议题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可引导学生观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主题展览和新闻报道等,还可以组织现场观摩、生产劳动、研学旅行等实践体验方式 5 让学生走向社会,增进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强化作为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10.构建“大单元”主题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大单元”主题教学应根据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具体学情等,超越常规课和小单元进行多种课型的教学设计,不仅要有教学“点”的设计,还要有教学“面”的设计,更要有贯穿学期或学段的立体式的设计,要从原来只关注一个知识点或
11、一个课时转变为关注设计一个或多个知识网,促进学生的学习系统化,思维深度化,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实。11.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也要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加以领悟和理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采取热点分析、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模拟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2.充分应用信息技术 积极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树立互联网大资源观,不断增强信息素养能力,可结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学习强
12、国和海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资源,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各市县、各学校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应增强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意识,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持续更新优化资源。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严格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13.总结提升环节 在完成一定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后,对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进行总结提升,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并逐步转化成能力、素养。课堂小结要注意回应素养目标和教学重点,突出板书中的关键词及其内涵。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6 依据单元目标确定作业目标 00 为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分析学情等功能,要认真研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
1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 12 个学科作业设计与案例指引的通知等文件,按照文件精神实施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作业设计与布置要求】14.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科学制定作业目标 既要在作业中设计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应用,又要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行、法制观念,以及在真实情景与任务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核心素养发展综合水平。15.认真分析学情,增强作业的适切性 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着眼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关注不同学生生活经验、学习基础的不均衡性,分层设计作业,增强作业的针对性、适切
14、性。16.立足单元教学视角,科学规划作业设计路径 在教学实践中,建议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依据单元教学目标,确立课时作业设计目标。以下为推荐的作业设计路径流程图:17.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落实素质教育的初衷 要结合教学内容、作业目标和学生学习水平等要素,分类设计知识巩固型、实践活动型、拓展开放型等作业。注重设计带有团队合作性质的、项目任务性质的作业。作业除书面作业外,还可以采用实践活动总结、社会调查报告、政治辩论会等形式作为作业,为学生锻炼能力、认识自我价值、发现自我潜能、展示自我形象提供舞台。18.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编制作业内容 确定作业形式 明确难易程度 确定反馈方式 思考作业
15、评价 7 书面作业的单次书写量一般不超过 300 字。若有实践探究性作业,首先要保证作业实施的安全性,其次要适当控制时间,且每周不超过一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一般不布置课后书面作业,八、九年级课后书面作业一般每课时不超过20 分钟。【作业批改与反馈要求】19.书面作业的批改和反馈(1)作业批改与评价实行等级评定、文字指导和鼓励性点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描述性评语对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以及能力和素养作出评价,使学生感受到关注与尊重,恰当地认识自己的学业水平与努力方向。(2)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做到全批全改,寻找机会当面批改,及时进行二次批改,根据情况耐心进行多次批改,关注学生的点滴成长。(3
16、)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典型问题适时进行讲评,做好学生作业的批改记录,建立学生学习情况档案,进行统计分析,诊断学生学习态度、效果,及时调整教法,指导学法。20.拓展作业或实践作业的评价和反馈(1)学生自评,正确认识自己。对于学生的自评,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认可,呵护他们的求知热情,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2)学生互评,在合作中成长。通过互评,彼此学会客观评价他人,欣赏他人的优点,借鉴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3)评比展示,以榜样促成长。鼓励实践作业优秀的同学进行班级展示,让学生都有机会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实践作业的交流展示,保障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真正做到不让一个
17、学生掉队。鼓励教师在遵循上述要求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作业设计、布置、批改与反馈方面的相关探索和研究。四、课外辅导 开展课外辅导,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增强学校教育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8 21.自觉规范课外辅导行为 根据“双减”和“六项管理”工作要求,充分尊重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和意愿,制定课外辅导计划,让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课外辅导不讲授新课,不布置额外作业,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不以各种理由兜售资料,严禁有偿辅导。22.努力提升课外辅导效果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辅导,充分发挥课外辅导的作用。以当今社会发展和学生学习需求为依据,通过时政热点分析、法治知识竞赛、辩论赛、小品表演、演讲比赛、小论文评
18、比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课外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与答疑。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如针对因病请假,无法到校上课的学生,可通过线上教学或者家访做好辅导工作,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23.及时进行多维度反馈评价 根据辅导情况及时反馈。多维度反馈,可在辅导过程中进行,也可在阶段总结中进行;可用书面形式,也可用口头形式。为提高辅导效果,有需要时,应进行二次辅导或进一步深入辅导。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评价,能力发展评价,行为发展评价
19、,注重课外辅导的有效性,促进知行合一。五、考试与评价 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功能。【考试】24.合理安排考试频次 坚决落实教育部关于考试管理的要求,七、八年级只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坚决杜绝周考、月考、单元考试。九年级为适应学生毕业和升学需要,可在下学 9 期正常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后,在总复习阶段组织 12 次模拟考试,坚决禁止抢赶教学进度、提前结课备考。纸笔测试以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情境模拟等课堂活动,倡导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课外活动,引导
20、学生自主记录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制作表格记录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素养表现,并赋予一定比值的分数,成为纸笔考试评价的有益补充。25.优化设计考试内容 考试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为目标。考查目标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素养的发展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提升。考试内容要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等要求。试题情境要从时代要求出发,重视生活化、多样化、层次化,不得超标命题和随意扩大、压减考试内容范围,严禁将高年级内容、学科竞赛试题以及校外培训内容作为考试内容。试题难度要合理设置,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
21、开放性、综合性、应用型试题,防止偏题怪题,促进有效考查学生素养。26.科学运用考试结果 充分发挥考试的测评功能。教师要运用考试结果精准分析学情教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帮扶辅导,科学研判教学工作的重点难点,切实改进课堂教学。坚决反对仅凭考试成绩给学生“贴标签”,坚持以发展的、多元的标准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增强自信,激发兴趣,引领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教学评价】27.评价方式多元化 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开展评价。综合运用观察、访谈、作业、纸笔测试等方法全面获取和掌握获得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信息,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也要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行、价值观念;既要有教师的观察、记
22、录,也要有学生的交流、分享;既要有正面的鼓励、激发,也要有及时的订正、指导;既要关注全体,也要指导个别。28.评价资料信息化 1 0 围绕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实践性、体验性等特点,注重观察与记录学生在学习、实践、创作等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习惯、态度、效果,课前准备、课堂参与、课外拓展等进行写实记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和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实现评价资料收集的信息化。29.评价体系科学化 立足于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发展,运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开展评价。既关注过程,也关注结果;既关注单项,也关注整体;既关注纸笔测试,也关注探究与实践活动参与。构建课堂内
23、外记录写实、学期学段评语定性、作业学业数据定量的一体化评价体系。六、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教学行为和效果的总结和评价。在教学中,善于反思和总结,学会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创新,能让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境界得以提升,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30.切实加强教学反思(1)教师要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教学反思可围绕“教”与“学”两方面的亮点与不足展开。“教”要聚焦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情境的设置、问题的设置、学习氛围的营造、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方面进行反思。“学”不仅要聚焦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听课的状态、课堂的参与度等,也要聚焦学生在课下的表现,如作业的完成
24、情况、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进行反思。对于教学中的不足,要通过听课评课、请教专家、同伴互助、阅读相关书籍专著等方式,研究改进措施。(2)利用经常性、多样化的课后反思,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诊断,不断改进教学。呈现方式可以是课后记、教后感、教学札记、教学随笔等。(3)提倡写单元(专题)反思,对整个单元(专题)的教学设计、重难点的突破、小组合作的实施效果、学生的反馈等情况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究。31.认真做好教学总结 1 1 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认真汇总、梳理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措施和经验,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有一定深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总结,或一篇有较高质量的教学心得体会,在学科组内或校内交流分享
25、,不断提升教师个人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智慧。附件 1:道德与法治学科单元教学简析(推荐模板)附件 2:道德与法治学科课时教学设计(推荐模板)1 2 附件 1:道德与法治学科单元教学简析 单元 课题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知识结构;与新课标“四、课程内容(四)第四学段(79 年级)内容要求”等相关之处。单元学习目标 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确定素养的个数,可能包括 5 个素养目标即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也可能是其中的 23 个、34 个不等。叙写方式:按照新课标相关素养的描述及教学建议予以目标定位,主语是学生,按照“三维”叙写的方式进行表达。1.政治认同:通
26、过(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的)。(下同)2.道德修养:3.法治观念:4.健全人格:5.责任意识:单元教学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 单元课时设计(本单元教学计划几种课型、几个课时,分别是什么)1 3 附件 2:道德与法治学科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课时 课型 课时教学分析 本节课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选择该课型的依据;与新课标“四、课程内容(四)第四学段(79 年级)内容要求”等相关之处。课时学习 目标 按照“三维”叙写方式书写学习目标,主语是学生,一般 34 条目标为宜。所要体现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每一条目标的括号里面标注。(因单元目标已经“三维”叙写了,故课时目标可在此基础上指标化)叙写体例:1.通过教学
27、活动,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培养意识/观念,表现/养成行为/习惯(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康人格/责任意识)2.(同上)3.(同上)课时教学重点 课时教学难点 1 4 教学过程设计 以“情境感悟”“聚焦问题”“思辨释疑”“反思内化”四个环节贯穿教学全过程。着重突出师生的“双主”地位(即教师“教”的主导地位:如情境创设,活动设计,问题提出与点拨等;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如观察、聆听、思考、探究、分享、互动、笔记等)学习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情境感悟 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学情创设教学情境。一般采用趣味性、参与性强、科学严谨、贴近生活的素材,以直接、自然、契合的方式切入课堂,以此
28、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情感共鸣,进而引发思考,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在 老 师的 启 发 引 导下 做 出 相 应的行为表现。如 观 察、聆听、思考、探究、分享、互动、笔 记 等(下同)教师根据本课时、本环节指向的学业质量要求,结合师生活动情况,灵活采取观察、谈话等方 式 对 学 生 个体、小组(团队)、全体学生的学业表现进行即时评价。(下同)聚焦问题 围绕学习目标设置有思维深度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现场答辩方式,探讨问题原因和解决办法,将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在一系列有序的研讨中凸显并化解,由此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同时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
29、。1 5 思辨释疑 围绕与教材、生活有关两难问题、进阶问题进行求证、辨析。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碰撞,对问题产生更深层的认识;也可以采取“自主合作展示分析评价质疑讲解释疑”办法,通过学生集体讨论、合作探究来探讨问题的性质及解决方案;最后交由老师加以引导、指导或讲解,完成问题的解答。反思内化 结合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小结,组织学生谈体会、制作思维导图,以及梳理作业的答题思路等;布置实践作业,指导学生下课后通过社区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进一步加深思想感悟,运用所学、所思指导自己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实践行为,由此形成稳定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知、情、意、行”的有效统一。板书设计(思维导图)作业设计(13 道单选题,12 道具有探究题型的问答题或辨析题。)(设计者:学校+姓名)备注:以上内容部分为教学设计文本建议,使用过程中请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