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动静结合(4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626372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中的动静结合(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诗中的动静结合(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中的动静结合(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中的动静结合(4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中的动静结合 湄江中学:甘员绳教学目标:能了解和赏析动静结合的手法,并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教学理念:古诗中写景最常见也最能使人身临其境的手法是动静结合,通过这一手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寻找古诗中的意境并能够运用到自己以后作品中教学内容:1. 点提取:动静结合手法的讲解2. 点含义:“动静结合”手法是一种写景方式,往往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形象在意境中的和谐统一的手法3. 关键词:动态、静态、意境、和谐统一教学材料:1. 典型材料:王维山居秋暝2. 延伸及检测材料:辛弃疾西江月教学过程:1. 点导入同学们,相信通过我们上一节课的讲解,大家对这首诗都已不再陌生,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

2、背诵一下这首写景名篇(老师与学生齐背山居秋暝)我们知道这首诗历来以它所描之景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那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么它究竟在写景上有什么高明之处得以流传至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中写景的动静结合手法2. 点揭示:“动静结合”手法是一种写景方式,往往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形象在意境中的和谐统一的手法3. 点强化:小组作业:(1)诗中前三联均是写景,比较一下每一联写的景有什么区别?(首联均为静景,颔联动静结合,颈联均为动景)(2)对比前三联,小组讨论颔联中动静结合的具体体现及妙处。这篇作品中作者写景的妙处在于动景与静景交相出现,使诗中之景于幽静之中带有了灵气,更

3、加活泼生动了起来。首联之静,静得幽谧;颈联之动,动得灵丽。但真正将这动静串联起来,使之成为完整的一幅画,颔联则功不可没。仔细品味“照”、“流”二字。从上下文来看,“照”字承首联之静景,为静之描写收尾;而“流”字启颈联之动景,为动之出现开路。回到颔联本身,“照”字把月光之轻柔洒进了我们的眼睛,“流”字则让泉水之灵丽跳进了我们的耳朵,在视觉和听觉上让我们真切体会到此时此景之“妙”。这样一来,静景与动景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层次而不显杂乱,使诗歌意境的营造层层深入,也为其尾联抒情奠定了基础。4. 点延伸及能力测试:(比较阅读)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

4、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找出其中运用动静结合的诗句,并讨论它的好处。)5. 点回归:通过这两首写景妙句中动静结合手法的学习,不知同学们是否对于古诗中写景手法有了一定了解?其实动静结合是古诗写景中最常见的手法,一动一静的写景妙用,将几千年前我们无法见过的景写“活”了,让我们能够跟随诗人的脚步,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诗中的意境,同时也为我们感悟作者当时的心境打下基础。这就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6.作业要求:1. 反复朗读这首诗,结合自己的领悟,展开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要求:想象丰富、合理,内容与诗歌一致,语言顺畅,三百字左右) 2查找其他写景诗篇,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深入体会。7.板书设计景物描写首联: 静景(承) (听觉) 静之幽谧颔联: 静(照)动(流) 动静结合(视觉) (启) 动之灵丽颈联: 动景-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