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考案6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一、(2022.保定市高三摸底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秋思陆游人生四十叹头颅,久矣心知负壮图。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风凋木叶流年晚,秋入窗扉病骨苏。信步出门湖万顷,李鹰不用忆苑始【注、【注】 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张翰躲避乱世,因想念家乡的蔬菜羹和妒 鱼脍而辞官还乡。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B )A.首联诗人感叹自己年龄已到四十岁,内心也早知道辜负了一生的抱负。B.颔联中的“闲日月” “醉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闲适自在的心情。C.颈联写落叶和透过门窗的寒气,点明了深秋的时节和诗人的身体状况。
2、D.闲居的诗人面对着秋色秋景,思绪万千,全诗表达了诗人秋日所感。【解析】B项,“闲适自在”错误,陆游是爱国诗人和民族英雄,句中“闲日月” “醉 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无可奈何的心情。2.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6分)答:含意:诗人随意漫步,推门出去,只见碧波万顷,湖光秋色扑面而来。不禁想起西 晋的张翰,为了家乡熊菜羹和妒鱼脍的美味竟辞官还乡;而自己连官都不用辞,眼前这湖中 多的是藤菜和妒鱼。(意思答对即可)思想情感:借张翰“藤妒之思”的典故,反用其意,表达了诗人对闲居的不甘心,表达 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理想。【解析】 注释说“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
3、张翰躲避乱世,因想念家乡的 苑菜羹和妒鱼脍而辞官还乡”,据此可知,“季鹰不用忆苑妒”是用典,运用“苑妒之思” 的典故,张翰的“荒妒之思”是躲避乱世;而陆游心里想的却是在天下纷乱之际,如何建功 立业、收复中原。诗中反用其意,表达了诗人对闲居的不甘心,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 收复中原的理想。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题胡逸老致虚庵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篇常作灾。(2)李白在蜀道难第二段中,以“一连峰去天不盈尺.”夸饰山峰之高,以“一柏松 倒挂倚绝壁.衬托绝壁之险。(3)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一转轴拨弦三两声.写其校弦试音,接着 诗人用”一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赞叹,一个“情”
4、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 的。25 .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6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总结了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提出了 “爱其人” 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爱其人”给六国和秦国都会带来“ 一那么足以拒秦_、一那么递三世可 至万世而为君.”的好结果。(2)苏轼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一,一泣孤舟之釐归. ”着眼于音乐的表现效果, 从侧面写出洞箫强烈的感染力。(3) “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 象,这两句是:“ 一小楼昨夜又东风一,.故国不堪回首月明电.。“26 .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6分)(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
5、慨叹物是人非、充满无限怅恨的两句是:“ 一雕栏玉砌应 犹在.,一只是朱颜改.。,(2)蜀道难中,李白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劝人警惕战乱的发生, 警惕蜀中“猛虎、长蛇” _磨牙吮血一,杀人如麻.”的凶残性。(3)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早年技高貌美,盛极一时,现在却飘零沦落,今昔比照之下, 借梦表现她这种悲叹的句子是“一夜深忽梦少年事_ ,一梦啼妆泪红阑干. o27 .(2022.冀渝粤联盟校质检)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6分)(1)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青年要有新担当。论语中,“ 一士不可以不弘毅_ ,任 重而道远.”两句表现了古代士人涵养坚毅品格、胸怀天下的使命与担当。(2)不驰
6、于空想,不鹫于虚声。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也两句与新时代我们所大力倡导和弘扬的务实态度、实干精神不谋而合。(3)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登高中,“一艰难苦恨繁霜鬓_ , 倒新停浊酒杯一 ”两句表现了诗人杜甫心忧国事、朴素深沉的爱国情怀。28 .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6分)(1)杜牧阿房宫赋指出,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一使六国各爱其人, 那么六国能抵御强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 ” ,那么秦可江山永固。(2)在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舷而歌,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是:“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3)李商隐锦瑟中的“一沧海月明珠有泪
7、_ , 事田日暖玉生烟”两句,用阴阳冷 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29 .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6分)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 宋时的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一封狼居胥”之雄心,也只怕会是“ _赢得仓皇北顾 _”的结局。(2)李商隐锦瑟中“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二句与开篇“华年” 相呼应,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及失落、困惑之感。(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作者受着委屈、压抑着意志、忍受着责骂和侮辱的极端痛苦之 状的两句是:“ _屈心而抑志令一,一忍尤而攘诟。”30 .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6
8、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二川溶海 , 流入宫墙.。”(2)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一江山如画_ , 一一时多少豪杰.“两句,收束了 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痛惜北方沦陷区的宋朝百姓已经安于 北方统治的两句是:“ 一佛狸祠下.,片神鸦社鼓.。,31 .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6分)(1)李白蜀道难中的“ _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两句,写在蜀山 上高触星辰,人们面对蜀道感慨叹息。(2)师说中,作者提出要打破斤斤计较于老师的贵贱长少的世俗偏见,接着用一道 之所存_ , 一师之所
9、存也.”两句说明了从师学习的正确原那么。(3)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一白露横江_ 一句描写月 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卷起千堆雪_ ” 一句,那么用比 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注】 藏:筐笼一类的盛物竹器。三国志孔融赞韦端的两个儿子“不意双珠, 近出老蚌,甚珍贵之“,比喻子孙有才德。3.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C )A.首联两句劈空而来,用鲜明的比照手法先发议论,夺人眼球,发人深思。B.颔联承上,诗人既赞颂了胡逸老
10、的高贵品格,又借典故表达了美好祝愿。C.颈联一个“出”字,化动为静,手法巧妙,与“两山排阔送青来”异曲同工。D.尾联总收全诗,闲逸中观山水,山水之气涤荡心灵,使人灵魂澄清无滓。【解析】 C项,“化动为静”错,应该是化静为动手法。4 . “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教、家风。你从诗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6 分)答:例如:诗书传家:诗书教化,育子成材,只留金钱财富,常招致灾祸。乐善好 施:宅心仁厚,悲天悯人,为子孙后代树典范,蓄福报。清廉自守:坚守本心,心灵澄澈, 任何外物都不能够玷污灵魂。一(每点2分)【解析】 诗句翻译:藏书万卷可以用来教子,留金满箱生生成了灾祸。能与贫人共享 年谷,
11、定有明珠生长在蚌胎。山景随着宴坐如图画呈现,水声透过夜窗像风雨传来。观山观 水都能领略妙趣,还有什么能污染灵台。结合诗歌的翻译从家教家风的角度赏析既可。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宿芥塘佛祠贺铸青青弊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微径断桥寻古寺,短篱高树隔横塘。开门未扫杨花雨,待晚先烧柏子香。底许暂忘行役倦,故人题字满长廊。【注】 诗人当时正以阅田为务,每天忙于巡查农事,并非随兴所至的游览观光。5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D )A.全诗从麦苗抽芒写起,首联既点明了春末物候,又暗中交代了诗人在外求宿的原因。B. “浩荡东风晚更狂”和欧词蝶恋花中的“雨横风狂三月
12、暮”都以“狂”写暮春 风势之大。C.颈联“未扫”“先烧”不止写了诗人进入佛祠后所见之景,也暗含了佛祠主人殷勤 待客之意。D. “杨花雨”用一 “雨”字,以动衬静、把眼前杨花堆积的静态画面变成了飘散的动 态画面。【解析】 D项,“以动衬静”错,应该是“化静为动”。6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6分)答:例如:全诗可分为“寻宿”和“投宿”两层。(2分)前四句写“寻宿”。首联即写诗 人阅田已毕,想寻找地方歇息,由此引出下面的寻寺之行。(2分)后四句写“投宿”,先写进 入佛祠庭院所见,次写走进祠殿,看僧人点燃夜香,末写转至殿后长廊,意外发现古人的题 字。(2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13、完成78题。思王逢原(其二)王安石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庐山南堕当书案,洪水东来入酒卮。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注】 王逢原:北宋诗人王令,与王安石为莫逆之交。此诗作于王令去世第二年秋 天。妙质:优秀的资质、才德。比喻投契的知己。随手:随着,紧接着。7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A.好友去世一年,诗人依然不能忘怀,看见友人的墓地长满蓬蒿就更加悲伤。8 .王令的才能不为世人知,唯有诗人真正理解欣赏他,暗含知音难见的感慨。C.往事随故人而去,再找不到像王令那样的知心朋友,流露出对故友的怀念。D.诗歌有回忆,有
14、议论,有抒情,手法多样,显示了王安石高超的写作技巧。【解析】 A项,“看见友人的墓地长满蓬蒿”曲解文意,“想”,看似“遥想”,实 为怅望和思念。一个“想”字,既表示悼念,又说明自己在远方,不能亲自去祭祀坟墓,有 以诗代祭的意思。9 .颈联将写景与叙事融为一体,气势壮阔。请简要分析。(6分)答:例如:高耸的庐山倾倒当书桌,滔滔流水流进酒杯。回忆了诗人和朋友相聚读书、 饮酒的场景。运用夸张和想象,流露出豪情逸兴,气势壮阔。【解析】 颈联虚实结合,运用对偶、夸张、比较等修辞写出对往事的回忆。二人相聚 读书饮酒是实事,但写诗时偏不用实写,一味夸张,渗透着豪情逸兴,气魄宏壮,语出精练。 出句用“南堕”
15、“当”写出山势,对句用“东来” “人”形容水流与饮酒的豪情,运用比较 手法,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性格融合成一体。一方面展现了二人当年的友情至深,另一方面表 达了王安石对故友的深切思念。庐山倾倒当书案,流水入杯作美酒,运用夸张手法,想象奇 特,表现友人豪迈的胸襟,意境阔大。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归朝欢题晋臣积翠岩】辛弃疾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娟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 先生柱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挛试问,千古几风雨。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 曾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注】 此词作于庆元六
16、年,当时稼轩罢居铅山。赵晋臣:赵不遇,字晋臣,江西铅山 人。庆元六年撤职家居,与稼轩交往甚密,彼此多有唱和。积翠岩:在江西上饶铅山。10 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X B )A. “补天” 一句一语双关,外表写女婿将补天石投在闲处,同时又暗指友人不被赏识 重用。B.词人拄杖来到荒郊野外探视积翠岩,意在表现自己年迈体衰,和积翠岩一样无人赏 识。C.岩石经历风吹雨打、敲石取火、牛羊磨角的苦难,这遭遇与赵晋臣和辛弃疾的经历 相似。D.全词借用神话传说,想象奇特,但同时植根现实,托物寄意,来表达对友人的真挚 情感。【解析】B项,“意在表现自己年迈体衰,和积翠岩一样无人赏识”错
17、。11 .请结合全词分析“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的丰富含意。(6分)答:例如:积翠岩宛如补天之石,被遗忘在荒野,又经历了风吹雨打和人世磨难,伤 痕累累。这与辛弃疾和赵不遇有才却不被朝廷重用、人生困顿的经历极为相似,作者想到古 来寒士常有不遇之时。(“不遇”的角度,3分)“霍然千丈翠岩屏”,积翠岩经过悉心清 理开发,千丈翠屏光彩焕然,终遇知音赏识。赵不遇这样的“不遇”之士,终有遇到知音、 重获起用、大展才华之时。(“有时遇”的角度,3 一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东岗晚步李弥逊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问舍谁入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
18、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孽!【注】李弥逊是南宋初年主张抗金、反对议和的一位重要人物,因反对秦桧向金人 求和,被罢黜归田,隐居连江西山。鼓簟: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12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D )A.起句点明“东岗晚步”,次句紧接着描绘出一幅清闲而充满生机的图景。B. “从牛后”写出了诗人因谷深道狭,只能小心翼翼跟在牛后面缓缓前行的怵惕之状。C.诗人登台四望,觉得栖鸟的树梢都在脚下,“出鸟栖”写出了登高的旷远怀抱。D. “行人问路”“渡者唤船”两个画面带着浓浓的村野田园情调,色调鲜艳,充满诗 情。【解析】 D项,“色调鲜艳”错误,应该说“色调淡雅”
19、。12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例如:可怜我头白身闲,在这如画的江山中徜徉,回望中原战鼓正响。(3分)诗人感 伤自己身处暮年,闲居田园,展现心系国事的胸襟(或者抒发报国无门的感慨)。(3分)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314题。过苏州苏舜钦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注】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13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D )A.首联出句叙事,交代行踪和写景的观察点,以“刮眼明”突出景物给人的感受;对 句以“更”表达景色
20、和光线的变化。B.颔联两句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得生动有情。绿与白色彩鲜明对应,近与远层次分 明,写出了诗人在经过苏州时看到的美好景物。C.颈联两句看似各不相干,其实有着内在的联系,“天意在”隐含诗人的随缘自适的 旷达,“俗人轻”流露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无奈。D.最后一联“无穷好景”与“无缘住”形成反差,构成主客观矛盾;“区区”和“暮 亦行”却具有反衬的意味,突出了人生的艰辛。【解析】 D项,“反衬”表述错误,区区”和“暮亦行”,应为“正衬”。14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答:例如:对苏州美景的喜爱(赞美)、留恋之情。对自然变化和人生盛衰的坦然(达 观)。无惧世俗对自身轻视的不羁
21、(或:不畏俗人对自身“羁苦”的轻视)。【解析】 诗歌的前两联抓住“疏雨” “绿杨” “白鹭” “近水远山”等意象,描写了 潇潇细雨过后,河边两行杨树,枝叶茂盛,河面上一只只的白鹭正在自由自在地在水面上游 弋,无论是绿杨还是白鹭都是怡然自得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美景的喜爱(赘美)、留恋 之情。“一身羁苦俗人轻”一句是对世俗的挖苦。诗人四方漂泊,不得安闲舒适,表达了诗 人无惧世俗对自身轻视的不羁。诗歌最后一句的意思是看无穷的美景可惜无缘留住,客船黄 昏时还匆匆远行,表现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变化和人生盛 衰的坦然(达观)之态。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与毛令
22、方尉游西菩寺二首(其一)苏轼推挤不去已三年,鱼鸟依然笑我顽。人未放归江北路,天教看尽浙西山。尚书清节衣冠后,处士风流水石间。一笑相逢那易得,数诗狂语不须删。【注】 诗人因写诗嘲讽新法,被贬为杭州通判。这首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毛令,指县令毛国华。方尉,指县尉方武。尚书:三国时期魏国尚书仆射毛玲。毛国华是 毛珍的后人。处士:唐代隐士、诗人方干。15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D )A.诗歌第二句运用拟人手法,写鱼鸟嘲笑诗人,其实这一句是诗人的自嘲之语。B.诗人遭贬却说老天有意让他把浙西的山水游遍,语虽达观,却难掩愤懑之情。C.颈联借写节操高尚的毛壬介和隐居不仕的方
23、干,委婉地赞颂毛国华和方武二人。D.这首诗前两联侧重于写景,后两联侧重于叙事、抒情,层次清晰,意蕴丰富。【解析】 D项,“前两联侧重于写景”理解错误。前两联也侧重于叙事、抒情。16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答:例如:第一问:尾联写诗人感慨和毛国华、方武同游十分难得,并写出多首狂放的 诗篇,认为不必修改字句,表达了他与毛国华、方武同游时愉悦的心情。(3分)第二问:诗人 虽遭贬谪、被排挤,但他能抛却烦忧,与志同道合者开心游玩,并写作狂放诗篇,尾联突出 了他旷达、豪爽的性格。(3分)九、(2022左南师大附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18题。柳
24、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柳宗元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假设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注】 柳宗元,贞元间中进士,登博学鸿词科,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 政治革新。革新失败后贬至永州十年,后又至柳州,此诗写于贬谪柳州期间。楚客:指楚 国诗人屈原;屈原爱橘,曾作橘颂,赞美柑橘树。据沅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临死 时对儿子说他把柑橘树当作奴仆,可以谋利。17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B )A.诗歌从爱柑写起,起句叙事平平,但从“手种”“二百株”等词句中,足见诗人对 柑橘树之喜爱。B.颔联高度认
25、同了屈原笔下柑橘树“秉德无私”的品质,更以种柑橘树可发家致富, 表爱木之情。C.颈联遥想柑橘开花结果的热闹场景,用疑问语气表达出不知届时自己是否还在此地 的复杂心绪。D.诗人将一颗不平静的心隐藏在平缓的语调后面,形成了 “外枯中膏,似淡而实美” 的艺术风格。【解析】B项,“颔联高度认同了屈原笔下柑橘树秉德无私的品质”错误,“秉 德无私”虽出自屈原橘颂,诗中只是说因为读“楚客”屈原的橘颂而引起他对柑橘树 的喜爱;“更以种柑橘树可发家致富,表爱木之情”错误,作者爱柑理由并非是想要以种柑 发家致富。颔联的意思是我像屈原一样喜爱这天生的美树,不学李衡那样把柑树当作木奴来 谋利。18 .清人姚鼐评价此诗
26、时有言:“结句自伤迁谪之久,恐见柑之成林也。而托词反平缓, 故佳。”请结合诗句说说理由。(6分)答:例如:尾联写如果将来能够亲眼看到橘树长大成林,有朝一日能以自己亲手种出 的柑橘来养老,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但“坐待成林”对于一个志向高远、不慕荣利的诗 人而言,是有志难酬的悲哀,不堪忍受的压抑。貌似宽解语,实那么不平气。诗人反话正说, 用平缓的语调表达深深的痛苦,形成了一种韵味深厚的意蕴,让人读来回味无穷。【解析】 结句意思是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那一天,它的美味还能够让我这个老叟 滋养受益。“坐待成林日”说明时间之久,彼时作者也已年老,“滋味” “养老夫”更是作 者的一种期待和喜悦,足见作者乐
27、在其中。结合注释可知,此诗写于革新失败后被贬谪柳 州期间,作者曾中进士登科第,入朝为官并积极参与革新。“坐待” 一词说明了作者虽有志 向但又无法实现而不得不忍受的压抑与悲哀。由此可见,作者自伤迁谪之久,只能望柑之成 林的无奈。“假设教”的假设说来轻松,似是宽慰自己,实那么是无奈的表现,平缓之下是作者 内心的沉重,喜悦之下是作者更深的悲哀,反话正说,更具增强了悲情之浓厚,引人深思。 可见清人姚鼐所评“而托词反平缓,故佳”之贴切。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920题。杭州春望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
28、腰一道斜。【注】苏小:苏小小,钱塘名妓。柿蒂:丝织品上的花纹。梨花:梨花春,酒名。19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D )A.首联紧扣题中“望”字,突出瑰丽的明楼白堤明朗的景色,奠定了全诗基调。B.颔联用典故写春景,上句气象雄浑,下句旖旎动人,声色交织,虚实相衬。C.颈联写杭州民俗人事,勾勒出繁荣兴旺的市井画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D.全诗对杭州春景作了全面的描写,暗含诗人对世人浮华生活的不满和反思。【解析】 D项,“暗含诗人对世人浮华生活的不满和反思”错,应该是全诗对杭州春 景作了全面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杭州美丽春景的喜爱。20 .请简要赏析尾联的精妙之处。(6分)答
29、:例如:运用比喻手法,把湖寺西南的小路比作“裙腰”,(2分)不仅写出春日白 堤细长蜿蜒、烟柳葱茏的迷人景色,(2分)而且使人联想到少女飘逸的裙裾,形象生动地勾 画出西湖的妩媚秀丽。(2分)【解析】尾联“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的意思为:谁筑起西南通向湖寺 的路?绿草一带似美人裙腰横斜。此处诗人把目光移到远处,写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西 湖,感受春意。“湖寺”指孤山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即 白沙堤,简称白堤。作者原注云:“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 裙腰”这 个绝妙的比喻,不仅写出了春日白堤烟柳葱笼,露草羊绵的迷人景色,而且把从远处俯瞰西 湖的景象
30、写得非常逼真生动,同时,写裙腰,自然使人联想到裙,宛假设看到彩裙飘逸如湖面 的水光波影;由裙,又自然使人联想到妩媚秀丽的西湖,神似美丽少女的化身。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2122题。长安月夜白居易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注】 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帝王州:指都城长安。原 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21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X C )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
31、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 的热闹场景。B.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说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 的题眼。C.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 体节日也是相同的。D.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方“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 茫茫江浸月”。【解析】 C项,“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错误, 第一首诗中的“三五夜”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第二首诗中的“三五夜”指八月十五中秋 节夜晚。22 .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例如:第一首诗主要运用比照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
32、月春风,热闹非凡,“万 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2 分)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 友;同时,诗人以己心推及“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 多云,担忧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同思的深厚 友情。(4分)【解析】 第一首诗显然用了比照,“喧喧车骑帝王州”的热闹繁华,比照“羁病无心 逐胜游”的孤寂落寞;“万人行乐一人愁”那么直接将众人的欢乐比照自己的愁苦,以乐衬哀, 更显自己的孤寂。第二首诗,“三五夜中新月色”是实景,写自己;“二千里
33、外故人心”是 虚写、对写,想象对方思念自己;“江陵卑湿足秋阴”是虚景,想象对方所在地的环境。虚 实结合,更显出思念之浓烈。十二、名句名篇默写。23 .(2022枣庄三中阶段检测)补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6分)(1)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古代圣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一其出人也远矣.,一犹且从师 而问焉. o(2)劝学中说“木”要“受绳”才能端直,“金”要“就砺”才能锋利,由此得出君 子“一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一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结论。(3)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比喻,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寄蜉蟾于天地,_渺沧海之一粟_ 。24 .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6分)(1)劝学中,荀子认为笔直的木材制作成车轮之后就“一其曲中规”,然后进一步 设想木材”虽有槁暴也不会再变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