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边塞诗.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615867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边塞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边塞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边塞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边塞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鉴赏:边塞诗唐朝的诗浩如烟海,多如繁星。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唐诗海洋中,今天我们只取一滴来 细细研究,这一滴,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局部,这就 是一边塞诗。一、边塞诗盛唐魂边塞诗的繁荣边塞诗西周时就有了,诗经中就有边塞诗的完整诗篇秦风无衣“岂日无衣,与子 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可是直到唐朝之前,边塞诗还缺乏200首,而唐朝全唐诗 中的边塞诗就有2000余首。边塞诗为何在唐朝如此盛行呢?1 .唐朝的国力强盛,不断开疆拓土,使得疆域越来越大,边境线越来越长,边疆越来越远, 这样就容易发生战争!2 .唐朝文人为了入仕纷纷前往军营当幕僚,客观上促进边塞诗的开展和繁荣.

2、3 .唐代流行一种尚武行侠的精神,文人喜欢到边塞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一王维少年行“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一一岑参送李副使赴硬西官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一一杨炯参军行小结:一个越推越远的边疆,一个尚武行侠的时代精神,一群优秀的文人来到边塞, 这才有了唐代大规模的边塞诗。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军民生活包括军民的衣食住行,自然风光指边塞不同于中原的独特自然风光,把这些 作为题材写进诗歌,就构成了边塞诗的意象。二、字里行间寻意象请指出以下诗句中的意象“大漠”“孤烟” “长河”“落日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3、日圆”的意象是“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意象是“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的意象是“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的意象是“扰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意象是“燕山”“雪花” “轩辕台”。“山”“烽火”“马”“交河”。“沙场” “铁衣” “城二“秋月”“长城”。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中的意象是古意“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能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中 的意象是古参军行“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中的意象是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

4、度玉门关” 中的意象是“葡萄酒”“夜光杯琵琶” “马” “沙场“琵琶”“羌笛”“三军”。“玉门”“车”“战骨” “蒲桃“黄河” “白云” “孤城” “万仞山” “羌笛”“杨柳”“玉门”。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意象: 风沙;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意象: 楼兰。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意象:边塞诗中常见的事物意象:意象的作用秋月、金鼓、轮台、羌笛、木杵、雪山、大漠、孤城、边关、 黄河、长云、雨雪、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飞箭走马;夜郎、天山、阴山、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琵琶、胡笳、芦管、鼓、角。砧声、征衣、陇头。1、分析典型意象,定位诗歌类型。诗中假设出现几个边塞诗中常见意象就可

5、基本判断为 边塞诗。2、烘托人物。3、描写景象,渲染气氛,营造意境,表达感情。这些意象,往往组合出现,形成的独 特的传递诗人情感的艺术世界就是意境。常用来评价边塞诗意境的词语有:雄浑壮阔、瑰 丽雄壮、孤寂冷清、悲壮苍凉、萧瑟凄凉等。请大家先朗读,后判断诗句所对应的意境。雄浑壮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是“青海长云暗雪山, “三春白雪归青冢, “回乐峰前沙似雪, “羌笛何须怨杨柳, 瑰丽雄壮。悲壮苍凉。萧瑟凄凉。 孤寂冷清。意象是寄托情感的,“青海长云暗雪山, “三春白雪归青冢, “回乐峰前沙似雪, “羌笛何须怨杨柳, 瑰丽雄壮。悲壮苍凉。萧瑟凄凉。 孤寂冷清。意象是寄托情感的,孤城遥

6、望玉门关”的意境是万里黄河绕黑山”受降城外月如霜”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意境是的意境是的意境是意境是景中含情的,那么边塞诗往往表达诗人哪些情感呢?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学习任务,探究不同叙事视角的不同情感。什么是表达视角?视就是看,简单说就是诗人以什么身份谁的口吻来写这首诗。边塞诗 的表达视角有哪些呢?三、表达视角探情感表达视角探情感前出塞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

7、夜征人尽望乡。参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请同学们思考上面四首诗表达视角有何不同?流露了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视角探情感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参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将士视角故乡之思战争惨烈亲人之念报国豪情修辞手法比喻艺术手法:一二句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三四句,用典 借代表达视角探情感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思妇视角思念亲人向往和平批判战争寓情于景,景中含情兵车行唐杜

8、甫 车铸麟,马萧萧, 爷娘妻子走相送, 牵衣顿足拦道哭, 道傍过者问行人, 或从十五北防河, 去时里正与裹头, 边庭流血成海水,唐杜甫 车铸麟,马萧萧, 爷娘妻子走相送, 牵衣顿足拦道哭, 道傍过者问行人, 或从十五北防河, 去时里正与裹头, 边庭流血成海水,行人弓箭各在腰 尘埃不见咸阳桥 哭声直上干云霄 行人但云点行频 便至四十西营田 归来头白还戍边 武皇开边意未己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 且如今年冬, 县官急索租, 信知生男恶,役夫敢申恨? 未休关西卒。 租税从何

9、出? 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表达视角探情感前出塞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旁观者视角控诉战争渴望和平小结:这个环节我们探究了不同的叙事视角,有渴望战场杀敌报国的将士,有渴望家国 团圆觉悟很高的思妇,有渴望国家和平的思考者,这些不同视角其实构成了盛唐共同的边塞 情怀,然后才能支撑起唐朝的辽阔边疆。下面我们归纳一下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情感。边塞诗常见思想情感主题1 .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昌龄的参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

10、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 兰终不还。”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士的壮志豪情。李益的塞下曲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借边塞人欢马 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2 .表现与亲人友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如岑参的殖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 绝人烟。”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抒情主人公的思乡之情。题苜蓿峰寄家人“苜 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以家人的思念来反 衬征人思乡的愁苦。3 .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

11、盾,表达反战主题。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 入金疮。”借一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表达了诗人对良将的期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高适 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除了赞扬战士们为国立功,奋不顾身的 牺牲精神,也揭露了军中官兵对立,苦乐悬殊的事实。燕歌行唐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攒金伐鼓下榆关,旌施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寒草腓,孤

12、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成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4 .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暴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 风光作为背景。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塞 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描

13、 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表达国运盛衰的作品,不同的国运,边塞诗呈现出来 的情感是不一样的。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 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晚唐一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硬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边塞诗主题:统治者一穷兵薮武战争罪恶家乡一思乡念亲 渴望和平将士一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友人一惜别感伤壮别感奋边塞风光奇丽壮阔雄浑苍莽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

14、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 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 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宣泄对薮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 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 慷慨参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有喜有乐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 内容异常丰富。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消沉, 而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情感也不同。四、实

15、战演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行路难五首(其三)贺兰进明君不见荒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荡子参军事征战,娥眉婵娟守空闺。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1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诗人深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这首诗就是从这个角度着笔的,反映了思妇与戌边 将士的别离之苦。B.春花落尽”秋风始高”将人物的情感置于时序转换中,褐示出人物望眼欲穿、度 日如年的心境。C. “荡子事征战”与娥眉守空闺”对举,前者为因,后者为果,透露出诗人对 征战的批判之情。D.蜂不窥“燕不栖”是对暮春和初秋景物的描写,营造了冷寂的气氛,衬托了戍边 将士

16、孤独、寂寞的处境。D (衬托了戌边将士孤独、寂寞的处境”错误,开头四句是从思妇的角度写的,衬托 的是思妇的孤独、寂寞。)2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 这种情感的?(6分)第一问:表达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对征人的思念。(2分)第二问:砌住细节描写来 抒情,写女主人公下泪”,借此表现女主人公独守空闺的寂寞和对征人的思念;借表达上 的层层递进来抒情,借助自然与况复这两介词语,将凄楚悲凉之情推向高潮;以“乌 夜啼“烘托女主人公的孤枕难眠之悲,使其悲哀之情更具感染力。(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参军行王昌龄胡瓶落膊紫薄汗(1),碎叶城西秋月

17、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注释】(1)胡瓶:西域出产的一种储水器。紫薄汗:健马名。1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句写将领的战时装束和勇武雄姿。B.次句暗示将领时刻准备奔赴边塞,保境安民。C.后两句写出了将军奔赴边关杀敌的神速和气势。D.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D【详解】D项,“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赏析错误。这首诗塑造了 一位急切想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将军形象。首句描绘这位将军的战士装束和勇武雄姿,次 句通过对边塞荒凉景象的描写暗示出将军时时想着边塞的安危,时时准备奔赴边塞,保境 安民的心情,最后两句,豪气生发,尤显英雄本色,既

18、写出了军队攻城拔寨的神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唐朝强大国势和军力的一种自信和自豪心理。通过分析可知,这首诗没有 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之意。应选D。2 .古诗常用“楼兰”泛指敌人,这是借代的运用,它能使诗歌形象突出、特点鲜明。 下面没用借代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A.孤帆远影碧空尽,B.剑外忽传收蓟北,C.主人下马客在船,A.孤帆远影碧空尽,B.剑外忽传收蓟北,C.主人下马客在船,唯见长江天际流。初闻涕泪满衣裳。举酒欲饮无管弦。(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居易琵琶行)D.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详解】A项,句意为“友人的孤船帆影渐

19、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 邈远的天际奔流”。这里用“孤帆”代指“行舟”,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B项,句意为“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这 里没有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C项,句意为“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这里 “管弦”代指“音乐”,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D项,句意为“刘裕统帅大军北伐,横扫敌兵如猛虎下山,气吞强虏”。这里以“金戈 铁马”代指“军队”,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应选B。3 .仔细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两首参军行所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参军行/王昌龄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

20、土哭龙荒。参考答案同:都通过对边塞荒凉景象的描绘,赞颂了边关将士英勇无畏、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异:第一首通过描绘将士们英勇无畏、为国出征的豪情,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强大与军 力的自信与自豪之情。第二首还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保护,以及对战死沙场的将士们 的同情。【详解】第一首:描写的是一位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诗的首句写这位将军的 战时装束和勇武雄姿,次句转写边塞之景,意在营造和烘托气氛,又意在蓄势,在如 水秋月的广阔清寒背景下,一身戎装将军威风凛凛,暗示将军之心时时想着边塞的安 危,时时准备奔赴边塞,保境安。一位勇武的将军形象就被传神地勾勒了出一种自信 和自豪心理。第二首:先描写古战

21、场的荒凉景象。诗的后两句,豪气生发,尤显英雄本色,既写出了军队攻城拔寨的神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唐朝强大国势和军力的的将士们 死在边关,而没有方法好好安葬,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惨烈,也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深切的 同情之心。诗的一、二句点明地点和时令,形象地描绘出边地的荒凉景象,三、四句写有 不少战士在这场战斗中为国捐躯,将军上表请求把战死的将士的尸骨运回安葬,说明了将 帅对士卒的保护之情。此诗以旷远苍茫的荒野战场作为背景,“黄叶”“云沙”等边塞景象 更进一步烘托出边塞的荒凉,给人以满日萧然、凄凉悲怆之感。最后两句感情真挚,造句沉 痛,更增悲怆之气。全诗读来颇令人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通过分析比照可以看出,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表达在作者都是通过对边塞荒凉景象的 描绘,表达了对边关将士英勇无畏、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不同之处是:第一 首通过对一位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唐朝强大国势和 军力的一种自信和自豪心理;第二首那么是通过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无数的将士们死在 边关,而没有方法好好安葬,将军上表请求把战死的将士的尸骨运回安葬,反映了当时战 争的惨烈以及将帅对士卒的保护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深切的同情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