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毒理复习题(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毒理复习题(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以下对“毒理学发展趋势”的描述,错误的是(A )。A. 从高度分化到高度综合 B. 从SAR到QSAR C. 从现代毒理学到系统毒理学 D. 从毒性定量描述到毒理作用机制探讨2. 危险度评定的核心部分是( B )。A. 危害识别 B. 剂量反应关系评定C. 暴露评定 D. 危险度特征分析3. 动物实验中的“3R”原则指( C )。A. 替代、减少、节约 B. 减少、利用、优化C. 替代、减少、优化 D. 减少、利用、节约4. 被誉为职业医学创始人的是( A )。A. Paracelsus B. Pamazzini C. Orfila D. Ber
2、nard5. LD50的概念是(D )。A.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B.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C. 出现半数剂量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剂量D. 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量(统计值)6. 阳性对照组经呼吸道给予大鼠CCl4后,大鼠GPT升高,CCl4所引起的GPT改变为(A )。A. 量反应 B. 质反应 C. 剂量-效应关系 D. 个体反应7.毒性上限参数包括( C )。A. 绝对致死剂量、阈剂量、最小致死剂量、半数致死剂量B. 绝对致死剂量、观察到最小有害作用剂量、最大耐受量、半数致死剂量C. 绝对致死剂量、最小致死剂量、最大耐受量、半数致死剂量D. 阈剂量、观察到最小有害作用剂
3、量、最小致死剂量、半数致死剂量8. 能阻止水、电解度及某些水溶性物质通过的皮肤屏障是(B )。A. 表皮角质层 B. 连接角质层 C. 基膜 D. 真皮层 9. 外源性化合物生物转化酶存在的主要亚细胞结构是(B )。A. 线粒体 B. 内质网 C. 溶酶体 D. 细胞膜10. 对乙酰氨基酚在肝脏代谢后绝大部分与(A )相结合形成复合物,排出体外。A. 葡萄糖醛酸 B. 氨基酸 C. 谷胱甘肽 D. 硫酸11. 下列卤代烷烃类化合物,毒性最大的是(A )。ACCl4 B. CHCl3 C. CH2Cl2 D.CH3Cl。12. 影响化学物毒性大小和毒性作用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化学物(C )。A剂量
4、 B. 毒作用时间 C. 理化特性 D. 联合作用13. 肟类化合物和有机磷化合物竞争与胆碱酯酶的结合,致使有机磷化合物毒性效应减弱。肟类化合物与有机磷化合物的联合作用表现为(C )。A协同作用 B. 增强作用 C. 拮抗作用 D. 相加作用14. 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D )。A. 家兔 B. 大鼠 C. 小鼠 D. 豚鼠15. LOAEL是指(A )。A. 观察到最小有害作用剂量 B. 最大非致死剂量 C. 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 D. 最小致死剂量16. 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D )。A. 24小时 B. 48小时 C. 7天 D. 14天17. 致畸作用危险期是指(B )。
5、A. 着床前期 B. 器官形成期 C. 胎体期 D. 性成熟期18. 单细胞凝胶电泳可检测的遗传学终点是(C )。A. 碱基置换 B. 移码突变 C. DNA完整性改变 D.染色体数目变化19. 化学致癌物的特性(D )。A. 是致突变物 B. 具有遗传毒性 C. 必须经过代谢活化 D. 以上都不是20. 关于基因突变的碱基置换,下列描述错误的是(B )。A. 嘧啶被嘌呤置换称颠换 B. 嘌呤被另一嘌呤置换称颠换 C. 嘌呤被嘧啶置换称颠换 D. 嘧啶被另一嘧啶置换称转换21.以下对细胞凋亡描述错误的是(C )。A. 细胞膜完整 B. 染色质凝聚C. 有炎症反应 D. 受基因调控22. 以下哪
6、种表现不属于发育毒性(D )。A. 胚胎生长迟缓 B. 胚胎功能缺陷 C. 胎体畸形 D. 胎盘脱落23. 生物转化I相反应不包括(D )。A. 氧化 B. 还原 C. 水解 D. 结合24. 外源性化合物生物转化酶存在的主要亚细胞结构是(D )。A. 线粒体 B. 细胞膜 C. 溶酶体 D. 内质网25. 对乙酰氨基酚在肝脏被P450氧化生成NAPQI后,与肝细胞内(C )相结合而被解毒。A. 葡萄糖醛酸 B. 氨基酸 C. 谷胱甘肽 D. 硫酸26. 影响化学物毒性大小和毒性作用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化学物(C )。A. 剂量 B. 毒作用时间 C. 理化特性 D. 联合作用27. 交互作用不
7、包括(B )。A. 协同作用 B. 相加作用 C. 拮抗作用 D. 加强作用28. 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D )。A. 家兔 B.大鼠 C.小鼠 D.豚鼠29. 慢性毒性试验中动物选择,年龄一般为(A )。A. 初断奶者 B. 刚性成熟 C. 初成年 D. 老年30. 突变的后果关键取决于(A )。A. 突变的基因 B. 突变的类型 C. 突变的遗传学终点 D. 突变的细胞31. Ames试验可以检测的遗传学终点是(B )。A. 染色体数目改变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畸变 D. DNA完整性改变32. 致突变试验中必须设立阳性对照组的目的是(C )。A. 获得实验的基础对比数据
8、B. 是待测物组结果比较的依据C. 验证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D. 排除阴性结果的干扰33. 完全致癌物是指(D )。A. 间接致癌物 B. 直接致癌物 C. 终致癌物D. 同时具有肿瘤发生3个阶段的作用的致癌物34. 对化学致癌物致癌作用无影响的因素是(D )。A. 化学致癌物的化学结构 B. 宿主本身的状况C. 宿主的遗传易感性 D. 化学致癌物的急性毒作用强度35、下列属于化学窒息性气体的是( C )。 A、氮气 B、甲烷 C、氰化氢 D、二氧化碳36、遗传毒致癌物是: ( D ) A. 巴豆油; B. 雌激素; C. 石棉; D. 苯并(a)芘;37、母体毒性与发育毒性的关系:
9、( C ) A. 具有母体毒性的物质一定有发育毒性; B. 有发育毒性的物质一定具有母体毒性; C. 发育毒性与母体毒性不存在必然联系; D. 没有发育毒性的物质就没有母体毒性;38、母体毒性与发育毒性的关系: ( C ) A. 具有母体毒性的物质一定有发育毒性; B. 有发育毒性的物质一定具有母体毒性; C. 发育毒性与母体毒性不存在必然联系; D. 没有发育毒性的物质就没有母体毒性;39、在卫生毒理实验中,研究毒物急性毒性最有意义的指标是 ( B ) A. 死亡率 B. 半数致死量 C. 病理学变化 D. 生物化学变化40、某种工业用化学物, 易挥发, 亚慢性毒性试验动物的染毒途径首选 (
10、 C ) A. 经皮肤 B. 经口 C. 经呼吸道 D. 腹腔注射41、 亚慢性毒性实验的染毒期限通常是 ( D ) A. 2年 B. 6个月 C. 1年 D. 1-6个月42、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 ( D ) A. 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 B. 易于饲养管理 C.易于获得、价格低廉、操作方便 D. 以上都是43、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 ( C ) A. 1天 B. 1周 C. 2周 D. 3周 44、当化学物的蓄积部位不是它的毒作用部位,或对蓄积部位相对无害时,这种器官或组织通常称为化学物的( C )A.代谢转化器官 B.靶器官 C.贮存库 D.排泄器官 E.非靶器官45、毒物的
11、( B )对毒物的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有决定性的影响。A、物理特性 B、化学结构 C、分子量D、吸收途径46、经过呼吸道进入机体的毒物,在进入血液前( B )肝脏的转化解毒。A、经过 B、不经过 C、部分经过 D、以上都不对二、 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通常认为化学物的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在零以上的任何剂量均可发生,其剂量-反应关系是无阈值的,应按照无阈值化学物进行评定。( )2. 毒性是化学物有害作用的外在表现,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性。( )3. 靶器官中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浓度决定该化学物的毒效应。( )4. 弱有机酸在胃中容易吸收,弱有机碱在小肠中易被吸收。( )5.
12、脂溶性越高,越易吸收,故脂/水分配系数越高越易被吸收。( )6. 一般认为化学物吸收速度和毒性大小的顺序为静脉注射 吸入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经口经皮。( )7. 毒性试验给药途径原则上采用口服给药,大鼠一般灌胃给药。( )8. 染色体畸变的后果比基因突变严重。( )9. Ames 试验是利用细菌的回复突变来检测受试物是否具有致突变作用。( ) 10. 致癌物的代谢活化常具有物种或组织特异性。( )11. 致突变试验属于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试验的第二阶段。( )12. 药物产生毒性作用的靶器官是其浓度最高的器官。( )13. 毒效应是化学物有害作用的外在表现,改变条件就受到可能影响。(
13、)14. 代谢活性是指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增强。( )15. 脂溶性越高,越易吸收,故脂/水分配系数越高越易被吸收。( )16. 液态化学物挥发性越强,经呼吸道吸收的危险性越大。( )17. 毒性试验给药途径原则上采用口服给药,大鼠一般灌胃给药。( )18. 显性致死突变试验是用于检测化合物对雄性和雌性动物生殖细胞的损害作用。( )19. 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是确定人类致癌物的唯一手段。( )20. 化学致癌物均具有遗传毒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 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1. 传统毒理学研究方法分为 实验研究 和 人群调查两大类。2. 生物转
14、化反应的结局具有 代谢解毒和 代谢活化两面性。3. 大剂量溴化苯进入机体后,导致体内谷胱甘肽耗竭,使结合反应降低,呈现毒性作用,这种代谢现象称为代谢饱和。4. 毒作用影响因素包括化学物因素、 机体因素、环境因素及化学物的联合作用。5. 动物试验中的3R原则是指 替代 、 减少 、优化 。6. 化学致癌是一个多阶段过程,目前大致分为 引发、 促长 、进展 等三个阶段。7. 人群监测包括:环境监测 、生物监测 、健康监护。8. 特殊转运包括主动转运 、 易化扩散 、膜动转运。9. 危害细胞存活的原发性代谢紊乱的机制包括 ATP耗竭、 钙离子稳态失调 、 ROS/RNS所致的氧化损伤 三方面。10.
15、 危险度评定包括危害识别 、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暴露评定 及危险度特征分析四个部分。11、突变根据其产生的后果分为 同义突变 、 错义突变 、 无义突变 三种类型。12、发育毒性的具体表现有 生长迟缓 、 致畸作用 、 功能缺陷 、 致死作用 。13、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处置包括四个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14、毒理学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15、生物标记物的可以分为三类: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易感生物学标志。四、名词解释:(每题3-4分,共21分)1Regulatory toxicology管理毒理学 将毒理学的原理、技术和研究结果应用于化学物
16、的监督管理,并为法律法规、卫生标准等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人类健康。管理毒理学 在描述毒理学和机制毒理学的基础上,对毒理学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协助政府主管部门进行科学决策,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以保障人类健康。2毒物动力学指以速率理论的观点出发,用数学模型分析和研究化学毒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力学规律和过程3发育毒性指外源化合物引起的在子代性成熟之前内出现的任何对发育有害的表现,包括生长迟缓、致畸作用、功能缺陷及致死作用。4Health toxicology 卫生毒理学 是利用毒理学的概念和方法,从预防医学角度,研究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可能接触到的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生物学作用,特别是
17、损害作用,亦即毒性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5GLP良好实验室规范,非临床实验研究中,严格实验室管理(含实验室建设、设备和人员条件、各种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及实验室的认可等)的一整套制度,包括对实验设计、操作、记录、报告、监督等一系列行为和实验室条件的规范。6Biomarker生物学标志 是指反映已被机体吸收的外源化学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各类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和易感性标志。7终毒物是指能与机体靶分子(如受体、酶、DNA、微丝蛋白、脂质)反应或严重地改变机体生物学(微)环境,启动结构和(或)功能改变(其结果表现为毒性)的一类化学物。8. 遗传毒性致癌物指进入细胞后与DNA共价结合,引起
18、机体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癌变的化学物质。9发育毒理学指主要研究外源化合物对生物体发育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为防止或减少人类发育毒性而制定相应管理措施提供依据的学科。10. 安全性指某种化学物质在规范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对人体健康不产生任何损害作用,既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也不对暴露人群及其后代产生潜在危害。11. 急性毒性 是指实验动物24小时内一次或多次(少于3次)接触某一化学物产生的快速而剧烈的毒效应及死亡。12. 蓄积作用 外源化合物连续地、反复地进入机体,而且吸收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与排泄的速度或总量时,化学物质就有可能在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学物质的蓄积作用。 13. 绝
19、对致死剂量是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或浓度。14. 慢性毒作用带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15. 危险度指在特定的暴露条件下,某因素对机体造成损害作用的概率。五、问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简述暴露引起疾病因果关系的总体判断。答:(1)化学物暴露和疾病发生的时间顺序。化学物的暴露应该在疾病发生之前,暴露和疾病应有合适的间隔潜伏期。(2)化学物暴露和疾病关系的强度。流行病学的人群调查得出的相对危险度增高,并达到统计学意义。(3)化学物暴露和疾病关系的可重复性。(4)化学物暴露和疾病关系的合理性和特异性。(5)化学物暴露和疾病关系的剂量反应关系。(6)化学物暴露和疾病
20、关系的实验证据。2简述亚慢性毒性定义、目的。答:亚慢性毒性是指实验动物或人连续较长期暴露外源化学物所产生的中毒效应。目的: 研究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确定其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和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提出此受试物的安全限量参考值; 研究毒作用性质及靶器官,了解毒性机制; 研究损害的可逆性; 亚慢性毒性试验具有预备和筛选的性质,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及观察指标的选择提供依据; 确定不同动物物种对受试物亚慢性的差异,为将毒性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3选择遗传毒理学成套实验的原则及原因。答:原则(1) 试验系统应包括每一类型的遗传学终点;(2) 应包括
21、多种进化程度不同的物种:至少要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个系统。(3)体内体外试验结合。原因:一个致突变试验只能反应一个或两个终点,体外实验又在生物转化方面与体内实验有差别,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突变的后果也不同,因些需用一组成套实验。4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几方面?分别有哪些因素?答: 化学物因素,包括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不纯物和外源化学物的稳定性、化学物的暴露条件和赋形剂等因素;机体因素,包括物种、品系及个体的遗传学差异,宿主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营养条件等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季节或昼夜节律及动物笼养形式等因素;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包括非交互作用和交互作用。5简述急性毒性试验的定义、目的及如
22、何进行试验观察。答:急性毒性是指实验动物24小时内一次或多次接触某一化学物产生的快速而剧烈的毒效应。 目的:获得致死剂量(如LD50)及其他急性毒性参数,了解性毒作用强度(或进行急性毒性分级)。 阐明急性毒性的中毒特征,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毒作用强度和死亡情况,初步评价化学物对机体急性毒性的大小、毒作用效应特征和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 为亚慢性、慢性毒性研究及其他毒理试验剂量的设计和观察指标的选择提供依据。试验观察:6毒理学试验染毒途径有哪些?答:经口灌胃染毒:是最常用的染毒途径;经呼吸道静式吸入染毒、动式吸入染毒;经皮肤染毒:研究外源化学物经皮肤吸收应当尽量
23、选择皮肤解剖、生理与人类较近似的动物为对象,目前多选用家兔和豚鼠。但由于研究化学物经皮肤吸收的毒性(求经皮 LD50) 所需的实验动物较多,使用家兔、豚鼠不够经济,也常用大鼠代替。注射染毒。7. 急性毒性试验实验动物的选择主要原则? 尽量选择急性毒性与人近似的动物; 对受试化学物比较敏感; 易于饲养管理、试验操作方便的动物; 繁殖生育力较强,数量较大能够保障供应; 价格较低,易于获得的动物。8. 外源化合物的致突变的类型?答:主要有三种,包括1、基因突变,指基因中DNA序列的改变,又叫点突变,可分为碱基置换和移码突变两种类型2、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它是指遗传物质大的改变,染色体结构
24、异常的主要类型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3、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或称基因组突变,如非整倍体和多倍体,非整倍体指增加或减少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多倍数体指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增加。9.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内容?答:a、毒理学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毒性鉴定之前,必须尽可能的收集受试样品的相关资料,包括化学组成、理化性质及生产工艺方面的资料。b、不同阶段的毒理学实验项目:第一阶段试验:包括急性毒性试验和局部毒性试验。第二阶段试验:包括重复剂量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与发育毒性试验。第三阶段试验:包括亚慢性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和毒动力学试验。第四阶段试验: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c、人群暴露资料:将
25、毒理学试验的结果外推到人具有不确定性,而人体暴露试验可直接反映受试物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具有决定性意义。10. IARC对化学致癌物的分类?答:a、组1,对人类是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充分者属于本组。b、组2又分两组:组2A,对人类很可能是致癌物,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组2B,对人类是可能致癌物,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c、组3,现有的证据不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类。D、组4,人类可能非致癌物。11简述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的可能机制。1.损伤DNA(1) 化学物与DNA发生共价结合形成加成物,导致碱基错配或缺失;(2) 平面大分子嵌入
26、DNA:导致移码突变;(3)改变或破坏碱基化学结构:(4)碱基类似物取代:(5)导致DNA构象改变:2.对DNA以外的损伤(1)对DNA合成和修复的有关酶系统的作用:(2)对纺锤体的毒作用:(3)对微管蛋白的合成与聚合的影响:或1 以DNA为靶的直接诱变,包括碱基烷化、平面大分子嵌入DNA链、致突变剂改变碱基的化学结构、碱基类似物的取代、二聚体的形成、DNA加合物和交联分子的形成。2 不以DNA为靶的间接诱变,包括纺缍体抑制、对酶促过程的作用。12. 简述化学致癌作用的影响因素:答:(1)化学物质结构:化学物质的结构与其致癌活性关系密切,影响其与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结合;(2)宿主本身因素:物种
27、、品系、器官,年龄、性别、内分泌影响化学物质的生物转化、损伤修复及基因表达;(3)遗传易感性:具有某些遗传缺陷或基因多态性变异型的个体容易发生肿瘤;(4)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同时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可能产生相加或协同致癌作用;(5)饮食与营养:13. 简述体内主要的贮存库及分布的毒理学意义。答:毒物在组织中的贮存:血浆蛋白作为贮存库(清蛋白) ;肝和肾作为贮存库;脂肪组织作为贮存库;骨骼组织作为贮存库。意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贮存具有两重意义,一方面对急性中毒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靶器官中外源化学物的量,毒效应强度降低;另一方面贮存库是不断释放毒物的源头,使毒物在机体作用的时间延长,并可
28、能引起毒性反应,故认为贮存库中蓄积的毒物是慢性毒性作用发生的物质基础。 14. 简述主动转运的特点及影响转运的主要因素?答:特点:需有载体参加; 外源化学物可逆浓度梯度转运; 消耗能量,代谢抑制剂可阻止转运过程; 载体对转运的外源化学物有特异选择性; 转运量有一定极限,载体可达饱和状态; 两种外源化学物间可出现竞争性抑制 影响因素:外源化学物本身结构; 分子量大小; 脂-水分配系数; 带电性; 内源性物质的相似性15. 简述遗传学损伤(致突变作用)的类型及其后果答:基因突变,包括碱基置换(转换、颠换) 、移码突变(插入或缺失)和大段损伤。碱基置换后果:错义突变:突变后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无义突
29、变:突变成终止密码子,使肽链合成提前终止;同义突变:突变后不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移码突变的后果:较易形成致死性突变。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单体型畸变、染色体型畸变。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类型:缺失(末端缺失、中间缺失) ;重复;倒位(臂内倒位、臂间倒位) ;易位。后果:产生稳定的畸变或不稳定的畸变。染色体数目改变(基因组突变) 。后果:对于人类,多倍体大多不能存活。六、案例分析题(共1题,共10分)1“专利悬崖(药物专利即将到期)为仿制药企制造了巨大的机会。某药企抓住机遇仿制了美国到期药物“化合物S”,并有一定毒性资料。如你是安评中心的SD,根据什么选用原则?选择何阶段试验的哪些试验项目进行评价?答:
30、毒理学安全性评价通常采用分阶段试验的原则;常优先安排试验周期短、费用低、预测价值高的试验。“化合物S”有一定毒性资料,如该企业能证明其产品理化性质、纯度、所含杂质成分及含量均与国外原产品一致时,可先进行一项急性毒性试验和致突变试验,若其试验结果与国外原产品或提供的资料一致,不再继续进行试验,参考国外相关资料对其进行评价;若毒理学试验结果与国外原产品或提供的资料不一致时,则必须完成第一、第二阶段试验,即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和局部毒性试验;第二阶段:短期重复剂量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并根据结果决定是否进入下一阶段试验。2某研究所在沙虫双的基础上,新合成农药“多噻烷”。为新农药正式登记的需要,需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如你是安评中心的SD,根据什么选用原则?选择何阶段试验?试验项目是哪些?答:毒理学安全性评价通常采用分阶段试验的原则;常优先安排试验周期短、费用低、预测价值高的试验。因化学物在登记、生产和销售之前,通常必须进行第一、二阶段的试验,而“多噻烷”为我国首创的化学物还需选择第三、第四阶段试验,因此必须进行四个阶段试验,分别是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和局部毒性试验;第二阶段:短期重复剂量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生殖与发育毒性试验和毒物动力学试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第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