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评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评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重点: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 具: 课 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乘法还有其他的运算律吗?希望今天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有新的发现。出示问题一、一个长方形的长是72米,宽是28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师: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生1:(7228)2生2:722282(板书两个算式)师:同学们给出了两种办法,
2、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选择其中的一个算式计算一下。生计算。师:请选择第一个算式的同学,说出你的计算结果。生:长方形的周长是200米。师:谁选择的第二个算式,结果又是多少呢?生:我算的结果也是200米。师:通过大家的计算,这两个数算式的结果相同,我能不能在这两个算式之间写上“=”?生:可以板书:(7228)2=722282出示问题二:学校要换夏季校服了,上衣每件32元,裤子每件18元,四年级一班共64人,一共需要多少元?师:这道题你有能用几种方法解答?结果是多少?(生计算,汇报)生1:我列的算式是32641864,结果是6400元。师: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的?生2:我列的算式是:(321
3、8)64,结果也是6400元。师: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却是相同,那这两个算式看来也是相等的。板书:(3218)64=32641832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刚才得到的两个等式,你有怎样的感觉?生:可能有规律。师:真的有规律吗?【评析:教师创设了求长方形的周长和学校买校服的情境,提出“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学生很快地按要求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并且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出两式相等。在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在经历了两种不同思考方法的计算后,便于学生发现新的知识规律。同时,产生这样一种数学体验,即乘法分配律的知识存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二、探索交流,归纳规律。师:刚才同学们感觉到这两个等式中含
4、有规律,下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师:对于可能存在的规律,仅凭这两个等式就能说明它是成立的吗?生:不能。师:那该怎么办?生:找更多的这样的等式。师:既然找到了方法,那就请同学们,再找出一些这样的式子,验证它们的结果是否相等。(生举例验证)汇报:生1:(32)5=3225师:你计算过了吗?生1:算了,两边的结果都是30.师:很好,其他同学还有吗?生2:(3050)5=305505生3:(2476)2=242762师:同学们都找到了这样的式子吗?生:是。师:看来同学们头脑中的那个规律可能真的存在。我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两边的结果都是相等的,可是,万一除了咱们举得这些例子外有一个不能成立?那
5、我们举得这么多例子也就失败了。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去看,我们不去计算,就能够判断两个式子的结果是否相同?(生思考)生:老师,我能。师:你说说看。生:比如(7228)2=722282,左边括号里算出是100,就表示100个2,右边是72个2加上28个2,也是100个2,所以两边的结果一定是相等的。师:同学们,你听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那你能用这个思路说说你举得例子吗?生1:我写的是(5322)4=534224,左边是75个4,右边是53个4加上22个4,也是75个4师:现在我们再来思考,有没有可能像这样的式子两边不相等?生:不可能,两边的结果一定相等。【评析:学生在已经初步得出规律的基础上,教
6、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说出规律,而是继续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机会:“请你再举出一些符合自己心中规律的等式”,继续让学生观察、思考、猜想,然后交流、分析、探讨,感悟到等式的特点,验证其内在的规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验证猜想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猜想、质疑、感悟、调整、验证、完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师:这么看来,同学们猜测的那个规律是真的存在,你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你认为的规律吗?生1:(我你)他=我他你他 ,我和你都是他的好朋友,也就是我是他的朋友,你也是他的朋友。生2:(爸爸妈妈)我=爸爸我妈妈我。生3:(AB)C=ACBC生4、
7、(ab)c=abac生5、()=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努力验证了这个规律,你觉得用那一种表示这个规律更好一些?生:第三个用小写字母的那一个。师: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好?生:这样简单好记,而且前面学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也是用字母表示的。师:我也同意你的观点,这就是咱们数学的简洁美的体现。这个规律就是乘法的分配律。读一读这个式子。(通过读式子,完善语言表达)【评析:教师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教师不是把重点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在多个算式的计算中去完整地感知,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学生经过这样的探究活动,才能建构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用语言表达乘法分配律也就
8、水到渠成】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火眼金睛,判对错。56(1928)=56192864643664=(6436)6432(37)=3273232、思维敏捷,连一连。(把结果相同的两个式子连起来)(422533)26 202542536152615 (6634)6666666634 4226252633263899381 (3626)15(204)25 38(991) 师:相等的式子我们都找到了,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计算出它们的结果。生1、我算的是(204)5=2025425,结果是600.师:你是把两边的式子都计算了吗?生1:没有,我是算的右边的那个式子。师:你为什么没用左边的式子计算呢?生1
9、:右边的那个式子计算起来简单。师:看来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来简便计算,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生2:我算的是389938=38(991),结果是3800,我算的是右边的那个式子,右边的括号里是100,38100好算。师:大家来观察这个式子,这是我们发现的那个乘法分配律吗?生1:不是.生2:是,就是把它给倒过来用的。师:是的,这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也可以用来简化计算。生3:我算的是36152615=(3626)15,结果是150,是通过右边的式子计算出来的,那样简便。师:看了这个等式,你有什么想说的?生:我们刚才做的都是带“”的,可是这个是“”。师:看来我们的乘法分配律还有新的内涵呢。补充板书:(a
10、b)c=acbc师:有没有计算(422533)26=422625263326这个等式的?生4:我算了,结果是2600,算的是左边的那个式子。师:看了它,你有没有想说的?生:刚才我们做的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这个题是三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师:如果是4个、5个数、更多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还能用分配律吗?生能。3、合理选择,算一算。312121881210187(5347)23【评析:练习题的设计综合性、层次性强,特别是第2题设计的非常巧妙,既对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形式进行了练习,又对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和乘法分配律的拓展形式,让学生有了初步感知,把学生引入更广阔的数学探索空间。让学生体验到
11、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四、拓展延伸,引发思考。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了乘法分配律,除法有没有分配律呢?板书:(ab)c=acbc ?同学们可以课后用我们今天研究乘法分配律的方法进行验证,总结。【总评: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较难理解和叙述的定律。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上教师注重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感悟和发现乘法分配律,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两个不同的算式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之后,给学生提供体验感悟的空间,让学生写出符合规律的式子,引导学生在研究讨论中,进一步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再写出一些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既为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随后的练习设计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形式活泼,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这些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改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究发现的全过程,学生不仅发现乘法分配律的知识,而且学习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