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大研究员坐冷板凳34年研数代超算电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防科大研究员坐冷板凳34年研数代超算电源.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国防科大研究员坐“冷板凳” 34年研数代超算电源国防科技大学科研人员在微波暗室测试数据。(何书远摄) 编者按 从松花江畔到橘子洲头,从“哈军工”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伴随着共和国发展的铿锵步履,这所全军最高军事工程学府已经整整走过了60年。60年一甲子,承上启下几代人。在我国的国防科研尖端领域,“哈军工”人默默攻关,奋勇创新,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惊叹的中国传奇:“两弹一星”有他们付出的心血,神舟飞天有他们倾注的汗水,北斗导航有他们提供的支撑,“银河”“天河”是他们和世界赛跑的见证正是这一个个“中国创造”,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为我们的国防安全铸就了坚实盾牌。在国防科大建校60周年前夕,记者慕名
2、来到这里,愿与读者一起领略这支“科技团队”的风采。 这是一所我国国防科研领域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军事工程高等学府,从“哈军工”一路走来,这里吸引了太多世界目光。 这是一个为国家和民族铸造“重器”的地方。这里创造了“中国速度”,两次问鼎世界超级计算之巅;这里创造了“中国高度”,支撑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环绕地球;这里创造了“中国精度”,使我国光学制造加工进入纳米时代 世界注视着这片创新高地,它也在注视着世界。有什么样的眼光,便有什么样的格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建校60周年前夕,记者来到这片高地,探寻这所军校的独特眼光。 眼光之冷热浪中,他们甘坐冷板凳 8月12日,长沙连续高温进入第43天。滚滚热浪中,国
3、防科大校园内却涌动着一分“冷”。 理学院一间实验室里,陈平形教授带着两个博士蹲守在一台仪器旁,盯着电脑屏幕,头一动不动。整整一个暑假,他们每天坐在这儿七八个小时,仅仅为了捕捉一种实验用的微粒子。 作为量子信息方向学术带头人,陈平形已经在实验室和这些粒子打了10多年的交道了,坐的是名副其实的冷板凳。 甘坐冷板凳是国防科大人的常态,更是他们极为珍视的传统。有心人会注意到,国防科大近几年的科研经费大幅攀升。面对让人羡慕的经费数字,老教授们却淡淡一笑:“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把一件事从头到尾扎扎实实做成的精神。” 怎样才算扎扎实实?也许只有对照国防科大人一组数据,我们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34年,胡
4、世平研究员坚持干一件事:计算机电源。他伴随了从“银河”到“天河”的5次大跨越; 30年,高伯龙院士坚持干一件事:环形激光器。他带领团队相继突破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攻克了激光领域这一世界难题; 20年,王飞雪等博士坚持干一件事:北斗卫星导航关键技术。他们一举攻克了系统高精度、抗干扰能力等多项技术难题; 16年,李承祖等教授坚持干一件事:量子信息研究。他们多篇论文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建立起国内先进的量子通信实验室 这是一所军校冷静眼光的价值年轮。 8月6日,“天河”大楼一间近千平方米的机房内,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卢凯久久注视着气势恢宏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阵列。“未来的天河N号一定是全新理念的超级计算机
5、。那一天什么时候到来还不清楚,但我们必须现在就开始准备。”他说。 眼光之变时刻准备着立“军令状” 夜幕下的国防科技大学灯火通明。走在“天河”楼、“航天”楼、“北斗”楼等一座 座地标之间,记者耳边回响着北斗卫星导航中心副主任孙广富的话:“这个暑假,我们太奢侈了!” 让孙广富感到奢侈的是他们“每个人被强迫休了5天假”。现在,他们一一回到战位,准备鏖战通宵。是的,战位不久前,他们为正在忙的项目立了“军令状”。军令如山,岗位即战位。 在这所把“强军兴国”写进校训的大学校园里,“军令状”是记者频频听到的词汇。在这些似曾相识的故事里,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脉动与气息早已和国防科大人的创新攻关融为一体,血脉
6、相连 于起峰的“军令状”立在了靶场:“起步晚了,必须跑出比别人更快的速度!”由他领衔研制的数字图像判读分析系统,被誉为“全国靶场40年来判读系统的新变革”,一举实现了从模拟到数字、从手工到自动、从三维测量到六维测量的飞跃,精度、速度及效率均提高了10倍。 郭桂蓉院士的“军令状”立在了雷达站:“咱们就是爬,也要爬到山上去!”无数次上高山下海岛,他和团队潜心于现役雷达改造和新型雷达研制,使我国雷达信息处理技术一举跃进世界领先行列,被国内外同行称为“难以想象的奇迹”。 老松杨教授的“军令状”立在了某项关键技术:“外国人要卡我们的脖子,我们就要争这口气!”他带领课题组独立探索这一西方国家对华禁售的技术
7、,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互式通用指挥平台”,性能达到国外同等水平,成本却仅有他们的三分之一 对于科大人来说,国防和军队重大需求,从来都是他们的创新之源。需求变,则眼光变。赵伊君院士先后17次改专业,每一次改专业何尝不是一次立“军令状”! 今天,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再次提速。记者在校长杨学军最近的一次讲话中捕捉到这样的字眼:“我们要 抢抓技术革命、军事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坚持创新驱动,把信息化作为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主导方向” 这,是国防科技大学新的动员令! 眼光之锐做领跑者,不伴跑,不跟跑 在科大校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时刻,让你突然意识到科大的魅力。记者的那个瞬间是在看到纳星
8、团队的时候。 你很难想象,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不仅经历了卫星设计、制造、试验、发射、运行管理、应用的全部流程,还掌握了一批微小卫星研制的核心关键技术,构建了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平台。 他们自主设计与研制的世界上首创单板纳星体系结构的“天拓一号”微小卫星,在轨完成多项科学实验,绘制我国首张全球船舶AIS数据海图,被航天领域专家称为“国内最具实用价值的微纳卫星”。 世界关注着他们,他们也在关注着世界。正如他们实验室里那本翻开的世界通史,他们的眼光早已越过实验室,敏锐捕捉着世界核心科技领域的最前沿。 在这块敢为人先的土地上,老一代“哈军工”人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日渐成为科大人的准则
9、和信条高技术领域竞争,不超越就是落后,做领跑者,不伴跑,不跟跑。 做领跑者2013年6月17日,在德国莱比锡世界超级计算大会上,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在第41届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排行中名列榜首,这是该校继2010年天河一号首次夺魁后,再次摘取排行榜桂冠。 不伴跑王飞雪至今还记得谈判桌上欧美专家咄咄逼人的眼神。在那个关于北斗系统频率归属的谈判桌上,北斗卫星团队被告知:除非绕开欧美专利技术,否则要交出频率资源!狭路相逢勇者胜,3年后,王飞雪带领团队探索出独一无二的信号体制理论并申请了专利。去年9月,在美国举行的世界卫星导航大会上,团队成员宣布了这一创新理论,震惊欧美专
10、家。 不跟跑李圣怡教授、戴一帆教授带领团队,跳过国际上一、二代光学零件的制造加工技术,直接瞄准基于可控柔体制造的第三代光学加工方法,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德国之后又一个掌握离子束、磁流变两种制造加工高精度光学零件技术的国家。如今,新一轮的技术升级仍在进行 眼光之远创新高地仍在不断生长 这几个数字,久久吸引着记者的目光 党的十八大报告里提到的“十一五”5项重大科技突破,1项由国防科技大学独立完成,3项由国防科技大学参与完成。 五分之四!这背后的故事该有多激情澎湃?然而,科研部副部长刘波的回答却出乎意料的简单,只有3个字:“大协作!” 刘波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他们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800多项。如
11、此巨大数量,没有协作不可想象。细数“天河”超级计算机、“银河玉衡”核心路由器、“飞腾-1000”CPU、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若干关键设备、环形激光器、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等科大品牌,它们无一例外都在说明:只有大协作,才能结出大成果。 “机制是创新的催化剂。高效的机制是创新的重要保证,在现在的大科学、大工程时代,尤其如此。”政委王建伟这番话的背后,是国防科技大学一系列眼光深远的机制改革举措。 在国防科技大学校园内,你会看到有些建筑的名称正在悄然变化创新协同中心等机构,正在成为这里的新地标;在一些重点实验室,你会看到越来越多外来者的身影来自全国甚至国外的智力资源被邀请到这里协同合作;在科研课题目录里,你会
12、看到越来越多国家中长期重大专项、国家专项工程、“863”“973”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这里的科研创新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 新的地标在不断延伸。在天津、湖南、广州等地,超级计算中心正在成为当地一张靓丽名片;在北京,我国首条中低速磁悬浮交通运营线已启动建设;在阎良等地,创新研究院正在拔地而起 创新高地仍在不断生长。在科大制定的“十二五”科研发展战略规划中,记者的目光停留在这样一行字上 “着眼服务国家和军队战略需求确定18个战略性科研领域,在国家中长期重大专项任务、先进武器装备研制、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基础科学与交叉科学研究方面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一批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标志性、原创性科研成果。” 穿过“天河”楼、游泳馆、科技大楼,眼前一座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作为未来的学科交叉中心,这里必将聚集一批优秀团队,刮起新一轮的头脑风暴,开启新的创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