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2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569209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医养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2页).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养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第 2 页论中医养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关于人体生命养护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方法的知识体系,养生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以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深厚底蕴,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揉和了儒、道、释家以及诸子百家的哲学观点,博采众家之精华,堪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1道家思想是中医养生理论的思想渊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思想流派中,道家文化一直被学界公认为与中医学的渊源最为密切,对中医养生文化的形成起了主导作用。中医养生一词,最早由道家提出,后世一直沿用摄生和养生两词。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这种思想体系影响和促进了养生学

2、形成。因此,道教思想和文化与中医养生理论如影随形,密不可分。道家的宗旨之一是追求长生不老,养生、避世、清心、寡欲等方式都是为了达到祛病延年、全命保生的根本目标。道家崇尚自然,返璞归真,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道家的重要思想为中医养生文化吸收,这一切都与道家文化的道法自然精神契合无间。许多著名的道医在道教理论及养生学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历史上一些有影响力的养生学著作也大多为道教徒所著。唐代药王孙思邈也是一名道医,他不仅精通医术,也崇尚老庄,尤其将道教的服食方法引入中医养生领域,倡导药食两攻,为中医养生食疗学做出了很大贡献。2儒家思想促进和丰富了中医养生文化儒家思想发端于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孟之学为

3、代表。孔子一生倡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孔子认为,具有仁德者方可通向长寿之路。因此养身旨在养心,养心是为养性,把这种养性观融入中医养生文化之中,通过养性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儒家思想开创了身心并重的养生之道,形成了自身传统特色和优势。儒家推崇中庸之美,追求一种恰如其分,达到整体和谐的完美。儒家文化不走极端,温良平和的特点对养生文化有很大的影响,与中医养生倡导阴阳调和的真谛相似。可见,儒家的中和思想已经成为了中医养生的指导思想。儒家思想还为中医养生提供了不少具体方法。孔子倡导君子食无求饱,反对饮食不节,而且要求除定时定量地进餐外,还要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来考虑饮食的宜忌。若饮食

4、不节,则必发病而伤身。这种食无求饱的说法,与现代养生学的观点是相一致。劳动和体育锻炼是重要的长寿之道,运动是维持人体健康最基本的因素,运动亦是万事万物的固有属性。中医养生学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指导防病治病,以求延年益寿。3佛家思想对中医养生的补充作用佛教并非中国本土之宗教,但其传入后很快被中国化,原有的文化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佛学思想自东汉以后开始便盛行于中国,然而其在养生方面的见解易受到忽视。在中国本土化的历史过程中,佛家思想也对中医养生思想产生过重大影响,进一步丰富充实了养生内容。佛教讲求禅定,强调心灵为一切身心现象的主宰,并将它作为调节心绪的一种

5、手段和精神治疗的一种方法。佛家侧重于通过心理修养来影响进而健壮人格,与中医养生学的养心异曲同工。佛教戒律是修行僧尼严格遵守的清规戒条,要求修行者务必使自己的言语、意念、行为都符合道德规范,做到要乐施行善利众,也就是养德。佛教五戒如素食主张,就对中医的食养、食疗思想的形成有不同程度影响。佛教中一些理论的精髓,与东方传统文化在根本上是相吻合的。这些积极的东西经过历代医家的吸收,已改变了它特有的宗教内涵,逐渐被纳入了我国传统的中医养生学之中。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都重视养生,各家思想都反映了对中医养生学的理性认识,三者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并相互补充。养生学集道、儒、佛家思想的精髓,兼收并蓄并相得益彰。从养生角度而言,这三者的思想精髓实际上亦趋于一致,加上旁涉其它各家的精要,再与医家丰富的医疗卫生经验血肉交融,故而逐渐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养生思想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