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复习资料word.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550470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9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复习资料word.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流行病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绪论流行病学:讨论人群中疾病及安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讨论防制疾病及促进安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 定义的诠释:讨论内容的三个层次 疾病、损害和安康任务的三个阶段和三个范畴 提醒现象,找出缘由,供给措施工作深度三个范畴 描绘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方法、试验流行病学方法讨论的三种根本方法 视察法、试验法、数理法三大要素 原理、方法和应用一、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1.根本原理 疾病及安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疾病的发病过程;人及环境的关系(疾病的生态学);病因论;病因推断的原则;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疾病开展的数学模型。2.实际应用 疾病预防和安康促进;疾病的监测

2、;疾病病因和危急因素的讨论;疾病的自然史;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二、流行病学讨论方法(一)视察法 是不对讨论对象施加任何试验措施,只视察人群在自然状态下疾病、安康状态及相关因素的分布特征。1.描绘性讨论 应用流行病学的宏观思维方式和分布理论视察人群中安康相关状态或事务的分布规律,进而提出病因线索或假说,或提出有效的防制措施。2.分析性讨论 应用比照的思维方式对疾病病因假设进展检验或对可疑的病因或危急因素进展讨论。 (1)病例比照讨论 (2)队列讨论(二) 试验法 通过比拟人为地赐予和不赐予某因素的两类人群中相关效应的发生率来验证明验因素及效应之间的因果关系。(三) 数理法 对某些疾病的流行过程根

3、本理解的根底上,将流行病学调查所得到的该病发生或流行的主要因素的数据,建立有关的数学模型进展理论讨论,讨论疾病流行的动力学;同时也可用疾病流行趋势的预料和疾病限制对策及措施的评价。三、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特征 2.比照的特征 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4.社会医学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 6.开展的特征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及描绘性讨论第一节 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流行病学讨论可通过视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开展和消退,描绘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及分布的现象,这就是疾病的分布。 一、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 率、构成比、相比照1.率() 在指在某时期内在可能发生某现象的全部视察单

4、位中实际发生某现象的频率。 特点:分子、分母代表的是同一人群2. 构成比() 表示同一事物内部部分及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它描绘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构成比的取值在0到1之间。 特点:常用 () 来表示 1)构成比例 反映某种概率的数值。 常用来表示疾病或死亡的顺位、位次或所占比重 2)发生频率比例 肯定时间内,发生某种变更者占全体的比例。3. 相比照() 是两个指标的值之比。它描绘一个指标的值是另一个指标值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特点:表示分子和分母间的数量关系,不管分子和分母所来自的总体如何。分子不肯定是分母的一部分。(二)发病频率指标1.发病率 表示在肯定期间内,肯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

5、出现的频率。 应用:用作描绘疾病分布 反映疾病发生比率 它的变更意味着病因因素的变更 分子:肯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 分母: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对那些不行能或该病的人不应计入分母内2. 罹患率 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应用:部分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3. 二代发病率(续发率) 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藏期到最长潜藏期之间,接触原代(上代)病例的易感者仲发病人数占全部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中分子和分母都不包含原代病例(三)患病频率指标1.患病率 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取決于发病率、病程 患病率 P = 发病率 I 病程 D

6、 ) 按视察时间:期间患病率、时点患病率 影响患病率上升因素:病程延长 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 新病例增加(即发病率增高) 病例迁入 安康者迁出 易感者迁入 7.诊断程度进步 报告率进步影响患病率降低因素:病程缩短 病死率增高 新病例削减(发病率下降) 安康者迁入 病例迁出 治愈率进步2. 感染率 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原体或抗体有阳性人数所占的比例。 是评价人群安康状况的常用指标,特殊是对隐形感染、病原携带及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调查有用(四)死亡及生存频率指标1死亡率 在肯定期间内(通常为一年),肯定人群中发生死亡的频率。 用来衡量某一时期一个地区人群死亡危急性大小的一个指标2

7、病死率 在肯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病死率的分子包含在分母中。 假如某病处于稳定状态时,病死率也可用死亡率和发病率推算得到:3 生存率 指承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病患者中,经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5年)后,活过n年的概率。(五) 关联性指标常用的关联性指标有:危急比()、率比、比值比()二、 疾病流行形式的描绘1 散发 病例发生无规律性,可以是偶尔出现,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络,且发病率低,不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程度。2爆发 在一个部分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突然发生的流行。流行时间一般较短。3流行 某病在某地区或某人群仲发病增加较快,且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

8、发病率程度。4大流行 影响范围大、累及人群多的流行。三、疾病分布的形式(一)人群分布 1.年龄 2.性别 3.职业 4.种族和民族 5.婚姻及家庭 6.社会阶层 7.流淌人口 8.行为(二)时间分布 1.短期波动(时点流行或爆发) 2.季节性 3.周期性(主要见于呼吸道传染病) 4.长期趋势(三)地区分布(四)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绘第二节 描绘性流行病学描绘流行病学:采纳流行病学的方法,对人群中安康相关状态或时间的分布特征以及事务之间的关系进展调查和分析。描绘流行病学是说明疾病分布和供给病因线索的根本方法。包括:横断面讨论 生态学讨论 疾病(或公共卫生)监测 病例(组)分析 筛检

9、一、 横断面讨论横断面讨论:在短时间内查明某人群患病状况以及相关因素的一种调查讨论方法。由于是在肯定特定时间内进展的调查,其结果只能代表调查时的瞬间状况,不讨论过去及将来。有两种状况不合适用横断面讨论:一是病程短的疾病,二是对于疾病发生率太低的状况。(一) 种类横断面讨论可分为普查和抽样调查。1. 普查 在肯定时间内对肯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作调查或检查。2. 抽样调查 在总体人群中抽取有代表性的部分人群来理解总体人群的状况。3.抽样方法1)单纯随机抽样: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均为)。2)系统抽样(机械抽样):是依据肯定依次,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3)分层抽样:

10、是指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总体(层),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展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4)整群抽样:是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抽取其中部分群组作为视察单位组成样本。5)多级抽样:是指将抽样过程分阶段进展,每个阶段运用的抽样方法往往不同,即将以上抽样方法结合运用。6)等概率随机抽样():抽取率及单位大小成比例的多级抽样。(二)设计及施行1.明确目的和类型 依据讨论提出的问题,明确调查目的,确定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2.讨论对象 3.样本含量 4.抽样方法 非随机抽样 & 随机抽样5.资料搜集 6.偏倚及限制 选择偏倚(选择性偏倚、无应答偏倚、生还者偏倚) 信息偏倚(回忆偏倚、报告偏倚、测量偏倚)

11、 混杂偏倚7. 资料分析二、 生态学讨论生态学讨论:以群体为视察和分析单位,通过描绘不同人群某(些)因素的暴露及疾病频率,从而分析因素及疾病的关系。它的特点是不对个体进展测量。类型:1.生态比拟讨论 比拟不同人群中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同时理解这些人群中某些因素的出现率及疾病的发病率从或死亡率的凹凸是否一样,通过这种比拟讨论供给病因线索。 2.生态趋势讨论 连续视察一个或多个人群中某病的发病或安康状况的变更规律及某些因素暴露的变更规律之间是否有相关关系。三、 筛检筛检:用简便、快速、灵敏的试验或检查方法有组织地对人群进展检查,以发觉某病的可疑患者的一种调查方法。筛检的目的:到达二级预防:“三早

12、”措施 到达一级预防:危急因素的筛检可使某些慢性病到达一级预防 理解疾病的自然史,开展流行病学监测(一)筛查方法的评价及选择程序1. 评价方法.确定“金标准” 金标准:指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疾病的最牢靠的方法。 b.选择讨论对象 原则:代表性 c.样本大小的计算 有关因素:灵敏度、特异度、显著性检验程度、容许误差 d.整体评价结果2. 筛检试验真实性评价指标1) 灵敏度()/真阳性率() 患者组人员被筛检试验判为阳性的概率,即真阳性者占病人总数的百分比。反映筛检试验检出患者的实力,该值愈大愈好。 实际有病而按该筛检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率2) 特异度()/真阴性率() 非患者组人员被筛

13、检试验判为阴性的概率,即真阴性者占非患者总数的百分比。反映筛检试验鉴别非患者的实力,该值愈大愈好。 实际无病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百分率3) 假阳性率()/误诊率、第一类错误 非患者人员被筛检试验判为阳性的概率,即假阳性者占非患者总数的百分比。反映筛检试验将非患者错误判为患者的概率,该值愈小愈好。 实际无病,但依据该诊断标准被定为有病的百分率4) 假阴性率()/漏诊率、第二类错误 患者组人员被筛检试验判为阴性的概率,即假阴性者占患者总数的百分比。反映筛检试验将患者错误地判为非患者的概率,该值愈小愈好。 实际有病,但依据该筛检标准被定为非病者的百分率5) 正确指数(综合指数) 即灵敏度及

14、特异度之和减去1或1减去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之和。该值愈大愈好。 正确指数 (灵敏度十特异度) 1 l(假阳性率十假阴性率)6) 预料值() 是筛检试验结果阳性或阴性时受试对象有或无疾病的概率。 A.阳性预料值() 即真阳性者占诊断试验阳性者总数的百分比. 阳性预料值表示筛检试验结果阳性者患有该病的概率,其值越大,筛检试验结果阳性者患该病的可能性愈大。 B.阴性预料值() 即真阴性者占诊断试验阴性者总数的百分比. 阴性预料值表示筛检试验结果阴性者不患有该病的概率,其值越大,筛检试验结果阴性者不患该病的可能性愈大。当灵敏度和特异度肯定时,阳性预料值及患病率成正比,阴性预料值则及之成反比。 特异度越

15、高,阳性预料值越高 灵敏度越高,阴性预料值越高3. 筛检试验牢靠性评价分析:考虑了机遇因素对一样性的影响 值=实际一样性/非机遇一样性 4. 合理确定截断值 截断值 ( )或临界点确实定,及测得的视察值的分布有关第三章 病例比照讨论病例比照讨论( ):(课件定义)选择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一些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一些个体作为比照组,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拟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程度的差异,讨论该疾病及这个(些)因素的关系。这是一种回忆性从果查因的讨论方法。四大因素:人群、比照、病例、暴露第一节 根本原理一、原理病例比照讨论的详细原理是选择某人群中患有某种特定疾

16、病的人作为病例组,未患这种特定疾病但及患者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比照组,调查他们过去有无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可疑病因因素以及暴露程度;通过比拟各组讨论因素的暴露史和暴露程度的比例,推断讨论因素及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假如病例组有暴露史或严峻暴露着的比例在统计学上显著高于比照组,则可认为这种暴露及患病存在统计学联络,有可能是因果联络。可比性:年龄、性别一样、经济程度、生活习惯一样。志向状态是除得病以外其余各因素一样。暴露():指讨论对象曾经接触过某种讨论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或出于某种状态,又称讨论变量,讨论者所关切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成为暴露因素。特点:疾病发生后进展 分成病例组及比照组 暴露是由

17、讨论对象从如今对过去的回忆 由果推因 分析暴露及疾病的联络二、 类型1、 非匹配的病例比照讨论 按及病例组可比的原则,依据样本的大小,选择肯定数量的比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一般要求各比拟组人数一样,或比照组人数多于病例数。2、 匹配的病例比照讨论 匹配亦称配比(),要求比照在某些特征或变量及病例保持一样,目的是对两组进展比拟时解除匹配因素的干扰。详细有两种做法:频数匹配 匹配因素所占的比例在比照组及病例组一样; 个体匹配 给每一个病例选择一个或几个比照,配成对()或配成伍,使比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如年龄、性别等)方面及其相配的病例一样或根本一样。 匹配法留意事项:v 慎重选择匹配因素

18、v 可疑病因决不能作为匹配因素 v 比例一般为1:1,也可以1:2,甚至1:3或1:4,最多不超过1:4 v 匹配的因素不宜过多,避开发生“匹配过度()”增加工作的难度第二节 病例比照讨论的步骤一、提出假设 依据以往疾病分布讨论或现况调查结果并结合文献,提出病因假设二、 选择相宜的比照形式 原则:广泛探究病因,采纳不匹配或频数匹配 罕见病采纳个体匹配 1的匹配法,R值不宜超过4 形式:成组比拟法(非匹配设计)、匹配设计(群体匹配和个体匹配)三、 病例及比照的来源及选择 根本原则:代表性 1.病例能代表总体的病例 2.比照能代表产生病例的总体人群或源人群 可比性 两组主要特征方面无明显差异(除了

19、讨论的因素以外)四、 样本含量的估计 1. 有关参数(a.病例组的暴露率P1和比照组暴露率P0 b.优势比 c.值 d.把握度1-) 2.估计方法 3.举例五、资料的来源及搜集1.资料来源 2.调查的含义及施行时遵循的原则 3.调查表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分析平衡性检验 计算 分层分析及多因素分析 推论因素及疾病关联一、 平衡性检验 比拟病例组及比照组在讨论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特征方面有否可比性,两组非讨论因素平衡,其暴露率的差异及发病有关二、 计算:又称优势比,比值比,穿插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及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比照组中暴露人数及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特点:及一样,优势比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

20、急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一) 成组比拟法分析(二)1:1匹配的资料整理分析三、分层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四、推论因素及疾病关联第四节 病例比照讨论的偏倚一、选择偏倚 由于选入的讨论对象及未选入的讨论对象某些特征上存在差异而引起的误差(一)入院率偏倚 在选择医院就诊或住院患者作为讨论对象的病例比照讨论中,优于不同疾病的入院率的差异所造成的偏倚v 限制 1.合理地选择病例及比照 2.从总体人群中选择全部或绝大多数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 3.从各医院中选取病例,从多病种中选择比照(二)检出和候偏倚 病人常因某些及致病无关的病症而就医,从而进步了早期病例的检出率,致使过高地估计了暴露程度而产生的系统误差v 限制

21、 延长搜集病例的时间,超过由早期向中、晚期发生的时间(三)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 因现患病例及新病例的构成不同而造成的偏倚v 限制 调查时明确规定纳入标准为新发病例(四)无应答偏倚 指讨论对象因各种缘由对讨论的内容不予答复而产生的偏倚(五)时间效应偏倚 对于肿瘤、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从开场暴露于内、外危急因素到发病有一个漫长的发病过程,因此那些暴露后即将发生病变的人、已发生早期病变而不能检出的人、或在调查中已有病变但因缺乏早期检测手段而被错误地认为是非病例的人,都可能被选入比照组,由此而产生了结论的误差v 限制 1.尽量采纳敏感的疾病早期检查技术 2.开展视察期充分长的纵向调查二、信息偏倚在讨论

22、过程中进展信息搜集时产生的系统误差(一)回忆偏倚 指各比拟组的讨论对象在回忆以前发生的事或经验时,在准确性和完好性上存在着系统差异而导致的偏倚v 限制 1.选择不易为人们所遗忘的重要指标做调查 2.重视问卷的提问方式和调查技术(二)测量偏倚 指对讨论所需的指标或数据进展测量时所产生得系统误差v 限制 1.采纳客观指征 2.仔细做好调查技术培训 3.实行复查等方法做好质量限制 4.检查条件尽量一样 5.运用的检查仪器应精良三、混杂偏倚 特点:不易识别,不易确定,需仔细细致地去解决 v 限制 1.匹配法 2.分层分析法 3.多因素分析第五节 病例比照讨论的优点及缺乏1.优点:特殊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

23、罕见病的讨论; 相对更省力、省钱、省时间,易于组织施行; 样本较小; 一次调查可同时讨论某病及多个因素的关系。2. 局限性:不合适用于讨论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暴露及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推断; 简洁出现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 适宜比照的选择往往有肯定的困难。第四章 队列讨论队列():有共同经验或有共同暴露特征的一群人,分为固定队列( ,人数肯定,同时进入队列)和动态队列( ,不是同时进入队列,有先有后).第一节 概述一、根本原理将讨论对象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成暴露组和比照组(非暴露组),然后随访肯定时间,比拟所讨论疾病在两组的发病率。假如暴露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比照组,那么可以推想

24、暴露及疾病之间可能存在因果联络。二、讨论目的1.验证病因假设2.评价措施效果3.讨论疾病自然史三、讨论类型(对于罕见疾病,病例队列讨论是其唯一的方法)1. 前瞻性队列讨论(运用最多) 讨论开场时暴露已经存在,疾病要在随访过程中才会出现. 优点:时间依次增加病因推断可信度 干脆获得暴露及结局资料,结果可信 能获得发病率 缺点:所需样本量大,花费大,时间长 影响可行性2. 历史性队列讨论(运用其次) 讨论开场时暴露和疾病均已发生,资料室通过回忆调查搜集的. 优点:短期内完成资料的搜集和分析 时间依次仍是由因到果 省时、省力、出结果快 缺点:资料积累时未受到讨论者的限制,内容上未必符合要求 须要足够

25、完好牢靠的过去某段时间有关讨论对象的暴露和结局的历史记录或档案材料 3.双向性队列讨论(运用最少) 在历史性队列讨论的根底上,接着开展前瞻性队列讨论.合适讨论那些同时具有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的暴露.第二节 设计和施行一、选题二、确定讨论因素 队列讨论的目的是验证暴露及疾病存在因果联络,因此最主要的讨论因素就是暴露。 在讨论设计中要做到:1.暴露要有定义,越明确越好 2.暴露须要定量,越细分越好 3.暴露的测量方法要灵敏、准确、简洁和牢靠三、确定讨论结局 一次讨论可有多个结局,视关联强弱四、确定讨论现场五、确定讨论对象 队列讨论的对象包括暴露组和比照组,暴露组可以按不同的暴露程度分为暴露亚组。1.

26、从目的人群中抽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群 2.未患所讨论疾病 3.分为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暴露组 v 职业人群 ( )v 特殊暴露人群v 一般人群( )v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比照组v 内比照( ) 一群讨论对象内部v 外比照( ) 一群讨论对象外部v 总人口比照 整个地区现成的发病或死亡资料v 多重比照( ) 两种或以上的形式六、 样本量的估计1.影响样本量的因素 抽样方法 暴露组及非暴露组的比例 失访2.样本量的计算七、基线调查八、随访第三节 资料分析一、发病率的计算(一)累计发病率() 用开场视察时的人数作分母,以整个随访期的发病人数作分子。 变更范围 01 适用条件 样本大,人口稳定,整齐的

27、资料(二) 发病密度() 用人时未单位计算发病率,带有瞬时频率的性质。1个人年相当1个人被视察1年 变更范围 0适用条件 视察时间长,人口不稳定,存在失访资料不很整齐二、危急度的估计(一)相对危急度() 暴露组及比照组发病率之比 值表示暴露者发病的危急是非暴露者的多少倍,反映了暴露及疾病的联络程度。 :暴露组率 :非暴露组率 值越大,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及结局关联强度越大 (二) 归因危急度() 暴露组发病率及比照组发病率之差 值表示暴露者因暴露而增加的发病率,或消退暴露后暴露者能削减的发病率。 或 值越大,暴露因素消退后所削减的疾病数量越大(三) 归因危急度百分比() 因暴露而增加的发病率占

28、暴露者发病率的百分比 值表示暴露者的发病有多大百分比可归因于暴露,或消退暴露后可以使发病削减的百分比。 或 (四) 人群归因危急度() 全人群发病率及比照组发病率之差 值表示人群因暴露而增加的发病率,或消退暴露后人群能削减的发病率。 I0 :总人群率 :非暴露组率 值越大,暴露因素消退后所削减的疾病数量越大 (五) 人群归因危急度百分比()因暴露而增加的发病率占人群发病率的百分比 值表示人群中的发病有多大百分比可归因于暴露,或消退暴露后可以使人群发病削减的百分比。 或 :总人群的暴露比例 占总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第四节 常见偏倚及其限制一、失访偏倚讨论对象因迁移、外出、死于非终点疾病

29、或回绝接着参与视察而退出队列所引起的偏倚 限制 设计时 选择便于随访的人群;在计算的讨论样本的根底上扩大10% 施行时 加强对随访员的管理;制定随访安排和监测措施;期中分析 整理资料时 对于有缺项或漏项的对象进展补查二、 信息偏倚在获得暴露、结局或其他信息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或偏向 限制 进步临床诊断技术、明确各项标准 选择准确稳定的测量方法 事前调准仪器 严格试验操作规程 同等对待每个讨论对象 培训调查员,进步技巧,统一标准 三、安康工人效应第五节 优势和弱势一、优势v 干脆获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v 干脆估计危急度v 符合时间依次,验证病因的实力较强v 获得一种暴露及多种结局的关

30、系v 搜集的资料完好牢靠,不存在回忆偏倚v 可讨论疾病的自然史v 讨论罕见暴露及某种疾病的联络二、 弱势v 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讨论 v 易发生失访偏倚 v 耗时,耗人力、物力、财力 v 设计要求严密,资料的搜集和分析难度较大 v 随访过程中,已知变量的变更或未知变量的引入增加分析难度v 会出现伦理学问题三、 两种分析流行病学方法的比拟第五章 试验流行病学试验流行病学讨论( ):(课件定义)将来自同一总体的讨论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和比照组,讨论者对试验组人群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后,随访并比拟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状况或安康状况有无差异及差异大小,从而推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试验性讨论方

31、法。(以人群为讨论对象)(课本定义)将适宜的讨论对象,按随机安排原则分组,一组人为地赐予某种因素、措施、新药或新的治疗方法作为试验组,另一组不赐予某种因素、措施或赐予劝慰剂作为比照组。然后随访视察肯定时间,并比拟两组的疾病或安康状态的变更,比照分析试验组及比照组之间效应的差异,据此评价敢于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第一节 概述一、 试验流行病学的特征l 比照 因果性试验中的比照法则 设立比照 影响试验流行病学讨论效应的主要因素 设立比照的方式:标准方法比照、劝慰剂比照、自身比照、穿插比照l 前瞻 随访结局指标 前因后果l 干预 暴露 讨论者施加 盲法 ():削减讨论对象和讨论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信息偏倚

32、) 分为单盲、双盲、三盲l 随机 来自总体的随机抽样人群 随机安排到试验组和比照组二、 试验流行病学的主要类型三、 试验流行病学的根本原则和内容试验设计的最重要的根本原则有:比照的原则(使两组具有可比性); 随机的原则(进步可比、平衡性); 盲法的原则(避开情感效应)。试验设计的内容:l 明确讨论目的l 确定讨论因素和效应指标l 确定讨论对象l 确定试验现场l 要有足够的样本量l 讨论对象的随机化分组l 设立比照l 应用盲法l 明确试验期限l 明确资料的整理及分析方法第三节 试验流行病学偏倚的缘由及限制导致偏倚的缘由:1、干扰 2、沾染 3、退出偏倚的限制:1、强调严格的科研设计 2、采纳随机

33、化方法和盲法 3、对讨论对象进展限制 4、配比 5、分层 6、标准化 7、多因素分析方法第四节 试验流行病学的优势及弱势优势:明确讨论目的 弱势:难以保证有好的依从性 选择讨论对象 难获得一个随机的无偏样本 确定试验现场 简洁失访 设立比照 费用常较视察性讨论高 确定样本大小 简洁涉及伦理道德问题 随机化分组 应用盲法第六章 病因及病因推断病因: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上升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病因模型: 旧类型 v 纯动因论 无视环境因素和机体(宿主)自身的因素v 条件论 无视了机体(宿主)自身的因素v 单纯生物医学观点 无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

34、新类型v 生态学模型 将机体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v 疾病因素模型v 病因网络模型第一节 病因讨论方法一、建立假设 描绘性流行病学方法(横断面讨论、疾病监测资料、生态学讨论)建立病因假设二、验证假设 分析流行病学(病例比照讨论、队列讨论或试验流行病学)验证假设三、因果推断 对疾病及暴露之间的关联作出是否为因果关联的推断第二节 因果推断 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v 假设演绎法 推理过程(1)因为假设H ,所以推出证据E (演绎推理)(2)因为获得证据E ,所以反推假设H (归纳推理)v 准则(消退归纳法) 符合的条数越多,因果关联越大(一) 求同法( ) 区分某类事务或属性的必要条件的方法(二) 求

35、异法( ) 区分某类事务或属性的充分条件的方法(三) 同异并用法( ) 区分某类事务或属性的必要且充分条件的方法(四) 共变法( ) 有关(暴露)因素是等级或定量的并及事务(结局)效应成量变关系(五) 剩余法( ) 复合结局事务()有关(暴露)因素在特定的范围内(),b说明B,c说明C,那么剩余的a必定说明A 因果推断的标准 联络强度 指暴露于讨论因素的人群发病率及不暴露于讨论因素人群的发病率之比,即相对危急度这个比值越大,因果联络的可能性越大 剂量-反响关系 假如视察到随着某因素暴露剂量的增加,人群发生某病的危急性增加,关联强度增大 联络的一样性 对可疑因素的暴露必需在疾病发生之前,允许有必

36、要的潜藏期 联络的特异性 指暴露因素能预料疾病发生的程度 生物学合理性 指暴露及疾病见的联络可以用现代生物医学学问来说明 8条标准(流行病学 第四版) 关联的时间依次 关联的强度 剂量-反响关系 暴露及疾病分布的一样性 关联的合理性 关联的可重复性 终止效应 关联的“特异性”第七章 公共卫生监测公共卫生监测:是指连续地、系统地搜集疾病或其他卫惹事务的资料,经过分析、说明后刚好将信息反响给有关部门和人员,并且利用监测信息的过程。特点: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数据的搜集、核对、分析以及信息的反响和公布的全过程目的:是刚好理解疾病及安康危害信息,以便刚好实行有效干预措施第一节 分类及应用 公共卫生监测

37、的种类n 疾病监测 传染病监测 非传染病监测n 及安康相关问题检测 诞生缺陷 药物不良反响 食品平安 公共卫生监测的应用l 估量问题的严峻程度l 明确疾病的地理分布状况l 描绘一种疾病的自然发病史l 探测传染源/明确问题所在l 促进假说的提出和讨论的进展l 对限制措施进展评估l 监控传染因子的变更l 探测卫生策略的变更l 帮助策略的安排第二节 疾病监测疾病监测:连续地、系统地搜集疾病的资料,经过分析、说明后刚好将信息反响给全部应当知道的人,并且利用监测信息的过程。 监测类型 传染病监测 特点:时效性( )、刚好性、全面性、持续视察、发觉异样、组织核实、快速应答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 专病监测系

38、统;如监测、监测、麻疹监测、和禽流感监测等 救灾防病及突发公共卫惹事务监测 监测系统评价指标v 数据质量评价 诊断符合率、漏报调查、报告符合率v 刚好性评价 就诊刚好性、诊断刚好性、填卡刚好性、报告刚好性、审核刚好性、分析反响刚好性v 完好性评价 传染病报告卡中一些关键变量的填报状况v 敏感性评价 指报告系统反响的迅捷性v 综合性评价第八章 流行病学调查及质量限制(主要看书)第一节 流行病学调查设计流行病学调查( ):是在现场针对目的人群所进展的及讨论目的相关的调查工作,也称搜集资料,其调查形式、方法及技术可因不同讨论内容而异,主要包括调查表调查、访谈、现场测量、生物样本搜集等。一、 流行病学

39、调查设计类型及其特点流行病学调查设计主要包括横断面讨论、病例比照讨论、队列讨论、试验讨论。二、 流行病学调查设计的步骤三、调查表设计及其根本原则1.调查工程确实定2.调查工程依次的编制3.调查问题的设计4.调查工程的编码5.工程数量和调查持续时间6.质量限制及操作指南的编写第九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主要讨论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过程及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并制定预防、限制和歼灭传染病的对策及措施的科学。第一节 概述病原体:可以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类微生物和寄生虫。宿主:指自然条件下被传染性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其他动物。传染过程: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及机体互相作用、互相斗争的过程。感染谱:指

40、机体感染了病原体后,传染过程所经验的轻重不等的临床表现。疫源地:指传染源及其派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涉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病学原理及方法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的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排出,经过肯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开展的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的过程必需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根本环节,这三个环节必需同时存在、互相联络,才能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会发生传染病的流行。一、 传染源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病人(霍乱)、病原携带者(乙肝)

41、和受感染的动物(鼠疫)。(一) 受感染的人作为传染源1. 病人 特征:体内存在大量病原体,具有利于病原体排出的临床病症 分期:v 潜藏期 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病症出现这一段时间 意义:推断患者受感染时间, 追踪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 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视察期限 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潜藏期长短还可影响流行特征 v 临床病症期 出现疾病特异性病症和体征的时期v 复原期 此时疾病的传染性逐步消逝,有些病人已不再作为传染源v 传染期 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意义:确定病人隔离期限 传染期的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2. 病原携带者 没有任何临床病症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分类:v

42、潜藏期病原携带者v 复原期病原携带者v 安康病原携带者(二) 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统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又称为人兽共患病。人兽共患病的分类:以动物为主的人兽共患病:鼠疫、森林脑炎、狂犬病 以人为主的人兽共患病:人型结核、阿米巴病 人兽并重的人兽共患病:血吸虫病 真性人兽共患病:牛绦虫病、猪绦虫病二、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验的全部过程。(一) 经空气传播 经飞沫传播 流感病毒 经飞沫核传播 结核杆菌 经尘埃传播炭疽杆菌芽孢(二) 经水传播 经饮水传播沙门氏菌 经疫水传播血吸虫(三) 经食物传播 特征: 吃污染食物者发病,不食者不发病 一次性大量污染,可形成爆发 停顿供给当食物后,爆发即可平静 潜藏期较短(四) 经接触传播: 干脆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