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概论课件.doc(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1 第1页环境的概念:环境指的是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2 2页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分类: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3 4页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一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 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2) 城市化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3) 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二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1对水量的影响2对水质的影响三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构造,使生产者有机体及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不协调。47页地理环境的概念:地理环境是指及
2、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水、土、气、生物等环境因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构造的多级自然系统。59页地质环境的概念:地质环境主要指的是自地表而下的坚硬地壳层,即岩石圈。610页环境问题的概念: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安康的影响问题。712页当前人类面临全球性和广域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如: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大面积的酸雨污染、淡水资源的枯竭及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如: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退化及荒漠化正在加速、森林面积锐减等;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和化
3、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812页两次环境问题高潮的比照:前后两次高潮有很大的不同,有明显的阶段性。其一,影响范围不同。第一次高潮主要出现在工业兴旺国家,重点是局部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城市、河流、农田等;第二次高潮那么是大范围、乃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大面积生态破坏。其二,就危害后果而言,前次高潮人们关心的是环境污染对人体安康的影响,环境污染虽已对经济造成危害,但问题还不突出。第二次高潮不但明显危害安康,没分钟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人数全世界平均到达28人,而且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及开展,阻碍经济的持续开展。其三,就污染而言,第一次高潮的污染来源尚不太复杂,较易通过污染
4、源调查弄清产生问题的来龙去脉。第二次高潮出现的环境问题,污染源和破坏源众多,不但分布广、而且来源复杂。其四,前次高潮的“公害事件及第二次高潮的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也不一样,一是带有突发性,二是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913页环境科学的概念: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开展和调控的科学。1014页环境科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系统分析及综合,规划设计出高效的“人类-环境系统,并随时把它调控到最优化的运行状态。1115页的那句话“许多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大局部发生在聚落环境之中。1217页可持续开展的定义: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
5、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开展。1987年,世界环境及开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可持续开展的原那么。可持续开展的根底是环境保护。可持续开展有三个方面的主要指标,即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可持续开展的内涵:第一,强调公平性原那么,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第二,强调持续性原那么,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开展不能超越资源及环境的承载能力;第三,强调共同性原那么,即可持续开展作为全球开展的总目标,其所表达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那么是共同的,而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可持续开展的特征:1.可持续开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开
6、展模式过渡。2.可持续开展要以保护自然为根底,及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3.可持续开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及社会进步相适应。第二章 生态学根底119页生态学的概念:研究生物及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生态学不是孤立地研究生物,也不是孤立的研究环境,而是研究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20页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个体的组合,是具有一定组成、构造和机能,并通过种内关系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321页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及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对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生命系统就是生物群落;对社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工业生态系统而言
7、,生命系统就是人类。21页的这句话“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组成、构造和功能,是自然界的根本构造单元。421页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物成分,一类是非生物成分。一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指各种环境要素,包括温度、光照、大气、水、土壤、气候、各种矿物质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质等。522页生产者除了绿色植物以外,还有利用太阳能或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光能自养微生物和化能自养微生物。622页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之一,是实现物质及能量的传递,消费者的另一个作用是实现物质的再生产。722页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者的作用可分为三个
8、阶段,(1) 物理的或生物的作用阶段,分解者把动植物残体分解成颗粒状的碎屑(2) 腐生生物的作用阶段,分解者将碎屑再分解成腐植酸或其他可溶性的有机酸(3) 腐植酸的矿化作用阶段822页非生物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一方面是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是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922页对生态系统构造的研究,目前多着眼于“形态构造和“营养构造。1022页生态系统的构造:形态构造和营养构造。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的空间配置和时间变化等,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形态构造。生态系统各组成局部之间,通过营养联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1123页生态系统的类型:按环境中的水体状况,可把地
9、球上的生态系统划分为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两大类群。水生生态系统又可分为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分为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稀树干草原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等。按人为干预的程度划分,又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1224页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表达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联系,食物链网和营养级是实现这些功能的保证。食物链的概念:食物链是各种生物以食物为联系建立起来的链索。食物链可分为:1捕食性食物链2腐食性食物链3寄生性食物链食物链在各个生态系统中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食物链往往具有暂时性。食物链上某一环节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整个食物链
10、的变化,甚至影响生态系统的构造。食物网的概念:食物链交织在一起,成为网状,即形成了食物网。营养级的概念:食物链上的各个环节叫营养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一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食物链的加长不是无限制的,营养级一般只有45级。各营养级的生物不会只有一种,凡在同一层次上的生物都属于同一营养级。由于食物关系的复杂性,同一生物也可能隶属于不同的营养级。低位营养级是高位营养级的营养及能量的供给者,但低位营养级的能量仅有10%左右能被上一营养级利用。为了保证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通,自然界就形成了生物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生产力金字塔等。在寄生性食物链上,生物数量往往呈倒金字塔形。在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及浮游
11、动物之间,其生物量也往往呈倒金字塔形。1324页“森林生态系统等以腐食链为主。14 25页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绿色植物体内贮存的能量,通过食物链,在传递营养物质的同时,依次传递给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动植物的残体被分解者分解时,又把能量传给了分解者。此外,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都会消耗一局部能量,消耗的能量被释放到环境中去。这就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1526页物质在库及库之间的转移,就是物质流动,这种物质流动构成的循环,即称为物质循环。参及生命活动的各种元素的循环,可在三个水平上进展:第一级水平是在个体水平上进展的;第二级水平是在生态系统中进展的,即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环境之
12、间进展的物质循环,这种循环也称为营养循环或生物循环;第三级水平是在生物圈中进展的。1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概念:生物圈范围内的各个层圈中进展的物质循环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根据储库性质的不同,地球化学循环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水循环、气态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碳、氮的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气态型循环的主要贮库是大气,元素在大气中以气态出现。磷的循环属于沉积型循环。沉积型循环的主要贮库是土壤、岩石和地壳,元素以固态出现。17碳循环:碳存在于生物有机体和无机环境中。绿色植物在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大气中CO2被生物利用的唯一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被绿色植物固定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供消费者利用。生产者和消费
13、者通过呼吸作用又把CO2释放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尸体被分解者分解,把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解成CO2、水和无机盐,CO2重新返回大气。在地质年代,动植物尸体长期埋藏在地层中,形成各种化石燃料,人们燃烧这些化石燃料时,燃料中的碳氧化成二氧化碳被释放到大气中。另外,海洋中的碳酸钙沉积在海底,形成新的岩石,使一局部碳较长时间贮藏在地层中。相反,在火山爆发时,又可使地层中的一局部碳回到大气层。氮循环:氮循环主要是在大气、生物、土壤和海洋之间进展。大气中的氮进入生物有机体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生物固氮、二是工业固氮、三是岩浆固氮、四是大气固氮。土壤中的氨或铵盐,经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形成亚硝酸盐
14、或硝酸盐,被植物利用。氨在植物体内及复杂的含碳分子结合,形成各种氨基酸,由氨基酸构成蛋白质、核酸等的主要成分。动物直接或间接从植物中摄取植物性蛋白,作为自己蛋白质组成的来源,并在新城代谢过程中将一局部蛋白质分解成氨、尿素、和尿酸等排除体外,渗入土壤。动植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NH3、CO2和H2O,这些氨也进入土壤。土壤中的氨形成硝酸盐后,一局部为植物利用,另一局部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游离氮,进入大气,完成氮的循环。硫循环:硫循环兼有气态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的双重特性。SO2和H2S是硫循环中的重要组成局部,属气态型循环;硫酸盐被长期束缚在有机或无机沉积物中,释放十分缓慢,属
15、于沉积型。大气中的SO2主要来自含硫矿物的冶炼、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动植物废物及其残体的燃烧,进入大气的H2S也可以很快转化为SO2。大气中的SO2及H2S经雨水的淋洗,进入土壤,形成硫酸盐;动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分解,也形成硫酸盐。土壤中的硫酸盐一局部供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另一局部那么沉积海底,形成岩石。1828页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在大气中及碳氢化物等经光化学反响,形成光化学烟雾。1928页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形式主要有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2028页“食物链可视为一个营养信息系统。2129页“化学信息对集群活动的整体性和集群整体性的维持,具有极重要的作用。2229页生态平衡的概念:
16、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构造及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那么这种状态可称为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包括三个方面:构造上的平衡、功能上的平衡、以及输入和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生态平衡是相对地平衡。生态平衡是动态平衡,不是静态平衡。2330页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及以下因素有关:一构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构造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构造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弱。二功能的完整性2430页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一自然因素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使环境因素发生改
17、变2使生物种类发生改变3信息系统的破坏2530页生态阈值的概念: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都是有限的,外部冲击或内部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可能遭到破坏,这个限度称为生态阈值。2630页第一环境问题:由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2731页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一构造上的标志:包括一级构造缺损和二级构造变化。二功能上的标志:包括能量流动受阻和物质循环中断。2832页生物对污染物的反响,包括个体反响、种群反响和群落反响。2932页生物评价也称为生物学评价,是指用生物学方法
18、按一定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展评定和预测。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和种类多样性指数法等。3032页生物监测和生物评价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和真实性2长期性3灵敏性4简单易行3132页“多级氧化塘、土地处理系统、植物-土地处理系统等生态工程以及生态农场、生态村的建立等,为生态平衡的恢复及再建,展现了广阔的前景。3232页 “凡对污染物敏感的生物种类,都可作为监测生物。比方说“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可作为监测生物是错误的。3334页生态规划:是按生态学原理,对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制定的综合规划,目的在于科学地利用资源,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持续开展。生态农业
19、:是利用生态学原理,依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根本规律建立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3432页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对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及生物评价2对污染环境的生物净化3制定生态规划方案4开展生态农业3534页水体污染的生物净化: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协调水生生物及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水生生物的净化作用,使水体环境得到净化。第三章 可持续开展战略136页环境及开展的辩证关系一经济及环境的辩证关系经济及环境的关系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1) 环境是经济开展的物质根底和制约因素经济再生产就是把自然资源变成社会财富的过程。但是,环境资源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
20、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环境作为经济开展的物质条件和根底,一方面可以直接支持和促进经济开展;另一方面,也会在一定的时期制约着经济开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2) 经济是环境的主导在经济及环境的关系中,经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假设以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开展模式盲目地进展掠夺式的开发建立,牺牲环境求开展,势必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以建立低消耗、高效益的社会经济构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持,促使经济及环境协调地开展。二人口及环境的辩证关系三科学技术及环境239页中国环境及开展十大对策:一实行持续开展战略“三同步战略方针,即
21、经济建立、城乡建立、环境建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开展。二四项重点战略任务1工业污染的防治2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3能源利用率的提高4生态环境的保护三四项战略措施1加强科技开发2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3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4健全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管理四实施可持续开展战略的行动方案343页?中国21世纪议程?特点:1突出表达了新的开展观?中国21世纪议程?表达了新的开展观,力求结合中国国情,分类指导,有方案、有重点、分区域、分阶段摆脱传统的开展模式,逐步由粗放型经济开展过渡到集约型经济开展。2注重处理好人口及开展的关系长期以来,庞大的人口基数给我国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尽管我国人口的
22、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但人口增长的绝对数仍很大,社会保障、卫生保健、教育、就业等远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需求。?中国21世纪议程?根据这一严峻的现实,着重提出了要继续进展方案生育,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通过大力开展教育事业、健全城乡三级医疗卫生和妇幼保健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构造;同时大力开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充分发挥中国人力资源的优势。3充分认识我国资源所面临的挑战?中国21世纪议程?充分认识到中国资源短缺和人口激增对经济开展的制约。因此,它强调从现在起必须要有资源危机感。21世纪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将水、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生物、海洋等各种自然资源的
23、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方案,建立自然资源核算体系,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手段,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实行资源的保护、利用及增值。4积极承当国际责任和义务?中国21世纪议程?充分注意到中国的环境及开展战略及全球环境及开展战略的协调。对诸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防止平流层臭氧耗损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防止有害废物越境转移问题,以及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问题等,都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去履行对国际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4?中国21世纪议程?可分为四个局部:第一局部是可持续开展总体战略共6章;第二局部阐述了经济可持续开展;第三局部
24、内容涉及社会可持续开展;第四局部是资源及环境的合理利用及保护。第四章 环境保护及资源保护1 45页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及环境污染防治两个方面。2 自然资源的概念:广义的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狭义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直接被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的自然物。3 自然环境的概念:是指在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开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的区别及联系:自然资源及自然环境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大气、水、土等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要素,构成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所以两者是有联系的;但
25、是,自然环境是指在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开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而自然资源那么是从人类可利用的角度定义的,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开发利用产生经济价值的自然物质。4 自然资源可分为以下三类:(1) 可更新资源可更生资源:是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够依靠生态系统自身在运行中的再生能力得到恢复或再生的资源。(2) 不可更新资源(3) 恒定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属可更新资源;太阳能、潮汐能属恒定资源。546页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1水土流失2生物物种多样性锐减3土地沙漠化647页土地资源的概念:是指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
26、,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土地。748页造成耕地不断减少和退化的原因:1耕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2荒漠化及水土流失3土地污染4土壤次生盐渍化5管理不善849页次生盐渍化的概念: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存在的非盐渍化土壤,因人类的不合理灌溉,促使地下水分中的盐分沿土壤毛管孔隙上升并在地表积累,由此引起的土壤盐渍化称次生盐渍化。949页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1由于开展引水自流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超过其临界深度,使盐分通过毛细管上升,聚集地表2利用高矿化度的水进展漫灌,盐分滞留地表3开垦具有积盐层的底土4滨海区是由于频繁的海潮带入土体中大量盐类,在强烈蒸发作用下向地表积
27、累而形成滨海盐渍化。1049页中国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1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对建立用地和耕地实行总量控制3建立占用耕地补偿制度4实行根本农田保护制度5强化土地管理的监视检查6加强生态建立7防治耕地污染1151页森林是林木、伴生植物、动物及其及环境的综合体。森林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1251页森林资源的广泛含义包括:1林木资源、竹木资源和经济林资源2上述实物资源赖以生存的林地资源3依附于森林群落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资源4由森林资源存在而产生的环境资源和伴随森林环境产生的旅游资源1353页草地的概念:草地是草甸草原、干旱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滩涂草地以及各
28、类草山、草坡的总称。草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草地资源按其可利用方式分为:天然草地、改进草地和人工草地。总结:水资源、生物资源属于可更新资源太阳能、潮汐能属于恒定资源草地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是不可更新资源森林资源属于可更新资源1453页“三化指退化、沙化、盐碱化。1554页生物多样性: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及生境三个水平上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维护生态平衡。16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2完善自然保护区及其他保护地网络3保护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的
29、野生物种及作物及家畜的遗传资源4建立全国范围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和监测网5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合作1755页自然保护区概念:为了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而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区就叫做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1) 自然保护区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2) 自然保护区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种的天然贮存库。(3) 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1857页矿产资源的概念:主要指埋藏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有用矿物或元素,其含量到达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产。矿产资源是不可
30、更新资源。第五章 环境污染及人体安康160页环境污染物的概念: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当前主要的环境污染物有:(1) 生产性污染物(2) 生活性污染物(3) 放射性污染物259页下面“空气、水、土壤及食物是环境中的四大要素。361页影响人体安康的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三类: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及生物性因素。其中以化学性因素最为重要。环境污染一般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 影响范围大(2) 作用时间长(3) 污染情况复杂4 污染治理难462页化学污染物在人体中的转归可概括如下:1毒物的侵入和吸收2毒物的分布和蓄积3毒
31、物的生物转化4毒物的排泄562页疾病的发生开展一般分为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病症明显期、转归期。662页在评价环境污染对人体安康的影响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是否引起急性中毒2是否引起慢性中毒3有无致癌、致畸及致突变作用4是否引起寿命的缩短5是否引起生理、生化的变化764页机体对毒物的反响,大致有四个阶段:1机能失调的初期阶段;2生理性适应阶段;3有代偿机能的亚临床变化阶段;4丧失代偿机能的病态阶段。864页影响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的因素:1剂量2作用时间3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4个体敏感性9环境污染对人体安康的危害:1急性危害2慢性危害3远期危害10“三致问题指,致癌、致突变、致
32、畸。1165页 “污染物在体内的蓄积是受摄入量、污染物的生物半衰期和作用时间三个因素影响的。第六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73页大气圈的构造: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73页均质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非均质层又分为暖层和散逸层。大气污染主要发生在“对流层。275页大气污染的概念: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转换和人类所从事种类繁多的生活、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时,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安康、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了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SO2、N
33、OX、NO2、CO、O3、Pb、苯并芘及氟化物10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及监测采样和分析方法。476页人为因素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源,可按如下几种方法分类:一污染物发生的类型1生活污染源2工业污染源3交通污染源4农业污染源二污染源位置的分布1点源2线源3面源此外,按污染物在大气中发生的二次反响,又可将大气污染分为煤烟型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577页在我国大气环境中,具有普遍影响的污染物,最主要的来源是燃料燃烧。影响较大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总氧化剂六种。677页飘尘的概念:小于10um的粒子,能长期漂浮于大气,称为飘尘。779页总悬浮微粒TSP:总悬浮微粒系指大气
34、中粒径小于100um的所有固体颗粒。879页一次气态污染物主要有以二氧化硫为主的含硫化合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含氮化合物、碳的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卤素化合物等。9CO是一次污染物。城市大气中CO主要来源是燃料燃烧,一氧化碳天然来源有甲烷的转化、海水中一氧化碳的释放、植物排放、烃类氧化生成的一氧化碳及植物叶绿素光解。大气中CO既来源于人为污染源,也来源于天然污染源,是排放量最大的污染物之一。人为污染源排放的CO,主要是由于燃料燃烧不完全所产生的。向大气释放CO的天然源有:1甲烷的转化:有机体分解出的甲烷经OH自由基氧化形成的CO。2海水中CO的释放:由于海洋生物代谢,可不连续地向大气释放C
35、O,其量很大,海洋也是大气CO的主要释放源。3萜烯反响:植物释放出的萜烯类物质在大气中被自由基氧化生成CO。4植物叶绿素的光分解:由植物叶绿素光分解产生的CO量稍高于萜烯反响生成的量。10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通常是指C1C8可挥发的所有碳氢化合物,属于有机烃类。1185页硫酸烟雾:是大气中SO2在相对湿度比拟高,气温比拟低,并有颗粒气溶胶存在时而发生的。12光化学烟雾:是大气中NOx、HC及CO等污染物,在强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响而形成的。硫酸烟雾形成的机理,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机理,用方程式表示。13飘尘:大气中10um以下悬浮的颗粒物。1490页大气污染可看作是由污染源所排放出的污染物、对
36、污染物起着扩散稀释作用的大气、以及承受污染的物体三者相互关联所产生的一种效应。影响大气扩散稀释能力的主要因素有气象的动力因子和气象的热力因子。气象的动力因子主要是指风和湍流,风和湍流对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和稀释起着决定性作用。气象的热力因子主要是指大气的温度层结及大气稳定度等。1591页大气湍流:指大气以不同的尺度作无规那么运动的流体状态。1693页逆温:当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零时,大气层的温度分布及标准大气情况下气温分布相反时称为温度逆增,简称逆温。逆温可分为:辐射性逆温、湍流性逆温、沉降性逆温、锋面逆温和地形逆温5种。1797页除尘装置的性能通常是以其处理量、效率、阻力降三个主要技术指标来表
37、示。1898页多级除尘效率的计算,记住公式。1999页除尘装置的类型:重力除尘装置、惯性力除尘装置、离心力除尘装置、洗涤式除尘装置、过滤式除尘装置、电除尘装置、声波除尘装置。20108页主要气体污染物的处理技术:一从排烟中去除SO2的技术:1湿法排烟脱硫2干法排烟脱硫二从排烟中去除NOx的技术1非选择性催化复原法2选择性催化复原法3吸收法21113页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一加强规划管理二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率三提倡清洁生产四使用清洁能源第七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1116页水质:即水的品质,是指水及其中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2水中所含的杂质,按其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
38、为三类: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和胶体物质。3117页水质指标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物理性水质指标,包括:a) 感官物理性状指标。如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等。b) 其他物理性状指标。如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电导率等。第二类,化学性水质指标,包括:(1) 一般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如ph、碱度、硬度、离子、各种阴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质等。(2) 有毒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如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各种农药等。(3) 有关氧平衡的水质指标。如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需氧量等。第三类,生物学水质指标。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各种病原细菌、病毒等。4118页在水污染防治中,一般
39、采用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这两个综合性的间接地指标来衡量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量。5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在有氧条件下,当温度为20时,由于微生物的活动,使可降解的有机物氧化到达稳定状态时所需的氧量。由于温度对微生物的活动有很大影响,BOD测定时规定了20为标准温度。在有氧的情况下,废水中有机物的分解一般分两个阶段进展,第一阶段称为碳化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称为硝化阶段,主要是氨进一步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因为氨已是无机物,BOD一般指包括第一阶段即碳化的需氧量。对一般有机物,BOD5约为BOD20的70%。6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及外加的强
40、氧化剂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氧量mg/l计。常用的氧化剂是重铬酸钾。由于重铬酸钾的强氧化作用,水中绝大局部的有机物质均能被氧化,因此化学需氧量可以近似的反映水中有机物的总量。但废水中无机性复原物质也会消耗强氧化剂,使COD值增高。7119页?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面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1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2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3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4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5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同一水域
41、兼有多类功能的,按最高功能划分类别。8121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根据污染物的毒性及其对人体、动植物和水环境的影响,将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排放的污染物分为两类:类污染物系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安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对此类污染物,不分其排放的方式和方向,也局部受纳水体的功能级别,一律执行严格的标准值,并规定含此类污染物的废水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取样检测。类污染物系指其长远影响小于类的污染物质,其允许排放浓度可略宽,并按其排放水域的使用功能以及企业性质分为一级标准值、二级标准值和三级标准值,还规定含此类污染物的废水在工厂企业或其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检测。9制定生活饮用水水质标
42、准的主要原那么是:1卫生上平安可靠2化学成分应对人体无害3使用时不致造成其他不良影响10124页水污染的概念:水体因承受过多的杂质而导致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和水质的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安康的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水污染。根据污染物质及其形成污染的性质,可以将水污染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类。11富营养化: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数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农田径流中也常挟带大量残留的氮肥、磷肥。这类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港湾、内海等水流缓慢的水体,会造成藻类大量繁殖,这种现象被称为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危害:大量藻类的生长覆盖了大片水面,减少了鱼类
43、的生存空间,藻类死亡腐败后会消耗溶解氧,并释放出更多的营养物质。如此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最终将导致水质恶化,鱼类死亡,水草丛生,湖泊衰亡。12125页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畜禽养殖业废水和农田径流等。13127页水体的自净:水体具有消纳一定量的污染物质,使自身的质量保持干净的能力,人们常常称之为水体的自净。水体的自净过程包括了物理过程、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生物和生物化学过程。水体自净作用有以下两个方面:1废水在水体中的稀释2水体的生化自净14129页水体的生化自净作用: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分解为无机物的过程,可以使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大大减少,这就是水体的
44、生化自净作用。15129页氧垂曲线氧垂曲线的解释:横坐标代表有机污染物的消耗量,单位为吨/天,纵坐标代表溶解氧的浓度。图中表示的是随着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消耗,溶解氧的变化情况,有机污染物刚排入水体后,先是耗氧速度大于复氧速度,所以整体溶解氧下降,到达最低点后,随着大气和光合作用对水中溶解氧的补充,水中溶解氧又呈上升趋势。氧垂曲线的形状会因排放的有机污染物量、废水和河水的流量、河道的变曲情况、水流速度等因素而有一定的差异。16130页水环境容量的概念:水体所具有的自净能力就是谁环境容纳一定量污染物的能力。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及水体的用途和功能有十分密切的关
45、系。水体的功能越强,对其要求的水质目标也越高,其水环境容量必将减小。反之,当水体的水质目标不甚严格时,水环境容量可能会大一些。17131页进展水污染防治,根本的原那么是将“防、“治、“管三者结合起来。18131页水污染防治的主要目标有三:1确保地面水和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水质,为向居民供给平安可靠地饮用水提供保证。2恢复各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如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水生动植物保护区,水产养殖区,公共浴泳区,海上娱乐体育活动区,工业用水取水区及盐场等,为经济建立提供水资源。3还清地面水体的水质,恢复其美好的关瞻,增加人类居住区的悦人风光。19水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是:1进展区域、流域或城镇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在调查分析现有水环境质量及水资源利用需求的根底上,明确水污染防治的具体任务,制订应采取的防治措施。2加强对污染源 的控制,包括工业污染源,城市居民区污染源,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以及农田径流等面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量。3对各类废水进展妥善的收集和处理,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及污水处理厂,使污水排入水体前到达排放标准。4加强对水环境水资源的保护,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等一系列措施,使水环境水资源免受污染。20清洁生产:是指资源能源利用量最小,污染排放量也最少的先进的生产工艺。清洁生产提倡对产品进展生命周期的分析及管理,而不是只强调末端处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