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赏析(6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440983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赏析(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诗经》赏析(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赏析(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赏析(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诗经赏析-第 4 页诗经赏析一、诗经概说(一)诗经的名称、分类及篇目: 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有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诗,或以诗篇的约数称诗三百,汉代儒者尊之为经典,始称为诗经。 2 、诗经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指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土乐。诗经有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雅”是指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之乐。“雅”分为大雅、小雅, “雅”诗多数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一些民歌。“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3 、诗经有标目的诗共311篇,实际留存305篇。305篇中,包括国风1

2、60篇,雅诗105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诗40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称为“笙诗”。“笙诗”之称,可能源于它们用笙演奏,“有声无辞”,属于“过门曲”之类。 4、风雅颂:风雅颂是指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对诗经作品的三种分类。 “风”是指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土乐。诗经有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雅”是指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之乐。“雅”包括大雅、小雅。“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二)诗经的作者和年代: 1、诗经中各篇诗歌的作者,绝大部分已不可考。其中民歌是民间普通人的口头创作,不能确指作者为谁。至于一些贵族文人的作品,除鄘风载

3、驰(许穆夫人)等个别篇章外,其余篇目作者已不可考。 2、诗经作品的写作年代,总的说来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但具体作品难以指明写作年代。一般说,周颂当产生于西周初年,鲁颂是周平王东迁以后的作品。商颂可能是东周宋国的作品。大雅的大部分也当产生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产生于西周后期。小雅、国风的少数篇章当产生于西周初年,大部分产生于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 3、诗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它产生的地域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了江汉流域(周南、召南)。 (三)诗经的结集和流传: 1、关于诗经中民歌的汇集,后代有“采诗”之说。采诗的目的是作为统治者了解民情的一种手段。大约还为了供祭祀、征伐、狩猎、宴庆举

4、行仪式时用来演奏。诗经中贵族文人作品的汇集则是通过“献诗”的方式来完成。周代有让公卿列士献诗的制度,以表达他们对政事的批评或歌颂的意见。这两部分诗汇集到乐官“太师”手中,经太师选订而成为“以乐语(诗)教国子(贵族子弟)”的课本(周礼春官)。孔子删诗之说并不可靠,也许孔子做过一番“正乐”之类的整理工作。 2、春秋时期,诗经被广泛应用于祭祀、朝聘、婚礼、宾宴等各种典礼仪式,以美刺为手段的内部政治教育,以及通过赋诗言志而表情达意的社会交往和外交应对。春秋晚期,孔子在私人讲学中把诗三百作为政治伦理教育、博物知识传授的教本。秦朝焚书,诗依靠口耳相传得以保全。汉朝时期,传习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鲁诗

5、出于鲁人申培,齐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燕人韩婴,毛诗由其传授者毛公(大毛公鲁人毛亨、小毛公赵人毛苌)而得名。鲁、齐、韩三家诗属今文经学派,兴盛于汉武帝后百余年间,后相继失传。毛诗属于古文经学派,东汉以后,盛行于世,流传至今。 二、诗经的思想内容(一)周部族史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五篇作品,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出世到武王伐商的许多传说和史迹,比较完整地勾画出了周人的发祥、创业和建国的历史,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二)政治怨刺诗。这类诗歌是生活于乱世之中的诗人们的怨愤的倾诉,不平的心声。诗经中有不少暴露政治弊端、反映阶级对立、揭露权贵者荒淫的民歌,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表现劳动者对

6、统治者的不满和反抗情绪,邶风新台、鄘风相鼠揭露和嘲讽权贵者的无耻丑行。大雅、小雅中的政治讽谕诗,是贵族文人的作品,如大雅荡、小雅正月,暴露弊端,批评国政,讽谏君主,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对后世诗人影响较大。 (三)兵役、徭役诗。这类诗歌表现了苛严的兵役、徭役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如齐风东方未明、邶风式微、豳风东山、卫风伯兮、小雅何草不黄等,反映了征夫及其家人的哀苦和悲伤,表达了人民渴望过正常和平生活的愿望。 (四)婚姻爱情诗。这类作品在诗经民歌中占很大比例。 1、大量的爱情作品表现了男女恋爱生活中各种情景和心理,如周南关雎等,写出了对爱情的热烈憧憬和坦率表白;邶风静女等,描写了恋人幽会时的兴奋和不安

7、;秦风蒹葭等,表现对所思者一往情深的执著追求;郑风将仲子等,揭示了外来干涉给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造成的压力和创伤。这些作品感情淳朴、真率、健康,内容广泛,真实反映了青年男女在爱情生活中的忧喜得失。 2、诗经中还有不少关于婚姻生活的诗篇,其中以邶风谷风、卫风氓为代表的所谓“弃妇诗”,描述了沉痛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在夫权制度下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鞭挞了薄情寡义的负心者。 (五)农事劳作诗。诗经民歌中的许多作品反映了人们从事劳动的情景,如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描写了劳动的愉快感受;七月等诗则展示了农奴们一年四季紧张辛苦的劳作生活。 (六)爱国抗敌诗。秦风无衣表现了人民同仇敌忾,团结御敌,保家卫国的精神

8、。鄘风载驰也是一首著名的爱国诗篇。 (七)歌功颂德诗。在诗经的颂及二雅中有不少歌功颂德之作,它们或颂帝王、歌天命,或颂战功、扬王威,或颂宴饮,赞嘉宾,总的说来思想内涵及文学价值不高。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一)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诗经作品以朴素自然的写实风格为基调,主要表现为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和真率地表达思想感情。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征役诗,还是来自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爱国诗,大都紧贴现实,直面人生,反映人民朴实的生活和愿望,是他们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诗经中的作品,很少虚幻的描写,抒情叙事都有很强的写实性,产生出真实自然的艺术效果,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精神。 (二)形象的塑

9、造 形象的塑造上,诗经也表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特色,在 大部份的抒情诗中,作者通过主人公内心直接的倾诉,表现了他们的欢乐与悲哀,激起读者的同情,而让读者看到主人公的行动及其性格特徽,和他们不同的面貌。 (三)赋、比、兴表现手法关于赋、比、兴的含义,朱熹诗集传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用现代的话说,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如豳风七月、大雅生民几乎通篇都用赋的手法进行描述。比,就是打比喻,对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况。如魏风硕鼠用老鼠比喻贪婪的统治者,卫风硕人用一连串比喻来展示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兴,即是起兴或发端。一般用于

10、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用一两句话写一下周围的景物,以引出所要歌咏的对象。兴还可以起到联想、象征、烘托气氛的作用。如周南关雎以关雎鸟的鸣叫,引出描写主人公对“窈窕淑女”的思慕。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象征姑娘的艳丽青春。 (四)叠章结构和四言句式。1、章节回环复沓是诗经作品篇章结构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所谓复沓,就是指一首诗若干章的字句基本相同,只是在这些章节的对应位置上更换少数字词,反复地咏唱。这种结构形式便于记忆和传唱,起到加强抒情的效果。如周南芣苢、秦风蒹葭等就是这种结构。2、诗经的句式(句型、句法)多是四言一句,但也依据需要而灵活多变,从一言到八言的句式都有。 (五)生动的语言与和谐

11、的韵律。诗经的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特别是作者们根据汉语音韵配合的特点,运用了双声(如“参差”“玄黄”等)、叠韵( 如“崔嵬”“窈窕”等)、叠字(如“夭夭”“忡忡”等)的语词来描摹细致曲折的感情和自然景象的特征,增加了形象性和音乐性;如用“关关”、“灼灼”拟声状貌,声情毕肖,因而收到了较大的艺术效果。 动词、形容词极多,使用精当、细致、准确。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格,使作品异彩纷呈。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以“子衿”借代所思念的人;“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的句式对仗工整,用“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反衬主人公的痛苦心情,都令人赞叹。双声叠韵叠字的运用很有特色,如参差、窈窕、辗转、洒扫、拮据、崔嵬

12、、滂沱、逍遥、翱翔、绸缪等。诗经的用韵有隔句押韵、句句押韵、句尾韵、句中韵等多种形式。 (六)生动的描写,精炼优美的语言诗经中的景物描写对人物也起了烘托的作用,如“蒹葭”则以“蒹葭苍苍、白露如霜”的清秋的萧瑟的景象,衬托主人公追求意中人而不见的空虚和怅惘。 “桃夭”则以鲜艳盛开的桃花起兴,衬托出将出嫁的少女们光采焕发的姿容。 (七)形式的多样化 诗经在形式上多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富于变化,许多诗常冲破四言的定格,而杂用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或八言的句子 四、诗经的抒情特色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诗经的抒情诗,在表现个人忧伤感情的时候,总体上比较克制而显得平和。克制的感情,特别是忧伤的感情,是十分微妙的。它不像强烈的悲愤和强烈的欢乐喷涌而出,一泄无余,而是委婉曲折,波澜起伏。由此,形成了诗经在抒情方面显得细致、隽永的特点。这一特点,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后来的诗歌。五、诗经的影响诗经奠定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为后世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范例。 诗经民歌的成就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启发和推动后世作家向民间文学作品学习。诗经的赋、比、兴手法为历代诗人学习和发展,形成了我国诗歌创作的民族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