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摘历史梁启超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摘历史梁启超的答案.docx(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梁启超的答案1922年,梁启超应苏州学界之邀作一场演讲。他向在座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进 学校? ”他估计回答十之八九是“求学问”。然后他又问:“你想学些什么? ”回答那么可谓 言人人殊。任公自己给出的答案是,求学问为的是学做人。他说但凡一个人在学校里所学, 数理化、史地、国文、英语,乃至哲学、文学、农工商等等,皆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 要成一个人,总要具备三德一一智、仁、勇,实现了的状态便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 者不惧”,无论是教育家教育学生,还是自己教育自己,皆应以这三件为准那么。事实上,梁启超亦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的。他虽然疲于政治、忙于学术,还时时关爱 着自己的9个儿女。他
2、关心孩子的身体,关注他们的思想,留意他们的职业,更为他们筹划 未来,奠定立身之本。他的观点发人深省:“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公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 那么甚?着急他那么甚? 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懦自馁,尽自己的能力做去,做到哪 里是哪里,如此那么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 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我以为,一个人什么病都可医,唯有悲观病最不可医,悲观是腐蚀人心的最大毒 菌。生当现在的中国人,悲观的资料太多了。”“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假设命,是立身第一要诀。”梁启超堪称是一位极为负责任的父亲,他
3、并不为子女展示虚幻的未来,他告诉他们生而 为人的忧思与世界的混乱,要他们以德性涵养的功夫和理性的训练去行动。而且无论在何种 境遇下,都能够获得内在的快乐,这颇有以无生的彻悟做有生事业的味道。他像苏格拉底一 样,训练年轻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他们能力杰出或成为“成功者”,而是启发他们的尊 崇和节制,学习和创造,同时又不乏生之乐趣。这是一个元气淋漓的父亲,一心想让孩子们实现健旺的思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拥 有一种豁达的态度;而儿女们此后的人生也清楚投射着父亲谆谆以求的影子。卡莱尔曾说, 即将到来的时代已孕育在业已到来的时代之中。那么,一个孩子可见的未来,恐怕也孕育在 父亲(包括母亲)的决定和形塑
4、之中。在业已过去和正在行进的时代里,政治诡话和消费至 上的轰鸣,让人们忘记了身边这种安静而持久的力量。父母们被大潮席卷,把本该自己承当 的一局部责任,扔给了大大小小的机构,忘记了社会只是我们生活的居所,却并非生活本身。余英时先生认为现代中国最流行的错误观念之一,便是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政治变迁上 无论是革命式的还是改良式的。是该放下对行政(政治)力量无限信任的时候了。一方 面要努力争进,争取更合理、更文明的制度;一方面是退,退回到最小的单位一一父母与子 女。退而结网,自我教育和教育儿女,各自成为一种不惑不忧不惧的人。在时髦观念充满的 今天,这样一种朴素的观念,有可能是现在和未来的连接点之一。而从历史的观点看,这种 退或许才是最大的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