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分类制度的规定.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175972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分类制度的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分类制度的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分类制度的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分类制度的规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公务员职务及级别分类制度的规定 第十四条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释义】本条是对职位分类制度的规定。一、职位分类制度一职位分类的含义分类是管理的根底,没有科学的分类就没有科学的管理。职位分类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开展而兴起的一种科学的人事分类制度,它在现代人事管理中占有根底性和决定性地位。职位分类制度,是公务员各项管理制度的根底和依据。职位分类是一种以工作职位为主要依据的人事分类制

2、度。所谓“职位,是指上级组织分配给工作人员的职务及其应承当的相应责任。职位是职位分类的最根本元素,它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职位是以“事为中心而设置的,不因人设置。即先有职位,后有相应的公务人员。当缺乏适宜的公务人员时,会出现“职位空缺现象。第二,职位的数量是有限的,其数量是由组织机构的职能、工作量、经费等因素决定的。根据这些因素所决定的职位数量,即为该组织机构的编制。第三,职位具有相对稳定性。同一职能在不同时间可由不同的人担任,不随公务人员的去留而变动。第四,职位确实定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包括职位名称、工作内容、具体责任、任职条件等。职位分类的具体方式,是按公务员职位性质和内容的异同,依次划分为

3、职门、职组和职系;再对各职系内的职位按其责任轻重、工作难易和所需资格条件,划分假设干上下有序的级别,并在级别划分的根底上,进展级别列等,使处于不同职系的职位可以依职责轻重统一排列等级。因此,职位分类为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考核、培训、奖惩、工资待遇等各项人事管理提供依据。各国的人事分类制度,除职位分类外,还有一些国家实行品位分类。中国古代对文官的管理即实行品位制。品位分类非常重视公务员的资格条件,并把它及公务员的官等严密地结合起来。在品位分类中,官等是对公务员个人资格的认定,是对公务员个体差异价值的成认,它及职位虽有联系,但不是必然联系。职位分类具有高度非人格化的特点。它严格按照公务员职位的特点

4、来进展分类,而不直接涉及公务员个人资格在分类中的影响。虽然品位分类及职位分类在一定意义上是两种不同的分类制度,但两种制度在开展的过程中也在逐步演化,各自汲取对方的因素。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严格的职位分类及品位分类已不复存在,在实际的人事制度中,可以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二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意义第一,实行职位分类制度,使对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可以根据不同职位的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展,从而到达因事择人、人事结合的目标。第二,职位分类为考核工作提供了客观的标准。第三,职位分类有利于贯彻专业化原那么,可以防止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的现象,有利于合理地使用人才。第四,实行职位分类,可以根据工作特点和公务员的具

5、体情况,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进展培训,使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五,职位分类通过对职位工作的分析,有助于明确机构所担负的功能及实际职位数目设置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机构改革提供合理的方案。鉴于职位分类制度的上述功用,我国在1993年制定?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时即规定建立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但当时主要是侧重职位设置,并未从整体上对公务员职位进展划分和归类。公务员法总结公务员制度实施以来的经历,针对公务员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公务员的职务及级别进展了重新设计,将公务员的职位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并根据不同的职位类别设置其职务序列,从而改变了单一的职务设置,为公务员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开展阶

6、梯,强化公务员鼓励机制,为提高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奠定了良好的根底。三、职位类别的划分、增设及适用范围职位类别的划分,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所有公务员职位划分为假设干类别。划分职位类别,是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的需要。根据本法的规定,目前我国的公务员职位类别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一职位类别划分1综合管理类是指除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以及其他职位类别以外的公务员职位类别。综合管理类职位是机关中数量最多的主体类别。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机关工作需要各类专业知识,综合管理类公务员中有不少为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在其工作领域从事研究、政策制定工作,具有丰富的知识、经历和造诣,但这些人

7、员的工作仍然属于机关的行政管理工作,因此,不作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2专业技术类是指在机关中承当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和保障的公务员职位类别。专业技术类职位的本质特征是指在公务员队伍中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及保障的职位。专业技术类职位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职位具有只对专业技术本身负责的纯技术性特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只对专业技术业务本身负责,不直接参及公共管理,不具备行政决策权和行政执法权。二是低替代性。决定专业技术类职位任职资格条件的主要因素是专业技术知识水平的上下。因此,专业技术类职位及其他职位之间的替代性不强,应尽量防止

8、跨类别的人员流动。三是技术权威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提供的技术结论不受行政领导干预,不因行政领导意志的改变而受影响。但这种权威性仅表达在技术层面上,仅为行政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最终的行政决策权仍掌握在行政领导手中。根据上述特点,专业技术职位首先表达为某些行业特有专业的技术岗位,如公安的法医、海关的商品归类、原产地管理专家等;其次,表达为一些社会通用性专业的技术岗位,如工程技术、化验技术等。面对政府管理及效劳内容日趋专业化,各级行政领导越来越需要依赖各类专家、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技术支撑,以更好地承当法定的领导责任。因此,设立专业技术类职位,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及执行的准确性;同时,为从事

9、专业技术工作的公务员提供职业开展阶梯,吸引和稳定机关不可缺少的专业技术人才,鼓励他们立足本职岗位,成为本职工作的专家。3行政执法类是指在工商、税务、质检、环保等履行市场监管及社会管理职能的行政执法部门的基层单位的行政执法职位中设置的公务员职位类别。行政执法类公务员主要履行行政监管、行政处分、行政强制、行政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及综合管理类相比,行政执法类只有对法律的执行权,而无解释权,出现纠纷时不具备裁定权。设置行政执法类对于完善和加强对基层公务员队伍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设立行政执法类职位,是建立一线公务员执法队伍的长效约束机制的需要。一线公务员执法队伍,是政府形象的“窗口,是政府社会管理

10、及市场监管职能的直接履行者,对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具有直接的影响和重大意义。第二,设立行政执法类职位,有利于促进建立一线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根本素质标准,标准录用进口,克制实际中的“近亲繁殖。过去许多部门没有对行政执法岗位制定专门的任职资格条件,使培训失去针对性,执法的专业水准不高;同时,由于一线公务员执法队伍的职务层次低,而执法权限又比拟大,造成权责失衡,产生一些行政违法的现象。第三,设立行政执法类职位,可以更好地鼓励一线执法公务员。过去由于一线公务员所处的机构规格低,人数较多,职数少,晋升台阶较少,其职业开展空间不大。据统计,科员、办事员占全部一线行政执法公

11、务员的70,绝大多数人在30-40年的职业生涯中只有办事员及科员两个晋升台阶,严重挫伤了一线执法公务员的积极性。设立行政执法类职位,对解决基层执法部门公务员职业开展空间狭小、职务晋升困难的问题,鼓励一线执法公务员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加强一线执法公务员的管理和约束,促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4关于法官及检察官职位及1993年国务院制定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本法在公务员的范围上有新的变化,法官和检察官也纳人了公务员的范围。在本法的立法过程中,曾有一种意见主张在职位分类中设置司法类公务员,将法官、检察官纳入这一类别,但法律并未明确。其主要考虑是,本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法律对公务员中的领导成员的

12、产生、任免、监视以及法官、检察官等的义务、权利和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这一规定就是考虑到法官、检察官及行政机关以及其他机关工作人员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而且我国已经制定了法官法和检察官法,因此,在本法有关职位分类制度中,未将法官、检察官及其他公务员合并在一起进展分类。在这里,对法官、检察官不作职位分类上的调整,实际上正是贯彻和表达了对公务员实行分类管理的原那么。二职位类别的增设除专业技术类及行政执法类职务具有职位特殊性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公务员职位类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实践中需要单独进展管理。例如,在制定公务员法的过程中,有的意见主张,应当专门设置人民警察职务,进展单独管理,这是将来需要进一

13、步研究的问题。为将来增设职位类别留下空间,本条对此作了规定。对于条件成熟,并且管理确实需要的职位,国务院可以规定增设除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以外的其他职位类别。三关于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目前,虽然存在大量从事专业技术和行政执法工作的公务员,但在本法实施之前法律并未在职位类别上予以确认。公务员法明确设置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后,具体将哪些机关中的哪些人员纳人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并享受有关的待遇,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尚需在对不同部门、不同机构职能以及不同职位的职责、工作性质、特点进展充分地调查研究的根底上,由国家另行作出规定。所谓由国家另行规定,既可以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14、法律来规定,也可以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或者发布决定、命令的方式予以规定,或者是中央有关部门规定。第十五条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释义】本条是对职务序列设置依据的规定。所谓职务序列,包括职务的层次和职务的级别。对公务员管理来说,根本的分类方法有两个:一是职位分类,即把各种不同的职位,按照内容和性质的特点,并同区异,分为假设干种类;二是分等,即根据职位的工作繁简难易,责任轻重大小,所需资格上下等因素,把所有职位分为假设干上下不同的等级。这种横向的职位划分及纵向的等级划分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人事分类框架或者一个明确的坐标,每一个职位、职务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

15、置。因此,对公务员管理,要在职位分类的根底上,再设置一定的等级,使公务员职务形成一个上下有致的序列。1993年国务院制定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职位分类,设置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和等级序列。但由于暂行条例未具体规定不同的职位类别,因此,当时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职务序列根本上是统一的,即十二个职务层次对应十五个级别。这种职务序列难以满足不同职位公务员的需求,造成专业技术职位的人员、机构规格低的人员职务的晋升空间过于狭窄,相应地待遇也难以得到提高。根据本法的规定,公务员职位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不同的职位类别后,相应地对于不同的职位类别可以有针对性地设

16、置不同的职务序列。第十六条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释义】本条是对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序列以及职务层次的规定。一、领导职务及非领导职务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根据公务员是否承当领导职责的标准,将公务员分为领导职务及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是指机关中具有组织、管理、决策、指挥职能的职务。非领导职务是指不具有领导职责的职务。设置非领导职务,主要是基于两个考虑:一是当时的司、处、科级领导职数较多,为了减少领导职数,因此设

17、置一定限额的非领导职务。二是为了解决“独木桥的难题。因领导职数有限,可以解决局部没有承当领导职务的公务员的待遇;特别是因取消公务员评职称后,设置非领导职务可以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问题。十多年来的实践说明,非领导职务设置解决了公务员管理的一些问题,但也带来了一些管理上的难题。第一,根据国务院?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方法?的规定,“非领导职务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是实职,但不具有行政领导职责。但现实中往往不是根据工作需要,主要是为解决待遇而任命。第二,根据?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方法?的规定,各级非领导职务的设置,要依据领导职务的设置情况确定适当比例限额。一样规格的机构,领导职务职数是一定的。但

18、现实中一样规格、不同部门的人数存在巨大差距,用“一刀切的方法确定领导职务职数及非领导职务职数,使一些基层部门的非领导职务职数及其他部门相比出现巨大差距。非领导职务设置不平衡,难以适应队伍基数比拟大的行政机关的管理需要。这种情况在公安等执法机关尤为突出。第三,设置非领导职务的初衷,是为了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理顺关系。但领导职务及非领导职务的区分,实际上在公务员队伍内设置了“两个跑道。领导职务系列的吸引力依然大于非领导职务的吸引力,人们还是往领导职务系列中去挤,还是一种“官本位的制度设计思路。在任何机关中,行政领导的毕竟是少数。以行政领导职务系列作为所有公务员的职业开展阶梯,不符合不同人才的成长规

19、律。最终结果是,难以稳定队伍、吸引人才。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在立法过程中,如何处理非领导职务,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主张,取消非领导职务,将职务及级别完全别离。将公务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承当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其待遇只按职务层次来确定;另一类是不承当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其待遇只按照级别来确定。第二种意见主张,每一个公务员都有职务,公务员可以分为领导职务及非领导职务,但非领导职务根据职位类别特点来设置。根据职位的类别特点和各类人才的成长规律,设置相应的职务层次及职务名称。实施这种方案的关键是,科学划分职位类别。由于本法将公务员职位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在职位分类的根底上,本法对公务

20、员的职务依然保存了非领导职务的设置。这主要是考虑到,在机关中,有些职位在本机关不负领导责任,但职位本身又很重要,特别是有些职位在其分管的业务方面对其管理对象有较大的检查、监视、管理权,根据需要,设置一些及领导职务相对应的非领导职务是必要的。二、职务层次1领导职务层次的设置。根据本法的规定,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2非领导职务层次的设置。职务层次是根据工作繁简难易,责任轻重大小,所需资格上下设置的。由于非领导职务不承当领导职责,因此,在职务层次上不应、也不必设置到高等级的职务层次上,

21、因此,本法规定,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在省部级以上不设置非领导职务。第十七条综合管理类的领导职务根据宪法、有关法律、职务层次和机构规格设置确定。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综合管理类以外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的职务序列,根据本法由国家另行规定。【释义】本条是对公务员职务序列的原那么规定。一、综合管理类领导职务的设置公务员法对综合管理类的领导职务的设置未作具体规定,但规定了设置的原那么,即综合管理类的领导职务根据宪法、法律、职务层次和机构规格设置确定。这主要是考虑到公务员的调整范围及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发生

22、了较大的变化,公务员范围扩大后,综合管理类领导职务的情况比拟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的机关区分情况予以确定,故不在法律中作出具体规定。总体上,综合管理类的领导职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行选任制的领导职务,另一类是实行委任制的领导职务。一实行选任制的领导职务,例如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实行选任制的领导职务,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确定。根据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这一类领导职务包括: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

23、委员、军事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区长、副区长;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本级人民政府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科长;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根据目前公务员的范围,实行选任制的领导职务,还包括各级党委、人大、政协机关实行选任制的领导职务。二实行委任制的领导职务,例如国务院各部委的副职领导人、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部门的副职领导人,以及各机

24、关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对于实行委任制的领导职务,需要根据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职务层次和机构规格予以确定。二、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及综合管理类领导职务的情况不同,由于本法第十六条规定,非领导职务层次只在厅局级以下设置,因此,对于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的名称比拟容易统一,故本法对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作出了具体规定,即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三、综合管理类以外其他职位类别的职务序列本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了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的职务层次。对于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以及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的职务序

25、列,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一个根本的法律,本法未作具体规定,而是规定根据本法由国家另行规定。第十八条各机关依照确定的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以及构造比例,设置本机关公务员的具体职位,并确定各职位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释义】本条是关于公务员具体职位的规定。一、职位的概念及特性职位是机关分配给其所属公务员担任的具体岗位。公务员的职位具有如下特性:1)职位是机关职能的微观载体。机关作为组织体,需要将自身职能加以分解后分配给其管辖的具体公务员来承当。职位是人和事结合的微观单元,它一方面对应着对事的管辖职能,另一方面对应着具体公务员,适合作为机关职能的载体。2职位作为机关的一个岗位,应由具体的公务员担

26、任,但它本身存在于公务员之先,人员变动对职位也没有影响。在没有适宜的人选时职位也可以空缺。3)职位是职权及职责的统一,职位赋予公务员个人具体的工作任务,其中既包括职权又包括职责。4)职位数量具有有限性。二、设置职位的依据职位设置是公务员管理和实行职位分类的重要环节。进展职位设置时,应当依照确定的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以及构造比例。职位设置应遵循严格、高效、精干的原那么,按批准的“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方案确定的编制、职数等进展。在职位设置上,应遵循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那么。既要突出机关的重要职能任务,又要兼顾效劳性、保障性的工作。职位的设置必须及机构规格相符,不得超过其机构规格设置职

27、位或者搞变相升格。不同职位之间应当保持一定的构造比例,以保证各个职位能够协调配合,相互协作。职位设置还应考虑每一职位有适当的工作量,按照满负荷工作的要求,保障每个职位的任职人员,既不会超负荷工作,也不会无所事事。职位设定以后,应尽量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化。由于机关职能的增加或者减少、办公手段和条件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或者内设机构职能的调整等原因,可以增设、减少或者变更职位。增设、减少或者变更职位时应说明理由并报经有关部门批准。三、职位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机关应当明确具体职位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前者要明确需要干什么,后者明确由什么样的人来干。机关一般通过制定职位说明书的方式确定职

28、位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职位说明书的内容包括以下内容:1)职位名称。(2)职位代码,指每一职位的代表号码。(3)工作工程,指按照工作职责列出职位应承当的全部工作工程。4)工作概述,指按照工作工程简要说明工作的内容、程序、职责及权限。5)所需知识和能力,指完本钱职位工作所需的学识、才能、技术和经历。6)转任和升迁的方向。7)工作标准,指每个工作工程所应到达的质量和数量的根本标准。职位说明书要求简明、实用。职位说明书可由职位任职人员按照本职位的职责填写,也可由各岗位的直接领导人员或人事部门负责填写。岗位的直接领导人员和上级领导人员审核职位说明后应交机关人事部门复核,并报机关领导人员审定。职位说

29、明书经机关领导人员审定后即可作为人员录用、考核、培训、晋升的依据之一。增设或者变更职位的,应按照设置职位的程序,明确新职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资格条件,制定职位说明书。第十九条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职务及级别的对应关系,由国务院规定。公务员的职务及级别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公务员在同一职务上,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级别。【释义】本条是关于公务员级别的规定。一、公务员级别的概念公务员除了其所任职务以外,还有级别。公务员的级别上下,既表达公务员所任职务的等级上下、责任轻重和职位难易程度,又反映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

30、和资历等素质条件和工作状况。这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一个特色。各国公务员都有级别,但确定级别的依据和级别所反映的内容不尽一样。在美国等实行职位分类的国家,公务员级别反映的是公务员所在职位的责任轻重和难易程度,及公务员本身的资历条件无关,级别不随人变化。责任轻重和难易程度一样的职位划入同一级职位,职位的工作任务和责任不变,级别也不变。而在实行品位分类的国家,公务员的级别主要反映公务员本身的学历、资历等条件,级别随人走,同一职位可由级别不同的人来担任。我国公务员的级别,既考虑了职位分类的因素,又吸取了我国传统的官员品位制度、干部等级制度以及现代品位分类的因素。二、职务及级别的对应关系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31、中曾经规定,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十五级。职务及级别的对应关系分别是:一国务院总理:一级;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三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四至五级;五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六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七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八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九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十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十一科员:九至十四级;十二办事员:十至十五级。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1993年9月发布的?关于中国共产党机关参照试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实施意见?,党的机关

32、工作者的级别划分,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执行。职务及级别的对应关系是:1)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一级;(2)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书记:二至三级;3)中央各部部长,省自治区、直辖市委书记,中纪委副书记:三至四级;4)中央各部副部长,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副书记、常委,中纪委常委,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书记:四至五级;5)中央各部局长,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各部部长,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委书记,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副书记,巡视员:五至七级;6)中央各部副局长,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各部副部长,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委副书记,地、盟市、州、直辖市的区委委员常委,省自治区、直

33、辖市纪委常委,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纪委书记,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7)处长,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委各部部长,县市、旗、省辖市的区委书记,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纪委副书记,调研员:七至十级;8副处长,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委各部副部长,县市、旗、省辖市的区委副书记、常委,地、盟市、州、直辖市的区纪委委员常委,县市、旗、省辖市的区纪委书记,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9)科长,县市、旗、省辖市的区委各部部长,乡镇党委书记,县市、旗、省辖市的区纪委副书记,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10副科长,县市、旗、省辖市的区委各部副部长,乡镇党委副书记,县市、旗、省辖市的区纪委常委,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

34、11科员:九至十四级;12办事员:十至十五级。另外,各级党的机关中及上述职务相对应的其他职务,也适用上述规定。本法规定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但没有对具体的对应关系作出规定,这就为改革留下了空间。根据有关部门设想的新的级别设置方案,将来要增加级别数量,扩大相邻职务层次的穿插对应幅度,同时表达向基层倾斜的指导思想。我国92%的公务员,其职务层次处于主任科员以下,因此职务层次越低,及级别的穿插对应幅度应当越大。三、公务员级别的功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的级别,影响公务员工资的作用不大,级别的鼓励功能较弱,公务员感觉不到级别的鼓励功能。而根据本条规定,公务员级别及公务员的职务一起构成了确定公务

35、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目前我国实行的公务员待遇体制,比拟强调职务。按照现在的体制,工资、住房、医疗、交通等福利待遇都及职务上下挂钩,但从职务升迁上讲,每个单位的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都是有限的,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更少,而这就使得许多人都去跑官、要官、买官,不利于干部队伍建立。在实行职务晋升制度的同时,根据工龄、业绩等因素,确定公务员的级别晋升制度,并及工资、福利等待遇挂钩,就可以充分照顾到大多数公务员的利益,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四、确定公务员级别的根据本条规定,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具体来说,在确定公务员级别时,应考虑如下因素:1)公务员所担任的职务,包括

36、领导职务及非领导职务。职务决定公务员的级别范围可能的最高级别及最低级别,每一职务对应一定范围的级别。2)公务员的资历。同一职务层次的公务员,工作年限长、学历高的,级别也高。3)级别的晋升及德才表现、工作实绩相联系。根据本法第五章的规定,公务员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级别的工具。公务员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有可能受到降级的处分。五、公务员在同一职务上,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晋升级别。如前所述,公务员职务及级别的对应关系,是指公务员的职务对应一定的级别范围,这种对应并非一一对应,同一个公务员职务可以对应多个级别,具体对应哪一个级别,要根据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来确定。因此,公务员如果德才兼备,有工作实

37、绩,或者资历有提高,即使公务员的职务没有晋升,也可以晋升其级别。而由于级别及职务一样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和其他待遇的依据之一,这对于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克制“官本位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本法的规定,使得公务员的级别成为公务员职业开展的重要台阶,除了职务晋升之外,级别晋升也是公务员职业开展的一条重要渠道第二十条国家根据人民警察以及海关、驻外外交机构公务员的工作特点,设置及其职务相对应的衔级。【释义】本条是关于公务员衔级制度的规定。一、人民警察的警衔制度警衔是区分警察等级、说明警察身份的称号和标志,国家给予警察的荣誉。警衔制度起源于西欧,1829年法国和英国相继创立现代警察组织时,即对警察人员实行了

38、衔级制度。此后,世界各国都相继实行,逐渐形成世界通行的一种警衔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人民警察队伍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立,增强人民警察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组织纪律性,有利于人民警察的指挥、管理和执行职务,1992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人民警察警衔条例,正式建立了人民警察警衔制度。根据人民警察警衔条例规定,人民警察实行警察职务等级编制警衔。警衔高的人民警察对警衔低的人民警察,警衔高的为上级。当警衔高的人民警察在职务上隶属于警衔低的人民警察时,职务高的为上级。公安部主管人民警察警衔工作。人民警察警衔条例第七条规定,人民警察警衔设以下五等十三级:一总警监、副总警监;

39、二警监:一级、二级、三级;三警督:一级、二级、三级;四警司:一级、二级、三级;五警员:一级、二级。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警衔,在警衔前冠以“专业技术。人民警察警衔条例第八条规定担任行政职务的人民警察实行以下职务等级编制警衔:一部级正职:总警监;二部级副职:副总警监;三厅局级正职:一级警监至二级警监;四厅局级副职:二级警监至三级警监;五处局级正职:三级警监至二级警督;六处局级副职:一级警督至三级警督;七科局级正职:一级警督至一级警司;八科局级副职:二级警督至二级警司;九科员警长职:三级警督至三级警司;十办事员警员职:一级警司至二级警员。人民警察警衔条例第九条规定,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民警察

40、实行以下职务等级编制警衔: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一级警监至二级警督;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一级警督至二级警司;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三级警督至一级警员。二、海关的关衔制度在海关工作人员中实行关衔制度的主要考虑,一是海关行政执法活动具有反走私斗争的锋利性、对抗性,要求指挥统一、行动快捷、反响迅速、纪律严明,以确保政令畅通,维护海关执法的严肃性。海关工作人员在打击走私第一线佩带关衔,明确现场海关工作人员的等级,有利于现场指挥,防止临阵紊乱、贻误时机。二是我国参加世贸组织后,海关需要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提高通关效率。实行关衔制度,有利于完善通关作业现场的监视制约、层级管理机制,适应海关业务现场管理及时处置的

41、特点,便于及时处理监管现场发生的紧急复杂事项。三是实行关衔制度,有利于海关工作人员增强荣誉感、激发进取心,更加忠实地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也便于人民群众对海关工作人员进展监视,有利于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促进海关廉政建立。四是实行关衔制度,符合国际通行做法。2003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的海关关衔条例对海关关衔的设置作了规定。根据海关关衔条例,海关工作人员实行职务等级编制关衔。关衔高的海关工作人员对关衔低的海关工作人员,关衔高的为上级。当关衔高的海关工作人员在职务上隶属于关衔低的海关工作人员时,职务高的为上级。海关总署主管关衔工作。海关关衔条例第七条规定,海关关衔

42、设以下五等十三级:一海关总监、海关副总监;二关务监视:一级、二级、三级;三关务督察:一级、二级、三级;四关务督办:一级、二级、三级;五关务员:一级、二级。海关关衔条例第八条规定,海关工作人员实行以下职务等级编制关衔:一署级正职:海关总监;二署级副职:海关副总监;三局级正职:一级关务监视至二级关务监视;四局级副职:二级关务监视至三级关务监视;五处级正职:三级关务监视至二级关务督察;六处级副职:一级关务督察至三级关务督察;七科级正职:二级关务督察至二级关务督办;八科级副职:三级关务督察至三级关务督办;九科员职:一级关务督办至一级关务员;十办事员职:二级关务督办至二级关务员。三、驻外外交机构公务员的

43、衔级驻外外交机构公务员是国家派往大使馆、总领事馆、领事馆,以及常驻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代表团、代表处等驻外外交代表机构的公务员。目前,我国驻外外交代表机构242个不包括驻港澳公署,外交人员约5000人,由包括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教育部等在内的33个单位派出。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军人和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和专门衔级制度。目前我国尚未对外交人员的衔级问题进展专门立法。从目前实际做法来看,外交部国内机关按公务员制度设行政职务,同时保存及公务员级别相对应的外交衔级。公务员法草案第十二条第四款曾规定:“驻外外交机构公务员的衔级分为:大使衔、公使衔、一等秘书衔、二等秘书衔、三等秘书衔和随员衔。在草案审议过程中,内务司法委员会、一些常委委员和外交部提出,草案的这一规定不全面,难以涵盖外交机构公务员管理中的诸多特殊情况。建议就驻外机构公务员的管理单独立法,以便作出比拟全面的规定。法律委员会经研究认为,宪法第六十七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军人和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和其他专门衔级制度,对于驻外外交机构公务员的衔级问题,可在今后的立法中作出规定,本法可不作具体规定。最后表决通过的公务员法采纳了法律委员会的意见,只是规定了国家根据驻外外交机构公务员的特点设置及其职务相对应的衔级,具体的衔级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留待单行立法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