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 录1.编制说明12.原料材质12.1表面锈蚀12.2混料22.3原料曲折22.4钢筋纵向裂缝32.5钢筋截面扁圆32.6试件强度不足或伸长率低42.7冷弯性能不良42.8热轧钢筋无生产厂标识52.9取用钢筋实际直径53.钢筋加工63.1条料弯曲63.2钢丝表面损伤63.3钢筋剪断尺寸不准73.4钢筋调直切断时被顶弯73.5钢筋连切73.6箍筋不方正83.7成型尺寸不准83.8点焊网片扭曲93.9冷拉钢筋伸长率不合格103.10冷拉钢筋强度不足103.11冷拉率波动大113.12冷拔断丝113.13钢筋代换后根数不能均分123.14箍筋弯钩形式不对124.钢筋安装134.1骨架外形尺寸不准1
2、34.2绑扎网片斜扭134.3平板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不准144.4骨架吊装变形154.5柱子外伸钢筋错位154.6框架梁插筋错位164.7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164.8露筋174.9箍筋代换后截面不足184.10柱子受力筋代换后截面不足184.11绑扎搭接接头松脱194.12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194.13梁箍筋弯钩及纵筋相碰194.14梁箍筋被压弯204.15双层网片移位214.16钢筋遗漏214.17绑扎接点松扣224.18柱钢筋弯钩方向不对224.19薄板露钩224.20基础钢筋倒钩234.21骨架歪斜234.22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244.23钢筋网上、下钢筋混淆244.24曲线形状
3、不准254.25四肢箍筋宽度不准264.26配筋重叠层次多264.27梁上部钢筋下落274.28交叉杆件主筋相碰27第 42 页1. 编制说明根据以往工程经验,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多发性质量问题(俗称质量通病),此类质量缺陷如不加以重视,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很大影响。特此编制本方案,从三个方面阐述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钢筋原材、钢筋加工、钢筋安装。据以指导施工,加强对钢筋班组工人教育,尽可能减少通病发生。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加强施工中过程控制,杜绝出现质量问题以后“死后验尸”。2编制依据序号依 据 名 称编 号备 注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
4、4-2002国家标准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2国家标准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国家标准4钢筋砼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91国家标准5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国家标准6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11G101-1标准图集7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012.108本工程建筑及结构施工图纸2012.113.工程概况序号项 目内 容1工程名称嘉顺金城华府二期建筑安装工程2建设单位北海市嘉顺房地产开发3设计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4监理单位达华工程管理(集团)5承包方式总承包6工期要求730日历天7施工工期开工时间2
5、012年11月1日,施工至0.00(含地下车库)时间2013年1月30日,施工至结构三层顶板时间为2013年4月1日,十层顶板时间为2013年6月20日,全部主体结构封顶时间2013年11月30日,二次结构完成2014年9月30日,四方验收时间2014年10月20日,竣工备案时间2014年10月30日(不含室外市政及园林绿化),总工期730天。8质量标准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合格标准;同时满足施工合同第7.1条质量标准要求。9安全文明施工满足广西省标准,争创省市级文明工地10工程规模建筑总面积92744.98平方米11工程地址广西北海市广东路交体育路西南侧
6、12工程性质民用4.通病及防治措施4.1.原料材质4.1.1表面锈蚀1现象(1)浮锈。钢筋表面附有较均匀细粉末,呈黄色或淡红色。(2)陈锈。锈迹粉末较粗,用手捻略有微粒感,颜色转红,有呈红褐色。(3)老锈。锈斑明显,有麻坑,出现起层片状分离现象,锈斑几乎遍及整根钢筋表面;颜色变暗,深褐色,严重接近黑色。2原因分析保管不良,受到雨、雪侵蚀;存放期过长;仓库环境潮湿,通风不良。3预防措施钢筋原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堆放在地面上,必须用混凝土墩、砖或垫木垫起,使离地面200mm以上;库存期限不得过长,原则上先进库先使用。工地临时保管钢筋原料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干燥露天场地
7、;根据天气情况,必要时加盖苫布;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期尽量缩短。4治理方法(1)浮锈。浮锈处于铁锈形成初期,在混凝土中不影响钢筋及混凝土粘结,因此除了焊接操作时在焊点附近需擦干净之外,一般可不作处理。但是,有时为了防止锈迹污染,也可用麻袋布擦拭。(2)陈锈。可采用钢丝刷或麻袋布擦等手工方法;具备条件工地应尽可能采用机械方法。盘条细钢筋可通过冷拉或调直过程除锈;粗钢筋采用专用除锈机除锈,如自制圆盘钢丝刷除锈机(在电动机转动轴上安装两个圆盘钢丝刷刷锈)。(3)老锈。对于有起层锈片钢筋,应先用小锤敲击,使锈片剥落干净,再用除锈机除锈;因麻坑、斑点以及锈皮去层会使钢筋截面损伤,所以使用前应鉴定是
8、否降级使用或另作其他处置。4.1.2混料1现象钢筋品种、强度等级混杂不清,直径大小不同钢筋堆放在一起;虽然具备必要合格证件(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但证件及实物不符;非同批原材料码放在一堆,难以分辨,影响使用。2原因分析 原材料仓库管理不当,制度不严;钢筋出厂所捆绑标牌脱落;对直径大小相近钢筋,用目测有时分不清;合格证件未随钢筋实物同时送交仓库。3预防措施仓库应设专人验收入库钢筋;库内划分不同钢筋堆放区域,每堆钢筋应立标签或挂牌,表明其品种、强度等级、直径、合格证件编号及整批数量等;验收时要核对钢筋肋形,并根据钢筋外表厂家标记(一般都应有厂名、钢筋品种与直径)及合格证件对照,确认无讹;钢
9、筋直径不易分清,要用卡尺测量检查。4治理方法发现混料情况后应立即检查并进行清理,重新分类堆放;如果翻垛工作量大,不易清理,应将该堆钢筋做出记号,以备发料时提醒注意;已发出去混料钢筋应立即追查,并采取防止事故措施。4.1.3原料曲折1现象 钢筋在运至仓库时发现有严重曲折形状。2原因分析运输时装车不注意,碰撞成变形状态;运输车辆较短,条状钢筋弯折过度;用吊车卸车时,挂钩或堆放不慎,压垛过重或成垛太乱。3预防措施采用车架较长运输车或用挂车接长运料;对于较长钢筋,尽可能采用吊架装卸车,避免用钢丝绳捆绑;装卸车时轻吊轻放。4治理方法利用矫直工作台相应工具将弯折处矫直;对于曲折处曲率半径较小“硬弯”,矫直
10、后应检查有无局部细裂纹;局部矫正不直或产生裂纹,不得用作受力筋。4.1.4钢筋纵向裂缝1现象 带肋钢筋沿“纵肋”发现纵向裂缝,或“螺距”部分(即“内径”部分)有连续纵向裂缝。2原因分析轧制钢筋工艺缺陷所致。3预防措施剪取实物送钢筋生产厂,提请今后生产时注意加强检查,不合格不得出厂;每批入库钢筋都要由专人观察抽查,发现有纵向裂缝现象,联系供料单位处置或退货,避免有这种缺陷钢筋入库。4治理方法作为直筋(不加弯曲加工钢筋)用于不重要构件,并且仅允许裂缝位于构件受力较小处;如裂缝较长(不可能使裂缝位于构件受力较小处),该钢筋应报废。 4.1.5钢筋截面扁圆1现象 钢筋外形不圆,略呈椭圆形。2原因分析
11、轧制钢筋工艺缺陷所致。3预防措施 通过供料单位或直接提请钢厂注意,要求不再发出有类似缺陷钢筋。4治理方法用卡尺抽测钢筋直径多点,并及技术标准对照,如误差在规定范围内,则可用于工程。如椭圆度较大,直径误差超过规定范围,通过计算确定钢筋截面面积大小,对小于按原钢筋直径计算截面面积、应予降低强度取值或按较小直径钢筋使用;如果据抽测结果计算所得钢筋截面面积大于按原钢筋直径计算截面面积,虽然可用于工程,但因抽测点数不确定,故具体可用工程应由有关设计部门或技术质量管理部门认可;对于带肋钢筋,不易计算截面面积,应取样作拉伸试验,据试验所加总拉力按原钢筋应有截面面积确定屈服点与抗拉强度。4.1.6试件强度不足
12、或伸长率低1现象在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切取两个试件作拉伸试验,试验取得屈服点、抗拉强度 与伸长率3项指标中,有l项指标不合格。2原因分析 钢筋出厂时检验疏忽,以致整批材质不合格,或材质不均匀。3预防措施收到供料单位送来钢筋原材料后,应首先仔细查看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发现可疑情况,如强度过高或波动较大等,应特别注意进场时复检结果。4治理方法另取双倍数量试样再作拉伸试验,重新测定3项指标,如仍有l项试件屈服点、抗拉强度与伸长率中任一项指标不合格,不论这项指标在上次试验中是否合格,该批钢筋都不予验收,应退货或由技术部门另作降质处理;如果重新测定3项指标都合格,则可正常使用。4.1.7冷弯性能不
13、良1现象 按规定作冷弯试验,即在每批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切取两个试件作冷弯试验,其结果有一个试样不合格。2原因分析钢筋含碳量过高,或其他化学成分含量不合适,引起塑性性能偏低;钢筋轧制有缺陷,如表面有裂缝、结疤或折叠。3预防措施通过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以及钢筋外观检查,一般无法预先发现钢筋冷弯性能优劣,因此,只有通过冷弯试验说明该性能不合格时才能确定冷弯性能不良,在这种情况下,应通过供料单位告知钢筋生产厂引起注意。4治理方法另取双倍数量试件再做冷弯试验,如果试验结果合格,钢筋可正常使用;如果仍有一个试样试验结果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不予验收,应退货。4.1.8热轧钢筋无生产厂标识1现象钢筋进库时应
14、有生产厂标识,表明生产厂厂名、钢筋牌号、钢筋直径。标识形式是刻轧在钢筋上,或写成标牌绑在钢筋捆上,如果钢筋无刻轧或标牌失落,则材质不明。2原因分析 管理不善,标牌散失或堆垛时混料,但生产厂仍发货;运输过程中标牌失落。3预防措施通知发货单位加强其余批号钢筋管理;已进库或进入工地钢筋标牌应妥善保管,并随时检查,以防止散落。4治理方法一般情况下按 “混料”处理。每捆钢筋都需取样试验,以确定其强度级别;无论任何情况,都不得用于重要承重结构作为受力主筋(不得已条件下,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研究降低强度等级或充当较细钢筋使用)。4.1.9取用钢筋实际直径1现象 钢筋实际直径(用卡尺测量多点)较进货单标明直径
15、稍大,便按实际直径代换使用。2原因分析钢筋生产工艺落后(通常是非正规厂家);材质不均匀;个别生产厂为了牟利,故意按正公差生产,以增加重量;利用旧式轧辊轧制,有是英制直径(例如直径为6mm钢筋按英制1/4in生产,相当于法定计量单位为6.35mm)。3预防措施 要求供料单位正确书写进货单,按货单上钢筋直径作为检验依据。4治理方法对于存在正公差直径钢筋,只能按相应公称直径取用。特别注意直径6.5mm与6mm应按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1997)规定,公称直径既有6mm,也有6.5mm。但当前设计单位作施工图绝大部分取6mm,相反,施工单位进料却绝大部分取6.5mm,以致用料混乱情况屡见,在
16、工程中应根据实际直径作代换,以免造成质量事故或浪费;尤其是当实际直径大小混淆不清时(例如实际6.35mm,考虑公差后易被充当6.5mm),更应注意确认实物状况。4.2.钢筋加工4.2.1条料弯曲1现象 沿钢筋全长有一处或数处“慢弯”。2原因分析 及“原料曲折”类似,但每批条料或多或少几乎都有“慢弯”。3预防措施 采用及“原料曲折”类似措施,可减轻条料弯曲程度。4治理方法直径为14mm与14mm以下钢筋用钢筋调直机调直;粗钢筋用人工调直:可用手工成型钢筋工作案子,将弯折处放在卡盘上扳柱间,用平头横口扳子将钢筋弯曲处扳直,必要时用大锤配合打直;将钢筋进行冷拉以伸直。4.2.2钢丝表面损伤1现象 冷
17、拔低碳钢丝经钢筋调直机调直后,表面有压痕或划道等损伤。2原因分析 (1)调直机上下压辊间隙太小。 (2)调直模安装不合适。3预防措施 (1)在一般情况下,钢丝穿过压辊之后,应使上下压辊间隙为23mm。 (2)根据调直模磨耗程度及钢筋性质,通过试验确定调直模合适偏移量。4治理方法取损伤较严重区段为试件,进行拉伸试验与反复弯曲试验,如各项力学性能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则钢丝仍按合格品使用;如不符合要求,则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仅允许用作架立钢筋或分布钢筋,而且在点焊网中应加强焊点质量检验。4.2.3钢筋剪断尺寸不准 1现象 剪断尺寸不准或被剪钢筋端头不平。2原因分析 (1)定尺卡板活动。 (2)刀片
18、间隙过大。3预防措施 (1)确定应剪断尺寸后拧紧定尺卡板紧固螺栓。 (2)调整固定刀片及冲切刀片间水平间隙,对冲切刀片作往复水平动作剪断机,间隙以0.51mm为合适。4治理方法 根据钢筋所在部位与剪断误差情况,确定是否可用或返工。4.2.4钢筋调直切断时被顶弯1现象 使用钢筋调直机切断钢筋,在切断过程中钢筋被顶弯。2原因分析 弹簧预压力过大,钢筋顶不动定尺板。3预防措施 调整弹簧预压力,并事先试验合适。4治理方法 切下被顶弯钢筋,用手锤敲打平直后使用。4.2.5钢筋连切1现象 使用钢筋调直机切断钢筋,在切断过程中钢筋被连切。2原因分析 弹簧预压力不足;传送压辊压力过大;钢筋下落料槽阻力过大。3
19、预防措施 针对以上几种原因作相应调整,并事先试验合适。4治理方法 发现连切应立即断电,停止调直机工作,检查原因并及时解决。4.2.6箍筋不方正1现象 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成90o,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2原因分析箍筋边长成型尺寸及图纸要求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3预防措施注意操作,使成型尺寸准确(参见16.2.7“成型尺寸不准”部分内容);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4治理方法当箍筋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时,对于级钢筋,可以重新将弯折处直开,再行弯曲调整(只可返工一次);对于其他品种钢筋,不得直开后再弯曲。4.2.7成型尺寸不准1现象
20、已成型钢筋长度与弯曲角度不符合图纸要求。2原因分析下料不准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3预防措施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根据本单位设备情况与传统操作经验,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配料时事先考虑周到;为了画线简单与操作可靠,要根据实际成型条件(弯曲类型与相应下料长度调整值、弯曲处弯曲直径、扳距等),制定一套画线方法以及操作时搭扳子位置规定备用。一般情况可采用以下画线方法:画弯曲钢筋分段尺寸时,将不同角度下料长度调整值在弯曲操作方向相反一侧长度内扣除,画上分段尺寸线;形状对称钢筋,画线要从钢筋中心点开始,向两边分画。扳距大小应根据钢筋弯
21、制角度与钢筋直径确定,并结合本单位经验取值。表1数值可供参考(表中d钢筋直径)。 板 距 参 考 值 表1弯制角度45o90o135o180o扳 距1.52d2.53d33.5d3.54d为了保证弯曲角度符合图纸要求,在设备与工具不能自行达到准确角度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措施。对于形状比较复杂钢筋,如要进行大批成型,最好先放出实样,并根据具体条件预先选择合适操作参数(画线过程、扳距取值等)以作为示范。4治理方法当所成型钢筋某部分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时,应根据钢筋受力与构造特征分别处理。如果存在超偏差部分对结构性能没有不良影响,应尽量用在工程上(例如弯起钢筋弯起点位
22、置略有偏差或弯曲角度稍有不准,可经过技术鉴定确定是否可用);对结构性能有重大影响,或钢筋无法安装(例如钢筋长度或高度超出模板尺寸),则必须返工;返工时如需重新将弯折处直开,仅限于I级钢筋返工一次,并应在弯折处仔细检查表面状况(如是否变形过大或出现裂纹等)。4.2.8点焊网片扭曲1现象 钢筋点焊网片(特别是采用冷拔低碳钢丝时)不平整或扭曲。2原因分析 (1)钢筋调直状况不良。 (2)点焊操作台台面或模架不平。 (3)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焊接参数操作(例如电极压力、焊接通电时间各点不匀等)。 (4)网片搬运或堆放时扔摔。3预防措施 主要应从焊接作业上改善质量。 (1)预先检查钢筋平直状态,不直用手锤矫
23、直。 (2)随时注意操作台台面或模架是否有过大变形,不平要及时修理。 (3)操作时尽量使已确认合适各种焊接参数一致。 (4)网片搬运堆放应轻抬轻放。4治理方法本质量通病虽主要发生在焊接过程,但及钢筋加工工序关系密切,应在钢筋加工时加以处置:观察网片是否平整,将有问题放在平板上测量扭曲程度,轻微扭曲用锤子局部敲打整平,较严重用压杆矫平。但是必须注意防止焊点受力脱落。4.2.9冷拉钢筋伸长率不合格1现象 取冷拉钢筋试件检验,所得伸长率指标小于技术标准所规定数值。2原因分析 钢筋原材料含碳量过高,或表现在强度过高;控制冷拉率过大或控制应力过大。3预防措施 预先检验钢筋原材料材质,并根据材质具体情况,
24、由试验结果确定合适控制应力与冷拉率。4治理方法伸长率指标小于技术标准规定值冷拉钢筋属于不合格品,只能用作架立钢筋或分布钢筋。但是,冷拉钢筋作拉伸试验应按规范规定,第一次结果中伸长率如不合格,则另取双倍数量试件重做试验(不但要做拉伸试验,也得做冷弯试验),如果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诸指标有一项不合格,才认为这批冷拉钢筋不合格。4.2.10冷拉钢筋强度不足1现象 取冷拉钢筋试件检验,所得屈服点或抗拉强度小于技术标准所规定数值。2原因分析 钢筋原材料强度性能不佳,控制冷拉率过小或控制应力过小。3预防措施 预先检验钢筋原材料强度情况。由试验结果确定合适控制应力与冷拉率。4治理方法强度指标小于技
25、术标准规定值冷拉钢筋属于不合格品,必须降级使用或用于非受力 部位。但是p作拉伸试验时,第一次结果中强度如不足,则另取双倍数量试件重做试验,鉴定方法参见“冷拉钢筋伸长率不合格”部分内容。也可以调整控制冷拉率或控制应力值再次冷拉。4.2.11冷拉率波动大1现象 采用控制冷拉率方法冷拉钢筋时,同批钢筋控制冷拉率差值大于1以上。2原因分析 钢筋材质不匀或原材料混炉批。3预防措施严格管理制度,避免混料情况发生,并加强检验手续。按规定测定同炉批钢筋冷拉率试件应不少于4个,并取其测定结果平均值作为该炉批钢筋实际采用冷拉率;测定冷拉率时,钢筋冷拉应力要考虑冷拉效果有一定可靠保证,按冷拉控制应力规定值提高30N
26、/mm2取值。4治理方法 冷拉率波动大钢筋不宜采用控制冷拉率方法冷拉钢筋。4.2.12冷拔断丝1现象 拔制过程中钢丝被拔断:2原因分析(1)钢筋每次拔制压缩率过大;钢筋原材料含碳量过高(表现为强度过高或伸长率小,或屈服点不明显)。 (2)原材料质量不稳定 (3)除锈剥皮不彻底,致使钢丝产生沟痕。3预防措施(1)选择最佳压缩率,一般情况下可使后道钢丝直径等于0.85乘以前道钢丝直径;如原材料材质有变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压缩率。 (2)妥善管理原材料,防止热轧圆盘条牌号(一般应取Q235)及其他钢号不明钢筋混杂。 (3)如原材料存放时间过长,出现氧化铁锈皮,应通过除锈剥皮机加强处理。4治理方法
27、查清原因,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问题办法,修整好设备,再继续拔制并随时检查;断丝材料作废。4.2.13钢筋代换后根数不能均分1现象 同一编号钢筋分几处布置,配料时进行规格代换后因根数变动,不能均分于几处。2原因分析在钢筋材料表中,该号钢筋往往只写总根数,在进行钢筋代换计算时忽略了钢筋分几处布置情况。例如。原设计8根直径为20mm级钢筋,根据等钢筋抗力法计算,用9根直径为18mm钢筋代换,可是施工图上这8根钢筋是按每4根布置于两处,改为9根后就无法均分了。3预防措施在配料加工钢筋前进行钢筋代换计算时,要先参看施工图,看该号钢筋是否分几处布置,如果是,则应在材料表上将总根数改为分根数,然后按分根数考虑
28、代换方案。例如,8根钢筋分两处布置,则将根数改写为“24”,并按4根进行代换作业。4治理方法按新方案重新代换,或根据具体条件灵活计算,补充不足部分。例如,上例中可按一处用5根,另一处用4根再补充l根直径为10mm级钢筋。4.2.14箍筋弯钩形式不对1现象 箍筋末端未按规范规定不同使用条件制成相应弯钩形式。2原因分析 不熟悉箍筋使用条件;忽视规范规定弯钩形式应用范围;配料任务多,各种弯钩形式取样混乱。3预防措施熟悉半圆(180o)弯钩、直(90o)弯钩、斜(135o)弯钩应用范围与相关规定,特别是对于斜弯钩,是用于有抗震要求与受扭结构,在钢筋加工配料过程要注意图纸上标注与说明。因为并不是抗震设防
29、地区所有构件中箍筋都取斜弯钩,而只有某结构部位才用斜弯钩;至于哪些结构所用构件属于受扭,配料人员也不掌握。如果图纸上表述不清或有疑问,应了解确切后再配料。4治理方法对于已加工成型而发现弯钩形式不正确箍筋(包括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符合要求),应做以下处理:斜弯钩可代替半圆弯钩或直弯钩;半圆弯钩或直弯钩不能代替斜弯钩(斜弯钩误加工成半圆弯钩或直弯钩应作为废品)。4.3钢筋安装4.3.1骨架外形尺寸不准1现象 在模板外绑扎钢筋骨架,入模时放不进去,或划刮模板。2原因分析钢筋骨架外形不准,这及各号钢筋加工外形是否准确有关,如成型工序能确保各部尺寸合格,就应从安装质量上找原因。影响安装质量有两点:多根钢筋
30、端部未对齐;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3预防措施 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4治理方法将导致骨架外形尺寸不准个别钢筋松绑,重新整理安装绑扎。切忌用锤子敲击,以免骨架其他部位变形或松扣。4.3.2绑扎网片斜扭1现象 绑好钢筋网片在搬移、运输或安装过程中发生歪斜、扭曲。2原因分析 搬运过程中用力过猛;堆放地面不平;有绑扣钢筋交叉点太少;绑一面顷扣时方向变换太少。3预防措施堆放地面要平整;搬运过程要轻抬轻放;增加有绑扣钢筋交点;一般情况下,靠近网片外围两行钢筋交点都应绑扎牢,而中间部分至少隔一交点绑一扣(易松动网片,如搬运频繁情况,应增加绑扣点);在靠近外围两行钢筋交点
31、最好按十字花扣绑扎;在按一面顺扣绑扎区段内,绑扣方向应根据具体情况交错地变换;对于面积较大网片,可适当地用一些直钢筋作斜向拉结加固。4治理方法将斜扭网片正直过来,并加强绑扎,紧固结扣,增加绑点或加斜拉筋。 4.3.3平板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不准1现象 (1)浇筑混凝土前发现平板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 (2)预制板制成后,板底出现裂缝。凿开混凝土检查,发现保护层不准。2原因分析 (1)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准,或垫块垫得太少。(2)当采用翻转模板生产预制平板时,如保护层处在混凝土浇捣位置上方(浇筑阳台板、挑檐板等悬臂板时,虽然是现浇,不用翻转模板,也有这种情况),由于没有采取可
32、靠措施,钢筋网片向下移位。3预防措施 (1)检查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平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够 (2)钢筋网片有可能随混凝土浇捣而沉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层偏差,例如用铁丝将网片绑,吊在模板楞上;采用翻转模板时,也可用钢筋承托网片(钢筋穿过侧模作为托件),再在翻转后抽除承托钢筋(如不是采用翻转模板,则在混凝土浇捣后抽除)。4治理方法 浇筑混凝土前发现保护层不准,可以采取以上预防措施补救;如构件已成型而发现保护层不准(经凿开混凝土观察或用必要仪器探测确认),则应根据平板受力状态与结构重要程度,结合保护层厚度实际偏差状况,对其采取加固措施,严重则应报废。4.3.4骨架吊装变形1现象 钢筋
33、骨架用吊车吊装入模时发生扭曲、弯折、歪斜等变形。2原因分析 骨架本身刚度不够;起吊后悠荡或碰撞;骨架钢筋交叉点绑扎欠牢。3预防措施起吊操作力求平稳;钢筋骨架起吊挂钩点要预先根据骨架外形确定好:刚度较差骨架可绑木杆加固,或利用“扁担”起吊(即通过吊架或横杆起吊,使起吊力垂直作用于骨架);骨架各钢筋交点都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用电焊适当焊上几点。4治理方法变形骨架应在模板内或附近修整平复,严重应拆散、矫直后重新组装。4.3.5柱子外伸钢筋错位1现象 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甩出,由于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及上柱钢筋搭接不上。2原因分析 (1)钢筋安装后虽已检查合格,但由于固定钢筋措施不可靠,发生变位。 (2
34、)浇筑混凝土时被振动器或其他操作机具碰歪撞斜,没有及时校正。3预防措施(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设好,然后用样板、铁卡或木方卡好司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矫正后再浇筑混凝土。 (2)注意浇筑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筑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核改正。4治理方法在靠紧搭接不可能时,仍应使上柱钢筋保持设计位置,并采取垫筋焊接联系;对错位严重外伸钢筋(甚至超出上柱模板范围),应采取专门措施处理,例如加大柱截面、设置附加箍筋以联系上、下柱钢筋。具体方案视实际情况由有关技术部门确定。4.3.6框架梁插筋错位1现象预制框架梁两端外伸插筋是准备及柱身侧向外伸插筋顶头焊
35、接(一般采用坡口焊),由于梁插筋错位,及柱插筋对不上,无法进行焊接。2原因分析 插筋固定措施不可靠,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被碰撞,向上下或左右歪斜,偏离固定位置。3预防措施外伸插筋通过样模用特制箍筋套上,再利用端部模板进行固定。端部模板一般做成上下两片,在钢筋位置上各留卡口,卡口深度约等于外伸插筋半径,每根钢筋都由上下卡口卡住,再加以固定。此外,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检查,如固定处松脱应及时补救。4治理方法梁及柱插筋如不能对顶施加坡口焊,只好采取垫筋焊接联系,但这样做会使框架节点钢筋承受偏心力,对结构工作很不利。因此,垫筋焊接方案选择必须通过设计部门核实同意。4.3.7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1现象在
36、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连接区段内(对于绑扎接头,在任一接头中心至规定搭接长度ll1.3倍区段l内,所存有接头都认为是没有错开,即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有接头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百分率超出规范规定数值。2原因分析 (1)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安排原材料下料长度合理搭配。 (2)忽略了某些杆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规定。 (3)错误取用有接头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百分率数值。 (4)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3预防措施 (1)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及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小同。(2)记住轴心受拉与小偏心受拉杆件(如
37、屋架下弦、拱拉杆等)中受力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 (3)弄清楚规范中规定“同一连接区段”含义。(4)如果分不清钢筋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均应按受拉区规定办理;如果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及配料人员对受拉或受压区理解不同(表现在取料时,某分号有多有少),则应讨论解决或征询设计人员意见。4治理方法在钢筋骨架未绑扎时,发现接头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应立即通知配料人员重新考虑设置方案;如果已绑扎或安装完钢筋骨架才发现,则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情况下应拆除骨架或抽出有问题钢筋返工,如果返工影响工时或工期太长,则可采用加焊帮条(个别情况下,经过研究,也可以来用绑扎帮条)方法解决,或将
38、绑扎搭接改为电弧焊搭接。4.3.8露筋1现象 混凝土结构构件拆模时发现其表面有钢筋露出。2原因分析保护层砂浆垫块垫得太稀或脱落;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大,局部抵触模板;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或引起绑扣松散。3预防措施 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对于竖立钢筋,可采用埋有铁丝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 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所示竖立钢筋虽然用埋有铁丝垫块垫着,垫块及钢筋绑在一起却不能防止它向内侧倾倒,因此需用铁丝将其拉向模板挤牢,以免解决露筋缺陷同时,使得保护层厚度超出允许偏差。此外,钢筋骨架如果是在模外
39、绑扎,要控制好它总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4治理方法范围不大轻微露筋可用灰浆堵抹;露筋部位附近混凝土出现麻点,应沿周围敲开或凿掉,直至看不到孔眼为止,然后用砂浆抹平。为保证修复灰浆或砂浆及混凝土接合可靠,原混凝上面要用水冲洗、用铁刷子刷净,使表面没有粉层、砂粒或残渣,并在表向保持湿润阶情况下补修。重要受力部位露筋应经过技术鉴定后,根据露筋严重程度采取措施补救,以封闭钢筋表面(采用树脂之类材料涂刷)防止其锈蚀为前提,影响构件受力性能应对构件进行专门加固。4.3.9箍筋代换后截面不足1现象 绑扎梁钢筋时检查被代换箍筋根数,发现截面不足(根据箍筋与间距计算结果)。2原因分析配料时对横向钢筋作钢筋
40、规格代换,通常是箍筋与弯起钢筋结合考虑,如果单位长度内箍筋全截面面积比原设计小,说明配料时考虑了弯起钢筋加大。有时由于疏忽,容易忘记按加大弯起钢筋书写配料单,这样,在弯起钢筋不变情况下,意味着箍筋截面不足。3预防措施配料时,作横向钢筋代换后立即书写箍筋与弯起钢筋配料单,并要附写代换具体情况交绑扎钢筋班组;绑扎钢筋人员发现箍筋截面不足时,应注意弯起钢筋是否加大。4治理方法 增加箍筋。如梁钢筋骨架已绑好,则绑好箍筋应松扣,以便重新布置箍筋间距。4.3.10柱子受力筋代换后截面不足1现象 绑扎柱子钢筋骨架时,发现受力面钢筋不足。2原因分析对于偏心受压柱配筋,没有按受力面钢筋进行代换,而按全截面钢筋进
41、行代换。3预防措施 要掌握柱子受力特征,根据受力面配筋情况进行钢筋代换。4治理方法 如果受力筋代换后截面不足差值很小,有可能满足构件使用要求(即设计可靠度有潜力)时,征得设计部门同意,可不必做返工处理;但经过设计复核,闪受力筋代换后截面不足将影响构件使用要求,则应更换受力筋配置,以补足截面。4.3.11绑扎搭接接头松脱1现象 在钢筋骨架搬运过程中或振捣混凝土时,发现绑扎搭接接头松脱。2原因分析搭接处没有扎牢,或搬运时碰撞、压弯接头处。3预防措施 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紧。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中心与两端,搬运钢筋骨架应轻抬轻放;尽量在模内或模板附近绑扎搭接接头,避免搬运有搭接接头钢筋骨架。4治理方法
42、 将松脱接头再用铁丝绑紧。如条件允许,可用电弧焊焊上几点。4.3.12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1现象 柱箍筋接头(即弯钩交搭处)位置方向相同,重复交搭于一根或两根纵筋上。2原因分析绑扎柱钢筋骨架时疏忽所致。3预防措施 安装操作时随时互相提醒,应将接头位置错开绑扎。4治理方法 相应解开几个箍筋,转过方向,重新绑扎,力求上下接头互相错开。4.3.13梁箍筋弯钩及纵筋相碰1现象 在梁支座处,箍筋弯钩及纵向钢筋抵触。2原因分析梁箍筋弯钩应放在受压区,从受力角度看,这是合理,而且从构造角度看也合理(在受压区,纵向钢筋根数少,则及箍筋弯钩相处,不显得拥挤)。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连续梁支座处(当前高层建筑中
43、,框架结构形式设置梁甚为常见),受压区在截面下部,要是箍筋弯钩位于下面,有可能被钢筋压“开”,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将箍筋弯钩放在受拉区(截面上部,即受力钢筋那一面),这样做法不合理,但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牢固程度(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习惯上也只好这样对待。此外,实践中还会出现另一种矛盾:当前,高层建筑中,采用框架结构形式工程几乎全部需要抗震设防,因此箍筋弯钩应采用135钩,且平直部分长度又较其他种类弯钩长,故箍筋弯钩及梁上部第二层纵向钢筋必然相抵触。3预防措施绑扎钢筋前应先规划箍筋弯钩位置(放在梁上部或下部),如果梁上部仅有一层纵向钢筋,箍筋弯钩及纵向钢筋便不抵触,为了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弯钩
44、可放在梁上部(构件受拉区),但应特别绑牢,必要时用电弧焊点焊几处;对于有两层或多层纵向钢筋,则应将弯钩放在梁下部。4治理方法 改箍筋弯钩放梁上部为放梁下部,但应切实绑牢,必要时用电弧焊点焊几处。4.3.14梁箍筋被压弯1现象 梁钢筋骨架绑成后,未经搬运,箍筋即被骨架本身重量压弯。2原因分析 梁高度较大,但图纸上未设纵向构造钢筋与拉筋。3预防措施 当梁截面高度超过700mm时,在梁两侧面沿高度每隔300400mm应设置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用拉筋联系。拉筋直径一般及箍筋相同,每隔35个箍筋放置一个拉筋,拉筋一端弯成半圆钩,另一端做成略小于直角直钩。绑扎时先把半圆弯钩挂上,再将另一端直钩钩住扎牢。4治理方法 将箍筋被压弯钢筋骨架临时支上,补充纵向构造钢筋与拉筋。4.3.15双层网片移位1现象 配有双层钢筋(这里所谓双“层”是指在构件载面上部与下部都配有钢筋,并不是通常所说“单筋构件”在受拉区两层配筋)网片平板,一般常见上部网片向构件截面中部移位(向下沉落),但只有构件被碰损露筋时才能发现。2原因分析 网片固定方法不当;振捣碰撞;绑扎不牢;被施工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