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改造性房地产开发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改造性房地产开发环境影响报告书.doc(9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总论1.1 项目由来、意义1.1.1 根据市政府加快对老城区改造的要求,改变市容市貌,决定对连云港市原陇海铁路沿线地块进行改造性房地产开发建设。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目前龙尾河至西盐河地块作为商业步行街的改造已部分完成、部分正在进行;新浦火车站已整体搬迁,龙尾河以东原铁路地块上目前主要分布为废旧铁路路基、站房、货场及铁路职工棚户区,与周边近几年新开发建设的生活小区极不协调。1.1.2 连云港万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针对市委、市政府关于“资产重组,退二进三”的发展战略,对连云港市原陇海铁路沿线地块进行改造性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过充分协商,连云港市国有土地储备中心与连云港燃料集团公司已签订了关于新浦老
2、火车站站场及周边地块的出让协议,并且决定由连云港燃料集团公司控股的连云港万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对新浦老火车站及周边地区实施整体开发,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本项目即“新港城一期工程改造性房地产开发”就是新浦老火车站站场及周边地块整体开发的首期工程。项目的建设,是连云港市进行老城区改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建成,不仅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调整企业的经营结构,促进资金积累,也有利于新浦东部城区的美化与铁路职工居住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稳定。1.1.3 为做好项目环境保护工作,连云港万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特委托连云港市环科所承担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连云港市环保所于2001年6月提交了连云港万润房地
3、产开发有限公司新港城一期工程改造性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我所根据环评大纲及批复要求,编制本报告书。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国家主席22号令。(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2000年4月29日国家主席32号令。(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9日国家主席66号令。(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国家主席77号令。(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六次会议通过。(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
4、月29日国务院第23号令。(7) 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1993年12月29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布实施。(8) 江苏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苏发964号。(9) 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省政府1993年第38号令。(10)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规定,苏环委9801号。(11) 江苏省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暂行规定,苏建市1992249号。(12)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199115号。(13) 连云港市地面水域环境功能区别方案,连政发1993142号。(14) 连云港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连政发1997148号。(15)“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市区执行国
5、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的通知”,连政发2000197号。(16)“关于印发连云港市2000年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工作方案的通知”,连政发199982号。(1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95、HJ/T19-1997。1.2.2 项目文件(1) 关于新浦区老火车站场及周边地块出让协议,连云港市国有土地储备中心,连云港燃料集团公司。(2) 关于连云港光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改造新浦老火车站场及周边地区项目建议书的批复,连云港市计划委员会,连计投(2000)378号。(3) 新港城一期工程改造性房地产开发可研报告,连云港连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01年
6、3月。 (4) 连云港万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新港城一期工程改造性房地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大纲,连云港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2001年6月。 (5) (6) 新港城一期工程改造性房地产开发项目环评委托书,连云港万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1年6月。1.3 控制污染及环境保护目标1.3.1 控制污染目标 (1) 项目施工期和建成使用后,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不降级,项目所在地周围大气环境质量达到GB3095-1996二级标准。 (2) 控制施工设备噪声,使施工厂界噪声达标,对附近居民不造成噪声污染。 (3) 分析、控制施工期建筑垃圾和营运期生活垃圾的排放量,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和综合利用途径,并保证上述固体
7、废弃物的排放满足环保要求。(4)根据区域排污现状,提出总量控制对策,满足区域排污总量控制要求。1.3.2 重点保护目标项目周围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控制要求见表1.3-1。表1.3-1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控制要求环境类别保护目标控制要求大气项目所在地南侧、东南及西北部居民区GB3095-1996 二级噪声建筑施工场界及项目所在地南、东南、西北部居民区GB12523-90 及GB3096-1993 二级1.4 评价重点、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1.4.1 评价重点 根据工程特点及区域环境条件,确定本次评价工作重点为: 施工期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城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8、。工程分析内容.1.4.2 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污染物排放特征,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和区域环境质量现状以及区域的总体规划,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城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均为三级。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见表1.4-1。表1.4-1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表环境要素环境空气声环境城市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三级三级三级评价范围建设边界外2500米建设边界外200米建设边界外200米1.5 评价标准1.5.1 环境质量标准(1) 大气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2) 地表水 龙尾河、大浦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9、准(GHZB1-1999)V类。(3) 环境噪声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2类区。1.5.2 污染物排放标准(1) 废水 施工期废水及营运后小区生活废水均排入城市污水截流管网,执行连云港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180-1998)四级标准(1998年1月1日之后建设的单位)。(2) 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3) 噪声 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营运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类区。1.5.3 采用评价标准值本评价采用标准值见
10、表1.5-1-1.5-5。 表1.5-1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值项目PH*DOCODcrBOD5总磷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非离子氨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标准值6-9240100.21.0150.2251.01.5标准来源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V类 注:除PH外,其它单位为mg/l。表1.5-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mg/Nm3)项目SO2NO2TSPPM10取值时间年平均0.060.080.200.10日平均0.150.120.300.15小时平均0.500.24/标准来源GB30951996 二级标准表1.5-3 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值(mg/l)项目CODCrBOD5SS氨氮总
11、磷废水排放标准值500300400/标准来源DB32/1801998 三级标准、四级标准表1.5-4 噪声标准值类别标准值(dB(A))标准来源昼间夜间区域环境噪声6050GB3096-93 2类区厂界噪声营运期6050GB12348-90类区施工期详见表1.3-5表1.5-5 施工期厂界噪声标准值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标准来源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GB12523-90打桩各种打桩机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器7055装修起重机、吊车、升降机等65552 工程分析2.1建设项目概况2.1.1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单位项目名称:新港城一期工程改造性房地产开发建设
12、性质:新建建设单位:连云港万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原名:连云港光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1.2规模及投资方案本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316.5亩(其中含城市道路42.7亩),拟建B、C两个组团;B、C两个组团总用地面积18.25万平方米,其中商住楼占地10.4万平方米,小区公建占地2.61万平方米,城市公建(即沿路商业用房)占地2.15万平方米,小区道路占地1.86万平方米,绿化用地1.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3956平方米(不含城市公建),其中商住宅建筑面积171917平方米,小区公建建筑面积42039平方米。项目总投资为26953.7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固定资产投资16973.7万元,无
13、形资产投资6160万元,递延资产投资2780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240万元,不可预见费800万元。资金来源为贷款2000万元,其它自筹。2.1.3 建设地点项目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解放东路(老火车站下第一自然巷巨龙路、巨龙北路、陇海东路、龙河北路(待建)所围地块上,为该地块上除市水泥厂、盐业供销总公司及连云港市贸易中心等单位和个人占用土地外的所有土地,项目用地东西长967米,南北长133375米,小区被郁州北路(待建)分割成B、C两个组团。项目地理位置及周围状况详见图2.1-1。2.1.4 平面布置 项目的总平面布置详见图2.1-2。 按照初步设计,项目的平面布置分为B、C两个组团。B组团位于龙
14、河路和郁州北路(待建)之间,主要有23幢条式住宅楼;C组团位于巨龙路和郁州北路(待建)之间,主要有17幢住宅楼。B、C组团沿路全部为城市公建。B、C组团平面布置情况分别见图2.1-3、2.1-4。2.1.5 项目主要构成 项目由B、C两个组团构成。B组团B组团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表2.1-1。 表2.1-1 B组团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名称单位数值所占百分比(%)备注总用地面积万m210.68100其中:居住用地万m25.959.4359.5小区公建用地万m21.5115.1公共绿地万m20.838.3小区道路用地万m21.1411.4城市公建用地(预留)万m21.2512.5总居住户数户712总居
15、住人数人2492户均人数人/户3.5总建筑面积m2125946其中:住宅建筑面积m2101540小区公建面积m224406住宅面积毛密度m2/ m21.07住宅面积净密度m2/ m21.70容积率1.34建筑间距1.35B组团总规划用地面积10.68万平方米,其中预留城市公建1.25万平方米,小区用地9.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5946万平方米(不含城市公建),总居住户数712户,总人口2492人(以每户3.5人计)。商品住宅楼:共计23幢,楼号为A1-A8及B1-B14,全部为条式住宅楼。楼高均为6 层,总占地面积为5.9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1540平方米,底层为半地下式车库。B组
16、团住宅户型及分层情况详见表2.1-2。表2.1-2 B组团住宅户型及分层表楼号每幢楼单元数总户数户型每幢楼总建筑面积A-1336三室二厅5031A-2336三室二厅5031A-3336三室二厅5031A-4336三室二厅5031A-5334三室二厅4799A-6336三室二厅5420A-7336三室二厅5392A-8336三室二厅5031A-9336三室二厅/二室二厅4155B-1332三室二厅4282B-2336三室二厅4744B-3336三室二厅4744B-4224三室二厅3421B-5224三室二厅3414B-6328三室二厅4241B-7318三室二厅(有跃层)3252B-8224三室
17、二厅3602B-9224三室二厅3602B-10224三室二厅3602B-11224三室二厅3292B-12224三室二厅3602B-13(郁州路边)336三室二厅5401B-14(郁州路边)336三室二厅5420B组团合计712101540公共配套设施:小区公建用地1.51万平方米,公建面积24406平方米。主要公建设施有:幼儿园(位于中心绿化带附近,6个班):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社区会所中心:总建筑面积900平方米;沿路小区公建,占地面积21800.8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23341平方米;其它:有变电所、泵房、活动中心、公厕及垃圾站等小区内配套设施。B组团主要公共配
18、套设施情况详见表2.1-3。其它:小区道路用地1.14万平方米,预留城市公建用地1.25万平方米,小区公共绿地0.83万平方米。 表2.1-3 B组团公共配套设施项目表设施名称用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平均层数备注幼儿园2100150026班,位于中心绿化带西侧社区会所中心23509002小区西入口,沿街小区公建处青老年活动中心500物业管理100邮电卫生80居委会50泵房50变电所310602处(组团公建和沿街小区公建)公厕601处(组团公建)管道气调压站120901处(小区东入口处)垃圾点201处沿路小区公建1020021016*所有公共设施合计1510024406C组团 C组团主要
19、经济技术指标详见表2.1-4。C组团总规划用地面积7.57万平方米,其中预留城市公建0.9万平方米,小区用地6.6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8010平方米(不含城市公建),总居住户数522户,总人口18272人(以每户3.5人计)。商品住宅楼:共计17幢,楼高均为6 层,总占地面积4.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377平方米,底层设有半地下式自行车车库.C组团住宅户型及分层情况详见表2.1-5。 表2.1-4 C组团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名称单位数值所占百分比(%)备注总用地面积万m27.57100其中:居住用地万m24.456.6758.8小区公建用地万m21.1014.5公共绿地万m20.405.
20、3小区道路用地万m20.729.5城市公建用地(预留)万m20.911.9总居住户数户522总居住人数人1827户均人数人/户3.5总建筑面积m288010其中:住宅建筑面积m270377小区公建面积m217633住宅面积毛密度m2/ m21.05住宅面积净密度m2/ m21.58容积率1.32建筑间距1.35公用设施:小区公建用地1.1万平方米,公建面积17633平方米。主要公建设施有:社区会所中心:总建筑面积900平方米;沿路小区公建,占地面积6164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5793平方米;其它:有变电所、泵房、公厕及垃圾站等小区内配套设施。C组团主要公共配套设施情况详见表2.1-6。其它:
21、小区道路用地0.72万平方米,预留城市公建用地0.9万平方米,小区公共绿地0.4万平方米。 表2.1-5 C组团住宅户型及分层表楼号每幢楼单元数总户数户型每幢楼总建筑面积C-1448三室二厅7230C-2448三室二厅7190C-3336三室二厅5420C-4336三室二厅5392C-5448三室二厅7280C-6336三室二厅5420C-7224三室二厅4640C-8224三室二厅4280C-9448三室二厅7099C-10334三室二厅5148C-11222三室二厅3502C-12424三室二厅4280C-13224三室二厅/二室二厅4660C-14212三室二厅4820C-15118三室
22、二厅3800C-16118三室二厅3428C-17122三室二厅4421合计522880102.1.6 项目的公用工程小区内供水表2.1-6 C组团公共配套设施项目表设施名称用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平均层数备注社区会所中心18349002沿街小区公建入口处青老年活动中心520500活动中心内居委会100邮电卫生80物业管理50泵房50变电所5161002处(组团公建和主入口东侧)公厕601处(组团公建)垃圾点201处沿路小区公建8110157932层,局部三层*所有公共设施合计1100017633本项目的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给水水源由城市给水管网供给.B组团从龙河路(北路与项目同步设计)
23、城市给水管道上引入一根DN150的给水管,接入B组团小区生活贮水池;C组团从郁州路(北路与项目同步设计) 城市给水管道上引入一根DN150的给水管,接入C组团小区生活贮水池.给水压力约0.16Mpa.由于城市给水管网的压力较低,所以仅小区沿街二层公建采用城市给水管网直接供水的方式,其它多层住宅要进行二次加压供水,采用水池水泵用户.加压供水设备B组团和C组团均选用80DL2型变频泵三台(其中二用一备),设在小区集中泵房中.小区建成后,预计日最大用水总量约1261t/d。小区内排水小区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放体制.小区内每幢建筑周围的适当位置均设置化粪池,进行预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小区污水管,B组团
24、和C组团集中后的小区污水均由小区污水干管排入陇海路污水管.雨水排放本着由高向低、就近排放的原则,根据小区本身特点及外部雨水管网情况,B组团小区内雨水均汇集至小区南、北两侧的雨水干管中,再分别接入郁州路、陇海路和龙河路的雨水管道;C组团小区内雨水均汇集到小区中心的雨水干管中,最终排入陇海路雨水管道中。消防项目消防按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规定实施。小区内的消防用水管网和生活用水管网合建,B组团和C组团消防水池同生活水池均为合建。分别在B组团和C组团小区集中泵房内设二台80DL3型室内消火栓加压泵,小区沿街公建层顶设置可满足10分钟室内消防水量的消防水箱.B组团小区内共设五套室外消火栓
25、,C组团共设四套室外消火栓。供电本项目采用10KV电压供电,电源引自陇海东路10KV电缆线路,10KV电缆线路引入1BD变电所后再配至2BD变电所,安装容量近1万KW .小区内B、C组团各设两座10KV变电所,分别为各组团内的住宅及公建供电,其中B组团1BD变电所设在物业中心附近,2BD变电所设在公建四的底层。C组团1BD变电所设在物业中心附近,2BD变电所设在公建三的底层.小区B组团1BD变电所设S9型油浸式变压器两台,为B组团西侧服务(A楼系列);小区B组团2BD变电所设SC9型树脂绝缘干式变电压器两台,为B组团东侧服务(B楼系列). 小区C组团1BD变电所设S9型油浸式变压器两台,为C组
26、团西侧服务;小区C组团2BD变电所设SC9型树脂绝缘干式变电压器两台,为C组团东侧服务。小区内年用电量总量约为2600万度。通讯小区内每户住宅都预留有电话(以每户双线的标准设计)、有线电视(每户设两个电视终端)等信息终端接口。以小区物业管理用房为中心,按星形拓结构建立小区局域网.供热、供气小区内每个建筑均预留供热管道,每户用双管制下供下回式、异程式。采暖采用一户一炉式, 由每户的燃气锅炉提供8865有采暖热水及40的洗浴用水.小区内不设集中供热系统,不建供热锅炉.区内供气采用管道液化气,气源由城市燃气管网供应,由郁州路中压液化气管道进入小区,B组团内设调压站。小区建成后预计管道液化气的用量为2
27、2.5万Nm3/年。道路交通系统小区内采用人车分流以及环形车行系统的交通组织形式,环形车道采用5米、4米两种断面宽度,宅间道路采用3米宽度,小区内道路采用逐级联系的方式,保证交通方便并减少相互干扰。小区内机动车停放采用分散布置方式,布置在各单元楼底层,B组团需配置154个车位,C组团需配置105个车位,临时泊车规划布置在组团西侧郁州路出入口组团公建广场处。小区内自行车停放采用各住宅楼半地下层分散设置,平均每户车库面积为69平方米。环卫设计小区内生活垃圾的收集推广分类、袋装、定点、定时收集,B、C组团各设一个垃圾收集点,一个公共厕所(位置详见前面平面布置图)。2.1.7 绿化及景观设计本项目在小
28、区内设置了大面积的绿化带。B组团规划以绿化中轴纵贯组团长轴方向,形成特有的带状绿化,住宅分置在带状绿化中心两侧,沿陇海东路布置组团主入口,入口两侧采用大面积绿化植被来组织入口景观,中心绿带(小区风廊)与各单元小住宅均有便捷的步行系统联系,构成主次分明、井然有序的绿化景观系统,楼与楼之间除通行道路外其它均为抬高式绿地,与院落绿地形成一体。C组团受现状用地条件限制(L形),将住宅建筑分为两组,组团不设公共中心绿地,而采用分组设置的手法。主入口布置在陇海东路上,采用宽带绿化组织团内交通。B、C组团内绿化植被主要以迎春、樱花、梅花、桂花等为主;行道树以龙柏、水杉、银杏树等为主,在每个组团中辅植女贞、红
29、叶小柏、月季、杜鹃或小叶黄杨、马尾拉草等乔灌木。景观设计在倡导“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基础上,充分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强调生活、文化、景观的有机衔接。空间景观主要通过“景观轴”而得以体现,景观轴线在入口处放大,且通过入口标志来区分与其它小区的识别性,再通过中心广场来作为视觉的收敛处,旱喷泉、绿地、柱廊小品以及带有图案的辅地,形成完整、有层次的景观序列。2.1.8 施工过程中主要物料消耗 项目施工中消耗的物料主要有水泥、砂、砖、石灰膏、石子等,其消耗定额及所耗原辅材料情况详见表2.1-7。2.1.9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项目拟实施进度安排如下: 表2.1-7项目所需建筑材料消耗状况表材料名称消耗定
30、额消耗量材料名称消耗定额消耗量红砖220块/ m26040万块石灰膏27 kg/m2(干重)7412t(干重)水泥156kg/m24.28万t石油沥青1.36 kg/m2373t砂0.44 m3/ m212.08万m3玻璃0.19 m2/ m25.22 万m2石子0.29 m3/ m27.96万m3钢筋16.1 kg/m24420t 2001年 3月 可研产项、设计方案审定 4-6月 地块拆迁,项目招投标2001年 7月 春苑-B组团沿街综合用房开工建筑 9月 B组团的商住楼开工建设 12月 综合楼主体完工2002年 3月 商住楼主体完工,道路、绿化、幼儿园及配 套设施开工建设 6月 B组团竣
31、工,整体验收,交付使用 7月 夏苑-A组团沿街综合用房开工建设 9月 A组团的商住楼开工建设 12月 综合楼主体完工2003年 3月 商住楼主体完工,道路、中心花园及配套设 施开工建设 6月 A组团竣工,整体验收,交付使用项目整个建设投资期约为30个月,其中拆迁及其它前期工作约为4个月,建设期约为24个月,竣工验收期2个月。2.1.10 项目施工安排 项目采用不同组团有先后,同组团内各建筑物多点同时施工原则进行。B组团先施工,施工高峰期为2001年1012月,C组团后施工,施工高峰期为2002年35月。各建筑采取专业分包的办法,施工时一般每两幛楼配备一套专业施工小分队。但打桩采用两组团同时开工
32、,集中进行,打桩期预计为1个半月。2.1.11 拆迁情况本项目在实施之前,需对地块上原有破旧建筑进行拆迁。根据建设方实际测算结果,整个项目需拆迁的面积为46583.4平方米,除铁路轨道及工建外,另有拆迁户数为256户,拆迁人口达1000多人。被拆迁的建筑主要为居住房(平房115户,楼房141户)和铁路工矿办公房,房屋权涉及私人、铁路、市电线厂、职大等方面,详细拆迁户数构成情况见表2.1-8。项目拆迁费用达4000多万元,拆迁时间为2001年5月18日至2001年7月18日。主要采用产、权交换和货币安置等拆迁方案。 表2.1-8主要拆迁户构成情况表序号拆迁户名称(或隶属单位)房屋类别户数(户)面
33、积(m2)1小新庄平房2576752和平桥市场平房36110523电线厂宿舍区楼房(一幢五层)453600平房92764.44职大宿舍区(过渡房)楼房(一幢三层)181440平房927655老火车站南居民楼楼房(一幢五层、一幢三层)786240平房927386陇海东路居民区(东南侧)平房278289合计25646583.42 .2 新港城生活小区总体发展规划新港城生活小区总体规划用地面积约780亩,总建筑面积达80万平方米,建成后形成A、B、C、D四个组团,是连云港市最大的花园式现代住宅区,小区内环境优雅,居住舒适,配套设施齐全。新港城生活小区被龙河北路(待建),郁州北路(待建)和巨龙路等城市
34、主、次干道分为春苑、夏苑、秋苑和冬苑四个组团即A、B、C、D四个组团,各个组团均别具特色,户型多种多样,面积大小不等。规划时充分结合地块地形,认真考虑了城市历史文化特征和现代都市发展要求,使新港城的整体建筑风格独树一帜,瑰丽典雅,建筑的平面布置紧凑而富有变化,建筑廓线高低错落,较大地丰富了城市空间效果及建筑形象。整个项目由东南大学负责规划设计,连云港万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计划在五年内分期完成。 2.3 施工期污染分析项目施工期污染主要来自拆迁及土木建设两个阶段。拆迁阶段主要是对地块内铁路等工建设备及现有居民进行搬迁和旧建筑的拆除、推平过程。拆迁过程中铁路、铁轨的拆迁工作由铁路部门负责,其它房屋
35、等拆迁由房产公司负责进行。根据建设方实测资料,除铁路轨道及工建外,另有拆迁户数为256户,拆迁人口达1000多人,需拆迁的面积为46583.4平方米。在对旧建筑拆除过程中主要产生噪声、地面扬尘、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土建阶段主要进行打桩测桩、建筑物土建施工、道路修建、公共设施建设及内外装修等。其主要污染物有噪声、扬尘、废水及固体废弃物。2.3.1 施工期扬尘污染分析 项目拆迁阶段时间短,以人工拆迁为主,使用的机械设备数量很小,机械尾气的排放量很少;土建阶段现场施工机械虽较多,但主要以电力为能源,无废气的产生,只有打桩机和运输车辆以汽、柴油为燃料,有机械尾气的排放,但它们的使用期短,尾气排放量也较
36、少,再加上周围地形开阔,风速较大,不会引起大气环境污染,故在报告书中对此废气不予考虑。拆迁、土建阶段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施工产生的粉尘、扬尘。2.3.1.1 拆迁阶段扬尘污染状况 因建筑的拆除及围场地内运输车辆产生悬浮物微粒及地面粉尘将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污染,此类粉尘均为无组织粉尘。主要起尘点为房屋拆除点,项目拆除的建筑物多为平房,只有少数几幢楼房,因拆除主要采用人工方式且平房较低,拆迁的影响范围相应较小。起尘时间为拆除作业时间,因人工拆除耗时较机械拆除相对较长,影响时间也相应长一点;根据项目施工安排,拆迁过程主要安排在2001年5月18日至2001年7月18日时间内,因此拆迁过程对周围环境产生粉
37、尘污染的时间也集中在这两个月内,拆除完成后,粉尘污染也基本消失。根据同类工程实地监测结果,拆迁作业现场近地面粉尘浓度埃一般为1.530 mg/m3,影响范围受风向、风速、湿度等因素制约,但一般在100米内。2.3.1.2 土建阶段扬尘污染状况主要污染源 项目土建施工过程中,粉尘起尘特征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静态起尘,主要指水泥等建筑材料及土方、建筑垃圾堆放过程中风蚀尘及施工场地的风蚀尘,另一类是动态起尘,主要指建筑材料装卸过程起尘及运输车辆往来造成的地面扬尘。 粉尘污染一般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土方挖掘、堆放、清运、回填及场地平整过程产生的粉尘; 建筑材料如水泥、白灰、砂子等在其装卸、运输、堆放等
38、过程中,因风力作用而产生的扬尘污染; 搅拌车辆和运输车辆往来造成地面扬尘; 施工垃圾在其堆放过程和清运过程中产生扬尘。 粉尘源强预测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及扬尘污染量主要取决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堆放及风力等因素。一般来说,静态起尘主要与堆放材料粒径及其表面含水率、地面粗糙程度和地面风速等关系密切,其堆场风蚀起尘系数与风速、堆场表面湿度的关系如下; Q1=U2.56-0.47 (式2.3-1)式中:Q1堆场起尘系数(kg/t);试验系数,与材料及地面粗糙度等有关; U平均风速(m/s);堆场表面湿度(%)。动态起尘与材料粒径、环境风速、装卸高度、装卸强度等密切相关,其中受风力因素的影响取大,根据
39、有关试验结果,风速4m/s时装卸相对起尘量约为万分之0.5至4。其动态起尘规律表征为: Q2= 1.3510-5U2.05H1.23(式2.3-2)式中:Q2起尘系数(kg/t);H装卸落差(m); U平均风速(m/s);试验系数,与装卸强度等有关.项目施工期起尘环节虽然较多,但根据同类项目类比资料及现场调查结果,施工期主要起尘环节为物料堆场及装卸过程,其它过程如场地平整及车辆运输造成的地面扬尘,因产生量相对较小、较为分散且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本评价报告中对其产生量不作定量评述。项目施工期所用物料主要有砖、石子、砂、水泥及石灰(白灰)。砖、石子为块状,一般不会产生粉尘污染;项目所用石灰(白灰)
40、主要采用石灰膏,因其含水率较高且为膏状,不是粉状颗粒物,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粉尘污染;砂的粒径一般在2000200m,为粒径较大的颗粒物,一般气象条件下(非大风天气)不易起尘;硅酸盐水泥的粒径一般0.791m,一般气象条件下容易起尘,是主要的粉尘、扬尘污染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为碎砖、混凝土等物,因含水率较高,且多为块状或大粒径结构,只要及时清运出场不堆存,一般情况下不易起尘;所挖土方含水率一般较高,只要按建设方方案要求同时进行小区内绿地建设,一般不会因长期堆积表面干燥而起尘。因此,报告书中主要考虑水泥在装卸及堆存、使用过程中的产尘情况。项目建设过程中,水泥用量为4.28万t,其平均相
41、对密度为2.8左右,在其装卸及堆存、搅拌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粒径一般在100m以下,平均为30m,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其粒径分布情况见表2.3-1。根据建设方提供资料,项目施工过程每两幛楼间设一个堆场(包括水泥、沙子、石子等物料)及一个混凝土搅拌场计,A、B组团以各有9-11个堆场计,根据施工安排,B组团竣工后A组团才开工,两个组团不可能同时施工,因此只能有9-11个堆场同时起用,根据同类资料类比结果,在其堆存及装卸过程中(包括使用过程)粉尘产生情况(以平均值10个计)预计见表2.3-2。表2.3-1 各起尘点产生的粉尘、扬尘粒径分布状况序号粒径范围颗粒组成(%)175m3 表2.3-2 粉尘、扬尘源强预测结果序号起尘环节水泥粉尘产生强度(g/s)整个建设期(24个月)起尘量(t)每个堆场10个堆场合计每个堆场10个堆场合计未采取措施物料堆场0.0930.932.40924.09物料装卸0.0720.721.88518.85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