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桅杆吊装专项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桅杆吊装专项施工方案.doc(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工程概况新社区集聚产业用房,福田街道下余新村地块C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部分为2层,地上部分B楼共25层,C楼共11层。C楼紧邻B跨在地上3层5层处设钢结构连廊,连廊为钢桁架结构共三榀,跨度m,钢桁架支承于两侧6根型钢柱上,型钢柱H700*500*20*30,总计6根,底标高为-10.5m,顶至。钢板最厚30mm,主材材质为Q345B,总计重量约75T。钢柱按塔吊起吊性能分段制作,以每层楼层的高度为一节钢柱的长度,如钢柱重量超出塔吊性能范围,采用桅杆吊装,钢柱现场对接安装,翼缘对接采用全熔透焊接,腹板对接采用摩擦型高强螺栓。 安装工期紧。受土建施工、场地、结构标高、设备限制,施工现场
2、构件转运、起吊安装对工期影响大。桅杆安装构件根据场地、设备情况进行分段安装。构件最重约3吨,起吊高度约8米,施工困难。第二章 吊装桅杆设计方案1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 (JGJ18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经原设计单位认可的钢结构深化设计图与分段重量。2计算简图 计算简图 (圆表示支座,数字为节点号) 节点编号图 单元编号图3几何信息 各节点信息如下表:节点号x坐标(m)y坐标(m)z坐标(m)x向约束y向约束z向约束绕x约束绕y约束绕
3、z约束1 2 3 4 5 6 7 8 各单元信息如下表:单元号截面名称长度(m)面积(mm2)绕2轴惯性矩(x104mm4)绕3轴惯性矩(x104mm4)绕2轴计算长度系数绕3轴计算长度系数小节点释放大节点释放1热钢管2884845845-2热钢管2884845845-Ry Rz3圆112571313Rx Ry RzRy Rz4热钢管39699Rx Ry RzRy Rz5热钢管39699Rx Ry RzRy Rz6热钢管2884845845Ry Rz-7热钢管2884845845-8热钢管2884845845-Ry Rz9热钢管2884845845Ry Rz-4荷载信息 结构重要性系数: (一
4、). (恒、活、风) 节点、单元荷载信息 1.节点荷载 *以下为节点荷载汇总表: 单位:力(kN);弯距(kN.m)第 1 工况节点荷载表节点号PxPyPzMxMyMz1 (1).工况号: 1 *输入荷载库中的荷载: 序号Px(kN)Py(kN)Pz(kN)Mx(kN.m)My(kN.m)Mz(kN.m)1 节点荷载分布图: 节点荷载序号1分布图 *以下为节点荷载图 单位:力(kN);弯距(kN.m)第 1 工况节点荷载简图 2.单元荷载 *以下为单元荷载汇总表: 单位:力(kN);分布力(kN/m);弯距(kN.m);分布弯距(kN.m/m) *以下为单元荷载图: 单位:力(kN);分布力(
5、kN/m);弯距(kN.m);分布弯距(kN.m/m) (二). 其它荷载信息 (1). 地震作用 无地震 (2). 温度作用 (三). 荷载组合 (1). 1.35 恒载 + 1.40 x 0.70 活载 (2). 1.20 恒载 + 1.40 活载 (3). 1.00 恒载 + 1.40 活载 (4). 1.20 恒载 + 1.40 风载 (5). 1.00 恒载 + 1.40 风载 (6). 1.20 恒载 + 1.40 活载 + 1.40 x 0.60 风载 (7). 1.00 恒载 + 1.40 活载 + 1.40 x 0.60 风载 (8). 1.20 恒载 + 1.40 x 0.
6、70 活载 + 1.40 风载 (9). 1.00 恒载 + 1.40 x 0.70 活载 + 1.40 风载 (10). 1.20 恒载 + 1.20 x 0.50 活载 + 1.30 地震荷载 (11). 1.00 恒载 + 1.00 x 0.50 活载 + 1.30 地震荷载 (12). 1.20 恒载 + 1.20 x 0.50 活载 + 1.40 x 0.20 风载 + 1.30 地震荷载 (13). 1.00 恒载 + 1.00 x 0.50 活载 + 1.40 x 0.20 风载 + 1.30 地震荷载 (14). 1.20 恒载 (15) 1.35 恒载 + 1.40 x 0.
7、70 活载工况1 (16) 1.20 恒载 + 1.40 活载工况1 (17) 1.00 恒载 + 1.40 活载工况1 (18) 1.20 恒载5内力位移计算结果 (一). 内力 1.工况内力 2.组合内力 3.最不利内力最不利内力表 (单位:N、Q(kN);M(kN.m);位置(m)单元号名称组合号序号位置轴力N剪力Q2剪力Q3弯距M2弯距M3N最大411M3最大31N最小21M3最小11N最大412M3最大11N最小21M3最小11N最大213M3最大11N最小41M3最小11N最大314M3最大11N最小11M3最小11N最大315M3最大11N最小11M3最小11N最大416M3最大
8、11N最小21M3最小11N最大417M3最大31N最小21M3最小11N最大418M3最大41N最小21M3最小11N最大419M3最大11N最小21M3最小11各效应组合下最大支座反力设计值(单位:kN、kN.m)节点号控制组合号组合序号NxNyNzMxMyMzNx最大41Ny最大11Nz最大41Mx最大11My最大11Mz最大112合力最大21Nx最小21Ny最小11Nz最小31Mx最小11My最小11Mz最小11Nx最大21Ny最大41Nz最大21Mx最大31My最大11Mz最大317合力最大21Nx最小41Ny最小21Nz最小41Mx最小11My最小31Mz最小11Nx最大21Ny最
9、大21Nz最大21Mx最大11My最大11Mz最大118合力最大21Nx最小41Ny最小41Nz最小41Mx最小31My最小31Mz最小31轴力 N 包络图(单位:kN)弯距 M3 包络图(单位:kN.m) 4.内力统计轴力 N 最大的前 9 个单元的内力 (单位:M,KN,KN.M)序号单元号组合号组合序位置轴力N剪力Q2剪力Q3扭矩M弯距M2弯距M3132124313531464159416141774188419241轴力 N 最小的前 9 个单元的内力 (单位:M,KN,KN.M)序号单元号组合号组合序位置轴力N剪力Q2剪力Q3扭矩M弯距M2弯距M3122128213121472156
10、216921751184119341弯距 M3 最大的前 9 个单元的内力 (单位:M,KN,KN.M)序号单元号组合号组合序位置轴力N剪力Q2剪力Q3扭矩M弯距M2弯距M3121123113411451156116841791181319731弯距 M3 最小的前 9 个单元的内力 (单位:M,KN,KN.M)序号单元号组合号组合序位置轴力N剪力Q2剪力Q3扭矩M弯距M2弯距M3171126113911411158116211741185119311 (二). 位移 1.工况位移 2.组合位移“X向位移”最大的前 10 个节点位移表 (单位:mm)序号节点号组合号组合序号X向位移Y向位移Z向
11、位移位移平方与16212521312143215421621177118811“Y向位移”最大的前 10 个节点位移表 (单位:mm)序号节点号组合号组合序号X向位移Y向位移Z向位移位移平方与14412641321147115811614173218521“Z向位移”最大的前 10 个节点位移表 (单位:mm)序号节点号组合号组合序号X向位移Y向位移Z向位移位移平方与12112711381141415441634176418541“合位移”最大的前 10 个节点位移表 (单位:mm)序号节点号组合号组合序号X向位移Y向位移Z向位移位移平方与162125213121432154216211771
12、18811“X向位移”最小的前 10 个节点位移表 (单位:mm)序号节点号组合号组合序号X向位移Y向位移Z向位移位移平方与12112711381141415441634176418541“Y向位移”最小的前 10 个节点位移表 (单位:mm)序号节点号组合号组合序号X向位移Y向位移Z向位移位移平方与15412341312142115711681176218421“Z向位移”最小的前 10 个节点位移表 (单位:mm)序号节点号组合号组合序号X向位移Y向位移Z向位移位移平方与112126213521432154216211771188116设计验算结果 本工程有1种材料:Q235钢(A3钢)
13、设计验算结果表 (强度与整体稳定为(应力/设计强度)单元号强度绕2轴整体稳定绕3轴整体稳定沿2轴抗剪应力比沿3轴抗剪应力比绕2轴长细比绕3轴长细比沿2轴W/l沿3轴W/l结果1505000满足2484800满足33808380800不足414514500满足5878700满足6747400满足7505000满足8484800满足9747400满足最严控制表 (强度与整体稳定为(应力/设计强度)强度绕2轴整体稳定绕3轴整体稳定沿2轴抗剪应力比沿3轴抗剪应力比绕2轴长细比绕3轴长细比沿2轴W/l沿3轴W/l所在单元766623300数值3808380800“强度应力比”最大的前 10 个单元的验算
14、结果(所在组合号情况号)序号单元号强度绕2轴整体稳定绕3轴整体稳定绕2轴抗剪应力比绕3轴抗剪应力比绕2轴长细比绕3轴长细比沿2轴W/l沿3轴W/l结果170.13 (2/1)505000满足210.13 (2/1)505000满足360.13 (2/1)747400满足490.13 (2/1)747400满足580.13 (2/1)484800满足620.13 (2/1)484800满足730.10 (2/1)3808380800不足850.00 (1/1)878700满足940.00 (1/1)14514500满足按“强度应力比”统计结果表范围单元数70002“绕2轴整体稳定应力比”最大的前
15、 10 个单元的验算结果(所在组合号情况号)序号单元号强度绕2轴整体稳定绕3轴整体稳定绕2轴抗剪应力比绕3轴抗剪应力比绕2轴长细比绕3轴长细比沿2轴W/l沿3轴W/l结果160.17 (2/1)747400满足290.17 (2/1)747400满足310.15 (2/1)505000满足470.15 (2/1)505000满足580.15 (2/1)484800满足620.15 (2/1)484800满足730.10 (2/1)3808380800不足840.00 (1/1)14514500满足950.00 (1/1)878700满足按“绕2轴整体稳定应力比”统计结果表范围单元数61002“
16、绕3轴整体稳定应力比”最大的前 10 个单元的验算结果(所在组合号情况号)序号单元号强度绕2轴整体稳定绕3轴整体稳定绕2轴抗剪应力比绕3轴抗剪应力比绕2轴长细比绕3轴长细比沿2轴W/l沿3轴W/l结果160.17 (2/1)747400满足290.17 (2/1)747400满足310.15 (2/1)505000满足470.15 (2/1)505000满足580.15 (2/1)484800满足620.15 (2/1)484800满足730.10 (2/1)3808380800不足840.00 (1/1)14514500满足950.00 (1/1)878700满足按“绕3轴整体稳定应力比”统
17、计结果表范围单元数61002“绕2轴长细比”最大的前 10 个单元的验算结果序号单元号强度绕2轴整体稳定绕3轴整体稳定绕2轴抗剪应力比绕3轴抗剪应力比绕2轴长细比绕3轴长细比沿2轴W/l沿3轴W/l结果133808380800不足2414514500满足35878700满足46747400满足59747400满足61505000满足77505000满足88484800满足92484800满足按“绕2轴长细比”统计结果表范围380830563056230423041552155280080048单元数10008“绕3轴长细比”最大的前 10 个单元的验算结果序号单元号强度绕2轴整体稳定绕3轴整体
18、稳定绕2轴抗剪应力比绕3轴抗剪应力比绕2轴长细比绕3轴长细比沿2轴W/l沿3轴W/l结果133808380800不足2414514500满足35878700满足46747400满足59747400满足61505000满足77505000满足88484800满足92484800满足按“绕3轴长细比”统计结果表范围380830563056230423041552155280080048单元数10008附录根据计算:桅杆主材料采用Q345B直径为159*6的无缝钢管,主揽风绳采用直径为14MM的钢丝绳60米,副揽风绳采用的钢丝绳40米。起重钢丝绳采用6根直径14MM经动滑轮绕组,每根钢丝绳荷载为1吨
19、。起重用卷扬机采用3吨钢丝绳长150米,导向轮为3吨3只与2吨1只,滑轮组为10吨1只。附桅杆设计图:第三章 桅杆安装工艺3.1、桅杆安装技术要求3桅杆组对、竖立的安装工艺(1)桅杆的组对采用滑移法安装时的施工工艺。在组对位置放出纵向中心线,以桅杆底座位置为基准,确定各支座的位置,支座的位置应避免使桅杆接口错位;(2)桅杆支承结构应满足工艺要求;(3)桅杆应按其节号及规定方位组对;(4)桅杆弯曲度不得大于长度的1/1000,且总偏差不得大于25;(5)桅杆安放在现浇混凝土上,桅杆角应放在现浇梁上,如放在现浇板上应增角底板。3桅杆竖立方法有:滑移法、扳转法、立装法。(1)滑移法竖立桅杆的方法有:
20、单吊车滑移法,双吊车滑移法、辅助桅杆滑移法。(2)采用滑移法竖立桅杆时的施工工艺;A、 待立桅杆底部可由尾排移送或由辅助吊车抬送;B、 待立桅杆竖立吊点应位于桅杆纵向重心线的铅垂面内不得使桅杆产生侧向偏转;C、 待立桅杆可利用尾排一次移送至规定位置,也可在适当位置脱离尾排而在另一底排上就位。D、 待立桅杆不能一次移送至直立状态时,可通过松放后溜滑车组,也可通过调整拖拉绳,使桅杆转动至直立状态;E、 待立桅杆呈直立状态后,应立即对称调整紧固拖拉绳使桅杆处于稳定状态。(3)采用单辅助桅杆滑移法竖立桅杆时,在待立桅杆吊点处设置两套互成90的夺吊索具。(4)人字桅杆竖立桅杆时,待立桅杆侧向进位,夺索具
21、设置应符合相关的规定,如待立桅杆正向进位,则只须设一套压夺吊索具。且应注意一下事项:1.提开滑车组将待立桅杆分别转至预定角度(双桅杆倾角差为10且在扳转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即应停止起吊。2.收紧扳起滑车组,并使待立桅杆溜放绳处于受力状态;脱钩后,再用扳起滑车组继续扳转待立桅杆。4.待立桅杆转至临界角后,通过溜放绳的松放,调整控制双桅杆处于对称平衡状态,直至就位;桅杆找正符合下列要求:3桅杆、底排,桅杆基础应对中;3桅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其高度的1/1000;3拖拉绳的拉力应均匀适量。3采用连续法时,应使桅杆的拖拉绳控制下保持前倾3-5的状态,并在桅杆底部溜引索具作用下连续移动至规定位置。3采用
22、间歇法时,应使桅杆的底部溜引索具作用下移动至后倾5-10然后由拖拉绳调整至前倾5-10如此循环而移动至规定位置。3.3 桅杆拆除可采用及桅杆竖立相反的工艺;(1)滑移法拆除桅杆的施工工艺;在提开索具受力状态下对称拆除部分拖拉绳。(2)桅杆的倾倒方向吊底部溜引滑车组控制。(3)采用直立单桅杆与利用现场设备或构筑物拆除桅杆时应设置外夺索具。(4)扳转法拆除桅杆的施工工艺;A)在旋转方向设置索引索具;B)当扳放滑车组、索引索具,耳绳与制动滑车组处于受力状态后,方可对称拆除拖拉绳。C)桅杆分段拆除时,应及时调整拖拉绳,并采取措施避开周围障碍物。3.4 机具的选择与布置3机具的选择(1) 选择桅杆安装机
23、具时,应依据机具的相关性能,从安全性、经济性、可行性等方面考虑,比较选择最佳机具。(2) 拖拉绳应有足够的长度,以满足移动距离的要求,如移动距离过大,应设置倒换拖拉绳。(3) 及主拖拉绳对称布置的副拖拉绳,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以满足主拖拉绳的调整与桅杆移动的要求。3机具的布置1.桅杆安装机具布置应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2.机具布置应按设备吊装方案的要求进行;3.桅杆需转向方能就位时。其竖立吊点方位应满足设备吊装要求。4.桅杆相关吊装索具应及拖拉绳应尽可能附于桅杆上一次竖立就位,但应合理分布,力求减少桅杆弯矩。5.在确保桅杆顺利竖立的前提下 ,辅助桅杆应尽可能靠近桅杆基础;6.采用滑移法竖立桅杆时,
24、机具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 辅助桅杆吊装平面宜及待立桅杆进向正交;B、 待立桅杆底部在尾排上的位置,应能使其立于尾排中部;C、 “吊装平面”为含桅杆(吊装机具)纵向轴线(或纵向对称中心线)及设备基础(或基础组合)中心的铅垂面。机具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转法竖立桅杆时,应提前将待立桅杆拖拉绳置于辅助桅杆拖拉绳上方。2.对称平衡法竖立桅杆时,待立桅杆及其配套机具应对称于辅助桅杆中心设置。3.桅杆移动距离较长时,应适当增设地锚以满足拖拉绳变位与桅杆移动变向的要求。4.桅杆拆除机具布置应及桅杆竖立机具布置一并考虑。 技术规定1)待立桅杆竖立吊点位置应按设计规定确定,当无规定时,应进行必要的验算以
25、确定该吊点位置;2) 待立桅杆提升滑车组应采取可靠的措施固定;3)跨越线缆、管道、公路、构筑物的拖拉绳应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拖拉绳及输电线路的最小距离应大于有关规定,必要时应切断电源。4) 拖拉绳过线架与垫木应有足够的强度与使用面积,使用时应设专人监护。5) 桅杆竖立过程中,其拖拉绳应随之运动并处于自由松垂状态。6) 桅杆底部应设置两套制动索具以防偏移。桅杆示意图:第四章 桅杆起重安装时安全技术要求桅杆起吊与竖起前应严格按规范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施工作业时配备足够的作业人员,并明确各作业人员的工作职责。指挥司索人员、操作人员、警戒人员作业时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各自的工作岗位,时刻监控
26、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发生异常必须立即停止作业。现场作业时安全技术要求:1.施工现场设置警戒线,派专人负责警戒工作,作业时任何人不得进入作业范围内;2.竖桅杆时,桅杆作业区严禁有人走动与停止;3.竖桅杆时,应着重检查主副揽风绳的钢丝绳的完好程度与钢丝绳扣是否已拧紧到位,绳扣不得少于4个;4.竖桅杆时操作人员应注意配合,听从指挥,防止用力不均导致桅杆倾覆;5.桅杆竖好后,应及时固定揽风绳,揽风锚固点及桅杆距离应大于30米;桅杆距起吊构件安装点距离为2米;有专人检查导向轮、滑轮组、卷扬机钢丝绳、揽风绳是否完好,紧固是否牢靠,有无异常;7.揽风绳及地面夹角应保持30-45度之间,揽风绳及地锚、桅杆应连接牢靠;8.起吊时卷扬机应有专人操作,时刻注意卷扬机钢丝绳安全圏数不得少于3圏;9.起吊时任何人不得跨越正在工作的卷扬机钢丝绳,作业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卷扬机;10.起吊时卷扬机钢丝绳及滚筒应保持垂直;11.起吊时吊钩钢丝绳应垂直,操作应平稳;12.当构件起吊刚离开支撑面时应再次检查各部位是否有异常,检查无异常后方可继续起吊;13.起吊时应有专人时刻检查各锚固点的牢固程度,揽风绳应均匀受力。第 3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