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手段的探讨二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手段的探讨二稿.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 录前言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41.1上市公司盈余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1.1.1公益金错误!未定义书签。1.1.2一般盈余公积错误!未定义书签。1.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1.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意义51.3.1合理的资本结构51.3.2丰厚的税后收益51.3.3涉及到纳税问题5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62.1不同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盈余的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2.1.1权益人对盈余的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2.1.2债权人对盈余的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2.1.3政府对盈余的要求102.1.4高级管理者对盈余的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2.1.5普通职工对盈余的要求错误!未定义书
2、签。2.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具体动机错误!未定义书签。2.2.1权益筹资动机62.2.2提高报酬动机72.2.3避税动机82.2.4债务契约动机9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103.1资产重组手段103.1.1具体手段103.1.2资产重组手段深入分析103.2收入确认手段113.2.1收入确认条件113.2.2收入确认手段具体内容123.3会计政策手段123.3.1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123.3.2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133.3.3权益法与成本法的选择133.3.4应收账款的质量来分析133.4关联交易手段143.4.1关联交易定义143.4.2关联交易手段具体表现144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总结
3、154.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意义小结154.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缺陷和防范措施154.2.1缺陷154.2.2防范措施16参考文献致谢附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手段的探讨前言上市公司盈余指的是公司按照规定从税后收益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上市公司盈余在公司管理和运营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指生产者在公认的会计准则的管理和约束下,为了达到某一种目的,选择最为有利的控制应计项目和会计政策来使利润达到最为有利的高度和水平。由于它关系到上市公司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目的和上市公司相关者的利益,因此,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关联方利益所牵涉的动机也不一样。上市公司盈余就像
4、是一块完整的美味蛋糕,为谁分和如何分成为了现今争相讨论重点和关键。在此,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手段的探讨,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分析上市公司现有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前途;有利于上市公司针对变化多端的市场做出正确的回应,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上市公司考虑好多方面的因素,并对筹资方式、筹资渠道进行科学合理的筹划,选择最合理的资本结构。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上市公司盈余是指公司按照规定,从税后收益(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上市公司盈余可以根据其不同用途,分为两类,叫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益金是指上市公司专门用于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包括购建职工宿舍、设置托儿所、建设员工理发室等方
5、面的支出。一般盈余公积分为两种:一为法定盈余公积。规定了上市公司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法定盈余总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二为任意盈余公积,主要是上市公司根据股东大会的决议来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区别,就在于其各自计提的依据不同。前者以国家法律或行政规章为依据提取,后者则由公司自行决定来提取。上市公司盈余是一个上市公司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紧紧联系着。同时,上市公司盈余牵涉了多方的利益,这时就应该更加重视它的作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主要是指一项会计行为,但其手段并不仅局限于会计方法,同时也涉及到上市公司管理当中所具有的其
6、他职能。盈余管理是指在公认会计准则的范围内,上市公司管理人员为了实现上市公司价值最大化和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做出的会计选择。盈余管理与上市公司经营理念,约束机制,财务激励机制,设备管理,上市公司销售管理,以及社会利益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盈余管理,必须结合上市公司管理的其他职能。盈余管理主要是通过借助于合理合法的会计手段来实现的,目标是得到一种令管理当局满意的财务报告结果,而会计盈余是决定财务成果是否满意的重要参数。因此公司管理当局为了明确或解除受托经济责任和减少各种债务约束的限制,必然会通过借助盈余管理来实现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或管理人员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总目标,进一步让公司获得未来生存、获利
7、和长期发展的潜力。正因如此,盈余管理表现出的生命力,已经成为一项各国公司财务理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1.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意义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的管理层为实现自身的效用或公司的资本市场产经营活动目的,是获得更多的直接可支配收入。法规的前提下,上市公司从事生产政策,可增加直接可支配的收入。通过盈余管理所增加的收入,减掉盈余管理自身的成本,才构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净效益。因此,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在上市公司管理中能够发挥着杠杠性质的作用,同时针对上市公司在可预见的未来当中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1.1.1合理的资本结构盈余管理贯穿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不仅要
8、考虑上市公司的资金需要量,也必须考虑上市公司的筹资成本。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取得的资金,其成本列支方式在税法中所作的规定不同。例如债券的利息费用可在税前列支,而股票的股利只能在税后列支。因此,要降低上市公司的筹资成本,就必须充分考量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纳税因素,并对筹资方式、筹资渠道进行科学合理的筹划,选择最合理的资本结构。选择了合理的资本结构,一是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价值。债务融资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财务杠杆收益和节税收益,当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债务成本率时,上市公司进行债务融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收益,提高上市公司价值;上市公司进行债务融资可以带来节税收益,提高上市公司价值。但随着
9、债务融资的增长,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就会增大,进而使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及破产。二是通过影响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判断以及投资决策来影响上市公司价值,资本结构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了有关上市公司价值的信息,影响外部投资决策,从而影响上市公司价值,管理者持股和主动回购股权被投资者看做是上市公司前景良好的一个信号,这是因为管理者承担了风险。三是通过影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来影响上市公司价值;债务融资能够促使上市公司经营者努力工作,选择正确的行为,向市场传递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信号,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未来经营状态做出正确判断。1.1.2丰厚的税后收益在上市公司投资决策中,必须考虑上市公司投资活动给上
10、市公司所带来的税后收益。税款是投资收益的抵减项目,而税法对不同的上市公司组织形式、不同的投资区域、不同的投资行业、不同的投资方式、不同的投资期限的税收政策规定又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在投资决策中必须考虑税制对投资的影响,进行系统的筹划。通过详细分析,我们发现,首先,税后收益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是通过现金预算的编制进行的,现金预算是保证现金收支管理的重要工具。其中净损益调整法是现金预算编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以预计损益表中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税后收益作为现金编制的出发点,通过逐笔调整处理各项影响损益和现金余额的会计事项,把本期的税后收益调整为现金净流量的方法。其次
11、,现金流量与税后收益的差异,可揭示税后收益品质的好坏。所谓税后收益品质,是指对上市公司税后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程度予以反映的一个概念。一般而言,税后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伴随关系越强,表明上市公司的税后收益品质越好;即税后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越小,说明税后收益的收现能力越强。税后收益品质越好,上市公司的流动性和财务适应性就越强。因此,综上所述,税后收益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而现金流量与税后收益的差异程度又可揭示税后收益的品质好坏。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将不断增加。这些都会促使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与上市公司有利益关系的外部集团和个人,
12、日益关注上市公司现金流量信息及创收现金的能力。现金流量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2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当中所是涉及的财务关系相当复杂,上市公司财务关系是指上市公司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与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与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关系,与债务人的财务关系,上市公司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上市公司与职工的财务关系,上市公司与税务机关的财务关系,上市公司与社会的关系。由此产生的财务关系方即为:权益人,债权人,债务人,政府,职工,内部各单位,税务机关等。不同的财务关系对
13、盈余有着不同的要求。通过评估和考量他们不同的需求,因此上市公司盈余的管理也有着大相径庭的动机。2.1权益筹资动机权益筹资动机这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而言的。债权人希望上市公司能够及时还本付息。这有三个层次的要求:首先要求上市公司能够归还本金,这是债权人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偿还本金的要求得不到保障,那么债权人利益受到了最严重的侵害。其次要求上市公司能够按照约定偿还利息。最后希望上市公司能够即时的以现金付款。 债权人关心的是上市公司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来归还本息。事实上,公司处于盈利状态时也有可能保证不了有足够的现金来偿付本身的债务本息。一旦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不能维持正常的支出,就会陷入财务危机。在某种程
14、度上,权益筹资动机是我国上市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因。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包括向社会公开募集和向原股东配售)应当符合如下条件: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率平均不低于10%,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若发生重大的资产重组,则不得低于6%。若上市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达不到要求,而又希望上市筹资,便存在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况且,经过盈余管理粉饰的报表看起来盈利能力很强,能够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因而能够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实际上,多项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现象,尤其当上市公司有权益筹资的动机时。财务报表分析者可以结合上市公司未来几年内
15、的融资计划,另外考察其他一些异常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资本市场动机。我们知道,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IPO)并没有一个已经确定的市场价格,而且在募股说明书中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是确定股票价格的重要信息来源。有实证研究表明,一个即将上市的上市公司,其经营者很可能对募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盈利进行操纵,以使公司股票有一个理想价位。另外,各国的会计规则和法律规范也使经营者掌握了大量的机会,比如,美国会计规则允许即将上市的公司可对以前几个年度的利润进行重新表述,虽然重新表述必须经过审计,但审计人员在一些问题上会允许公司老板做适当操纵;在我国公司法中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发行新股和股票上市的须具备一
16、定条件,如“公司必须在最近3年内连续盈利”,“公司预期利润率可达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等。2.2.提高报酬动机管理者提高报酬动机如今很多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的报酬和激励方案是建立在税后收益的基础之上,在国外,还有很多上市公司将报酬与股票价格相联系,即便如此,股票的价格也是与上市公司的税后收益密切联系的,所以都可以归结为将报酬建立在税后收益的基础上。从博弈论的观点来看,这种激励机制为委托代理关系设立了一种激励相容约束,有利于使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按照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去努力工作,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这样,理性的经理人便会千方百计使利润最大化,当实际的利润达不到合同的规定时,经理人便有可能进行盈余管
17、理,以使利润符合“标准”,从而使个人收益最大化。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动机。此时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情况是一些上市公司业绩不佳的经营者为避免被解雇进行了盈余管理;另一种情况是即将退休的高层管理人员,常常会采取使报告收益最大化的策略,以增加他们的奖金;第三种情况是新上任的高层管理人员会进行大冲洗,注销一笔巨大资产以提高未来盈利的可能性,这种情况在我国己经出现。公司首脑更换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清理不良资产,处理坏账和存货,这一方面是为了摸清家底、盘实资产;另一方面是为了明确责任界限,既对新的决策层负责,又对股东负责。同时,清理的结果是当年公司出现大额亏损,但也为来年的盈利打下基础,这类公司一般也称为“主
18、动亏损”公司。2.3避税动机避税动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避税动机是十分明显的,报告的收益少了,自然税收也就少了。即便税收法规对上市公司的收益费用的确定有严格的规定,但它还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的,因而若能“合理”地减少利润,上市公司便会少交税收,从而使所有者的权益增加。在中国,运用盈余管理进行“合理避税”更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完善;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选择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比如,税法对有的上市公司在一定年限内实行优惠税率,那么该上市公司便可以在该优惠期内,尽量调增利润,按低税率纳税,待以后适用高税率纳税时,再调减利润,从而达到少交税的目的。对于盈余管
19、理,所得税可能是一个最明显的动因。然而,由于税务部门是采用税务会计的规定来计算应纳税款的,因此,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上市公司操纵的空间。但是,对存货发出成本计算方法是用后进先出还是先进先出法的选择可以算作是一个例外。有研究表明:希望减少税负的上市公司通常采用后进先出法进行财务报告。当价格上涨时,相对于先进先出法,采用后进先出法通常可以降低报告收益和减少税负。但我们也会发现在价格上涨时,并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选择用后进先出法。事实上,上市公司既可以选择后进先出法降低盈利、减少税负、增加现金流量,也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法提高盈利、增加税负、减少现金流量。对于我国盈余管理的税收动机,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截然不同
20、。根据安徽省会计学会课题组的调查表明:私营上市公司大多表现为虚减利润,以达到税负最小的目的;而国有上市公司则大多表现为虚增利润,以形成代理业绩好的经营形象。上市公司情形怎样呢?不论私营或国企背景的上市公司,因证券管理制度(如配股、挂牌)的存在,往往表现为将利润尽可能做大,以绩优股的形象出现。至于利润虚增引起的税收支出,不但不会引起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减少,而且会得到绩优公司的称号,还会给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带来声望和政治前途。2.4债务契约动机满足债务契约的动机债权人与债务人签订债务契约时,往往有某些限制上市公司可能损害债权人利益行为的条款,如对发放股利的限制,要求不得进行超额贷款或是大量增发新债,
21、要求上市公司计提偿债准备基金,或是对某些财务指标(如利息保障倍数)的要求。上市公司为了不违反债务契约,可能会调增报告利润,以减少违约风险。报酬有显性报酬与隐性报酬之分,这在我国特别明显。前者为公开的薪酬,后者则多指非金钱的好处,如声望、政治前途、在职消费等。尤其当上市公司是国有股占控股地位的时候,报酬制度与人事制度缠在一起。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而言,声望和政治前途也许是他们更为看重的报酬。当然,这些隐性报酬与公司业绩也呈正相关,而评价管理人员业绩在现阶段最重要的依据是会计盈余,故隐性报酬也是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时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诱发盈余管理的其他契约动因,其中一个主要的例子就
22、是长期借款合同。典型的长期借款合同中包含了保护性条款,防止经营者采取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如果违反合同的代价是高昂的,公司经营者自然就会千方百计避免违约。实际上,他们甚至尽量避免出现违约的可能,因为一旦出现这种趋势,经营者的经营自由就会受到限制。因此,盈余管理就作为降低违反借款合同可能性的一种手段出现了。 投资者有长期要求和短期要求的区别,上市公司要对投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殖的责任,上市公司必须有足够的利润,使投资者得到合理的回报。从长远看投资者要求上市公司利益最大化,从短期看投资者要求上市公司能够尽可能多的分配当期利润。这造成了一种矛盾,因为分配当期利润,本会造成上市公司当期可供使用的资金的减
23、少,从而减少下一期未来的利润。 同时又要区分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大股东作为主要的投资者,占有信息优势,他们可以非常便利地参与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直接控制;小股东则处于信息的弱势方,他们通过读取公司公开的财务报告进行投资活动,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很难进行直接的控制,小股东更多的是利用资本市场来进行自身的收益,他们的信息来源受制于经过专业人士修饰过的财务报表。因此小股东的利益很难被保障。小股东更看重的是上市公司的短期收益,它们所关心的是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通过在资本市场上的买卖来达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要把握
24、的便是盈余管理的方向和程度,使上市公司盈余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分配,满足各方面的愿望和诉求,让上市公司向一个美好的未来前进。3.1资产重组手段资产重组是上市公司为优化资产结构、完成产业调整、实现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或股权转让等行为。统计数据显示,一些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秘决往往在于资产重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可以分为股份转让、资产置换、对外收购兼并、对外转让资产等。3.1.1具体手段(一)股份转让,即上市公司将其持有的其他公司股权予以高价转让的行为。(二)资产置换,即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与其他公司的优质资产置换,同时确认资产增值收益。(三)对外收购兼并,即廉价收购非上市上市公司盈利较高的下属上
25、市公司。(四)对外转让资产,即由上市公司以外的上市公司(如大股东或同属母公司的其他子公司等关联上市公司)高价购买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3.1.2资产重组手段深入分析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资产重组手段,不难发现这些经济行为的实质在于利用交易时间差,在会计年度结束前进行重大的资产买卖,确认暴利,或者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的关联上市公司之间进行“垃圾换黄金”的不等价交换,将上市公司外部巨额利润注入上市公司内部,以及将亏损输出上市公司,实现利润转移。然而,按财政部66号文规定,只有在满足相关条件后,公司才能将置换进来的资产所实现的经营性利润纳入公司报表。这一政策把以往年度上市公司常用的年底购入资产,同时带入该资产
26、全年利润的道路基本堵死了。对拟置换出的资产进行评估增值就成为上市公司增加利润的重要途径。但是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置换增加盈余的行为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注销巨额资产这通常出现在上市公司组织结构发生变动的时期,如组织内部的结构调整,上市公司兼并与上市公司合并,或是雇用新的首席执行官,另外,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独有的监管制度(如对某些公司进行ST),这时,如果上市公司不得不报告亏损,管理当局便夸大这一亏损额,计提一笔巨额的费用,把未来发生的费用列支当期,以便提高未来盈利的可能性。因此,若财务报表表明有一些巨额的费用被列支,报表使用者应该提高警惕,这可能是存在盈余管理的
27、信号。不过,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这种方式将得到极大的遏制。3.2收入确认手段3.2.1收入确认条件提前确认收入或递延确认收入收入必须满足个条件才能确认:(一)上市公司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二)上市公司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上市公司;(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而这个条件的判断都具有某种程度的主观性,而且某些特殊的收入其确认也需要特殊的认定,这些都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3.2.2收入确认手段具体内容按照上市公司会计制度和会
28、计准则的要求,上市公司只有在将产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的时候才可以确认收入,有时候实物虽然已经转移,但是其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如产品的规格、质量等不符合合同的要求,或是上市公司把实际上应该视为代销的产品在实物转移时便确认收入,或是将某些伴有退货条款的产品在销售时便确认收入,这些都属于提前确认收入。递延确认收入则是反过来,如上市公司有时为了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上市公司收到受托方的代销清单时依然不确认代销产品的销售收入,或是对附有退货条款的产品销售在退货期满时仍不确认收入,这样便会减少当期的收入,从而减少当期的利润,在此基础上的财务报表便做出了不实的呈报,因此可能会误导投
29、资者的决策。3.3会计政策手段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一些会计政策的变更如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合并范围的确定等与公司当期的会计盈余甚至未来期间的收益密切相关。盈余管理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的区分就在一个“度”上。如何把握这个“度”要看措施运用得当与否。如果盈余管理运用不当或者没有把握好“度”不仅不会促进上市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还会使公司的经营困境进一步恶化对管理者本人和股东的利益造成损害。尽管盈余管理运用不当会造成负面影响但只能将其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加以规范和引导是可以防止盈余造假的。利因此公司通过会计政策的变更可实现盈余管理。3.3.
30、1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存货计价方法有多种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公司利润和期末存货价值的影响不同。在上市公司中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也较为常见。3.3.2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对于公司由于固定资产金额相当大因此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折旧年限的确定、停止计提折旧时间的确定等都直接影响到公司当期以及未来期间的利润。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更比较常见的是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比率和延长折旧年限以此降低当期的折旧费用增加账面利润。3.3.3权益法与成本法的选择当子公司当年有利润时采用权益法将属于上市公司部分的利润合并会计报表当子公司当年经营亏损时则找理由改用成本法将该子公司的亏损剔除在外从而调节
31、上市公司的利润。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有关利益主体采取合法手段追求自身利益不恰当地确认收入的数额这种盈余管理主要发生在收入计量时。如对伴有退货条款的产品销售,估计一个过高或是过低的退货率从而确认自己需要的销售收入数额;在长期建造合同或是提供劳务的收入确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收入确认方式是完工百分比法,而完工百分比是需要估计的,虽然可以应用各种方法尽量客观地估计完工百分比,但上市公司还是有很大的余地去进行盈余管理。调节费用或成本的列支数额或时间这其实和调节收入有殊途同归的效果。有些情况下,收入不便于调节,上市公司便会想方设法调节费用或成本,这对出于避税动机的盈余管理更为常见。3.3.4应收账款的
32、质量来分析盈余管理是普遍存在的,这已被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所证实。投资者要从多个角度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识别,如查看是否有收入或是费用列支的异常情况,分析历年利润变动的趋势,另外,若上市公司有特殊的计划(如发行上市或增发等等),查看其净资产收益率是否刚好在门槛之上等等。而且,还可以结合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的质量来分析收入的质量,以便从不同角度识别盈余管理。3.4关联交易手段3.4.1关联交易定义关联交易一直是上市公司常使用的手段之一关联方之间的购销、租赁股权转让及置换、资产转让及收购以及担保抵押资金占用等,都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形式。也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
33、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如关联方之间的购销业务、代理和租赁等。同时新准则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上市公司合并中均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使得关联交易更加有利可图。3.4.2关联交易手段具体表现而上市公司采取非关联化手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关联方交易一直是各方监督的重点,即使再隐蔽的手段也难免不被揭露,所以上市公司也有意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另一方面,是因为新准则修改后的导向,如新上市公司合并准则将上市公司合并为同一控制在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前者合并时使用账面价值处理,后者合并时使用公允价值处理。关联交易之所以成为盈余管理的手段,也有其特殊的经济和政治背景。从上市公司的生成机制来看,在股票发
34、行额度有限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国有上市公司改组而成。改制后,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方关系和关联交易。另外,上市公司业绩是考核当地政府部门政绩的一个重要方面,于是上市公司与当地政府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利益。当上市公司在经营中遇到困难时,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政府管理部门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为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提供了繁衍的温床。同样是出于操控利润的目的,上市公司很可能隐瞒合并双方的真实关系。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的盈余管理主要有关联购销、资产重组、托管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资金占用费、费用转移等。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的盈余管理主要有以下几
35、种形式: (一)关联购销,包括虚构业务量、低价收购原材料和高价销售产品等方式。(二)资产重组,这里专指关联方之间的资产重组,因前已述及,不再赘述。 (三)托管经营(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一种方式是上市公司受托经营关联方的不良资产,同时收取固定收益。另一种方式是上市公司受托经营关联方的优质资产,在获得大量利润的同时,还收取托管费。 (四)承包经营,即将不良资产承包给关联方,由关联方来承担亏损,同时还可获得固定承包收益。(五)租赁经营,即通过租赁关联方的优质资产,支付较低租赁费的方式,获取高额利润。第六,资金占用费,即通过向关联方提供利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巨额款项,获得高额利润。 (七)费用转
36、移,即上市公司将一些费用项目转移到其母公司账上。如母公司为上市公司支付广告费,其理由是上市公司做广告有助于提高整个集团公司形象。 综上所述,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其实质是通过合法不合理的方式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将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向上市公司转移,而亏损则转出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多反映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一些项目中。另外,关联上市公司之间的资产重组是盈余管理的一种重要途径,但非实质性重组很难带来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良性转变。4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缺陷的对策4.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意义小结4.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缺陷和防范措施4.2.1缺陷4.2.2防范措施第一,加强外部审计监控
37、通过观察、监督、重算及确证等程序,提高了报告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审计,可以促进管理部门遵循会计准则。由于外部审计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可以对盈余管理起到制约作用。第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健,可以有效地约束公司管理者拥有的实际控制权,同时减轻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使得管理者操纵利润的风险加大,因此内部治理结构可对盈余管理起到制约作用。第三,完善会计准则是从技术角度对会计实务处理提出的要求,它不仅是会计核算的标准,也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执业的重要依据,完善会计准则可以从核心上解决存在问题,而不是隔靴搔痒。会计准则对国内所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编制均有约束力,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则是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
38、下进行的,它们利用的常常是准则的漏洞或尚未规范的空白地带。参考文献任春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制定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济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顾银宽,章铁生,王明虎上市公司财务问题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李维安中国公司治理原则与国际比较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伍刚公允价值计量的新视角j财会月刊(会计)2006(5) 2财政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s2006 3魏明海谭劲松林舒盈余管理研究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4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6(3) 致 谢魏明海谭劲松林舒盈余管理研究m魏明海谭劲松林舒盈余管理研究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