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上规模民企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上规模民企调研报告.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09年度宁波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报告(2011年7月)宁波市工商业联合会前 言过去的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内外经济环境,我国经济继2009年实现9.2的增速后,2010年又增长10.3%,创下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如果2009年我国经济的主旋律是企稳向好,2010年的基调则是稳定增长。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正逐步由政府推动转向市场驱动,并已初步在市场基础上实现一个相对较高的增长,而这一形态和趋势在民营经济身上得到了最为显著的体现。针对国际国内经济深度调整和深刻变化,为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推动科学发展,国务院于2010年5月批转了国家发改委
2、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列出的2010年十一项重点改革任务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位列第一,这表明“非公经济”正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意见提出,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制度性障碍,支持民间资本投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有效激发市场投资活力。这也清晰地表明,深化民营经济机制与体制改革、理顺民营经济发展思路与关系,将是牵涉到推动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头所在,并将成为“十二五”时期经济转型的关键。根据全国工商联要求,宁波市工商联从2011年3月对全市范围的上规模民营企业进行了问卷调研,在
3、各县(市)区工商联和直属会员企业的支持参与下,共收到227家企业的有效数据报告。此次调研入围企业的标准为2010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3亿元人民币(含)以上的全市民营企业。2009年度宁波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报告,分为两块,第一部分通过上规模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反映我市民营经济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着重对上规模企业的现状问题和意愿趋向进行剖析。一、2010年度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从入围2010年度宁波市上规模调研的227家年营收额3亿元以上的企业数据看,无论是入围数量、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利润、纳税、创汇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增长趋势,整体向好,全市民营经济的
4、基本面呈现稳定上升的良好态势。表1 近五年宁波市上规模民营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对比年 度20062007200820092010户均营业收入额(亿元)9.7814.6114.2917.4620.72户均资产总额(亿元)6.7311.0211.0915.1916.48户均净利润额(万元)459456105498865311763户均纳税额(万元)29845607543662126883户均出口额(万美元)44586851659065007381户均用工数(人)16071720216022392339表2 2010和2009年度宁波市上规模民企营业收入总额前20位对比名次企业名称2010年度营收总额(
5、万元)企业名称2009年度营收总额(万元)1雅戈尔集团3,348,136雅戈尔集团2,743,7002金田投资控股3,036,011金田投资控股2,100,2073奥克斯集团2,621,103奥克斯集团2,012,8454远大物产集团 2,121,081富邦控股集团 1,379,0585银亿集团1,615,030银亿集团1,315,1226富邦控股集团1,530,145浙江远大进出口1,298,6427广天日月集团1,062,316广天日月集团903,2088神化化学品1,042,225华东物资城822,0009世纪华丰控股1,027,625慈溪进出口股份729,15810浙江吉利汽车1,00
6、0,000浙江逸盛石化726,33511龙元建设集团984,429利时集团724,81412海天塑机集团957,371龙元建设集团656,28413华东物资城904,700申洲针织609,34814利时集团849,680宏润建设集团599,13615慈展金属工业711,889神化化学品591,31216余姚天都贸易696,550世纪华丰控股582,63117申洲针织673,555海天塑机集团538,69318宏润建设集团604,497浙江吉利汽车488,00019浙江造船560,290华翔集团487,20020华翔集团554,034徐龙食品集团477,738(注:上规模调研以企业自愿为原则,参
7、与历年调研的企业不尽相同)表3 2010宁波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行业分布前10位行业分布企业数(家)百分比(%)批发和零售业4419.38服装、鞋帽、皮革制造业和纺织业198.37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业187.93电气机械及器材、线缆制造及家电仪器制造业156.6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46.17金属制品业135.73工艺品其他制造业125.29其他行业114.8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4.41建筑业 93.96从表1可以看到,在反映我市上规模民营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方面,我们作了近五年的横向比较以展示现状和趋势。营业收入、总资产、净利润、纳税、出口和用工数的户均额较去年都呈现出幅度明显的增长
8、态势,对比5年内的历年数据,在逐年递增的态势下创下了各项数据的新高。在这些主要数据的横向对比中,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规模企业的户均利润额连续第二年取得较大增长,其中2009年同比增长57.38%,2010年的同比增幅为35.94%,对比2007、2008和2009三年不温不火的徘徊走势,可谓涨势显著。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出现这种喜人态势,首先得益于2009年始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和调结构的政策措施,如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已逐步显出效应,民营层面的宏观调控经过近几年的实施与反馈正在取得政策预期;同时,税后净利润的显著增长一方面体现我市广大
9、民企在缓过金融危机余波后,提振信心、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展示出规模企业转变发展理念、施行现代管理和推行有效举措的丰硕成果,本篇将在其后具体介绍规模民企在涉业、创新、品牌和市场开拓等多方面的各项应对。值得关注的第二点是,2009年我市规模民企的户均出口额对比过往第一次出现下降,这其中金融危机造成的内外市场萎缩显然是主因,加之各类技术贸易壁垒、汇率变动风险、中间商采购压价严重和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等辅因,使得外贸依存度较高的我市民营经济出现了首次下滑。但在今年的调研统计中,我们欣喜地看到2010年的户均出口额呈现了明显反弹,且幅度不小,达到了13.55%。究其原因,除去各级政府部门针对出口
10、萎靡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开始显效,以及财政扶持补贴和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受惠于出口退税率持续上调等政策层面的原因外,本质上还是来源于企业的自觉自省和主动出击。在实地走访调研中,诸多经营出口业务的规模企业纷纷表示经过2009年的“遭遇性”出口低潮后,适时调整,在低迷期苦练内功、思考出路成为企业的突破口,在具体实践上则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企业管理、寻求额外市场等有效措施,重新定位重新投身进出口市场,取得了意料中的外贸复苏。从表3的上规模民企行业分布看,“批发和零售业”自去年一跃成为贡献上规模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今年依旧领跑行业入围数量,这与我市外向型为主的经济类型和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
11、发展第三产业息息相关;服装、鞋帽、皮革制造业及纺织业入围数达到21家,则继续体现着其作为我市传统优势产业的鲜明特征。通用设备及专用设备制造业携运输设备和金属制品等三大产业的入围,反映了注塑机、模具等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在我市所形成的一个关联紧密的上下游产业集群;而电气机械及器材、线缆制造及家电仪器制造业位居前列,依然展现着以余慈区域板块为主的轻金属、塑料加工,家电、电器制造企业的基数优势和固有地位。而余下的其他各项入围行业,对比近几年的分布,变化不大。总之,透过我市2010上规模入围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位居靠前的入围行业,基本能客观地反映出目前我市主要产业的排布结构与现状。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各
12、指标一致向好,以及入围行业分布大体稳定的表象下,其实还是存在明显弊病:即入围的重点优势产业仍是低附加值的一般制造业,其结构层次相对偏低。体现在: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规模化水平低,区域结构和行业结构相对集中;出口依存度过大,发展模式相对传统;受生产资源要素制约敏感;而先进、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力总体偏弱。这也将成为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市进行产业调整和工业布局所亟需关注的焦点。二、2010年度上规模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观察受“后金融危机”时期影响,最新一轮的全球产业分布和转移,正呈现产业价值链的重组和调整,以及产业层次的不断升级。另一方面,劳动力供给增量结构性减少、土地及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
13、加大,资金和各种生产要素制约日益趋紧,使得低资源成本、低人工成本、低环境成本的“三低”时代已然结束,在国内外双重压力倒逼宏观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的民营经济业已到了必须调结构、谋革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宁波的民营经济在历史上经历了起步发展、结构调整、快速增长和质量提升、稳步提高等阶段,走到今天,不仅有数量上的积累,更体现在质量上的提升。据最新公布数字,2010年全市实有私营企业达127035家,注册资本2554.3亿元,从量上成为全市经济成分的主要构成。同时,宁波民营经济创造的GDP总量占据全市的80以上,创造利税占全市的76以上,创造就业占全市的87,社会贡献卓著,无可厚非地成为
14、了撑起全市“经济大厦”的基础柱石,在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进入“十二五”发展时期,在全市积极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作为主力军的民营经济将首当其冲,率先肩挑起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角色。因此,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得好,转变发展方式得成功,关乎全市经济基本面的健康、持续、科学发展,反之亦然;民营经济在转变发展方式上的表现和成败将成为我市经济转型的“晴雨表”。于是,如何转变、怎样布局、转型方向、面临困难、需求导向,带着这些问题,我会在2010年度全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中对参报企业进行了专题调查,试图通过反馈统计和数据分析,得出全市规模民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道路上的动向与趋势。一、
15、上规模民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已做出的尝试该项调研主要涉及两方面,首先是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做了哪些努力,其次是企业为转变发展方式,已进入或涉足哪些新兴产业行业。调研试图通过采集企业对转变发展方式的现时反应,来展现全市规模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进程中的现有举措。表4 2010年度宁波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现有举措(多选)转型的现有举措参填企业数(家)比重(%)调整产业结构8336.56优化产品结构9642.29加强自主研发10847.58引进高新技术6629.07提高管理效率12354.19加强质量管理11651.10降低生产成本11550.66调整区域布局3615.86引进高素质人才114
16、50.22加强企业品牌建设9642.29加强节能环保实践6327.75探索新型商业模式3816.74从表4看到,在上规模企业已实施的现有举措中,“提高管理效率”占到了首位,占统计数据54.19%的123家企业选择了该项,显示出在转变发展方式进程中,苦练内功是半数以上企业认同的出发点,提高管理能力、优化公司结构、打造现代型企业将由内而外地推动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加强质量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引进高素质人才,分别有116、115和114家企业选择,占到了51.10%、50.66%和50.22%,也均越过了半数,主要表现了企业在劳动生产环节对质量提升和成本控制的关注,力争从产品源头上贯彻科学发展的可行性
17、;同时,人才引进依然是近四年来上规模调研中,企业反映集中的问题所在、焦点所在。在“加强自主研发”选项上,我们也发现了近半数的企业认可科技研发、自主技术创新在转型发展上的强大动力,并意识到只有具备独有技术、专利和创新实力,才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并更有生命力。表5 2010年度宁波市上规模民企转变发展方式已涉足新兴产业(多选)已涉足的新兴产业参填企业数(家)比重(%)节能环保5323.35信息技术2410.57生物52.21高端设备114.85新能源229.69新材料3314.54新能源汽车114.85表5显示了我市上规模企业已涉及新兴产业的状况,能清晰地看到,对比表4中企业已实
18、施的举措,规模民企对新兴产业的涉足要浅辄得多,也谨慎得多。节能环保作为近年来国家和有关部门最为倡导的新兴产业,由于产业基础定型和转型成本较高等原因,即使在调研中位居首位,也仅有不足1/4的企业选择,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技术分别占到14.54%、10.57%和9.69%,从数量上也并不乐观,显示出在我市产业构成中,工业制造业仍居大头的前提下,密集型、高耗型、低附加值型的传统制造业仍在二产中占据主流,新兴产业涉足任重道远,这既是由长期以来我市工业的固有属性和优势产业所局限,也是由民营企业在升级转型中如何处理机遇与挑战、创新与风险所致,更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在未来适时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实际补贴来引导鼓励
19、。二、上规模民企在转变发展方式进程中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的部分情况自主创新与品牌战略不仅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的两大主题,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道路的两大突破口,技术有创新、品牌能创建,转型发展才能足下生根、后劲十足。对此,我们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两方面对全市规模企业进行了一定的调研,反馈数据显示,我市规模民企的品牌创建意识不断走强,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二者正成为更多民企的核心竞争力与长远发展动力所在。经统计,227家调研参与企业中,拥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数量为183个,按照参调企业分布,达到了80.62%。在“企业自有商标产品在2010年产品总收入的比例”调研中,数据如下
20、:表6 2010年度宁波市上规模民企自有商标产品占全年产品收入比例情况自有商标产品占2010年产品总收入比例企业数(家)比重(%)占100%6829.9680%-100%之间3515.4260%-80%之间2310.1350%-60%之间114.8550%以下9039.65从表6看到,全部产品均为自主商标产品的企业有68家占调研总数的近三成,自主品牌产品占全年产品总收入50%以上的企业超过60%,不到40%的规模民企,主要从事贴牌为主的生产加工类型。从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综合形势看,这已是相当乐观的一组数据。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组高比例数据,并未如实反映全市所有民企的境况,须知入围201
21、0年上规模调研的民企均为营业后收入3亿元以上代表性民企,而更多未入围的中小民企恰恰处于产业加工链的底端,才更多地从事生产配套、贴牌加工等业务。但无论如何,横向对比2008和2009年规模民企的调研数据,自主商标产品比例已起色不少,并前景看好。表7 2010年度宁波市上规模民企列举的品牌创建障碍(多选)影响品牌创建的具体因素参填企业数(家)比重(%)创建自主品牌时机不成熟5925.99缺乏资金146.17缺乏技术2511.01品牌评价体系不完善4318.94品牌管理保护体系不健全6729.51激励政策不足2611.45在影响品牌创建的因素方面,我们发现一个“非常规”现象,即惯性思维认为的技术创新
22、及雄厚资金等是营造品牌(商标)关键因素的观点,在调研中得到了颠覆。事实上,在实地走访中,诸多规模企业表示资金及技术仅是外部认为的硬件支持,真正驱动力依然是来自行业领域的专业技术评定,以及更为关键的“维护”和“保护”。品牌的创建是个系统的进程,培育成熟后如何“维护”住,侵权与盗用发生后如何“保护”住,目前社会各层面尚缺乏针对性强的法规、举措,或即使有尚不完善,甚至难以践行。这样就解释了在表7中体现的,影响品牌创建因素的排序上,“品牌管理保护体系不健全”高居29.51%,次之是关联紧密的“创建自主品牌时机不成熟”,占25.99%,以及第三位的“品牌评价体系不完善”。可以说,政策举措的不健全,专业服
23、务体系的不完备,让规模企业在品牌创建之路上信心明显不足、道路举步维艰。因此,呼吁政策法规层面,社会中介服务层面出台有力的品牌保护举措和认定评价服务,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任重道远。接下来,我们来聚焦转型发展的另一源泉所在,技术创新情况。经本次调研的统计显示,227家企业中被省级以上科技管理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有61家,持有各类专利技术(包含发明专利、有效实用新型、有效外观设计等)的企业116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家、省政府科技奖励18家、全国工商联科技进步奖3家、政府科技资金奖励75家,牵头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的26家,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的51家,已设立研发部门的125家,
24、已设立技术中心的146家。无论从数量分布还是占调研比重方面,均体现了宁波规模民企在技术创新上的可观基本面。表8 2010年度宁波市上规模民企关键技术的来源途径(多选)技术创新的来源途径参填企业数(家)比重(%)自主开发与研制14162.11产学研合作6227.31模仿125.29引进技术7633.48引进人才7432.59并购企业73.08企业合资83.52在我们重点调研的“关键技术来源”课题上,从表8我们看到,技术创新的源头,超过六成来自企业自身;引进技术与人才等现代企业主要创新手段,成为继自主研发外主要的两种技术获取方式,而产学研合作占到27.31%,则是企业开始善于依托和利用高校、科研院
25、所等社会资源进行创新的又一佐证。总体看来,对比往年的该项调研,企业技术创新来源的途径基本稳定,变数不大,并呈现几个主要特点:一是我市规模企业自身已成为创新的主力军,能给予较大投入,并将其视为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长久动力;二是在创新途径上,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引进技术、人才,以及产学研合作,都体现出规模民企极强的自主意愿,即创新独立性和技术排他性;三是横向纵向的联合开发、并购、合资等现代合作方式,并未被宁波民企广泛利用,尽管这些方式在获取新技术、实现新创新上更便捷、快速、见成效,但不妨碍其在未来成为潜在的尝试途径。表9 2010年度宁波市上规模民企技术列举的技术创新障碍(多选)影响技术创新的具体
26、因素参填企业数(家)比重(%)技术类瓶颈企业技术能力差距7533.04产学研合作难度较大7131.28管理类瓶颈企业管理水平不够5725.11激励机制不健全4017.62市场开发能力弱3615.86资源类瓶颈人才短缺11550.66资金短缺219.25政策类瓶颈政府支持不够3615.86知识产权保护不够2711.89技术市场不健全5725.11通过表9的统计反馈,我们了解到规模民企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出自于人才短缺,最集中的结构性缺陷则来源于技术类瓶颈。115家占到半数以上的规模企业,都将人才匮乏视作技术创新疲软的首要障碍,这既体现企业对专业人才及劳力短缺的空前焦虑,也反映出一个深层次问题:即人
27、才不少,但创新型的人才远远嫌少。在企业发展道路上,确切说有两种创新定义: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前者就是首创,也是常说的自主创新,它和集成创新(集体首创)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常年来,由于培养机制的历史原因,导致多数毕业生和人才缺乏创新思维,而国内企业尤其制造企业历来在生产进程中多采取技术追踪战略,即热衷拿来和模仿。可以说,创新个体的缺失和创新群体的乏力,共同导致了企业在技术革新道路上的步伐沉重,进而使得转变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如何解决和弥补创新人才紧缺,我们将在第三部分企业转型所面临的主要困难,“缺乏专业性人才”中提及。“企业技术能力差距”与“产学研合作难度大”,作为技术类瓶颈,分别以33.04
28、%和31.28%紧随其后,体现出规模民企清醒而客观地认识到,自身乏力才是创新乏力的真正主因。除去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吸纳技术人才、做好内部提升的同时,更需要社会各层面从外部条件为企业创新搭建平台,尤其是“产学研合作难度大”和政策类瓶颈中提及的“技术市场不健全”(25.11%),都对各级政府部门如何牵线高校、科院、中介平台、技术服务等途径为企业提供综合支持,提出了更高更远的要求。三、上规模民企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不会一蹴而就,必然遭遇阵痛与困惑,我会在调研中也收集了在现有转型过程中,企业所提及的主要焦点和困难,作为问题反馈,也供各级政府部门作为解决矛盾和
29、出台相关举措的参考。表10 2010年度宁波市上规模民企转变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多选)主要难题参填企业数(家)比重(%)存在市场准入壁垒187.93税费负担重6729.52融资困难6026.43节能减排压力大4720.71缺乏专业性人才229.69技术创新难5925.99缺乏自主品牌198.37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3917.18从反映企业困难的表10看到,“税费负担重”、“融资困难”和“技术创新难”分别位居前三位;对比近三年上规模民企调研中,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基本类同。近三成的民企认为税费较重,始终是近年来各类调研所反馈的一个集中问题,也是困扰企业发展和转型的障碍;税负问题,更多应该从政
30、府层面着手,各级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应尽可能地通过取消更多的行政规费、减免税收,来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加大服务力度,以政府主动让利与企业共度时艰,共同营造转型发展的宽松环境。超过25%的企业选择了屡次提及的热点难题融资,众所周知,由于民营企业的资金借贷存在贷款计划性差、贷款次数频繁、贷款数额零散、贷款分布面广和贷款风险性高等特征,使得专业金融机构面对民企融资时不敢放贷,而民间借贷的不正规、高利率、高风险,使得诸多民企的生存发展难以为继,转型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更是无从谈起。近年来,我会通过组建的市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有限公司、银企合作和县(市)区互助资金担保等三种主要形式尽可能为中小民企 “输血造生”,但
31、也仅是缓解。真正有效地解决融资难问题,仍需各级政府从大力发展小额担保公司、降低金融机构对民企贷款门槛、政府贴息或政府信用担保等实际途径入手。“技术创新难”也占到了25%以上,并与随后提及的“专业性人才”有相当的关联。在实际调研中反映频繁的人才匮乏,深入内因主要三点:一是待遇低,难留人;二是规则混乱,难管人;三是机制无序,难用人;除此,人才配套政策不全和城市综合生活成本过高,则是两项主要的外部因素。前者需要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治理水平,重视人才来弥补,同时通过校企结对培养等社会资源来充实;后者则需要地方政府出台更为健全和优惠的配套政策来吸引优秀人才落户本地,毕竟专业人才的匮乏将极大程度地影响技术创新
32、的实施,进而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除去人才匮乏因素,如何解决创新难题,地方各级部门还应该从政府层面为企业寻找技术创新的“支点”,比如搭建非企业形式的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各类技术服务中介机构,推进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建立起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战略合作等,动员全社会资源为民企实施技术创新创造条件。四、上规模民企在未来发展的产业规划与发展模式在本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专项调研中,除去对规模企业现有部署和当前困难进行排摸外,我们还对民营企业在未来几年内的发展规划进行了初步的探访,着重从未来三年内拟进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和“十二五期间”的企业专属规划等方面入手,尝试反映出我市规模民营企业在
3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道路上的主流趋势与态度。表11 2010年度宁波市规模民企未来三年内拟进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选)三年内拟进入新兴产业参填企业数(家)比重(%)节能环保7934.80新一代信息技术208.81生物41.76高端装备制造(含航空航天)198.37新能源4519.82新材料6126.87新能源汽车156.61从表11反映规模民企未来三年拟进入新兴行业的分布情况看,总体上折射了企业对于试水新行业新产业的信心明显不足、积极性不高,跨行跨业、涉新创新的理念由于生产经营的严峻现实而趋向保守,即便是参填最高的“节能环保”产业也未过35%,其他行业更是不容乐观。从具体的拟进入产业分布看,作为“
34、十二五”时期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之一的节能环保产业,据测算,在我国实施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有21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而“十二五”期间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所需资本投入将约3.4万亿元,这意味着下一个五年节能环保产业有望迎来一轮跃升期。2010年11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通过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将对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循环利用产业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支持,促进绿色经济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并推出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税收优惠、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相关企业融资上市上市等举措。正是据此导向,规模民企在节能环保行业的涉足上体现出最多的信心与注意力,力图在本业之外取得一
35、个新兴而强势的增长极。新材料、新能源(包含新能源汽车)行业,则是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力推的又一战略性新兴行业,对于尚未完全摆脱密集型、高能耗的我市传统制造业,显然无奈大过诱惑,毕竟新材料、新能源依赖于大量的资本投入和技术创新,转型升级面临着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的双重风险。尽管如此,我们依然看到,许多本地企业跃跃欲试,如宁海的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光伏产品等新材料上的不断研发、宁波华缘集团在上百种模塑料中拥有的领先技术,宁波江花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进军环保节能玻璃生产领域等,体现出宁波民企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上的新魄力和新气象。表12 2010年度宁波市规模民企未来三年内的
36、主要发展模式(多选)三年内发展模式参填企业数(家)比重(%)立足本行业17677.53向关联行业发展10445.81在非关联行业开展多元化投资5725.11由多元化回归主业104.41其他52.21从上规模民企未来三年内选择的主要发展模式看,超过3/4的企业选择了立足本行业发展。在实地走访中,多数调研对象均表示,从企业的长期主营业务角度而言,这既是基于“做熟不做生”的经营惯性,从技术创新、转型发展角度来看,由本行业衍生至关联行业,在管理、人脉、技术、销售与服务等方面也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与参照性,这也就解释了“向关联行业发展”选项紧随其后(45.81%)的原因。在非关联行业开展多元化投资,不仅是三
37、年内拟选择的发展模式,事实上也是许多民企现阶段已经投身的扩张手段,但看到,毫无关联的行业涉及其实又是不存在的。这其中,以两种主要类型为主流:一种是本业跳至服务业,从原有制造业瞄准新兴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建设为牵引,达成加快转变发展类型、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如宁波天马公司从酒店用品制造业转向观光旅游产业,和邦投资集团进军楼宇经济等案例。另一种则是传统产业的多元尝试,传统制造业试水高新产业,在新产品与新市场上推陈出新。这种看似多元化实际能够有效嫁接高新技术的多项融合方式,一方面优化了原有产业结构和组织形式,提升传统制造业的科技含量,一方面能培育出新的产业,提高品牌附加值,提高整体竞争力和生
38、产能力,如广博集团就有机地将传统文具制造产业与钠米高新技术产业相融合。表13 2010年度宁波市规模民企结合“十二五”制定的发展规划(多选)是否制定相关经营发展规划参填企业数(家)比重(%)已制定发展经营规划并着手实施15670.27已制定发展经营规划尚未开始实施2410.57尚未发展经营规划,但计划制定3816.74没有制定发展规划的打算41.76(注:227家企业中,5家企业未参填此项,故样本参数为222家)该选项的全称为“企业是否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和自身情况,制定了未来五年的经营发展规划”,我们从表13得出,222家参填企业中有180家企业已制定了“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发展规划,占到了80
39、%以上。这其中,制定并已着手实施的企业也占据了多数的70.27,显示出我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在“十二五”时期的雄心和决心,同时较高的比重不能完全反映全市所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参与调研的民营企业均是2010年度营业收入总额3亿元以上企业,决定了企业规模、社会影响、发展理念、管理模式和经营状况都处在较为正规与成熟的层面,有完善经营发展规划的比例自然而然就比较高了。同时,38家企业有浅略的计划但无成型的规划,也体现出这部分民企“凡事预则立”的经营发展态度。结 语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过往的五年中,宏观经济形势既有蓬勃发展的喜人形势,又有遭遇金融危机的低迷徘徊,更有冲出低谷的强势
40、反弹。值得鼓舞的是,民营经济在其中始终信心不倒、势头不减,表现出极强的抗逆性,成为支撑宏观经济的生力军,交出了一份极为出色的答卷。而宁波民营企业的表现也值得称道,对比往年走势,今年入围企业的规模在稳步扩大,现代管理日益规范,营运能力持续做强,转型升级初显成效,社会影响不断提升。2010年的我市上规模民营企业,既在收入、资产、盈利等内部经济指标上增长稳健,又在出口、就业、纳税等社会外部贡献上成绩卓著,基本面和各项指数创出历史新高,展示出民营经济鲜活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成为撑起全市经济的重要力量。2010年民营经济的稳步攀升、持续发展,既得益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拓市场和调结构的政
41、策举措,及国务院“非公新36条”等的推促作用,也源自广大民营企业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为关键环节,以转型发展作为重要取向,锐意进取,做强做精。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民营经济仍存在不少问题与障碍,总体上表现为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密集型传统制造业仍占据产业结构的主体,转型发展尚处初级阶段;企业内部矛盾表现在发展定位仍未明晰、治理管理亟待提升、技术革新任重道远、品牌培育尚须努力,并面临专业人才匮乏、融资渠道狭隘和税费负担、节能减排等压力;外部障碍表现在各级政府部门仍须加快步伐,出台并落实各类帮扶、支持的政策、举措,各种涉及技术、人才、品牌、维权等中介
42、机构、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健全急需加快,高校、科研院所、个人专利等社会资源与我市民企的牵手合作期待加深等。展望未来,民营经济的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挑战。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正在恢复性增长,国际产业调整重组和新型技术革命的兴起,也将为民营经济技术创新、结构优化提供机会;从国内环境看,宏观经济将进入“十二五“规划,正迎来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扩大内需方针政策逐步落实,寻求海外市场步伐进一步加大,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等引导鼓励政策陆续出台及细化,国务院“非公新36条”不断深入及落实,将使得我市民营经济在转变发展方式的道路上拥有更广阔的空间。 (注:本次调研数据均由企业自愿填
43、报、仅供参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和公开使用。)2010年度宁波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排序序号企业名称营业收入总额(万元)1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3481362宁波金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30360113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26211034远大物产集团有限公司21210815宁波银亿集团有限公司16150306宁波富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5301457浙江广天日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623168宁波神化化学品经营有限责任公司10422259世纪华丰控股有限公司102762510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100000011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8442912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95737113宁波华
44、东物资城市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90470014利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4968015宁波展慈金属工业有限公司71188916余姚市天都贸易有限公司69655017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67355518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449719浙江造船有限公司56029020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5403421徐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54939822太平鸟集团有限公司53373023宁波轿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0393024恒威集团有限公司49345825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48747926宁波韵升进出口有限公司48622027得力集团有限公司46712528广博集团44526929罗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10
45、66130浙江盛峰建设有限公司41065031宁波信诚儿童用品有限公司36152632华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5823833宁波世茂铜业有限责任公司33686834宁波华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33331135宁波厚恒机械有限公司32452436博威集团有限公司30156937宁波浙东建材集团有限公司28153838浙江华联商厦有限公司27866539浙江华鑫化纤有限公司27099640浙江东力集团有限公司26178041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25743842宁波狮丹努集团有限公司25192943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3748644荣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3574945浙江巨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1772046宁波晶圆贸易有限公司20986147宁波兴业盛泰电子金属材料有限公司20822748舜宇集团有限公司20753249宁波一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009850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19731251天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16483252宁海县百家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15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