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doc(1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建筑企业材料供应与管理第一章 概 论一、 了解及掌握内容:1、了解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立足建筑业,发展建筑业,是建筑企业材料管理的基本点。2、了解国家物资分配体制、物资供销体制和物资管理机构的基本内容。3、掌握建筑业材料管理体制,是国家物资管理制度在建筑业的派生。其基本方式有:物资与投资统一配置、物资与投资分别配置和联合组织物资三种方式。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其不同的适用环境,须权衡利弊而确定其具体管理方式。4、掌握建筑企业材料管理的职能,正确运用材料管理方法。二、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建筑业创造的产值和国民收入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2001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2、建
2、筑业产品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物资基础。3、建筑业带动和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4、深化体制改革,发展建筑业,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三、建筑业材料管理与建筑业发展的关系。建筑业的巩固发展是建立在生产的三大要素(劳动者、劳动机具、建筑材料)之上的,建筑材料作为建筑行业发展、运转的物资基础,其自身管理则是连接建筑材料生产和建筑材料的桥梁。我们把物质资料由材料生产企业转移到需用地点的活动称为流通,而建筑业中从事这项业务的活动称为建筑业材料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可以说没有流通就没有生产,建筑材料的流通是整个社会再生产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 建筑业材料流
3、通是社会再生产的组成部分。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四个环节。2、 建筑业材料流通是建筑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四、 物资管理体制1、物资,是一切物质资源的统称,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类。2、物资管理是指对物资流通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以保证生产建设的顺利发展。3、物资管理体制是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领导和管理物资工作的根本制度。4、物资管理体制,确定了各级地方政府、各专业部门和各行业管理机构以及各企业之间的物资流通关系、管理权限、管理形式。它包括物资分配体制、物资供销体制和物资管理机构三方面内容。五、建筑业材料管理体制
4、建筑业物资管理体制,是针对建筑施工生产中所涉及的材料、设备、周转材料、工器具、各项能源而形成的管理体制。通常也称为建筑业材料管理体制。建筑业材料管理体制,是指我国对基本建设用材料的管理制度,是国家物资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六、 建筑企业材料管理体制建筑企业物资管理体制,更多地被称为建筑企业材料管理体制,是建筑施工企业组织、领导和管理材料工作的制度。它明确了企业内部各级、各环节之间在材料采购、运输、储备、消耗、核算等方面的管理权限及管理形式。材料管理体制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企业材料管理体制一般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企业各级、各部门在材料采购、加工、储备各方面的分工;
5、其次,企业所用材料的计划、采购、加工、储备、调拨及使用的主要管理办法;第三,按照上述分工和管理要求而建立的各级材料管理机构。建筑企业的材料管理机构是企业材料管理的职能部门,负有企业材料工作的全面规划、领导和组织责任。各层次材料管理机构的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各项物资方针、政策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制定执行企业材料管理的各项制度办法;筹划施工所需材料、机具的采购、加工、储备、供应、平衡调度;准确及时编报各种材料计划及统计报表;负责周转材料及工具的管理;负责材料资金管理及成本核算;负责企业材料管理的规划、总结;组织材料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七、建筑材料在企业的流转过程 建筑企业的生产过程,既是建筑产品
6、的形成过程,也是建筑材料的消耗过程。建筑材料在建筑企业施工生产中的流转过程。从其实物形态上看,建筑材料作为生产资料被企业购进,经过运输、储备、加工和供应环节,通过与施工操作人员的劳动相结合,失去了原有材料的形态和使用价值,构成了具有特定功能的建筑产品;最后通过销售,完成产品制造过程,施工企业从中获得收益。其运转过程可图示如下:八、建筑企业材料管理的内容 建筑材料在企业的流转过程,决定了材料管理必然涉及到材料流通过程的管理和生产使用过程的管理两方面内容。 材料流通过程的管理,一般称为材料采购(供应)。它包括从材料采购开始,经过运输、储备,供应到施工现场(或加工制作车间)的全部内容。这一过程的管理
7、,是以企业生产需要为前提,以满足生产需要为目的,是企业联系社会建筑材料生产和建筑材料使用的桥梁和纽带,是施工生产的物质保证。材料流通过程的管理一般是由企业材料管理部门实现的。 生产使用过程的管理,一般也称为材料消耗管理。它是指从领料开始,经过工人的劳动,改变材料原有形态,直到制造出新产品的过程。这一阶段的管理,主要是按照技术工艺要求和建筑产品必要的材料消耗量,合理地组织材料使用,完成产品建造。生产使用过程的管理一般是由建造产品的工程项目经理部实现的。 企业材料管理的两项基本内容,决定了企业材料管理的两项基本任务。在流通过程,即材料采购供应过程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各地区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要求,
8、按照企业管理制度,结合企业生产特点,选择合理的采购供应方式,以尽可能少的资金占用和流通环节,以较快的速度和较好的质量,为施工生产提供物质条件。在保证企业生产需要同时,获得较好的采购供应经济效果。在生产使用过程,即材料消耗过程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采取技术手段,通过监督、考核及激励等措施,实现材料的合理使用,发挥材料的最大效用,以尽可能少的材料消耗取得较大的使用经济效果。九、建筑企业材料管理的一般规律1、材料管理必须适应建筑施工生产特点的规律。2、材料管理应遵循经济发展有计划按比例的规律。3、材料管理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4、材料管理应遵循加快流通速度、降低流通费用的规律。5、材料储备量相
9、对下降的规律。十、建筑企业材料管理的基本职能和方法1、职能(6个):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调节、奖励 计划职能,是对未来材料业务活动的一种事前安排。即通过搜集市场经济信息进行预测、决策,确定工作目标、方向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措施等全部管理活动。材料计划职能能否正常行使,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效有重要作用。 组织职能,是根据计划目标,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资源组织和配套供应,使计划顺利实施。 指挥职能,就是运用组织职能对材料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领导,以实现计划目标。 监督职能,是对建筑材料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检查、监督,使之符合计划的要求和预定目标,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措施,加以改进。 调节职能
10、,是对业务活动中出现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对出现的材料余缺进行调整、串换和平衡。 激励职能,是通过奖惩手段调动各级组织和人员的积极性,推动材料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实施,实现企业经济目标。 2、管理方法(3个):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是依靠行政权威,通过下达指示、决议、命令、办法等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活动的方法。行政方法是社会经济、政治体制下的客观需要。在行使某些管理意图遇到各种阻力时,可以行政手段排除干扰。但这种方法应当限制在政策指导、计划调节、业务协调的范围以内。要避免直接干预,避免以行政管理代替业务经营活动。 经济管理方法,就是依据经济组织,利用经济核算和经济杠杆,如价格、成本
11、、利润、利息、税金、奖金、罚款等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活动的方法。经济方法不依赖行政权威的强制,是以物质利益为驱动力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活动是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但它要求有行政管理方法的配合。 法律管理方法,是以法律、法令、条例的形式,将经济管理中成熟的、稳定的、带有规律性的原则、制度和办法固定下来,作为调节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并由相关部门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三种管理方法是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的。其中经济方法是基本的、主要的方法,但需要行政方法来辅助,并用法律方法来保护。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材料管理工作中,根据上述三种基本方法,结合材料的品种不同,所处环
12、节不同,一般采用较为具体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实施管理。如限额控制法、目标承包法、竞赛评比法、检查奖惩法、招标投标法、重点管理法等。第二章 材料消耗定额管理一、材料消耗定额的概念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所必须消耗的材料数量标准。材料消耗定额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定额,这些“条件”是影响材料消耗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工人的技术操作水平,施工工艺及水平,材料质量和规格品种的适用程度,施工现场条件和施工准备的完备程度,企业管理水平特别是材料管理水平,自然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 “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是指按实物计量单位表示的一个产品,如砌筑lm3砖墙;搅拌lm3混
13、凝土;抹lm2地面等。有的工作量难以用实物单位计量,但可按所完成工作的价值量来反映,如完成工作按价值量衡量为1元、l00元工作量时;机械作业为一个台班时等。 “必须消耗”,是指按此数量所给的材料,足够完成该项任务所需要的材料数量。“材料数量标准”,可理解为合二、材料消耗定额的作用 材料消耗过程伴随着施工生产过程,材料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70。因此如何合理地、节约地、高效地使用材料,降低材料消耗,是材料管理的重要内容。材料消耗定额是实现材料管理目标的基本标准和基本依据,在企业材料管理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材料消耗定额是编制材料计划的基础。(二)材料消耗定额是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
14、。(三)材料消耗定额是搞好经济核算的基础。(四)材料消耗定额是企业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基本条件。 施工生产管理中普遍实行的经济责任制,是用经济手段管理生产活动的有效措施。材料消耗定额是制定科学的责任标准和衡量指标的基本依据。无论是实行材料按预算包干,还是投标中的材料报价,都必须以材料消耗定额为主要依据确定量化指标。制定先进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必须以先进的实用技术和科学管理为前提。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定期修订材料消耗定额,使它保持在先进合理的水平上。较好的材料消耗定额,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开展增产节约活动,有利于组织材料的供需平衡。 三、材料消耗定额的种
15、类 根据定额的用途、材料类别和应用范围不同,材料消耗定额分为以下几类。 (一)按照材料消耗定额的用途不同,可分为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材料消耗施工定额和材料消耗估算指标 1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是工程概(预)算定额的组成内容,是按照分部分项工程编制的材料消耗定额。一般用于编制设计概(预)算和投资估算,与劳动定额、机械台班定额共同组成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有些地区为了适应工程招投标和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需求,分别编制了材料消耗预算定额和材料消耗概算定额,二者并无本质区别,只在操作项目划分的粗细程度和具体计算规则上有所区别,以适应不同部门的管理需要。 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是由各省市建设
16、主管部门,按照一定时期内执行的标准设计或典型设计,按照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及安全操作规程,依据当地社会劳动消耗的平均水平、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条件编制的。 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是编制建筑安装施工图预算的法定依据,是进行工程材料结算,计算工程造价的依据,是计取各项费用的基本标准。因此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不仅以实物形态表现,还以价值形态表现,既要有材料的实物消耗量,还要体现材料消耗的价值量。 2材料消耗施工定额是由施工企业自行编制的材料消耗定额。它是结合本企业现有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操作方法而确定的材料消耗标准。材料消耗施工定额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工艺水平和技术
17、水平。 材料消耗施工定额是材料消耗定额中最细的定额,它不仅按分部分项工程编制,而且具体细化到分部分项工程中每一个操作项目所需材料的品种、规格及数量。材料消耗施工定额的水平,通常高于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即同一操作项目中同一种材料消耗量,施工定额中的消耗数量低于概算定额中的消耗用量。 材料消耗施工定额是建设项目施工中编制材料需用计划、组织定额供料的依据,是企业内部经济核算、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基础,是材料部门进行“两算对比”的依据,是企业内部考核的标准。 3材料消耗估算定额,也叫估算指标 是在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的基础上,以扩大的结构形式或综合计量单位表示的一种材料消耗定额。通常它是在施工技术
18、资料不齐,有较多不确定因素条件下,用于估算某项工程或某类工程、某个部门的建筑工程需用主要材料的数量。材料消耗估算指标是非技术定额,不能用于指导施工生产,而可用于审核综合材料计划,考核群体工程材料消耗水平,同时它是编制项目初步概算、控制经济指标的依据,是编制年度材料计划和备料计划的依据,是框算主要材料需用量的依据。 材料消耗估算指标,因使用要求不同和资料来源不同,常用的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是以企业完成的建筑安装工作量和材料消耗量的历史统计资料测算的材料消耗估算指标。其计算方法是: 万元工作量某种材料消耗量=统计期内某种材料消耗总量/ 该统计期内完成的建安工作量(万元) 这种估算指标属经验
19、指标,故也称为经验定额。其指标量的大小与一定时期内的工程特点、地区性的经济政策、材料资源情况、价格因素有关。因此,使用这一定额时,要结合工程项目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适当予以调整。 第二种是按完成的建筑施工面积和完成该建筑面积所消耗的某种材料数量来测算的材料消耗估算指标,其计算方法是: 平方米建筑面积某种材料消耗量=统计期内某种材料消耗总量/该统计期内完成的施工面积(m2) 该种指标受不同工程结构类型的影响,通常需要按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单位工程分类,以竣工后主要材料消耗数量统计,平均计算而得。这种经验定额,虽然不受价格因素影响,但是受设计方案中选用材料的品种不同和其他因素影响,使用时也应根据实际
20、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二)按照材料消耗定额中材料类别划分,可以分为主要材料消耗定额、辅助材料消耗定额和周转材料消耗定额 1、主要材料消耗定额 是指构成工程的主要实体、通常一次性消耗且价值量相对较高的材料,例如钢材、水泥、砂、石、砖等。其消耗定额一般按材料品种分别确定,消耗定额中包括建筑施工中进人工程实体的净用量及合理损耗量。 2、辅助材料消耗定额 辅助材料的特点是使用量较少,部分材料也可多次使用或不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制定辅助材料消耗定额需要根据不同材料的不同特点而定,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按分部分项工程实物工程量,计算辅助材料实物量消耗定额; 第二,按完成建安工作量或建筑面积计算辅助材料
21、货币量消耗定额,如元/万元或元m2; 第三,按操作工人每日消耗辅助材料数量计算辅助材料货币量消耗定额,如元工日。 3、周转材料消耗定额周转材料的消耗过程比主要材料复杂。它往往多次使用且不构成工程实体,在使用过程中又基本保持其原有形态,逐步损耗,最终丧失使用价值。因此,周转材料每一次使用都产生一定的损耗。其消耗定额的一般表示方法为: 周转材料消耗定额=单位实物工程量需用周转材料数量/该周转材料周转次数 (三)按材料消耗定额所适用的范围不同划分,分为建材产品生产用材料消耗定额、施工生产用材料消耗定额和经营维修用材料消耗定额。 1建材产品生产用材料消耗定额 建材产品的生产,是指建筑企业所属工业生产企
22、业如构件厂、金属制品加工厂、木器加工厂等生产产品时所消耗材料的数量标准。由于其技术条件、操作方法和生产环境类似于工业企业,因此可参照工业企业生产规律,根据不同的产品按其材料消耗构成拟订材料消耗定额。 2施工生产用材料消耗定额 是建筑企业施工的专用定额,是根据建筑施工特点,结合当前建筑施工常用技术方法、操作方法和生产条件确定的材料消耗数量标准。常用的有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材料消耗施工定额、材料消耗估算定额。 3经营维修用材料消耗定额经营维修用料与建材制品生产用料和施工生产用料不同,它往往用量零星,品种分散,没有固定的、具体的产品数量。因此,必须根据经营维修的不同内容和特点制定,通常以一定时期
23、的维修工作量所耗用的材料数量作为消耗标准。四、材料消耗定额的构成因素 为了正确地制定定额、使用定额,提高定额管理水平,对定额中构成因素及其所包括的内容有所了解,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定额管理的目标。 (一)材料消耗的构成 材料消耗是企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材料,是工程成本中计入消耗用途的材料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净用量又称有效消耗,是指直接构成工程实体或产品实体的有效消耗量,是材料消耗量中的主要内容。这部分最终进入工程实体的材料数量,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在一定的工艺水平下,是相对稳定的。它随着施工技术的提高和工艺的调整而变化,随着建筑产品工业化发展及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的采用而逐渐降低
24、。 2操作损耗量 操作损耗量也称工艺损耗量,是指在施工操作中没有进入工程实体而在实体形成操作中损耗掉的那部分材料数量。如砌墙中的碎砖损耗和落地砂浆损耗,浇捣混凝土时的混凝土浆散落。也包括材料使用前加工准备过程中的损耗,如边角余料、端头短料等。这种损耗在现阶段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在一定数量内。操作损耗将随着材料品种的不断更新、工人操作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工具的改善等而不断减少。 3非操作损耗量非操作损耗量在很多地区和企业习惯称为管理损耗量,是指在施工生产操作以外所发生的损耗量。如保管损耗量、运输损耗量、垛底损耗量,以及材料供应中出现的以大代小、以高代低造成的损耗。这种损耗在目前的管理手段、管理设
25、施条件下很难完全避免,但应通过逐步改善材料管理条件,提高供应水平,使其降低到最低损耗水平。 (二)材料消耗定额的构成 材料消耗定额是对材料消耗过程进行分析、提炼的结果,又是对材料消耗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的标准。在材料消耗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损耗,即操作损耗和非操作损耗,均可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在目前的施工技术、生产工艺、管理设施、运输设备、操作工具等条件下不可避免的损耗,如桶底剩灰,砂浆散落,水泥破袋,酸液挥发等。 第二,在上述条件下可以避免、可以减少的情况下而没有避免,或者超过了不可避免的损耗量,如散落较多混凝土而没有回收;不合理下料造成端料过长;保管不善造成材料丢失或损失超量等。由上述分析可以看
26、出,制定材料消耗定额时必须对那些不可避免的、不可回收的合理损耗在定额中予以考虑;而那些本可以避免或者可以再利用回收而没有避免、没有利用回收的超量损耗,不能作为损耗标准计人定额,所以材料定额的构成包括以下内容: 1净用量 净用量既是构成材料消耗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材料消耗定额的主要内容。 2合理的操作损耗量又称操作损耗定额。是指在工程施工操作中或产品生产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不可回收的合理损耗量,该操作量随着操作技术和施工工艺的提高而降低。 3合理的非操作损耗量又称合理的管理损耗量或管理损耗定额。是指在材料的采购、供应、运输、储备等非生产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不可回收的合理损耗量。这部分
27、损耗随着材料流通技术水平的发展和装载储存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三)材料消耗与材料消耗定额的联系和区别 材料消耗与材料消耗定额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共同包含了进入工程实体的有效消耗量(净用量)和合理损耗量,但材料消耗定额剔除了材料消耗中各种不合理损耗量,因而成为材料消耗的标准。两者关系见图21。图21 材料消耗与材料消耗足额的关系 建筑工程常用的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和施工定额,按照上述构成因素分析,可以下式表示: 材料消耗施工定额=净用量+合理操作损耗量 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净用量+合理操作损耗量+合理非操作损耗量 了解材料消耗定额的构成,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不合理
28、损耗的出现。通过有效的办法,将合理的损耗减少到最低点。同时配合技术部门不断改进工艺,使净用量的消耗也逐渐降低。五、材料消耗定额的应用(一)、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 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是由地方建设主管部门或业务协作组织,根据国家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结合本地区的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材料价格、劳动力水平而制定的一种地区性定额,是地区性的预计建筑工程材料需用量的定额,是建筑施工企业常用的材料消耗定额,一般与劳动定额、机械设备定额合并编制在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内。 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按其构成内容,包括净用量、合理操作损耗量、合理非操作损耗量,它包含了建筑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生产消耗材料的全
29、部内容。因编制中分项工程的划分,工程量计量规则略有差异,而又细分为材料消耗概算定额和材料消耗预算定额。以北京地区为例,材料消耗概算定额作为设计单位进行工程初步设计,计算工程材料概算用量的依据,作为选择、评价和确定设计方案的参考。材料消耗预算定额作为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法定依据,是确定工程造价和进行工程材料结算的依据,是企业计取建设工程各项费用的基本标准,是计算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的基础,是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之一。在材料管理活动中是控制材料消耗、进行“两算对比”的标准之一。 (二)材料消耗施工定额 材料消耗施工定额,是由建筑企业自行编制的材料消耗定额,故又称为企业内部定额。材料消耗施工定额是实
30、行限额领料的依据,是进行分部分项工程材料核算和与专业承包队伍核算的依据。施工定额既接近于预算定额,但又不同于预算定额。其相同之处在于它基本上采用预算定额的分部分项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它结合本企业现有技术水平、工艺方法和劳动力技术技能,因而是企业施工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材料消耗施工定额是材料消耗定额中最细的定额,它能详细地反映各种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和消耗数量。材料消耗施工定额的构成内容包括净用量和操作损耗定额,而不包括非操作损耗定额,故其只能作为企业内部编制材料需用计划,组织现场定额供料的依据,也可作为企业内部“两算对比”,进行内部材料核算的依据。 1材料消耗施工定额是实行限额领料管理方法的
31、主要依据 限额领料,也称定额用料。是指施工队组在施工时,必须将材料的消耗数量控制在该操作项目的消耗定额之内。限额领料是施工企业控制材料消耗的有效方法之一。2材料消耗施工定额,是企业内部进行“两算对比”的依据 “两算”,是指施工预算与施工图预算(也称设计预算),将上述两种预算编制的工程费用和材料实物量进行对比,叫做“两算对比”。材料管理中的“两算对比”,是指按照设计图纸和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计算的施工图预算材料需用量,与按照施工操作工法和材料消耗施工定额计算的施工预算材料需用量之间的对比。 “两算对比”是材料管理的基本手段。进行“两算对比”可以作到先算后干,对材料消耗心中有数,可以核对施工图预
32、算中可能出现的漏项和差错。对施工预算超过施工图预算的项目,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 施工预算,是企业内部编制材料需用计划的依据,是实行限额领料的依据,是企业项目核算的基础。施工图预算或称设计预算,是企业或工程项目与建设单位或项目投资方进行工程材料结算的依据,是企业综合考核工程成本、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3材料消耗定额是企业材料核算的依据 材料核算,是通过材料的计划量与实际量之间的对比,考核材料管理活动的效果。而材料消耗施工定额是材料消耗核算的对比依据,是判定材料消耗管理水平的标准。 核算材料消耗情况,主要是用材料的实际消耗量与定额消耗量进行对比,反映材料节约或超耗的情况。 某种材料节约(超耗)
33、量=某种材料定额耗用量一该项材料实际耗用量 上式计算结果为正数,则表示节约;计算结果为负数,则表示超耗;其计算结果表示节约或超耗的数量。 某种材料节约(超耗)率=某种材料节约(超耗)量该种材料定额耗用量l00 计算结果是正数时,表示材料节约率;负数表示超耗率;其计算结果表示节约或超耗的水平。(三)、材料消耗估算定额 材料消耗估算定额,也称为材料消耗估算指标,是在材料消耗概算定额基础上扩大了的结构形式表示的一种定额。一般以整幢、成批建筑物为对象,用平方米、立方米、万元为衡量单位,表明某建筑物平方米建筑面积某种材料消耗量或每完成l万元工作量某种材料消耗量。 材料消耗估算定额一般是以企业历年统计资料
34、为基础综合而成的,也可通过分析某类型工程的预算材料需用量,在考虑企业现有管理水平条件下,经过整理、分析而制定的一种经验定额。材料消耗估算指标的表现形式通常为: 材料消耗量/万元工作量 材料消耗量平方米建筑面积因构成内容较多并难以细分,因此,通常不能用于指导施工生产,而只能用于材料管理中编制初步概算;或在图纸不全、技术措施尚未落实条件下,框算主要材料需用量;也可用于编制年度计划和大型工程备料计划的依据。六、材料消耗定额的管理 (一)、材料消耗定额管理的基本要求 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工作,其管理水平不仅影响建筑企业的技术经济效果,往往还在一定范围内带来连锁反应。所以材料消
35、耗定额必须具有科学性和严密性。所谓科学性,就是制定材料消耗定额要讲求科学技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测定材料用量,用科学方法检查各类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所谓严密性,因为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和执行,关系到多种因素,忽视了某一因素的影响作用,就会产生定额过高或过低的偏差,引起不良的效果,影响生产操作人员执行定额和降低消耗的信心。 材料消耗定额是企业材料采购供应的标准,又是建筑产品取得物质补偿、价值补偿和利润的依据,也是建筑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所以定额一经颁布,必须严格执行,不得任意更改,并保持一定时期的稳定性。在执行中要定期进行检查,考核执行结果,建立统计和信息反馈系统,积累定额资料,作为今后修
36、改定额时的依据。 材料消耗定额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所谓先进性,就是材料消耗定额水平随着社会技术和管理的进步而不断下降,逐步向先进方向发展。定额基数定得过高,会造成材料浪费和资源积压的不良后果。定额的可行性,就是要求定额基数不可过小,脱离了实际可能,也会影响操作人员执行定额的积极性。所以在制定材料消耗定额时,应先期求得历史阶段平均消耗水平,再根据计划期内技术经济条件,对比有利和不利因素,确定一个修正系数,最后按下式求得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定额=历史平均消耗数修正系数 材料消耗定额,是一个时期的技术、经济、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了解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方法,了解定额的修订程序,有利于正确使用定额并
37、不断推进定额自身水平的提高。(二)、正确执行定额 影响材料消耗定额执行的技术因素一般有三个方面。 (一)工程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与材料消耗定额存在一定差异时,必须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定额换算规则对材料消耗进行调整。例如在工程设计中对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要求,对砂浆的配合比要求,对墙面和地面的厚度要求,冬季混凝土施工需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等,与实际施工时都难免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执行定额中,根据设计要求,对照技术标准,采用相应的定额项目,必要时按规则进行换算调整。 (二)材料的规格质量 材料相同,质量规格不同,材料的定额用量也不同。如使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其用量不同;砂石级配变化,材料
38、消耗数量也有变化。因此根据使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和质量,才能最终确定相应的材料消耗定额用量。 (三)工艺要求 不同的操作工艺对材料消耗有着重大影响。例如抹灰工程中手工抹灰与机喷粉刷的消耗水平不同;混凝土现浇和预制构件消耗不同;计量单位以延长米计量和以平方米或立方米体积计量,材料消耗数量也有差异;钢筋连接中的搭接、对接、套筒、冷挤压等工艺不同,材料消耗定额也不同。因此根据工艺选择相应定额,是材料消耗定额能够正确使用的前提条件之一。 在使用材料消耗定额时,应根据工程项目,查找相应的定额部分,对照三个因素,查找或换算最适用的材料消耗定额子目。第三章 材料计划管理第一节 材料计划管理概述一、材料计划管理的
39、概念 材料计划管理就是运用计划来组织、指导、监督、调节材料的采购、供应、运输、储备、使用等各项经济活动的管理制度。二、材料计划管理的任务 (一)材料计划管理是实现企业经济目标的物质基础。 (二)材料计划管理应实现资源的平衡调度。 (三)材料计划管理的目标是促进材料的合理使用。 (四)材料计划管理职能的实现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三、材料计划的分类 材料计划的种类划分,通常是依据企业的材料管理体制而进行的,同时根据材料计划与施工生产的衔接方式,并考虑不同材料的社会资源状况。 (一)按照材料的使用方向不同,材料计划可分为产品生产用材料计划、施工生产用材料计划和生产生活维修用材料计划 1产品生产用材料
40、计划,是指施工企业所属工业企业,为完成建材及相关产品生产而编制的材料计划。如机械制造、建材制品加工、周转材料生产等。其所需材料的数量,一般是按生产的产品数量和该产品的消耗定额进行计算而确定的。 2施工生产用材料计划,包括自身基建项目,也包括承建工程项目的材料计划。其材料计划的编制,通常应根据分工范围及承包协议,按照施工生产用材料消耗分析而编制。 3维修用材料计划,是指企业为完成生产任务而产生的机械设备、生产设施及办公生活设施维修所需用材料而编制的计划。通常是以年度维修计划为依据而编制的。 (二)按照计划的用途分,材料计划有材料需用计划、供应计划、加工订货计划和采购计划。 1材料需用计划,一般是
41、由最终使用材料的施工项目编制,是材料计划中最基本的计划,是编制其他计划的基本依据。材料需用计划应根据材料的不同使用方向,分单位工程,根据材料消耗定额,逐项计算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及质量要求汇总而成。 2材料供应计划,是负责材料供应的部门,为完成材料供应任务,组织供需衔接的实施计划。除包括供应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使用地点外,还应包括供应措施和供应时间。 3材料采购计划,是企业为了获得各种资源而编制的计划。计划中应包括材料品种、规格、数量、质量,预计采购对象名称及需用资金。 4材料加工订货计划,是项目或供应部门为获得加工制作的材料或产品资源而编制的计划。计戈中应包括所需材料或产品的
42、名称、规格、型号、质量及技术要求和交货时间等,其中若属非定型产品,应附有加工图纸、技术资料或提供样品。 (三)按照计划的期限分,材料计划有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一次性用料计划及临时追加计划 1年度计划 指企业为保证全年生产经营任务所需用的主要材料计划。它是企业指导全年材料供应与规划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年度材料计划,必须与年度生产经营任务密切结合,计划的准确程度,对全年生产经营的各项指标能否实现,有着密切关系。 2季度计划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的落实情况,按照任务进度安排,以季度为期限而编制的材料计戈lJ_。它是年度计划的调整,是具体组织订货、采购、供应,落实各种材料资源的依据,是本季施工
43、生产任务的保证。季度计划的材料品种、数量一般须与年度计划结合。有增减时,则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果采取季度分月编制的方法,则需要具备可靠的依据。 3月度计划 它是由材料的使用部门根据当月生产经营进度安排编制的材料计划。它比年、季度计划更细致,要求内容更全面、及时和准确。施工生产的材料月度计划必须以单位工程为对象,按生产进度的实物工程量逐项分析计算汇总。明确使用部位、材料名称、规格型号、质量、数量等,因此它是供应部门组织配套供料,安排运输、收料、保管的具体行动计划,是材料采购供应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对完成月度施工生产任务,有更直接的影响。凡列入月度计划的需用材料,都要逐项落实资源,如个别品种、规格
44、有缺口,要采取措施进行平衡,保证按计划供应。 4一次性计划 也叫单位工程材料计划,是根据承包合同或协议书,按规定时间要求完成的生产阶段,或完成某项生产任务期间所需材料的计划。这个“规定时间”或“某项生产任务”并不一定是日历计量中完整的月、季等,而是由完成此项任务一次性所需要的时间决定的。当这个任务是指一个单位工程时,这个计划也叫单位工程材料计划。5临时追加计划 由于设计修改或任务调整,由于原计划中品种、规格、数量有错漏,由于施工中采取临时技术措施,由于机械设备发生故障需及时修复等原因,需要采取临时措施解决的材料计划,叫临时追加计划。列入临时计划的一般是急用材料,应作为工作重点千方百计满足需要。
45、如费用超支和材料超用,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办理签证,由责任方承担。四、材料计划的相互关系及编制程序 建筑施工企业常用的材料计划,以按照计划的用途和执行时间编制的年、季、月的材料需用计划、供应计划、加工订货计划和采购计划为最主要形式。在编制材料计划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1各工程项目及生产部门按照材料使用方向,分单位工程,做工程用料分析。根据计划期内完成的生产任务量计算本期内材料需用量,结合下一阶段生产中需提前加工准备的材料数量需要,汇总后编制材料需用计划。 2负责材料供应的部门,汇总各工程项目及生产部门提报的需用计划,结合供应部门现有资源,考虑企业周转储备,进行综合平衡后,确定对各工程项目及生
46、产部门的供应品种、规格、数量及时间,并具体落实供应措施,形成材料供应计划。 3按照供应计划中所确定的采购措施,按专业分工分别编制采购计划。 4供应措施中要求加工订货的材料或产品,应与技术部门配合,取得该材料或产品的加工图纸、技术要求或产品样板,编制加工订货计划。 五、影响材料计划管理的因素 材料计划的编制和执行中,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处理不当极易影响计划的编制质量和执行效果。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方面。 企业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是企业内部的衔接环节薄弱造成的。如生产部门提供的生产计划,技术部门要求的技术措施和工艺方法,劳资部门下达的工作量指标,是否准确并及时传递给编制材料计划的部
47、门,是材料计划是否可行的前提条件。同时,计划执行中是否经常检查计划执行中的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也是提高材料计划质量的重要因素。计划期末时应对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为总结经验和编制下期计划提供依据。掌握气候变化信息,特别是对冬、雨季期间的技术处理、劳动力调配、变化调整等均应做出预计和考虑。为此,材料计划管理应抓住材料计划的编制、执行、检查、考核几个环节。 企业外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材料市场变化因素及与施工生产相关的因素,如材料管理政策因素、市场资源状况、材料生产企业情况、自然气候因素等。材料部门只有及时了解和预测市场供求及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才能保证施工用料的相对稳定。同时作为材料部门应注意了解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了解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各项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