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项脊轩志》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068084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2《项脊轩志》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9-2《项脊轩志》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2《项脊轩志》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2《项脊轩志》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项脊轩志教学设计课题名称一间屋子,两种情感,三个女人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说出文中基本实词的解释以及像“之”、“于”等虚词的解释和用 法,辨析多义词“以、为、凡、归”等,了解和掌握特殊句式;(2) 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3)整体把握“一间屋子,两种情感,三个女人”的文章内容。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锻炼独立思考和探索文本能力;(2)学会小组合作,并寻求最佳答案。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握归有光先喜后悲的情感变化;(2)赏析项脊轩志的散文特色。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深层次理解文章作者的

2、情感;(3)从细节处探究艺术表现手法及语言应用。2.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作者的情感; (2)艺术手法及语言应用探究。后未功成名就的归有光愧对祖母对作者的殷殷期盼。(ppt上补充背景资料:18 岁(写作此文的时候)的归有光并没有中得科举,象许多高考失利的孩子,一 再补习,直至35岁才中举,也就是他妻子去世后两年,即补写这篇散文后两年 才中举,其后二十余年,到60岁才中进士,接连八次科举失利。)这份感情是 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的。这就是第三件悲事一一愧对祖母(板书:愧对祖母)。4 .轩四遭火在经历了家族分裂、幼年丧母、少年丧祖母的接连打击下归有光是怎么做 的呢?大家带着这个疑问齐读一下第三自然段

3、。读毕,我从“轩东,故尝为 厨”到“殆有神护者” 一边读一边翻译(见附录),同时提醒重点字词、句 式。(1)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这两句话又回到了项脊轩本身,补叙自己闭门读书的情景。可见作者归有 光仍然是积极向上,奋发读书的而不是遭受打击后意志消沉。(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轩凡四遭火得不焚的事,显出项脊轩的屡历劫数,这也是“悲”的补充。 这就是第四件悲事一一轩四遭火(板书:轩四遭火)。5 .夫妻永隔余下两段是作者成年后(35岁考中举人之前)补写的,我们就来看看成年 的归有光有哪些伤痛(请学生齐读)。读毕,请学生先依次解释PPT上的重点 字词,再仿照前面两点的分析归纳,对

4、成年归有光的伤痛作分析并归纳。(提 问:从文中那些话可看出归有光夫妇间感情深厚?)学生回答后从“余既为此志”到“今已亭亭如盖矣” 一边读一边翻译(见 附录),同时提醒重点字词、句式。并对语句背后的情感进行分析。(1) ”余既为此志,彳笈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一问一学,表现夫妻之间情投意合,夫唱妇随,生活美好温馨。在封建 社会中礼教盛行,特别是宋明时期,那些封建士大夫即便是夫妻相处也有很多 的繁文缗节,男尊女卑,丈夫总是高高在上,女子却要受到许多的约束。归夫 妇的情感在当时是非同一般的,他们俩人无话不说、两情无猜、琴瑟相和,可 以“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5、不受约束,身心自由,可见其平 等、和谐的夫妻关系,非同一般的恩爱。(2)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子,且何谓子也?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 的原因。由此还可以推出,“吾妻”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仅是“阁子”, 更有“阁子”中的人,“阁子”中他们亲密无间的生活。能转述姐妹之间的悄 悄话,也说明夫妻感情亲密。(3)其彳爰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于我于妻,项脊轩都是一间满 意的小屋。可后来我为什么“室坏不修”,即使“使人复葺”却“多在外,不 常居”?)明确:怕睹物思人欢乐不再(吾妻死)久卧病无聊一一内心惨淡,精神无所寄托。(4)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

6、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请学生回答: 你们觉得这样结尾好么?好的话好在哪里?)院子里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种下的,是谁种下的?归有光妻 子亲手种下的。所以,见物如见人。看到它,想起昔日的温馨生活,禁不住便 悲从中来。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作者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 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在“亭亭如盖”四个字的前面加上“今已”这个 时间词,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也显示着动态。但树长,人亡!物是,人非! 光阴易逝,情意难忘。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但不言情而情无限,言 有尽而意无穷,给人“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感。(补充教材中所删去的项脊轩志的原文片段,根据不同班级的教学进度进

7、行调整:若时间充裕进行简单补充;时间紧张则跳过。)【设计意图:以引导探究为主结合文本细读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积 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思结合,口动、 手动、心动,眼到、手到、心到。】(三)总结1 .面对项脊轩,睹物思人,而亲人一个个离他远去,物是人非,而深情难 忘,这怎么不叫归有光无限伤心?幼年时缺失母爱、少年时有负众望、成年时痛失爱妻,这就是归有光的内 心世界,是一种深沉的、难言的、不尽的悲伤,而始终蕴含其中、铭刻于心的 是母子、祖孙、夫妻之间深情,这就是他“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项脊 轩则是所有这一切的见证。阅读此文,我们所见的不仅是项脊轩这样一所小

8、房子,更是作者的情感历 程,他的内心世界。让同学们朗读“四百多年里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2 .总结一下项脊轩志的写作特色:(1)结构“关”情从结构上看,全文都紧扣项脊轩来写(先介绍项脊轩本身,再叙述了发生 在轩中的种种家常事),并且以“悲” “喜”作为贯串全文的意脉,所以一些 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就结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散而神不散。(2)细节“撩”情从细节上看,作者写祖母、写母亲、写妻子,只是通过一两件和她们有关 联的事来叙述。笔墨不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 笑貌跃然纸上。(3)质朴“增”情从语言上看,作者不大张声势,不故作惊人之笔,甚至也不采用色彩强

9、烈 的词藻来作恣意的渲染,而只是运用明净、流畅的语言,平平常常地叙事,老老实实地回忆。正如钱基博所言:“睹物怀人,此意境人人所有,然以极淡之 笔写极挚之情,此妙笔人人所无。”通俗自然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浅显 明白的文字却能使景物如画,人物毕肖。难怪清吴德旋给予项脊轩志“有寥寥 短章而逼真史记者”的极高评价。【设计意图: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以欣赏活动为辅的教学方法总结此篇 文章的教学内容,并且最后升华主题,对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思想内涵进行启 发式的明确。】(四)布置作业1 .请学生完成下发的项脊轩志练习作业。2 .阅读归有光的先妣事略和寒花葬志,结合项脊轩志,写一 篇给亡妻或王母的追忆信。【

10、设计意图:通过精心准备的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文言知 识。并通过第二个作业检验学生知识迁移、情感体验共情的能力。两个作业分 别针对两堂课的两个重点,真正做到人为学之本,学为教之本。】六、板书设计修葺老屋:洞燃植兰桂竹:塔胜多可喜安居啸歌:靖小鸟时来:平静明月第动:可爱项脊轩项脊轩口以小见大,深切感人分家改变:居室变样 回忆母亲:家殿故多可悲 , 回忆祖母:深酶I 居室失火:幸得根 怀念妻子:枇杷如七、课堂反思项脊轩志是一篇融叙事、抒情、写景为一体的优美散文,是明代散文 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我整篇教学设计预围绕“一间屋子,两种情感,三个女 人”展开,以启发教学法、分析探究法和课外延伸法的

11、教法和预习思考法、合 作探究法和情景模拟法的学法为主,让学生在回味朗读,感悟情语中进入作者 的文本世界。并且我在教学设计中并没有强调突出归有光的身世之悲,而是把重点落在 其对亲人的怀念上,主要是出于课堂容量和学情的考虑,我觉得对亲人的怀念 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以此为基础才能保证体味感情的深入。不足之处在于我没有照顾到全方位的学生或者说班级。如果在基础较差的 班级,学生可能难以在阅读中发现细节,并体会平凡细节背后蕴含的深情,对 情感的把握上也不能十分到位。而且我对学生的引导还做得不够多,需要思考 怎样在学生偏离学习目标时适时进行适度的引导,既不能被学生牵着走,也不 能生拉硬拽拖着学生走。三、教

12、法、学法教法:启发教学法、分析探究法和课外延伸法等。学法:预习思考法、合作探究法和情景模拟法等。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1 .导语常言道,家是温暖的港湾,而那小小的房子便是家的象征。古代文人也尤 为关注居住环境,对于文人而言,家不但是一个避风遮雨的居所,更是精神上 的家园。归去来兮辞里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是陶渊明遵随心意回到自 己陋室的欢欣;陋室铭中“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何陋之有? ”是刘 禹锡安贫乐道、高雅志趣的寄予。他们或恬淡孤高,或陶醉自然,但都在属于 自己的那片小天地里诗意地栖居着。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散文项脊轩 志就是作者归有光专门为自己的书斋

13、所作的记,那么这其中又包含了他何种 情怀呢?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归有光的笔触走进他的项脊轩。【设计意图:以不同作品中对“家”描绘来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归 有光的项脊轩志。】2 .走进作者(1)生平事迹让学生齐读注解中的介绍并圈划,后展示明史归有光传片段ppt补 充内容,进一步了解。“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 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 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明世,进士为令无迁伸 者,名为迁,实重抑

14、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 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现在江苏昆山) 人。他出生在一个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自幼苦读,9岁能文,20虽精通经 史,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至嘉定(现在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 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2)文学特点A.散文多记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 情;B.注重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C.篇幅短小,结构精巧;D.学

15、习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设计意图:通过书本和老师补充的知识,让同学们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先知其人,而后走进他的“家”。】3 .解题“项脊轩”是作者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斋;古人喜欢给自己的书房起名字 如一一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的名字,梁启超书斋名“饮冰室”,清代散文 家姚鼐(ndi),室名“惜抱轩”那么,归有光为什么给自己的书斋取名“项脊 轩”呢?项脊轩:轩,小屋。本指古代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后把像轩车的屋 子、走廊都叫轩,今天轩用来指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多用于书斋茶馆。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居于太仓(今江苏)项脊泾,故以此为书斋名。从“项脊”两字来 看,归有光要成为家族顶

16、天立地的脊梁,同时“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志:文体的一种,性质与“记”有相似之处,但两者还有着明显的区别。“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 记、柳宗元小石潭记等等。“志”则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 人物志等等。项脊轩志名为记“物”,内容则以记“人物事迹”为主,故 以“志”为名。【设计意图:通过题解,不仅让学生了解“项脊轩志”的由来,还引导他 们知道“志”这一种新的文体】(二)整体感知先全班朗读。再让学生独立思考,思考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情 感如何?在纸上写出。然后小组交流。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互相 启发、互相评判形成小组基本共识。教师在

17、全班范围内随机抽取2-3名代表同 学发言。并由教师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提问:曾有人把这篇文章简单概括为“一间小屋,两种感情,三个女 人”,那么这小屋、这两种感情和这三个女人又具体指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 这个问题浏览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得出答案。明确:(1) 一间小屋,“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是一间小阁楼,从第 一段的描述出可见也是作者的书房。(2)两种感情,“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可见本文包含了作 者悲喜两种感情。此句也是文章情感转折的过渡句。前喜后悲,悲多喜少。(3)三个女人,母亲、祖母和妻子。第二段中提到了老妪、母亲和祖母。 但作者写老妪实则为引

18、出对母亲的思念,从“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 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可得知,老妪和我 同样对母亲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她并非作者主要怀念的人物而是忆母的引子。第二段后半部分写祖母,“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 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大母即是祖母,从祖母 对我说的话引起想念。第四、五段写了妻子,通过“吾妻来归”、“吾妻归 宁”和“吾妻死”怀念亡妻。(三)具体研读第一段全班朗读第一段。根据作者情感的转折句,我们可以把文章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部分第一 段,作者的情感体现为喜,第二段直到结尾体现的是悲情。(1)提问:现在让我们具体研读第一段

19、,什么事情让作者感到喜悦?明确:项脊轩的修葺,及其前后变化。(2)提问:第一段写的是作者的小阁子及在轩中读书的快乐,我们发现这 段文字明显可分为两个部分,即修葺前后,请同学们找出修葺前后的项脊轩有 哪些变化?明确:修葺前: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一一漏水:注(灌入),足见破楼不堪;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一一狭小;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一一昏暗。修葺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一一不漏水;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一一明亮;万籁有声、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一一幽静;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影移动一一雅 致。(3)提问:从

20、文章“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楣,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中,我们能看到作者的为人如何、志向 如何?明确:“兰桂竹木”就象征着归有光的君子为人。兰花意喻着高洁、坚贞的精 神,桂花代表着高尚的道德,竹又彰显气节,坚韧挺拔、不畏严寒。而“杂 植”又显得一丝潇洒不羁。“借书满架”又说明作者是个好读书之人。归有光自幼聪明好学,九岁 能文,十四岁参加童试,二十考得第一,被称为“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大家 之文”。从“偃仰啸歌”中,我们又能想象到作者读书的悠然姿态,在书斋中“冥然兀坐,万籁有声”,作者沉心于古籍文学,希望学有所成,考取功名。幽。(4)提问:小鸟啄食与庭阶寂静形成鲜

21、明对比,却更加衬托出环境的清这是什么手法?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里,还有用到此种手法的诗句或语句 吗?明确:以动写静,反衬。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考察学生纵览全文,举一反三的能力)力)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5)提问:“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句话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界?明确:这句话的魅力就在于展现了一个动态世界。三五之夜就是十五的夜晚,明 月照亮半截墙壁,倾泻而下的月光洁白柔和,撒在桂树间。风吹树摇,树影也 随之起舞,地上斑驳一片。在作者的眼

22、里这都显得如此可爱。这也描写出项脊 轩的幽静和作者的惬意、闲适。【设计意图:以文本细读的教学方法结合知识迁移的学法启发学生思考, 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思结合,口 动、手动、心动,眼到、手到、心到。】(四)小结解读完第一段,大家能够看到项脊轩给作者带来的不仅仅是修葺之后的喜 悦,更伴随着自然之趣与读书之乐。但这种快乐仅仅维系在了第一段中,在接 下来的文章,作者经历了家族的分崩离析,也感受到至亲离世的悲痛。下节课 再让我们来具体探讨作者的悲情离愁。【设计意图:以整体感知课文情感脉络为主、以文本细读为辅的教学方法 展开此课时的教学内容,并且最后透露给学生下节课的内

23、容,引发学生思 考。】第二课时(-)简单导入:上节课我们已大致感受到了作者归有光在项脊轩中流淌的悲喜交错之情, 也细细品味了可喜之事,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发生在项脊轩的可悲之 事。【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粗略总结前两节课并顺势导入此节课。】(二)具体研习一一悲中之闻(段2-5)1 .叔父异爨让他感到内心的伤悲。作者是通过哪些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描 述大家庭的分崩离析?(1)这个“庭院”原先是“中通南北为一”,现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 往而是。一一到处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明确:最初、已而、共、两次对于大家庭的“三世变迁”,作者并未做过多的叙述,只是一句“先是庭 中通南北为一,待诸父异爨

24、,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这是多 么高度浓缩的家庭版战争与和平,原来是一个“庭中通南北为一”的和谐兴旺的偌大家族;“待诸父异爨”后,先是竖起了隔阂的“篱笆”阻断往来; 继而干脆筑起一堵堵战争的“墙”,而且“往往而是”,一派四分五裂之状! 几句话,将三世变迁浓缩其中。(2)(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停留其中四个意象“鸡、犬、篱、墙”构成的细节的表现出了家庭的混 乱不堪和人情的冷漠、隔阂。(具体请学生鉴赏品味,提示:“厅”在封建社 会中的重要地位,狗对叫的象征,篱笆变为墙的过程中人心的进一步形成的厚 壁。鸡和犬大家会先想到成语一一鸡犬不宁,鸡飞狗跳。)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作者没有就家族

25、变化作出议论,只是用平静的笔墨将现 状展现出来,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悲凉与无奈。家族的分裂就是第一件可悲之 事。2 .幼年丧母(1)妪每谓余日:“某所,而母立于兹。”归有光先写了母亲的离世,但是他不是直接地记叙而是通过哺育过归家两 代人的老妪之口了解母亲的一言一行。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 亲曾经站在这儿。”这种极平凡的叙述中却表达出最亲切的怀念。(2)老妪说,“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 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他的家中有一个老妪,通过老妪的回忆写母亲,这说明归有光自己对 于幼年的事情并不记得,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是没有印象的,幼年丧母。扣门扉这些动作细节表现了

26、问寒问饥,关爱子女,慈爱心肠的慈母形 象。(提示学生:评论要知人论世,要将人物放到当时的背景中去理解,这样 的母爱有否与众不同之处?也许我们认为母亲对子女的照顾是天经地义的,但 是在以往的封建大家庭中,子女的生活琐事一般有专门的保姆或奶妈负责,无 需母亲操心,这与现在有所不同,而归母一听孩子哭泣,就来嘘寒问暖,可见归母对孩子的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翻译家林纾曾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 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古文辞类纂选本、项脊轩志评语)。母 亲早已逝去,而母亲遗踪却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于是,作 者不禁潸然泪下。这就是第二件悲事一一慈母早逝(板

27、书:慈母早逝)。3 .愧对祖母幼年的作者缺少了母爱,而少年的他却得到了谁(祖母)的疼惜,这是一 种怎样的疼惜?(1)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一一疼惜、宠爱、明责暗赞(略带诙谐)“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阖门忧虑、关切、喜悦、伤感(怕自己见不到),“阖”字体现了祖母小 心翼翼关门,害怕打扰孙子的心情。尤其一个“久”,一个“待”,寄托了祖 母对归家多年功名无望,而今终于从孙儿的埋头苦学中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激动 和喜悦之情。(2) “顷之,持一象笏至,”日:“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 汝当用之。”一一勉励、期待(望孙取得功名、光宗耀祖)(提示学生:象笏是一件官宦人家才有的东西,其为象牙制成(明史舆 服三:一品至五品,笏俱象牙六品至九品,笏俱槐木。),可见归有光 的祖上为官不小,在朝堂之上面向皇帝陈说国事,是归家当年的荣耀,而此时 的归家已经出现了衰败和离析的局面。)(4)思考:“瞻顾遗迹”,为什么“长号不自禁”?对祖母的怀念;对祖母的愧疚。“男儿有泪不轻弹”,分家的时候,作者没有哭;回忆 母亲的时候,他情动与中,却还只是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可此时,他的 感情闸门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说明伤痛不仅是只是对祖母的怀念,还有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