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曾巩《李白诗集后序》(附参考答案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曾巩《李白诗集后序》(附参考答案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曾巩李白诗集后序(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李白诗集后序曾巩李白诗集二十卷,旧七百七十六篇,今壬有二篇杂著左土悬者初制诰常 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已类广自诗自有后而采*次尾存之兔匕秦彳导羹 书乃考其先后而装第之。盖白蜀郡人,初隐岷山,出居襄汉之间,南游江淮,至楚观云梦。云梦许氏 者,高宗时宰相圉师之家也,以女妻白,因留云梦者三年。去,之齐鲁,居徂徒 山竹溪。入吴,至长安,盟辜闻其名,召见以为翰林供奉。顷之,不合去。北抵 赵、魏、燕、晋,西涉歧、邠,历商於,至洛阳,游梁最久,复之齐、鲁,南浮 淮、泗,再入吴,转徙拿陵,上秋浦、潺阳。天宝十四载
2、,安禄山反,明年明皇 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璘迫致之。璘军败丹阳,白奔亡宿松,坐 系济阳狱。宣抚大使崔涣与御史中丞宋假设思脸治白,以为罪薄宜贯贯,而假设思军 赴河南,遂释白囚,使谋其军事,上书肃宗,荐白材可用,不报。是时,白年五 十有七矣。乾元元年,终以污璘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峡江,至巫山,以赦 得释,憩岳阳、江夏,久之,复如;寻阳,过金陵,徘徊于历阳、宣城二郡。其族 人李阳冰为当涂令,白过之,以病卒,年六十有四,是时宝应元年也。其始终所 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 叙可考者也。范传正为白萎有,称白“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景,终年不移二 那么 见于白之自叙者,盖亦其略也。白之
3、诗,连类引义,虽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闲肆隽伟,殆劈勺所不及,近 世所未有也。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 而新书不著其语,故录之,使览者得详焉。(选自曾巩文集李白诗集后序,有删减)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已 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B.今干有一篇杂著/六十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己 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C.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
4、所广也/次道既己 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D.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已 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明皇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的简称,是玄宗李隆基的谥号,玄宗为他的 庙号。B.金陵,南京古称,因楚威王于石头城筑金陵邑而得名,为我国四大古都 之一。C.墓志,墓内或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为记述死者生平或悼念 性文字。D.骚人,本指因创作离骚而得名的屈原,后世也泛指诗人或春风得意 的文人。12 .以下
5、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者言简意赅,概括了李白蜀中隐居、云梦漫游娶妻、长安为官等多个 时期的生活足迹,点出了诗人生平中至关重要的大事。B.作者较为详尽地描述了安史之乱时期李白的遭遇与悲壮的晚年生活,李 白因被迫加入李璘叛军而入狱,又因他人营救而出狱。C.李白两次受人向朝廷推荐,前次做了翰林供奉,后次没得到答复,还因 李璘事件被长期流放,途中遇大赦,最终病死当涂。D.范传正在为李白所写的墓志中说李白流连山水,遇美景终年不肯离开;旧唐书称赞李白有才气,志向奔放,有超脱世俗之心。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译
6、文:(2)而新书不著其语,故录之,使览者得详焉。译文:【答案解析】答案:10. A11. D12. C13. (1)李白一生的经历大致就是这样,这是从李白的诗作、文章的自叙中 可以考查的。(2)但新唐书没写明这几句话,所以把它摘录出来,使观览李白诗作 的人能得到更详细的了解。解析:10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变成一千零一篇,还有杂著六十篇的,是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 道所增补而成的。宋次道已经按照类别增补了李白的诗作,自己又写了序,但还 没有考辨排定李白诗作创作的先后年代。我得到宋氏这本书,于是考辨各篇创作 的先后年代,并予以编排。“杂著”与“六十篇”构成定语后置句式,二者不能断开
7、,据此排除掉 BD;“今千有一篇”与“杂著六十篇者”属于并列关系的两个句子,之间断开; “余得其书”主谓宾齐全,独立断开;“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中“考”是谓语, 宾语为“其先后”,之间不断开,“考”与“次第”构成承接关系,这样才最符 合原文意思,据此再排除掉C。应选A。11 .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 . “后世也泛指春风得意的文人”错,应该是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应选Do12 .此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 “两次受人向朝廷推荐,前次做了翰林供奉”错,文中只写了一次受人推 荐,做翰林供奉,是皇帝“闻其名”召见他,不是别人的推荐。应选C。13.此题考查
8、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 “始终”,一生;“更涉”,经历;“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 判断句;(2) “著”,写;“故录”,所以写;“详”,详细了解。【参考译文】李白诗集二十卷,原为七百七十六篇,现在变成一千零一篇,还有杂著 六十篇的,是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所增补而成的。宋次道已经按照类别增补 了李白的诗作,自己又写了序,但还没有考辩排定李白诗作创作的先后年代。我 得到宋氏这本书,于是考辨各篇创作的先后年代,并予以编排。李白大概是蜀郡人,最初隐居在岷山,出蜀后居住在襄阳、汉水一带,南下 游历长江、淮水一带,到楚地观览云梦泽。在云梦县定居的许氏一家,是唐高宗 时的宰相许圉师的家
9、,许氏把孙女儿嫁给李白为妻,因此李白在云梦留住了三年。 离开云梦,他又到了齐鲁地区,居住在徂徐山的竹溪。后来又到了吴地、京城长 安等地,唐明皇听说过他诗歌的盛名,于是就召见他,任命他为翰林供奉。不久, 因与唐明皇合不来就离开了朝廷。往北抵达赵、魏、燕、晋故地,往西到达歧地、 邠地,历经商於来到洛阳,在梁地盘桓的时间最长。后来又到齐鲁地区,向南渡 过淮水、泗水,又到达吴地,转而迂往金陵,又奔向秋浦、潺阳。天宝十四年, 安禄山举兵反叛,第二年唐明皇身在蜀地,永王李璘掌管东南兵权,当时李白隐 逸在庐山,永王李璘用强力把他拉到手下。李璘在丹阳打了败仗,李白就逃亡到 宿松,获罪被关押在潺阳的监牢中。宣抚
10、大使崔涣与御史中丞宋假设思审理李白一 案,认为罪很轻,应当救免,恰好赶上宋假设思统领军队赶赴河南,于是就放了李 白,让他为军事行动出力,并向唐肃宗献上奏章,推荐李白,认为他的才干可以 任用,但没有得到答复。这时,李白已经五十七岁了。乾元元年,最终因为曾在 李璘手下供职而获罪,被长期流放夜郎。于是他渡过洞庭湖,穿过峡江,来到巫 山,因为遇到大赦而得到释放。他就在岳阳、江夏做了休养,过了很长时间又到 了;寻阳,经过金陵,在历阳、宣城之间徘徊不定。李白的同族人李阳冰作当涂县 令,李白就去投奔他,后因病辞世,享年六十四岁,这时正是宝应元年。李白一 生的经历大致就是这样,这是从李白的诗作、文章的自叙中可以考查的。范传正为李白写墓志铭,说李白“偶尔乘坐小船,一日疾驶上千里;有时遇 到好的景致,整年也不离去”。这在李白诗歌的自述中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差不 多就是这种大致的情形。李白的诗,联结同类的事物而引发出主题思想来,虽然符合诗歌规那么的作品 很少,但那词句博大奔放,隽永奇伟,大概是写诗的人全都赶不上的,也是近代 不曾出现过的。旧唐书说“李白具有奔逸的才气,志向气概宏伟奔放,飘然 有超脱世俗的心思”,这种记载,我认为是真实的记录。但新唐书没写明这 几句话,所以把它摘录出来,使观览李白诗作的人能得到更详细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