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思政使命 教好德法课程.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032647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践行思政使命 教好德法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践行思政使命 教好德法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践行思政使命 教好德法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践行思政使命 教好德法课程.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践行思政使命教好德法课程1月4日至6日参加了 2022年中小学思想政治(道德与 法治)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参与了同课异构的观课议课活动, 聆听了*教授、*老师、*的报告,收获良多,体会不少。集 中为一话:践行思政使命 教好德法课程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讲信仰者自己要有信仰。教师是人类 灵魂的工程师,承当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引导学生扣好人 生第一粒扣子、找到人生正确方向,这就要求思政教师政治要 强,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担 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桃李不言,下自 成蹊。”一个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应当有着高远的理想追求和 深沉的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把

2、目光投向时代和社 会,不断从实践和人民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为学生树立有 信仰、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典范。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学生核 心素养的教育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毋庸讳言,受应 试传统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依然存在着被 边缘化的现象,在小学尤为严重。通过培训反刍,我体会到, 要教好小学德法课程,要学习近年来关于德育的新理论、新方 法、新技术的学习,推动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情景化、实践化、 儿童化的方向转型,以增强这门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 力、针对性。一、与时俱进,学习思政新理念随着时代与人们认识的开展,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流派不 断涌现,

3、驱动着教学实践的内容、方式、过程以及评价也随之 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无不推动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变 革。1 .步入儿童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把 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课程”的精神 而新建的,它是在整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和青少年法 治教育大纲的基础上形成的。本课程更强调道德与法治教育的 融合,更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道德素养维度,尤其是法 治领域的价值更为凸显。这要求教师深化对“回归生活”的理 解,以生活化、儿童化的教育理念,通过融合行为习惯养成教 育,开展活动体验,创设两难情景等,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活动中领悟,在思辨中成长

4、,完整地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 教育目标。这些课程理念确实立,必然会成为推动道德与法治 课堂突破学科藩篱,回归儿童生活。2 .契合“具身认知”自古以来,身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受到贬抑或忽略。教 育与教学效果表达在“脖颈”以上,与“脖颈”以下的身体无 关。在这种教育模式里,身体要么是通向真理的障碍,要么仅 仅是一种把心智带到课堂的“载体”和“容器”。学习被视为 一种可以“离身”的精神训练。但是近年来兴起的具身认知挑 战了这种观念。具身认知的中心观点是:认知、思维、记忆、 学习、情感和态度等是身体作用于环境的活动塑造出来的。从 根本上讲,心智是一种身体经验,身体的物理体验制约了心智 活动的性质和特征

5、。心智基于身体、源于身体。随着“具身 认知”思潮的兴起,“具身德育”的理论逐步进入德育领域。“具身德育”简言之,就是基于具身认知科学的德育。指 身体经验同道德认知与判断等心理过程相互嵌入和相互影响 的过程。“具身德育”强调品德开展的“内发”和“外烁”双 项协同,以“正心立德、劳动树人、以德祈福”为三大支柱, 通过德育系列课程建设,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到实处。受“具 身德育”的理论启迪,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尊重成长逻辑,亲近 儿童生活。3 .链接社会实践从20*年秋季学期开始,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逐年投入 使用。新教材从内容方面统整了道德理想、核心价值观、法治 精神、传统文化、心理健康、生态文明等内容,

6、充分表达了时 代要求和儿童道德开展需求。从编写形式上荟萃了儿童喜闻乐 见的活动栏(园)、辨析栏、交流讨论栏、儿童歌谣、绘本故 事、阅读角、故事屋、美文欣赏等丰富的样式,突破了灌输性 和说教性,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为学生基于生命经验的整体 性学习创造了条件。教材的主要特色有:处理好品德形成过程 中知、情、行的关系,编出循情、据理,又具有行动和实践品 性的教材;处理好文化多样与统一性的关系,使教材成为文化 多样性的载体和文化公正的见证;结合国情,处理好“学本” 与“教本”的关系,编出“利学易教”的教材。教材建设的成 果为课堂教学链接儿童的德育实践架起了坚实的桥梁。4 .深入内心体验心理健康教育是中

7、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规定的德育内容 之一,也是道德与法治学科关注的重要方面。因此,团体心理 疏导的技术就被顺理成章地引入到本学科教学之中。心理疏导 是新时期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心理疏导与道德教育各有期特 点和擅长。整合二者的特色方法,将心理疏导有机融入青少年 道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专业性和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也是提 高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要求。人的道德问题往往和心理问题 表现为一体两面,团体心理疏导提供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从 “大脑的符号加工”向身心一体的活动体验转向的技术支撑。二、因地制宜,拓宽思政新途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

8、学性和实效性, 教师应在新时期、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的指导下,积极开 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教学的新探索,企图打破传统的灌输与 说教,实现在课堂视域下师生在道德开展与法治精神上的共生 共长。1 .营造积极环境传统的教学忽视课堂环境建设,课堂往往成为学生身心舒 展的桎梏。教学应该是一种身心参与的生命活动,这种活动必 然要求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从“具身认识”的视角看, 学习环境主要包括物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支持环境和 情感心理环境四局部组成。具身认知的学习环境需要为学习者 提供对事物产生具体经验的外在条件,以最大化地使身体各感 官能够全方位地融入到环境中。良好的课堂环境会对师生的道 德开

9、展发挥积极作用。道德与法治课堂物理环境的创设,宜充分考虑光照、空气、 活动空间等因素,努力通过环境创设让学生告别“关在教室、 定在课桌、身心僵化”的现状,告别“久坐、久静”的肢体状 态。例如我们的学校这一单元的学习环境可安排到真实的 校园。生命最珍贵一课的平安教育可以适当引入生活场景。不一样的你我他教学可安排在团体心理辅导室进行。利用多媒体资源,支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可以比拟好 的营造良好的课堂现实环境或虚拟环境。为了帮助学生对“规 那么”重要性的认识,从小养成规那么意识,教师可在课堂上使用 交通事故视频,把学生身心带入生活情境中,增强教学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穿戴技术的开展,营建

10、有利于道德 开展的虚拟环境也将成为可能。在小学,课堂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感心理环境主要表达为师 生、生生之间的角色互动而表现出来的课堂情绪情感气氛。基 于当代儿童的身心特征及学科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努 力做到在课堂上成为道德学习者的角色,和学生一起实现道德 成长。教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时,教师就宜表现出更胜于 学生的爱校意愿,展现出卓越的爱校精神,身体力行地为学生 做好道德启蒙,并把学生能爱学校的表现当作自身幸福的题中 之义。如此营造起来的课堂社会文化环境自然会让师生在道德 成长之路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2 .设计课堂情景儿童道德生活的建构是儿童不断获得、丰富、扩展道德生 活经验的过程,是主客

11、体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基于此,教师 宜改变以往“听故事、讲知识、讲道理”的僵化套路,结合教 材开展情景模拟,让学生从感知道德观念到体验道德情感。同 学相伴的教学中,有“陈欣在升旗仪式上没有戴红领巾,结 果班级荣誉丢了,大家责怪她”的内容。有老师就组织情景模 拟。活动中,“陈欣”的角色由大家自愿轮流扮演,老师也扮 演“陈欣”的角色被同学“责怪” 了 一番。后来,大家轮流表 达了被“责怪”的心理体验,达成了同学之间友好相伴的道德 认知。这样的教学以师生的“在场因素”为出发点,营造了良 好的儿童心理场域,提高了教学实效。3 .历练“童言童语”小学法治教育具有“前法律教育”的性质,其定位是普及 宪法常

12、识,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养学生的国 家观念、规那么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统编教 材采用了嵌入式的内容编排,把法治教育融合在德育主题之 中。法律知识的准确性要求教师必须尊重“法理”,儿童心理 逻辑要求教师不违“教理”,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把“法言法语” 转化为“童言童语”,以防止法治教育的生硬和僵化。例如, 针对教材中治安管理处分法第四十八条:“冒领、隐匿、 毁弃、私自开拆或者非法检查他人的邮件的,处五日以下拘留 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教师就需要把“拘留”的概念儿童化, 才能引起三年级学生对违法行为的高度警惕。4 .拓展社会实践道德与法治内在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

13、。面对 信息时代的新儿童,脱离生活实际的道德说教和条文识记,显 然难以实现课程目的。课堂上让学生讲述生活经验,提供生活 情境,回望生活经历,就成为课堂实践的重要内容。教我学 习,我快乐的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提供自己战胜困难的经历, 必然会给同学以有益的启迪。另外,道德成长离不开生活的检 验或考验。为了突出学科育人的实效性,当地一些学校努力把 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带 领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区、厂矿、博物馆、气象局、敬老院 等领域,为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拓宽社会实践渠道,努力提高教 学时效性。三、坚守使命,突破自身瓶颈道德与法治教学是课程改革中的新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

14、转型正在和课程改革一起逐渐发生,但面临的问题依然不 少。首先,来自传统德育模式的中落后观念的影响,一线教师 的课堂还存在“穿鞋、戴帽、贴标签”生硬的“法治知识”的 灌输现象,对于本课程的理念还没有很好的吸收和消化;其次, 新时代课程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人才评价、课程评价的科学 机制正在建设之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的彻底转型依然 受到评价机制的“瓶颈”制约;最后,统编教材的有效使用, 要求一线教师在教材观、知识观、教学态度、教学方式等方面 发生变化与更新。受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制约,一线小学道德 与法治学科教师多为语文、数学或班主任兼任,教师研究道德 与法治学科教学的精力捉襟见肘。局部学科教师受自身道德素 养的制约,专业开展意识淡薄,确实在某些方面还不能很好地 承当新时期新德育的使命。这些问题的解决均有待于在课程改 革的进程中实现新的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