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基础知识教案1.docx(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概述教学目的驾驭统计中常用的几个根本概念教学重点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统计标记与统计指标教学难点 统计标记与统计指标的区分与联络授课方式多媒体协助教学课时支配6课时教学过程案例导入新课教学第一节 统计的涵义与特点一、统计的涵义(一)统计的产生与开展1.“城邦政情”及“国力学派”阶段2.政治算术学派阶段3.数理统计学阶段(二)统计的涵义统计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数量方面进展搜集、处理、描绘与分析的一种调查探讨活动,包括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三种涵义。二、统计的职能(一)统计的信息职能(二)统计的询问职能(三)统计的监视职能三、统计的特点1.数量性2.总体性3.具体性课堂探讨:如何理解统
2、计学的探讨对象是现象的综合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第二节 统计工作过程与根本探讨方法一、统计工作过程(一)统计设计(二)统计调查(三)统计整理(四)统计分析(五)统计效劳留意:统计工作各环节虽然有先后之分,但彼此之间是严密联络在一起的不行分割的整体,在理论中,统计各环节的工作也是常常穿插进展的。二、统计探讨的根本方法(一)试验视察法(二)大量视察法(三)统计描绘法1.统计分组法2.综合指标法3.统计模型法课堂探讨:掷一枚硬币,视察并记录每次的试验结果,问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结论?第三节 统计中常用的几个根本概念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性质一样的很多个体单位所构
3、成的整体,简称为总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各个根本单位,它是统计资料最原始的担当者,简称个体。根据不同的探讨目的与要求,总体单位可以是人、物或事务。统计总体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1.同质性2.大量性3.差异性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探讨目的与探讨任务的改变而改变,即总体有可能转化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有可能转化为总体。二、统计标记与统计指标(一)标记与标记表现1.统计标记的概念统计标记是反映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可见,总体单位是标记的担当者,标记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每个总体单位有很多标记,每个标记是从某种特定方面来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或特征的。一个完好的标记应当包括标记名称与标记表现
4、。所谓标记表现就是标记在总体单位上的具体表达。2.统计标记的分类(1)标记按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记与数量标记(2)标记按变异状况不同分为不变标记与可变标记(二)统计指标统计指标是用来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名称及其数值,统计指标依附于统计总体,一般由指标名称与指标数值两个根本部分构成。统计指标是统计工作的中心问题之一,被形象地称为“统计的语言”。1.统计指标的特征:可量性、综合性与具体性。2.统计指标与标记的区分与联络(1)区分指标必需可量,而标记未必都可量;指标是用来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而标记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或特征的;指标具有综合性,而标记一般不具有综合性。(2)联络指标数值均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
5、记值汇总或计算而来,且指标数值的大小受各单位标记值大小及其改变的影响;指标与数量标记之间存在肯定的变换关系,随着探讨目的的改变,指标与标记有可能发生相应的改变。三、变异与变量(一)变异变异是标记在总体各单位之间的具体表现之差异。变异有属性变异与数量变异之分。(二)变量变量就是指可变的数量标记或同名指标。变量的具体取值称为变量值。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连续变量指变量在其取值范围内可取随意值,如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等;离散变量是指变量值只能取整数的变量,如职工人数、设备台数、企业个数等。课堂探讨:如何理解统计指标是统计工作的中心问题之一,被形象地称为“统计的语言”?第四节 统
6、计的组织与管理一、统计的组织我国的统计组织贯彻集中统一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执行统一的方针政策与统计调查支配。我国统计机构分为三种:政府综合统计机构、部门统计机构与企事业组织统计机构。二、统计的管理(一)我国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统计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指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二)我国统计工作实行统一指导的主要内容(三)我国统计工作实行分级负责的主要内容(四)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三、统计的法治课堂探讨:针对行政干预统计的问题,我国如何进一步加强统计法治?第二章 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教学目的驾驭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教学重点统计
7、指标的设计,统计调查的分类,统计调查方案与特地调查 教学难点 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与重点调查的区分授课方式多媒体协助教学课时支配6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新课教学第一节 统计设计一、统计设计的概念与意义统计设计就是根据统计探讨对象的性质与探讨目的,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与各环节进展的通盘考虑与全面支配。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打算阶段,尚属设计探讨。二、统计设计的原则与种类(一)统计设计的原则(二)统计设计的种类1.按统计设计所包含的探讨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整体设计与专项设计。2.按统计设计所包括的工作阶段的不同,可分为全阶段设计与单阶段设计。3.按统计设计所包括的时期不同,可分为长期设计、中期设计与短
8、期设计。三、统计设计的内容(一)统计指标的设计1.设计统计指标的要求2.统计指标的分类(1)指标按其反映现象的性质不同,可为实体指标与行为指标(2)指标按其数据根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3)指标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在第四章详述)(4)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5)指标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描绘指标、评价指标与预警指标(二)统计指标体系设计1.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统计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具有互相联络、互相制约的统计指标所形成的整体。2.指标体系的形式(1)加法形式(2)乘法形式3.设计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2)目的性
9、原则(3)全局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5)可比性原则4.指标体系的分类(1)按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与微观指标体系(2)按指标体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与科学技术指标体系(3)按指标体系的作用不同,可分为根本指标体系与专题指标体系(三)统计调查方式方法的设计(四)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组的设计(五)统计分析方法的设计(六)统计工作的组织与协调的设计(七)统计力气的组织与支配 课堂探讨:在开展统计工作之前,做好统计设计有何意义第二节 统计调查一、统计调查的意义与要求(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意义统计调查是根据探讨的目的与任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有支配、有组
10、织地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调查是统计理论活动的根底,是相识社会的起点。统计调查搜集的资料主要有两种: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统计调查主要是搜集原始资料。(二)统计调查的要求精确性、刚好性、全面性、经济性二、统计调查的分类(一)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统计报表与特地调查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与要求,自下而上地逐级供应统计资料的调查。统计报表一般是常常性全面调查;特地调查是根据调查对象的的特点,为了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特地组织的调查。特地调查都是一次性调查,有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等。(二)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大小,可分为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指对调查对象中的全
11、部单位所进展的一一不漏的调查。如工业普查、人口普查、根本单位普查等都属于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是指对调查对象中的部分单位进展的调查。根据探讨的目的不同,非全面调查又可细分为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等。(三)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不同,可分为常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常常性调查又称连续性调查,即随着调查对象的开展改变状况,随时进展连绵不断的登记;一次性调查又能称非连续性调查,它是指每隔肯定时间进展一次性调查登记,以获得现象总体在肯定时点状态上的资料。(四)按调查任务的不同可分为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与地方统计调查国家统计调查是指对全国性的根本状况与一些重大事项所进展的调查;部门统计调查是指政
12、府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其业务管理须要所进展的专业性调查;地方统计调查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制定地方政策所进展的区域性调查。部门与地方统计调查应当作为国家统计调查的必要补充。三、搜集统计数据的具体方法(一)干脆视察法(二)报告法(三)采访法(四)问卷法(五)卫星遥感法四、统计调查方案(一)确定调查目的与任务调查目的就是通过调查,搜集什么资料,解决什么问题。任何一项统计调查的调查目的都应当规定得具体明确,中心突出,以便搜集真正须要的资料。(二)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就是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须要进展调查探讨的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整体,即指统计总体。调查单位是调查对象中进展标记登记的个体单位,即指
13、总体单位。报告单位就是负责向统计机关填写并报告统计资料的单位,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有时一样,有时不一样。(三)拟定调查内容与调查表调查内容就是向调查单位进展调查登记的各种标记有,又叫调查提纲。调查表有单一表与一览表之分。(四)确定调查时间、调查期限与调查地点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不同于调查时间,它是指完成搜集统计数据工作的起止时间,包括搜集资料与报送资料的时间。调查地点是指确定登记资料的地点。(五)确定调查的方式方法(六)拟定调查的组织施行支配五、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一)普查普查是特地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主要是用来调查属于肯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指标。1.普查的主要特点2
14、.普查应遵循的原则3.普查的组织形式(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随机原则从现象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展调查探讨,并以样本指标去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方法。抽样调查的优点:经济性、时效性、精确性与敏捷性。(三)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根据统计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调查对象进展初步分析的根底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单位进展的调查。1.典型调查的特点2.典型调查的方式方法(四)重点调查重点调查就是从探讨现象总体中,选择若干重点单位进展调查。重点单位是指其标记值在总体标记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重点调查的特点。(五)统计报表1.统计报表的概念2.统计报表的分类(1)按其报表内
15、容与施行范围不同,可分为国家统计报表、业务部门统计报表与地方统计报表。(2)按其填报单位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基层统计报表与综合统计报表。(3)按其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可分为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与年报。(4)按其报送方式不同,可分为电讯报表与邮寄报表。课堂探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与统计报表分别适应于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运用次级资料有哪些优缺点?第三节 问卷调查一、问卷调查的概念与意义(一)问卷调查的概念问卷调查又称民意调查,它是为了某一特定调查目的,以社会成员对特定社会经济现象的看法与意愿为对象,以问卷形式提问,并由被调查者自愿答复的一种搜集信息资料的方法。(二)问卷调查的
16、意义1.理解人们的社会心态2.推断社会心态的的动向3.弥补相关统计指标的缺乏二、问卷设计(一)问卷总体构造设计1.问卷说明2.问卷主体3.填表说明(二)问卷的内容设计1.如何提出问题2.问卷问题的排列依次三、问卷的类型(一)按搜集资料的方式分类访问问卷与邮寄问卷。(二)按问卷的构造分类无构造问卷与构造型问卷。(三)按调查问卷的提问方式分类封闭型提问与开放型提问。试一试:为理解本校职工的根本状况(如性别、年龄、受教化程度、职称、收入等),试拟一份简要的统计调查方案,并采纳适当的调查方法进展调查。第三章 统计整理教学目的驾驭统计分组方法与变量数列的编制教学重点 统计分组方法、变量数列的编制、组中值
17、的计算与统计表的构造教学难点 变量数列的编制授课方式多媒体协助教学课时支配8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新课教学第一节 统计整理概述一、统计整理的概念与意义(一)统计整理的概念所谓统计整理就是指根据统计探讨的任务与要求,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展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通过加工整理,使零星的、杂乱无章的原始资料成为可以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数字资料。对于已整理过的初级资料进展再整理,也属于统计整理。(二)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整理实现了从个别单位的标记值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值过渡,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从感性相识上升到理性相识的过渡过程,为统计分析供应根底,它在统计探讨中起着承前启后
18、的作用。统计整理在整个统计探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二、统计整理的步骤1.制定统计整理方案统计整理方案是根据统计调查目的,获得预期的统计资料的整理流程支配。确定统计资料整理方案包括两方面的设计工作:一是对总体资料的处理方法(例如:如何分组?);二是确定用哪些具体的统计指标来说明总体。2.对调查资料进展审核与订正统计调查过程中由于种种缘由难免会出现一些过失。为了保证统计资料的质量,在统计资料进入数据处理过程之前,必需对调查获得的资料进展审核。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精确性审核与完好性审核。(1)精确性审核精确性审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检查数据资料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调查单位的实际状况,内容是否符合实际
19、。逻辑检查主要是审查各资料是否符合逻辑、内容是否合理、有关工程之间是否存在冲突的地方。计算检查是检查数据的计算结果是否有错误。计算检查主要用于对定量(数量)资料的审核。(2)完好性审核完好性审核主要是检查应调查的单位是否有遗漏,应调查的内容是否齐全,应收到的调查表是否按规定已收齐等。3.统计分组、编制安排数列统计整理的关键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是统计汇总的重要前提。关于统计分组的内容我们将在本章第二节具体阐述。4.统计汇总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是统计汇总。统计汇总的方法有手工汇总与计算机汇总两种。手工汇总就是将原始资料中的数据,根据整理表与综合表的要求,进展记录与计算,求出单位数与合计数,计算一些综
20、合指标。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则须先将数据通过录入设备记载到磁介质上,然后进展处理。5.编制统计表,显示整理结果统计表是统计整理的结果。为了使统计整理的结果更直观,通常还把统计整理的结果绘成统计图。 课堂探讨:统计整理为什么主要是对原始资料进展加工整理?第二节 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与作用(一)统计分组的概念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统计汇总,而统计汇总的重要前提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主要方法。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现象总体内在特点与统计探讨任务的要求,将总体根据肯定标记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又有联络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统计分组的目的在于提醒现象之间存在的差异,要保持同一组内统计资料的同质性与
21、各组间统计资料的差异性。统计分组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对总体而言是“分”,即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组成部分;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合”,即将性质一样的总体单位合为一组。统计分组的要求是:总体内部必需表达“组内的同质性与组间的差异性”;归属的唯一性与分组的完好性。统计分组的关键是分组标记的选择,分组标记的选择原则要根据统计探讨的目的。(二)统计分组的作用1.划分现象的类型2.反映现象的内部构造、比例将所探讨现象按某一标记进展分组,计算出各组在总体中的比重,用以说明总体内部的构成。同时将总体各组之间进展比照,就可以反映各组之间的比例关系。3.分析现象之间在数量上的互相依存关系三、统计分组的方法 (一)
22、统计分组标记的选择在选择分组标记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统计探讨目的。2.考虑被探讨对象本身的根本性质与特点。3.结合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二)划分各组界限分组标记确定之后,必需解决分组界限问题。统计总体可按品质标记分组,也可按数量标记分组。正确确定各组的数量界限,是按数量标记分组的关键。四、统计分组体系(一)简洁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1.简洁分组简洁分组是将总体按一个标记进展分组。2.平行分组体系对同一总体采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组标记分别进展的简洁分组,就形成了平行分组体系。例如某企业职工分别按年龄、工龄、文化程度与操作形式分组,就形成了一个平行分组体系。平行分组体系特点:每次分组只能区分一
23、个因素对差异的影响。简洁分组事实上就是各个组是按一个标记形成的。例如,为了理解工业企业职工总体的根本状况,选择年龄、文化程度、工龄与操作形式等标记分别进展分组,属于简洁分组。表3-1按年龄分组按文化程度分组按工龄分组按操作形式分组20岁及20岁以下21岁35岁36岁50岁51岁60岁60岁以上大专中专技工高中初中小学5年及5年以下610年1120年21年以上手工操作工人半机械化操作工人机械化操作工人自动限制作业工人(二)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1.复合分组复合分组是将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记重叠起来进展分组。例如,可以同时选择学科、专业、性别等分组标记对高校在校学生进展分组。2.复合分组体系对
24、同一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组标记重叠起来进展分组,形成的树型构造分组体系称为复合分组体系。例如,对某学生总体按年级、性别分组所形成的复合分组体系,如表3-2。表3-2学生按年级性别分组学生数(人)一年级男生女生二年级男生女生800460340700380320合 计1500 第三节 统计汇总与统计表一、统计汇总统计汇总就是将统计调查的资料经过检查审核与科学分组后进展的归类、汇总,并计算各组单位数与各组标记值、总体单位总数与总体单位总量等。(一)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逐级汇总、集中汇总、综合汇总与会审汇编。(二)统计汇总的技术方法1.手工汇总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与卡片法2.电子计算机汇总二、统计
25、表(一)统计表的概念与作用1.统计表的概念。统计表就是以纵横穿插的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统计表可以系统地组织与合理支配大量数字资料,便于比照比拟,使得统计资料的表现显得紧凑、有力、突出,因此在描绘统计资料中得到广泛的运用。狭义上的统计表是指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探讨阶段所运用的表格;从广义方面来看,任何用以反映统计资料的表格都是统计表。2.统计表的作用:统计表能清晰地表述统计资料的内容,条理化、系统化的统计资料使人们在阅读时一目了然;统计表可反映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统计资料的审核、计算与分析。(二)统计表的构造常见的统计表,从外形构造上来看,一般包括四个主要部分:总标题、横
26、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字资料等。总标题主要概括地说明表的主要内容,是表的名称,必要时加表号、时间、地点,放于表的上方;横行标题或称横标目位于表的左侧,说明被探讨的事物;纵栏标题或称纵标目位于表上端,通常是统计指标,分别说明横行或纵栏所填列数字资料的内容。如表3-3中,总标题:2004年我国各产业国内消费总值及构成;横行标题: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合计;纵栏标题:按产业分组、国内消费总值(亿元)、比重(%)。统计表从内容构造上来看包括主词与宾词两部分。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主要分组状况,通常列在横行标题的位置,所以该栏也叫主栏。宾词用以说明主词各组的其他标记或综合特征的具体表现,通
27、常列在纵标题的位置,所以该栏也叫宾栏。但有时为了编制的合理与阅读便利,也可以互换。统计表的构成如表3-1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词,国内消费总值(亿元)、比重(%)及统计数字为宾词。表3-3 2004年我国各产业国内消费总值及构成按产业分组国内消费总值(亿元)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7247617783766914.7852.9432.28合 计116694100.00(三)统计表的种类统计表根据主词是否分组及分组的状况可以分为三种:简洁表、简洁分组表、复合分组表。1.简洁表简洁表是指主词未经任何分组的统计表。简洁表的主词只是按总体各个单位简洁排列或只按时间依次简洁排列
28、。例如,主词由探讨总体单位清单组成的一览表;主词由地区、国家、城市等书目组成的区域表;主词由时间依次组成的编年表等等。同学们常常见到的成果单就是一个简洁表。2.分组表简洁分组表是指主词按一个标记分组的统计表。可以按品质标记分组,也可以按数量标记分组。利用分组表可以提醒现象不同类型的不同特征,探讨总体的内部构成,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3、复合分组表复合分组表是指主词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记重叠分组的统计表。在肯定分析任务的要求下,复合表可以把更多的标记结合起来,更深化地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特征与规律性。如2004年我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中单位就业人员学历、性别状况:表3-4 单位就业人员学历、性别状
29、况就业人员(万人)女性女性比重(%) 就业人员合计21460.47882.236.7具有探讨生及以上学历者152.144.329.1具有高校本科学历者1708.1592.934.7具有大专学历者3360.91314.139.1具有高中学历者7206.62661.336.9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者9031.63269.636.2(四)统计表的设计统计表的编制,无论主词的内容或宾词指标的配置都要目的明确,内容显明,使读者能从表中看出探讨现象的具体内容与状况。因此,在制表时,首先要强调目的要求,做到简明、紧凑、重点突出,避开过分烦琐。一个“应有尽有”的统计表,往往会使问题的本质被一些细枝末节所掩盖。在编
30、制统计表时应留意遵循下列几项规则:1.统计表的各种标题应简明、准确地表达其内容,特殊是总标题,应非常简要地概括出统计表的根本内容与表中资料所属的时间地点。2.表中主栏各行与宾栏各列,一般是按先部分后整体的原则排列,即排列出工程后再列总计,在没有必要列出全部工程时,应先列总计后列出其中部分重要工程。3.如栏次较多,通常要加以编号。主栏与计量单位栏用(甲)、(乙)等文字标明,宾栏常用(1)、(2)、(3)等数字标明。表中有关栏次如有计算上的钩稽关系,可同时标明,如(3)=(2)/(1)等。4.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表中数字应对准位数,填写整齐。当数字为0或缺乏单位起点时,应写上0;当缺乏某项数
31、字时,用表示;无法计算的数字用“”表示,不能有空格。如有备注则用“*”号等标出,注释放于表的下方。5.统计表中必需注明计量单位。若横行有不同的计量单位,可专设计量单位一栏,纵列的计量单位,可写在指标名称下(后)面,假设各纵栏的计量单位一样,可以将它标在表的右上方。6.统计表的表式,通常是左右开口的,即左右两端不画纵线。7.必要时,应在统计表下方注明表中某些资料的来源或对某些数据的计算方法、计算口径作出说明。第四节 次数分布一、次数分布的概念与种类(一)次数分布的概念次数分布,是指在统计分组的根底上,将总体的全部单位按组归类,并按依次排列,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将各组的组别与各组对应的
32、次数按肯定次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称为次数分布数列,简称分布数列(或安排数列)。分布在各组的单位数称为次数,也叫频数。将各组的次数与次数总与相比求得的比重称为频率。分布数列由两个要素构成,即:总体按某标记的分组;各组次数或频率。 (二)分布数列(安排数列)的种类根据分组标记的不同,安排数列分为品质安排数列与变量安排数列。由于对变量进展分组有两种方法: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所以变量数列也相应地可分为单项数列与组距数列。1.品质分布数列品质安排数列简称品质数列,是指根据品质标记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如表3-5。表3-5学生按性别分组学生数(人)男生女生800700合 计15002.变量分布数列变量分
33、布数列简称变量数列,是指按数量标记分组所形成的分布数列叫变量分布数列。由于对变量进展分组有两种方法: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所以变量数列也相应地可分为单项数列与组距数列。对离散变量,假设变量值的变动幅度小,就可以采纳一个变量值对应一组的方法。单项式分组的适用条件:离散型变量,且变动幅度较小。变量数列中的各组单位数表示我们所要考察的标记值在各组中出现的次数,所以称为次数或频数。各组次数占总次数比重称为频率。(1)单项数列单项数列是指以每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按各组依次简洁排列而编制的变量数列。如表3-5。表3-5居民家庭按子女数分组户数(户)01234200030000800060004000合
34、计50000(2)组距数列组距数列是指以两个表示肯定范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按各组依次排列而编制的变量数列。例如表3-6。根据变量数列各组的组距是否相等还可分为等距数列与不等距数列。组距式分组是将全部的变量值依次划分为几个区间,一个区间内的全部变量值归为一组。区间的间隔 称为组距。例如某城市300万个企业按人数分组状况如下,见表3-6。表3-6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企业数(万个)499及以下500999100029993000及以上236815158合 计300 离散变量根据状况既可采纳单项式分组,也可采纳组距式分组。连续变量,如总产值、商品销售额、劳动消费率、工资、身高等,由于不能一一列举其变量值
35、,只能采纳组距式的分组方式。组距式分组的适用条件:连续变量;离散变量,若变动幅度大,也相宜采纳组距分组。进展组距式分组时应留意的问题:组限组限是指各组变量值变动的两端界限,是每组的起点与终点。每组的起点称为下限,每组的终端为上限。在这种状况下,前一组的上限同时也是后一组的下限,即相邻两组的上下限为同一个数值,这种组限称为重叠组限。这样,符合统计分组的穷尽原则。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记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的数值时,一般把此值归并到作为下限的那一组,这种处理方式称为“上组限不在内”原则。连续型变量的分组也可以仅列出左端的数值,即以各组的下限来表示。通常,组距式分组依组限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依
36、组限从大到小递减排列也常常运用。组限的划分有两种方法,各自适用条件如下:当不重叠组限时:下限每组变量值上限当重叠组限时:下限每组变量值上限组距与组数组距是指分组条件下每组变量值的改变范围,即每组变量区间的间隔 。组距=本组上限前组上限(通用公式)组距=本组上限本组下限(重叠式组限)组距分组不行避开地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组数是指将全体变量值分成多少组。组距与组数的关系: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组距与组数一般是用整数表示的。组距的大小、组数确实定应根据探讨对象的经济内容与标记值的分散程度等因素,不行强求一样。等距分组与不等距分组等距分组是各组保持相等的组距,也就是说各组标记值的变动都限于一样
37、的范围。不等距分组即各组组距不相等的分组。在标记值变动比拟匀称的状况下宜采纳等距分组。在标记值变动很不匀称的状况下,如急剧的增长、下降,变动幅度很大时宜采纳不等距分组。不等距分组的组距与组数应根据探讨现象本身质量关系的分析来确定,他们从不相等的组距与组限来区分现象的类型与性质。组中值组中值指各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数值。在组距分组中,通常假定组距内的标记值呈现算术级数形式的匀称分布,则组中值就是上限与下限的简洁算术平均,即组中值(上限下限)/2 或: 组中值下限+(组距2)有时候组距数列上下两端的组运用开放式(开口式)的组距,即第一组用“多少以下”,最终一组用“多少以上”表示。这两个组的组中值可参
38、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开口组的组中值计算公式如下:首组组中值上限相邻组组距的一半; 末组组中值下限相邻组组距的一半二、举例说明变量数列编制的过程 例如,根据抽样调查,2005年某城镇户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费收入的资料如下:(单位:元)995822794773670980827798776746 811950740775796824990629764788 650771791819960600762786809920 837580760784804863550759783803500753781801829520757781803832 这些资料比拟分散零乱,干脆看不出有什么特征,假设我们将
39、这些数字按大小依次,从小到大排列起来:500520550580600629650670740746 753757759760762764771773775776 781781783784786788791794796798 801803803804809811819822824827 829832837863920950960980990995根据这户居民家庭人均月生活费收入序列化后所呈现出肯定规律性的相识,参照上面所说一系列分组方法原理,我们假定把变动全距分成为5个相等的组距,则组距为4955=91元,化整为100元。这里,最小变量值为 500元,假设第一组下限为500,则各组上下限化整为5
40、00600元,600700元,700800元等等。在这里,最好采纳开口式的分组,可以把小于500的数值都包括进来。然后计算每一组的工人数及其比重,就形成变量数列,见表。表 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分布表家庭人均月生活费收入家庭户数各组家庭户数占总户数的比重(%)600以下600-700700-800800-900900以上442214688442812合计50100从这个变量数列看出,这户居民家庭人均月生活费收入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规律性是很明显的。有时编制组距式数列,该用多大组距,组数多小,可能陷入盲目性,不妨先按小组距分组,然后逐步合并组距,从比拟中择其优者。就上例来说,若先按元组距来编
41、制安排数列,将发觉各组单位数分散,有的组单位数很少,看不出什么规律性。当组距扩大到5元、100元时,规律性就非常明显了。要知道,这种组距合并的方法是很便利的。三、次数的分布特征(一)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1.表示法:即用统计表来表示次数分布,并列出次数、累计次数等的方法。在探讨次数与频率的分布时,我们常常须要编制次数或频率的累计分布数列,其方法通常是首先列出各组的组限,然后依次累计到本组为止的各组频数,求得累计频数。将累计频数除以频数总与即为累计频率。它说明总体变量在某一程度以上或以下所包含的次数与频率的总与,累计分布有以下两种:(1)向上累计向上累计是指将各组次数或频率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高的组
42、累加。说明各组上限值及以下各组变量值共包含的次数或频率有多少。(2)向下累计向下累计是指将各组次数或频率,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逐组累计,说明各组的下限值及以上各组变量值所包含的次数或频率有多少。向上累计与向下累计次数或频率,如表3-8。表3-8 某班“统计学”考分分布数列学生按考分分组(分)学生人数(人)频率(%)向上累计向下累计频数频率(%)频数频率(%)60以下60 7070 8080 9090 10051518102103036204520384850104076961005045301221009060244合 计50100以上可见,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可以更简便地概括总体各单位
43、的分布特征。2.图示法 统计图是用点、线、面或立体图形等形式直观地表达统计资料的数值大小、分布状况、开展改变趋势或互相关系。统计图通常分为直方图、折线图与曲线图等。 (二)次数分布的特征由于社会经济现象性质的不同,各种统计总体都有不同的次数分布,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分布特征。概括起来,各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现象的次数分布主要有四种类型:钟型分布、型分布、型分布。第四章 综合指标教学目的驾驭相对指标、平均指标与标记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相对指标、平均指标与标记变异指标的计算教学难点 相对指标、平均指标与标记变异指标的计算授课方式多媒体协助教学课时支配10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新课教学第一节 总量指标
44、一、总量指标的概念与作用(一)总量指标的概念总量指标亦称统计肯定数,是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肯定时间与空间条件下所到达的总规模、总程度的综合指标,是最根本的统计指标。也就是说,平均指标与相对指标都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总量指标的数值随着统计探讨范围的大小而改变。只有对有限总体才能计算总量指标。(二)总量指标的作用1.总量指标是相识客观现象的起点。2.总量指标是进展宏观调控、编制开展支配与施行经营管理的根本根据。3.总量指标是计算其他统计指标的根底。二、总量指标的种类(一)按总量指标所反映的现象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记总量1.总体单位总量:总体范围总体单位汇总的结果。2.总体标记总量:总体范围某一标记值汇总的结果。一个总量指标是总体单位总量还是总体标记总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探讨目的与被探讨对象的改变而改变。对于一个确定的总体而言,总体单位总量是唯一的,而总体标记总量则可以有很多个。(二)按总量指标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 1.时期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某段时间内到达的总规模、总程度。 2.时点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某时点到达的总规模、总程度。3.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