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4994265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3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天气学问点整理第一课:我们关切天气1. 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2. 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更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全部的生物。3. 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与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绘天气。3.常用的天气符号有:第二课:天气日历1. 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2.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与时间、云量与降水量、风速与风向、气温等。第三课:温度与气温1.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当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2. 一般状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第四课:风向与风速1.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

2、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绘风向。2. 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风速的仪器叫风速仪。3. 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我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风)、1级(微风)、2级(大风)。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1.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根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许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2.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3. 气象学家依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与特大暴雨,共6个等级。第六课:云的观测1. 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2. 依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

3、、多云、阴天。3. 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与卷云。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云; 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视察1. 对天气信息进展整理、总结与分析,可以扶植我们相识天气的某些特征,理解天气变更的一些规律。2. 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物、植物推想天气。 小学科学第二单元溶解学问点整理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 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如:食盐),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如:沙、面粉)。 2. 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别出来。3. 过滤时,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渐渐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

4、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第二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1. 溶解是指物质匀称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别。2. 高锰酸钾是一种紫色的、颗粒状、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与防腐,但不能用手干脆取用。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1. 有些液体互相之间也可以溶解。如:胶水、醋、酒精能溶解在水中。2. 胶水放入水中,一开场沉入水底,经过充分搅拌,会匀称分布。醋放入水中后快速扩散,并匀称分布。酒精放入水中先在上层扩散,再渐渐向下扩散,最终匀称分布。3. 食用油放在水中,会浮于水面,充分振荡后还是浮在水面。(不能溶解于水。但可以溶解在洗洁精中)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

5、的溶解实力1.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力不同,食盐溶解实力比小苏打强。2. 水除了能溶解固体与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一些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水中的动植物就是靠溶解于水中的氧气进展呼吸的。3. 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第五课:溶解的快与慢1. 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水温的凹凸、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2. 水果糖在水中加速溶解的方法有:弄碎、加热水、搅拌等。第六课: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1. 在肯定的水量中,物质溶解是有限度的。2. 常温下,100毫升水里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第七课:分别食盐与水的方法1. 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可以通过蒸发的方法进

6、展分别出来。加热可以使食盐水蒸发更快。2. 加热蒸发试验要用到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角架等噐材,用石棉网可以使蒸发皿受热匀称。3. 酒精灯的火焰从外到里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局部。一般用外焰给物体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4. 酒精灯用完后要用灯帽盖灭,盖灭后再重盖一次,以避开下次运用打不开灯帽。资料库海水里隐藏着丰富的盐。世界上只有3%的淡水合适人类运用。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声音学问点整理第一课:听听声音1. 我们四周的声音在 强弱、凹凸、长短 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2. 音叉是一种 发声仪器 ,用来 调试乐器 与 测试音高 。3. 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

7、的声音低。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 一个物体(比方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来回运动,这种运动称为 振动 。2. 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 产生的,假如停顿振动声音就会立刻停顿。第三课:声音的变更1.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绘,由物体振动的幅度确定,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2. 声音的凹凸可以用音高来描绘,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确定,振动得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就越低。第四课:探究尺子的音高变更1. 在拨动钢尺时,变更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变更 ,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变更了。2. 尺子伸出桌面越短, 发

8、出的声音越高 ;尺子伸出桌面越长, 发出的声音越 低。第五课:声音的传播1. 声音以 波 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2.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状况是不一样的。3.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真空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第六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 我们的耳朵可分为 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有耳道;中耳有鼓膜与听小骨;内耳有耳蜗与听觉神经。2. 一个 振动的物体 会使它四周的 空气 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外耳的耳廓 把搜集到的声音通过 耳道 传到鼓膜,引起 鼓膜 的振动。耳中的 听小骨 再将振动传到

9、充溢液体的内耳,引起 液体 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 听觉神经 产生了信号,大脑 承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第七课:爱护我们的听力1. 耳朵 是我们的 听觉器官 ,须要细心呵护2. 爱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远离噪声 、限制物体发声 。 小学科学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学问点整理第一课:身体的构造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 头、颈、躯干、四肢 四局部组成。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 干脆视察 ,内部特点可以 借助一些工具 ,也可以用看、听、闻、摸的方法感觉。第二课:骨骼、关节与肌肉1、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 骨骼 。骨骼 支撑 着我们的身体, 爱护 着

10、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展各种各样的活动。2、人体的活动由 骨骼、关节 与 肌肉 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与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3、常常参与体育熬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大,肌肉兴旺,关节敏捷。第三课:运动起来会怎样(一)1、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 、肺 等。2、人的呼吸事实上是在进展着 气体交换,使 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3、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4、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须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常多,以便呼出与吸入比平常多的气体。第四课:运动起来会怎样(二)1、人体须要的氧气由 肺 吸入后进

11、入 血液,再由 心脏 通过 血管 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搜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2、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因为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须要的氧气增加,心跳也就渐渐加快,以便输出更多的血液来运输氧气。第五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1、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口腔、食道、胃、小肠 与 大肠。食物被食道 运输 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 磨碎 与 分解 ,在小肠里被 汲取 。2、假如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汲取更多的养分,为运动、生长供应能量。 第六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更1、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场的地方,是由 牙齿、舌头、唾液 共同完成的。牙齿有咬碎食物的作用;舌头有搅拌的作用;唾液有潮湿食物的作用。2、牙齿按形态给牙齿分类,可分为 门齿、犬齿、臼齿。门齿有咬断食物作用;犬齿有撕裂食物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作用。3、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第七课:互相协作的人体器官1、 人的一切活动都须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2、 我们身体的各局部器官之间有着很亲密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